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崎病伴冠脉损害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里  宫亮  罗英  孙媛  贾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572-3573
目的:分析探讨川崎病伴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川崎病伴冠脉损害的发生率是25.9o,4,80%的KD患儿〈3岁,以男孩为主;CAL组与NCAL组比较:急性期总热程、白细胞升高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对血小板升高及血沉加快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对〈3岁的川崎病患儿,男性、白细胞升高及发热时间长是川崎病伴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李亚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74-7475
目的提高对小儿川崎病的诊断治疗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00-08-2009-03收治的72例川崎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均有发热,口腔黏膜改变70例,颈淋巴结增大68例,结膜充血66例,出现皮疹60例,出现指(趾)端甲床皮肤移行处膜状脱皮或皮纹裂开52例,肢端变化50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20例。病程早期血白细胞均明显升高。病程1周后血小板升高,部分患儿末梢血深片血小板成堆出现。结论川崎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临床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探讨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425例诊断为KD的临床特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KD并发CAL的高危因素.[结果]住院治疗的KD患儿逐年上升,2岁以下为高发年龄段,KD合并CAL的发生率为36.2%,单因素分析显示热程、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使用时间、血沉(ESR)、心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CAL有关(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示热程、IVIG使用时间、cTnI与CAL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热程、IVIG使用时间、cTnI是KD并发CAL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崎病(Kwasaki disease,KD)合并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的危险因素。方法参照KD及CAL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124例KD患儿,分成两组,CAL组50例和非冠状动脉损害组(not coronary artery lesions,NCAL)74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儿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血清钠、血清钾的变化。结果与NCAL组患儿相比,CAL组患儿WBC、PLT、CRP、IgGI、gAI、gM明显增高(P〈0.05),血清钠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钾、Hb、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CRPI、gGI、gM、血清钠与KD合并CAL密切相关。结论 PLT、CRPI、gGI、gM及血清钠可作为KD患儿并CAL的可靠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529-7529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川崎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儿住院治疗11~17 d后全部临床治愈出院。结论早期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综合分析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川崎病(KD)临床特点,探讨冠状动脉损害(CAL)的高危因素。方法对178例K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将KD患者分为冠脉损害组(CAL)和无冠脉损害组(NCAL),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结果川崎病男性患者多见,发病高峰在4~6月份;CAL组较NCAL组:其年龄、热程、血红蛋白、血小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症状不典型病例,CAL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川崎病已逐渐成为儿科的常见病。提高早期诊断率 ,早期进行治疗干预 ,可改善其的预后。本院于 1993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川崎病 18例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5例 ,≤ 3岁 10人 ,>3岁 8人。平均住院时间 11.17(4~ 2 5)d。第 1诊断正确 8例 ,错误 10例 ,误诊率 55.6 % ,其中误诊为败血症 5例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 3例 ,关节炎 2例 ;第 2诊断误诊伤寒、麻疹各 1例。 3d内确诊 15例 ,4~ 7d 3例 ,3日确诊率 83.3%。合并肺炎 3例 ,肠炎 4例 ,高热惊厥 1例。1.2 诊断标准 采用日本 1984年修订的标…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1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01~2005-12我院收治患儿116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6例,女40例,男女比为1.9:1;年龄2月龄~1岁53例,>1~3岁32例,>3~5岁19例,>5~14岁12例。城市患者35例,农村患者81例。其中典型川崎病102例,不典型川崎病14例。1.2临床表现发热116例(100%);多形性皮疹75例(65%);口腔黏膜改变,口唇干裂、杨梅舌81例(70%);球结膜充血93例(80%);手足硬肿58例(42.5%);指趾端脱皮108例(93.1%);颈淋巴结肿大58例(50%);肛周发红、脱皮41例(35.4%),卡疤红74例(63.4%)原发病支气管炎、肺炎5例,大叶性肺炎合并胸腔积液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KD)是一种发生于各年龄段儿童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应当引起重视。现将我院儿科2005—01/2008—10收治的42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高对KD的认识,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0):2446-2447
我院2005—11/2007—11共收治川崎病患儿36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男23例,女13例,年龄5月龄~9岁,〈3岁29例(80%)。本组均有发热,21例结膜充血,19例口唇发红及干裂并杨梅舌,12例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1.
