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宗慧  高翔 《华夏医学》2014,(3):173-176
继发黄斑水肿是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中心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研究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笔者就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抗及阿柏西普4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目前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是导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的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前临床上以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抗体Bevacizumab来治疗多种眼部新生血管性及渗出性疾病,但其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治疗的长期效果及安全性尚有待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作者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丽  吕彩玲 《中原医刊》1995,22(4):45-46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危害视力较重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常并发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积血等症。如治疗护理措施不当,会严重的损害患者的视功能。我科自1990年~1992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中央静脉阻塞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4岁,平均40.3岁。眼底表现以  相似文献   

4.
陈丽红 《浙江医学》2010,32(11):1677-1678
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等疾病引起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以往传统的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碳酸酐酶抑制剂等药物口服治疗以及黄斑部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但均对严重的黄斑水肿、黄斑部长期硬性渗出、囊样水肿、黄斑出血等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5例治疗体会及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迎春 《包头医学》2007,31(4):211-212
视网膜静脉阻塞(BRVO)是眼科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根据美国统计其发病率占眼底病变第2位,在我国也是主要的眼底病之一。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在静脉阻塞的发病率最高约为36.9%~69.4%的范围[1],其易引起黄斑囊样水肿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终影响视力。我院在2003~2006年共治疗25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  相似文献   

6.
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对26眼(治疗组14眼)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后的黄斑囊样水肿进行了前瞻性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平均视力提高3.7行(2~6行),有效率100%,对照组提高0.18行(1~2行),有效率1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随访3~6个月,治疗组视力稳定或继续上升。但荧光造影显示治疗前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变化无明显差异。认为高压氧治疗本病,适应症宽,副反应少,增加缺血视网膜的氧供,促使血管收缩,减少渗漏,是一种增进视力,缩短病程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veinocclusion ,RVO )是常见的眼底血管病。本病病程缓慢 ,常持续半年到一年以上者 ,常因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形成 ,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失明 ,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1] 。笔者自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1年 1月采用氩离子激光治疗早期RVO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 2 5例 (2 5只眼 ) ,其中男 17例 ,女 8例 ;年龄 4 9~ 75岁 ,平均 5 3岁 ;病程 15~6 0d ,平均 32d ;所有病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 ,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RVO) 9例 ,视网膜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4例64只眼,分别对其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阻塞点多位于黄斑区上下血管弓的动静脉交叉处,且以靠近视乳头上的第一分支静脉好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早期黄斑分支静脉荧光素充盈迟缓,晚期血管壁着染和荧光素渗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预后随视网膜受累范围及并发症的多少而各异,因其视网膜受累范围较小,产生的并发症较少,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黄斑囊样水肿(CME)并非一独立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眼内手术及外伤等常引起CME[1]。我科自2005年8月-2006年3月收治36例40只眼黄斑囊样水肿患者,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方法,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年8月—2006年3月我科收治的36例40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者15例15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Ⅳ)期21例25只眼;男20例,女16例。年龄45~72岁,平均(56·88±9·77)岁。1·2方法球后麻醉后,压迫眼球5分钟,于颞下方角膜缘后4mm穿刺入玻璃体腔,缓慢抽取0·1ml玻璃体,将曲安…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各种原因引起视网膜静脉主干或分支发生阻塞,以阻塞远端静脉扩张迂曲、血流淤滞、出血和水肿为特征的病变,是最常见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病之一;可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缺血型较非缺血型严重,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非缺血型可转化为缺血型,黄斑水肿是其常见并发症[1],是造成视力损害的最主要原因[2-3]。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多采用格栅样激光  相似文献   

11.
血塞通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萍 《中原医刊》2003,30(23):45-45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其病因复杂,治疗效果不佳,病变晚期由于黄斑囊样水肿,新生血管形成及其并发症使视功能严重受损。笔者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本病46例46眼,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 ,常常由于视网膜新生血管导致玻璃体出血及黄斑水肿而引起视力下降。据报道 6 0 %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病人出现黄斑水肿 ,其中有 2 3转为慢性。阻塞的位置、阻塞血管的范围以及黄斑中心凹周毛细血管拱环的完整性对预测视力预后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完整的黄斑中心凹周毛细血管拱环与良好的预后密切相关 ,而断续的、不完整的黄斑中心凹周毛细血管拱环可能导致较差的视力。现在认为应用氩激光光凝视网膜治疗黄斑水肿、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是有效的。本文目的是评价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92例,分为目标组与参照组,参照组患者给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目标组患者给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并选取同期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47例作为空白组,仅给予激光药物治疗,对比三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副作用。结果干预后参照组和目标组BCVA水平均明显提高、CM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目标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目标组和参照组BCVA水平、CMT水平均明显优于空白组(P0.05)。三组副作用发生率相似,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跟曲安奈德均有效,但雷珠单抗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症状,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患者(共32眼)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予以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后,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BCVA(最佳矫正视力)、CM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BCVA、CMT均出现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周边视网膜选择性光凝与康柏西普联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能够取得相对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病程长,晚期可出现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玻璃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造成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治疗棘手。随着电镜、激光和眼底照相等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雯  廖荣丰 《安徽医学》2012,33(11):1572-1575
<正>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视网膜水肿最常见的类型,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和黄斑弥漫性水肿,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葡萄膜炎、白内障术后等疾病,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1]。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血管疾病 ,依据其阻塞部位分为中央静脉阻塞、半侧中央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目前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治疗主要针对其导致视力下降的并发症进行治疗 ,如黄斑水肿、黄斑出血、黄斑缺血、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形成等 ,其中黄斑水肿最为常见,有统计显示其发生率高达46. 7% [1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方法17例(17只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均进行标准的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术中用显微玻璃体视网膜刀(MVR)自视盘鼻侧刺入,深达筛板后并切开鼻侧筛板,对无灌注区进行激光光凝后行气一液交换并注入C3FB气体0.8~1.0mL。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情况。结果1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有5例在切开视盘后发生出血,术中将灌注瓶升高后均能止血。13只眼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在0.3者1只眼,0.2~0.3者3只眼,0.1~0.2为4只眼,0.05~0.1者5只眼。视力无提高者3只眼,1只眼因继发视网膜脱离和脉络膜脱离视力下降。16眼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手术后1~2个月黄斑部水肿明显减轻,出血大部分吸收。结论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所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和出血吸收有较好的疗效,对提高患者视力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潘秀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57-3258
目的:观察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认为缺血型合并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和非光凝治疗对视力和黄斑水肿消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将65例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65眼,根据患者对激光治疗的依从性分为激光光凝治疗组和非光凝治疗组,激光光凝治疗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非光凝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视力、黄斑水肿改善方面的差异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情况。结果:激光光凝治疗组与非光凝治疗组在视力恢复、黄斑水肿消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眼的激光光凝治疗较非光凝治疗更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和黄斑水肿的消退,可以明显的降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4例64只眼,分别对其临床表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阻塞点多位于黄斑区上下血管弓的动静脉交叉处,且以靠近视乳头上的第一分支静脉好发;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示早期黄斑分支静脉荧光素充盈迟缓,晚期血管壁着染和荧光素渗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的视力预后随视网膜受累范围及并发症的多少而各异,因其视网膜受累范围较小,产生的并发症较少,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