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8例,术前测量髋关节总活动度0~64°,平均36.9°.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前外侧切口,全部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7.4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近期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测量髋关节总活动度为120~230°,平均187°.Harris评分86~95分,平均91.0分,18例术后生活均可达到自理,术后满意度达100%.结论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本身的病理特征,其手术治疗及康复与常规髋关节置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书军  周广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3):218-218,220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1例,术前测量髋关节总活动度15°~90°,平均27.4°。其中双髋同时置换9例,分次手术2例,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采用髋外侧改良Hard ing入路,全部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7.4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近期未发生大血管损伤、关节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测量髋关节总活动度为120°~230°,平均187,°Harris评分86~95分,平均91.0分,11例术后生活均可达到自理,术后满意度达100%。结论: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本身的病理特征,其手术治疗及康复与常规髋关节置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的经验。方法:自2000年开始对1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2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完善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详尽的康复护理及严密的并发症护理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围手术期未发生关节脱位、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1年均达到生活自理,满意度100%。结论:强直性脊炎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有所不同,但通过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郭建平 《黑龙江医学》2014,38(2):144-145
目的 采用全髋关节置换对强直性脊柱炎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疗效.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5例,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均手术成功,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髋关节的总活动度、外展、内收、外旋、内旋、屈曲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展和屈曲的差异尤为明显,Harris评分也有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基本治愈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手术方法,术后及时结合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 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1例(77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37髋)患者以西药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40髋)行THA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主观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55%,对照组治疗优良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手术效果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我科采用全髋关节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评价和分析.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关节活动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强直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骨科2005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的26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强直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优15例,良6例,可5例,治疗总有效率100%。全部病例术后均回访12~24个月以上,行走基本正常,髋关节活动度改善显著,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关节强直,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有效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30例(35髋),记录患者术后的Harris评分、X线检查结果以及髋关节活动度,观察假体有无松动现象。结果:治疗前,患者Harris评分为(42.3±5.1)分,髋关节活动度为(50.6°±8.4°),治疗后,患者Harris评分为(83.6±6.5)分,髋关节活动度为(143.6°±7.3°),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患者出现假体下沉、骨折以及脱位现象,所有患者无需进行翻修。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曲小雨 《当代医学》2011,17(15):83-8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18例(25侧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术前术后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行临床效果评定,优14髋,良7髋,中4髋,优良率81.8%。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全髋关节置换后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髋关节疼痛,而且有一些患者髋关节强直,生活不能自理,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负担。全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有效措施。我们近年来对23例(2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病例施行了全髋置换手术,经过平均51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应用髋保护器对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效果分折。方法:对62例患者根据功能锻炼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2例术后应用髋保护器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30例则不用髋保护器进行同样程序的康复锻炼。术后不同时期对2组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康复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髋保护器协助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护理要点,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例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纳入该研究,并对26例患者的手术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经专科护理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关节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全面的专科护理,并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准备,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邹岩山 《中外医疗》2012,31(30):2-3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不同的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临床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液引流量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具优点与缺点,总体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Ⅰ组)及全髋关节置换术(Ⅱ组)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各34例,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远期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Ⅱ组患者,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血量明显少于Ⅱ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88%,Ⅱ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年,术后1年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术后5年Ⅱ组患者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各具有优缺点,近期效果基本相同,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单侧连续腰麻(UCSA)用于老年病人全髋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病人60例,年龄63~91岁,ASA I~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连续腰麻组(UCSA)组(U组)选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患侧肢体在上,穿刺成功后置入Spinocath导管,注入0.375%轻比重左旋布比卡因0.5~1ml,根据阻滞平面追加上述剂量局麻药.单次腰麻联合硬膜外组(SSEA)组(S组)同U组穿刺,患侧肢体在下,穿刺成功后单次注入0.375%重比重布比卡因3ml,根据阻滞平面立即调整体位至麻醉平面满意,同时置入硬膜外导管以便加药,15min后待麻醉平面固定重新放置体位.观察两组麻醉前(T0,基础值)和给予首剂最麻醉药后1min(T1)、3min(T2)、5min(T3)、10min(T4)、15min(T5)、30min(T6)、1h(T7)、2h(T8)、术毕(T9)及术后15min(T10)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比较两组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及术后3天心动过缓、低血压、寒战、恶心、呕吐、头痛、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T0比较,U组内MAP在T3~6降低,SpO2在T2~10升高;S组内MAP在T2~6降低(P<0.05),SpO2在T3~10均升高(P<0.05).U组与S组间比较,U组MAP在T4降低,、SpO2,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组问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汁学意义(P>0.05).与U组比较,S组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增高,术后寒战、恶心、呕吐、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牛率及术后头痛、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U组比较,S组患侧感觉阻滞平面增高,改良Bromage评分及氟芬合剂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侧UCSA与SSEA均能完善阻滞运动神经,能良好地完成手术,但UCSA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两种麻醉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单侧连续腰麻用于老年病人股骨头置换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低体温、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将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C反应蛋白(CRP)、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寒战程度及低体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PT、TT、a PTT、Fbg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RP、AD、NE等应激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观察组寒战的发生率为15.56%较对照组57.78%显著较低(P0.05),低体温发生率为11.11%较对照组44.44%显著较低(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保温护理能保护患者凝血功能,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患者寒战、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地氟醚静吸复合全麻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66例,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地氟醚组(D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组)。围术期使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7 d的认知功能; 观察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和麻醉满意度。 结果 术后1 d,C组和D组的MMS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D组低于C组(P<0.05)。术后3 d,D组的MMSE评分相较术前仍有下降(P<0.05),但较术后1 d升高(P<0.05); C组的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术后1 d升高(P<0.05),但与D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MMSE评分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的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 <0.01)。 结论 老年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使用地氟醚静吸复合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