张晓立  李卓颖  杨作成  魏丁  杨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621-1623,1627
[目的]研究人类C反应蛋白(CRP)基因+1059G/C、-757T/C多态性(SNPS)与川崎病(KD)及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测序对30名KD患儿和60名对照组儿童分别进行CRP基因+1059G/C、-757T/C位点DNA序列测定.[结果]①KD组CRP基因+1059G/C多态性位点的GG、GC基因型分布频率和G、C等位基因频率、-757T/C多态性位点的TT、TC、CC基因型分布频率和T、C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②合并冠脉损伤者与无冠脉损伤组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RP基因+1059G/C、-757T/C基因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均无明显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352例住院川崎病患儿中不同类型川崎病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关系;将不同热程的川崎病病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用线性趋势图表示,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结果352例川崎病患儿中有冠状动脉病变88例。其中典型川崎病294例,有冠状动脉病变68例;不典型川崎病58例,有冠状动脉病变20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无反应川崎病44例,有冠状动脉病变18例。线性趋势图分析显示,所有352例川崎病和294例典型川崎病的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呈正相关趋势(P〈0.05),而不完全性川崎病、IVIG治疗无反应川崎病的热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虽有正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川崎病发热时间越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川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CNKI等国内外大型专业数据库及相关儿科学杂志,初筛文献,经全文浏览确定最终纳入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退热时间、CRP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无反应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初筛得到22篇文献,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其中7篇将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用于川崎病的初始治疗,4篇将糖皮质激素用于对丙球无反应患儿的治疗即追加治疗。经Meta分析,①追加治疗组、激素联合初始治疗组急性期、治疗1个月随访后与丙球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热程比较:激素原发治疗组比丙球组热退时问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治疗无反应率的比较;在川崎病原发治疗时,激素联合丙球与单用丙球相比,治疗的无反应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研究结果提示,激素联合丙球用于川崎病初始治疗或追加治疗时,与常规丙球治疗比较,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方面无差异.且可缩短热程,使炎症指标(CRP)下降更快,并可降低治疗无反应率或需丙球再治疗率。目前仍无单独应用激素作为川崎病初始治疗的依据,但对耐丙球或高危川崎病患儿可选择性慎用。要进一步验征激素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廖先华  许玉霞  刘增荣 《华西医学》2010,25(6):1036-1038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82例KD患儿,检测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100(ApoB100)水平。选取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KD患儿在治疗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显示将KD组再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n=31)和非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n=51)。结果治疗前,KD患儿TC、ApoA1、HDL-C降低,TG、LDL-C升高,与正常儿童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CAL组较NCAL组变化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VLDL-C和ApoB100水平KD患儿与正常儿童比较、NCAL组与CAL组比较变化均不明显(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CAL组TC、TG、HDL-C、LDL-C、ApoA1恢复正常(P〈0.05)),而CAL组仅TC、LDL-C、ApoA1恢复正常(P〈0.05)。结论 KD患儿存在血脂代谢紊乱,TC、TG、HDL-C、LDL-C、ApoA1与冠状动脉的损害有关,应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39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9例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改变11例,其中8例随访半年(失访3例),冠状动脉内径均恢复正常。结论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大剂量应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辅以抗凝治疗,是防止冠状动脉病变、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诊断为川崎病的19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性别、年龄、丙利,球蛋白开始治疗的时间、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因素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结果198例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41例,其中冠状动脉瘤9例,2例巨瘤形成。实验室检查(血小板、CRP、ESR)冠状动脉扩张组和未扩张组有显著差异;性别、年龄、丙种球蛋白开始治疗的时间、CRP、ESR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有密切关系。年龄≤1岁和≥6岁KD患儿较1-6岁患儿更容易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结论男性患儿,年龄小于1岁,CRP、ESR明显增高、IVIG治疗开始时间大于7d与KD并发冠状动脉扩张密切相关。而≥6岁KD患儿与≤1岁患儿一样更容易引起冠状动脉扩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并对其进行随访,方法:收集23例川崎病,其中并发症状动脉扩张5例(21.7%),依据日本MCLS研究会制订的标准确定诊断,超声心动图主要测量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内径及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内径,计算EF,FS值,并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常规随访,间隔时间为3-6个月。结果:一般的实验室检查及X线在有无合并冠状动脉扩张间无明显差别;EKG异常与超声心动图得到的EF,FS之间关系一致;超声心动图多在发病1-4周发现冠状动脉扩张,结论:发现EKG可能对并心肌炎等心肌功能受损的诊断及随访有帮助,而超声心动图检查仍是川崎病并发冠脉扩张诊断及随访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方法结果(35.5%),结论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造成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的开口、内径、近段走行及其血流特点。本组109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31例(28.4%),其中左冠状动脉病变18例(58.1%),右冠状动脉病变11例左、右冠状动脉病变2例(6.5%)。治疗后,27例(87.1%)冠脉扩张者恢复正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川崎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但对远端损害的检出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