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病性镰刀菌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用于镰刀菌敏感的抗真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镰刀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M38-P方案,用微量稀释法测定40株茄病镰刀菌及6株串株镰刀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即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咪康唑、特比萘芬的敏感性。结果 40株茄病镰刀菌:MIC50:两性霉素B4μg/ml、酮康唑16μg/ml、氟康唑64μg/ml、伊曲康唑16μg/ml、5-氟胞嘧啶64μg/ml、咪康唑16μg/ml、特比萘芬0.25μg/ml,MIC90:除两性霉素B及特比萘芬外,其余药物均与MIC50相同,两性霉素B8μg/ml,特比萘芬4μg/ml。6株串珠镰刀菌的MIC值两性霉素B、氟康唑与茄病镰刀菌MIC50相同外,其余各药均低于茄病镰刀菌MIC50。结论 特比萘芬MIC值较低,有望用于镰刀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吉林省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性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56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角膜刮片标本,进行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分析流行病学信息。结果有182例患者被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真菌培养阳性率为71.1%,共分离获得194株真菌菌株。病原菌以镰刀菌属(47.0%)为主,其中茄病镰刀菌最常见(32.0%)。该病多发生在秋季,以男性、中老年、农民居多。多数患者有外伤史和局部用药史。主要病原真菌对纳他霉素均敏感。结论吉林省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以镰刀菌,特别是茄病镰刀菌为主。秋季农忙时外伤机会增多,易引起真菌性角膜炎发生。纳他霉素可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正常宿主肺镰刀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1例免疫正常宿主肺镰刀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报告病例,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通过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3篇免疫正常宿主肺镰刀菌病的英文个案报告,中文文献尚无相关报告。包含我院病例在内的4例患者均表现为咳嗽、咳痰,2例表现为发热,1例表现为咯血,1例表现为胸痛。HRCT均有肺浸润,表现为结节影(3/4例)、肿块影(2/4例)、空洞样改变(1/4例)、磨玻璃样阴影(1/4例)、间质增厚(1/4例)、支气管扩张(1/4例)、纵膈淋巴结肿大(2/4例)。抗真菌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免疫正常宿主肺镰刀菌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2):2751-2752
对2009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3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药物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治愈组、无效组。分析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外伤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无效患者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溃疡面积、浸润深度、前房积脓、镰刀菌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1)。当溃疡面积>16mm2、浸润深度>300um、前房积脓>2um、为镰刀菌真菌性角膜炎时,预后较差,药物治疗无效,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感染茄病镰刀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过.方法 总结2019年11月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播散性镰刀菌败血症的临床诊疗过程.以"播散性镰刀菌感染"为中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文数据库建库至今的相关文献;以"disseminated Fusar...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30日,我们从一例眼角膜溃疡病人的分泌物中分离出一株尖孢镰刀菌。现报告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女,74岁,农民。自述不明原因左眼红痛,视物模糊,于当地治疗10天,疗效差。近二天来上述症状加重而收入我院。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眼疾患及眼外伤、手术史。查体:身体一般状况良好。视力右眼0.8,左眼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颞侧角膜见6mm×7mm乳白色混浊,溃疡,表面不平,附脓性分泌物,前房未见积脓,眼底窥不入,右眼内外均未见异常。10月27日入院后行结膜囊分泌物作微生物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因反复发热、皮下结节9个月,于1992年4月7R入院。患者1991年6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弛张高热,伴左下肢股外侧皮肤包块,直径约10cm,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B超、胸片及骨穿检查无异常,行包块活俭,病理诊断为非化脓性结节性胀膜炎(Weber—Christian病),予口服泼尼松40mg/d治疗后,体温渐正常,结节消退,将泼尼松渐减量,半年后减量至10mg/d维持,又间断发热,胸背部皮肤红斑,乏力、消瘦、下肢浮肿,在外院于抗菌治疗无效,于1992年4月再入院。入院体查:T38.5℃,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散在0.3~1.5…  相似文献   

8.
刘波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2):713-713
1病历摘要例1男,60岁。因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痛1周入院。病人既往无关节炎病史。2月前,因发烧、咳嗽、咳脓痰伴左侧胸病入我院治疗,在胸水及痰液中发现弓形虫滋养体及假包囊而确诊为急性弓形虫病。经抗弓形虫治疗月余,痊愈出院。查体:T37℃,BP18/10kPa。心肺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中指掌指关节、左腕关节、双膝关节、右踝关节均见肿胀,局部压痛,活动受限,局部皮温升高,双侧结膜充血,有黄色分泌物。尿道四周围红肿,未见溃疡及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ESR69mm/h,WBC9.6×109/L,N0.80,L0.18,E0.02,抗O<5…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2岁,因间断咯血伴发热及全身皮肤散在结节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鲜红色血,约1~2ml/d,伴发热,体温37~38℃。当地医院胸片示“肺部感染”,予左氧沙星、头孢曲松、酚磺乙胺等治疗1周,发热、咯血略缓解,5天后患者出现双下肢疼痛,同时左下肢出现1个约2cm×2cm大小皮下结节,表面红肿,压痛,无渗出、破溃,相继在全身皮肤出现数个类似结节。外院给予伊曲康唑0.25g/d、硫酸依替米星静脉滴注治疗15天,皮下结节缩小。患者自述发现血白细胞低20余年,未明确诊断及治疗。15年前患“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5个月治愈。  相似文献   

10.
外阴癌是较少见的妇科肿瘤,误诊率较高。2006年我科收治2例误诊病例。现结合文献进行误诊分析。 1病历摘要 例1:女,68岁。患者于1988年开始出现外阴瘙痒,间断治疗,1999年出现外阴白斑,200604发现左阴唇肿物,杏仁大小,触痛,溃破,就诊于外院,查体外阴溃疡及结节,取病检病理回报:高分化鳞癌。因患者年龄较高,且有糖尿病,不考虑手术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科行放射治疗。查体外阴萎缩,有外阴白斑,范围4cm×5cm,左阴唇有一个长0.5cm手术疤痕,皮肤溃破。左腹股沟可及一肿大淋巴结,1cm×1cm,质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