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2例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以40例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1)毛支组IL-8(1014±82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313±156ng/L),(P<0.001);(2)毛支组TNF-α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4±52ng/L和168±23ng/L,P<0.05);(3)毛支组IL-8与TNF-α之间无显著相关;(4)重症毛支组TNF-α(245±45ng/L)明显高于轻症毛支组(167±34ng/L),(P<0.01)。提示:IL-8和TNF-α可能与毛支的免疫发病机制及气道炎症有关;血清IL-8检测对于了解气道炎症和中性粒细胞活化状态可能有帮助;TNF-α水平可预示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患者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41例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HC合并感染组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无合并感染组(P<0.01),死亡/恶化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好转组(P<0.005和P<0.001)。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腹水IL6水平显著高于无合并SBP患者(P<0.001)。以腹水IL6≥1200ng/L作为阳性,则SBP和无SBP两组间的阳性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这一检测方法的灵敏性为87.5%(7/8),特异性为92.8%(13/14)。结论:HC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的检测对判断感染的存在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NO、IL-2和TNF-α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免疫调节情况及NO、TNF-α在其肾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NO:比色法测定;TNF-α: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结果:NIDDM肾病组的IL-2水平(1.26±0.24)μg/L明显低于正常(P<0.01),而NO(NO-2/NO-3)(91.2±24.3)μmol/L和TNF-α(3.40±1.20)μg/L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无并发症组有相同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NIDDM患者NO、TNF-α、IL-2调节紊乱,而且与NIDDM肾病、感染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2(IL-2)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中的变化,我们检测了80例NIDDM患者血清TNF和IL-2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NIDDM患者TNF水平显著增高(P<0.0001),IL-2浓度显著降低(P<0.0001)。患者的血清TNF、IL-2水平与其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舒张压、眼、肾病变及是否应用胰岛素无显著相关关系。NIDDM患者血清TNF、IL-2水平异常,提示可能有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再障及MDS患者血清TNFα水平,同时计数了其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发现再障患者血清TNFα水平(257±89pg/ml)(P<0.05),其中重型再障>慢性再障>慢性再障恢复期,后者TNFα水平们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MDS患者血情TNFα水平(78±38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RMB较RA更低。但再障及MD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值(分别为0.18±0.17×109/L和0.25±0.23×109/L)与正常对照(0.19±0.14×109/L)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可能提示:单核巨噬细胞在某些血液病患者的造血调控失衡中起重要作用,但仅是功能异常;TNFα与再障的严重程度及MDS向白血病的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经雷公藤单体T_4处理2h后对正常人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RA患者消化的滑膜单个细胞(RA-DSSC)分泌TNF的影响。在35ng/ml浓度下,正常人PBMC(n=10)及RA-PBMC(n=6)T_4处理组产生TNF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延长T_4作用时间至6h,RA-PBMCT_4处理组TNF活性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01),表明T_4可抑制PBM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其对RA-PBMC作用不同时间的抑制率分别为25.54%及40.51%(P<0.01),说明T_4抑制作用可能与作用时间有关。同时T_4亦可抑制RA-DSS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P<0.01),提示T_4有望成为一新的植物性治疗RA药物。  相似文献   

7.
测定NIDDM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60例的血清IL-2和TNF-α值,结果NIDDM患者血中IL-2和TNF-α值分别为6.93±3.42ng/1和1.02±0.65ng/1.较正常对照组稍低,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提示早期、无并发症的NIDDM患者无显著免疫功能紊乱,IL-2,TNF-α等细胞因子在糖尿病特别是NIDDM的发生,发展中所起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6,TNF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14例血清IL-6、TN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IL-6与TNF水平变化呈正相关(P〈0.01),IL-6、TNF与血沉亦呈正相关(P〈0.05)。认为,IL-6TNF参与RA的发病,两者在致病中有协同相同;其水平变化与RA的活动性及血沉相关。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经雷公藤单体T4处理2h后对正常人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RA患者消化的滑膜单个细胞分泌TNF的影响。在35ng/ml浓度下,正常人PBMC(n=10)及RA-PBMC(n=6)T4处理组产生TNF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001)。延长T4作用时间至6hRA-PBMCT4处理组TNF活性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01),表明T4可抑制PBM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其对R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敏感的白细胞介素6(IL-6)依赖细胞株KD83增殖实验检测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IL-6活性,同时用ELISA法测定相应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发现AL患者者IL-6和TN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与白血病分型有关,动态观察46例AL患者,发现疗效不同IL-6和TNF的水平及变化情况也不同,本研究提示,IL-6和TNF可能参与AL的发病过程,测定AL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病(AID)患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方法:采用血清CAT快速比色法;结果:正常对照组测定值57ku/L,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101ku/L,红斑狼疮患者112ku/L;结论:AID患者血清CA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可作为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4例哮喘急性发作期、3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中IL-6、IL-8、TNF水平,并设2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中IL-6、IL-8、TNF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及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清中IL-6、IL-8、TNF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IL-6、IL-8、TNF水平的变化对探讨哮喘发病机制、病情进展及指导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前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阐明其与病情、疗效及病毒学的关系。方法: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治疗组)19例,正常对照组10例,治疗组每周2和5注射胸腺肽α1 mL,于治疗前、治疗13周、21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因子水平、HBV DNA、肝功生化指标,正常对照者随机检测1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2、IFN、TNF、IL-4、IL-6及IL-10的变化,并分析细胞因子含量与生化应答及病毒学应答的关系。结果:应用胸腺肽治疗后,患者Th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TNF、IL-4、IL-6、IL-10)较治疗前增多(P<0.05),应答组Th1细胞因子(IL-2、IFN、TNF)的水平高于无应答组,无应答组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高于应答组(P<0.05)
。按生化学应答分析,细胞因子水平能反应患者治疗效果,病毒载量应答组细胞因子水平低于部分应答组,部分应答组低于无应答组,应答组细胞因子〖JP3〗水平低于无应答组,细胞因子增长趋势与病毒学应答治疗效果呈反向趋势(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后血清中Thl/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助于机体对HBVDNA的清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探讨促炎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DM)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DPNP)28例及正常对照人群28名,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IF、TNF-α、IL-6的水平.结果 DM及DPN、DPNP组的血清MIF、TNF-α、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DPN及DPNP组的血清MIF、TNF-α水平又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P<0.01),而DPN和DPNP组间血清MIF、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DPN、DPNP组三者间血清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血清MIF、TNF-α仅及IL-6水平三者间相互呈正相关(r=0.337,P<0.01;r=0.216,P<0.001;r=0.281,P<0.05).结论血清促炎细胞因子MIF、TNF-α、IL-6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生、发展,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的发生中可能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α-TNF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3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和常规治疗组,检测入院第1天(d1)、第3-5天(d3-5)、第14天(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进行对照比较。记录患者第14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NIHSS)和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d1、d3-5、d14血清IL-2、IL-6、α-TN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亚低温治疗组d3-5、d14血清IL-2和IL-6的水平均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P<0.01和P<0.05)。亚低温治疗组第14天的NIHSS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31.3%和4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2、IL-6的水平,抑制卒中后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38例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心功能不全组)治疗前和治疗第2周末(治疗后分为缓解组、未缓解组)血清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以3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正常对照组).结果 心功能不全组、缓解组(32例)、未缓解组(6例)和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浓度(ng/L)分别为9.5±7.1、17.0±6.3、8.1±4.8和21.5±9.0,IL-6浓度(ng/L)分别为50.0±17.6、29.0±12.1、56.0±16.0和24.4±9.1,TNF-α浓度(ng/L)分别为53.8±16.2、32.3±13.5、59.3±19.1和28.4±11.4,心功能不全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而IL-6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缓解组血清脂联素浓度虽然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1),IL-6和TNF-α浓度则均明显低于未缓解组(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缓解组3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慢性肺心病右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降低,这可能与长期慢性缺氧、代谢异常及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关.动态监测血清脂联素浓度可能对临床指导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粘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28例重度子前期患者2、8例轻度子前期患者及3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清中VCAM-1、IL-6。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VCAM-1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中VCAM-1和IL-6的表达显著高于妊娠高血压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中VCAM-1和IL-6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血清中VCAM-1的表达与IL-6呈正相关(r=0.653,P<0.05)。结论VCAM-1和IL-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6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葛根素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6和sI-CAM-1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6和sICAM-1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01)。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01)。结论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而降低sICAM-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和卡托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胰岛素和卡托普利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的影响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产生情况。方法以糖尿病大鼠模型对此进行研究。结果糖尿病大鼠(DM大鼠)系膜细胞其氚-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的每分钟记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大鼠。加不同浓度胰岛素时DM大鼠和正常大鼠系膜细胞~3H-TdR掺入的记数和上清液中IL-6的含量均分别较不加胰岛素时明显升高。加不同浓度卡托普利时,DM大鼠系膜细胞~3H-TdR掺入的记数值和上清液中TNF含量较不加组明显减低。结论对正常大鼠系膜细胞抑制作用只有在卡托普利10~(-3)mol/L时才表现出来。胰岛素促进~3H-TdR掺入和IL-6的产生,卡托普利抑制~3H-TdR掺入和TNF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