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时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状况及其与腹泻的关系;评价大便pH 值、尿半乳糖测定对新生儿乳糖酶缺乏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2 年10 月至2015 年6 月70 例发生非感染性腹泻的住院新生儿为腹泻组,同期选取162 例无腹泻的住院新生儿为无腹泻组.采用试纸法测定两组大便pH 值;半乳糖氧化酶法检测尿半乳糖,以尿半乳糖阳性诊断为乳糖酶缺乏,有乳糖酶缺乏的腹泻诊断为乳糖不耐受.根据尿半乳糖检测结果,将69 例行尿半乳糖测定的腹泻组患儿分为乳糖不耐受组(n=45)和乳糖耐受组(n=24),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的情况.腹泻患儿出院后3 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腹泻组与非腹泻组新生儿大便pH 值及尿半乳糖阳性率(65% vs 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糖不耐受和耐受组腹泻患儿大便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糖不耐受患儿大便恢复时间比耐受组患儿长(P结论 新生儿乳糖酶缺乏发生率高,易发生乳糖不耐受性腹泻.大便pH 值测定对判断腹泻患儿乳糖不耐受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脾化湿方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辨证分型予运脾化湿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疗程5d。在治疗前、后进行大便次数、腹胀等症状评分及大便乳糖改良班氏试剂法定性检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患儿乳糖不耐受症状及大便乳糖含量检测改善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无副反应发生。结论运脾化湿方具有良好的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新生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及继发性乳糖酶缺陷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采用EILASA快速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及醋酸铅法,对3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51例新生儿腹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38例(74.51%),而在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38例中,大便乳糖阳性37例(97.37%)。结果提示,在秋冬季节,轮状病毒是新生儿腹泻的首位病原,而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绝大多数有继发性乳糖酶缺陷。  相似文献   

4.
儿童乳糖不耐受症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低下导致儿童进食乳糖后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可通过病史资料和去乳糖饮食初步诊断,实验室常用氢气呼气试验、大便还原糖测定和尿半乳糖检测确诊.主要治疗采用去乳糖饮食疗法辅以益生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同时纠正原发病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高晓敏  王燕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12(23):1652-1652,1659
目的 观察病毒性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短期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轮状病毒性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粉喂养,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雀巢去乳糖奶粉A110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 P〈0.01)。结论 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病轮状毒性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了解婴幼儿轮状病毒 (RV)肠炎并乳糖不耐受症 (SLI)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大便还原糖试验 ,对我科 62 6例腹泻住院患儿进行观察。结果  3岁以下腹泻患儿中SLI发生率为 61.73 % ;RV肠炎组SLI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腹泻SLI发生率 ;1岁内RV肠炎SLI发生率最高 (73 .2 4% )。各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5) ;3岁以上均无SLI发生。结论 RV感染是引起SLI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呕吐是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常先于腹泻症状出现.为了尽早地诊断轮状病毒肠炎,我们对以呕吐为主诉入院的婴幼儿,无论是否出现腹泻症状,均尽快收集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发现有少数患儿虽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但呕吐过后并未出现腹泻,这样就极易导致误诊误治.我院于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此类患儿12例,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以便指导诊疗.  相似文献   

8.
小儿乳糖不耐受临床探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探讨乳糖不耐受(LI)在兰州地区的发病情况,我们自1991.31 ̄1993.8采用徐州医学院推荐的醋酸铅氢氧化学法,观察腹泻患和2958便,不伴有腹泻闰 状的肠道外感染患儿203例,并以40例健康婴儿粪便对照。发现3岁以下腹泻患儿中乳不耐受的发生率占46.9%,且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3岁以上患儿无1例11这与不再以乳食为主有关;轮状病毒性肠炎的LI发生率显著高于细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9.
去乳糖饮食对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短期去乳糖饮食治疗的疗效。方法80例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继续日常含乳糖饮食,加用利巴韦林抗病毒和补液治疗。治疗组全部停止含乳糖食品改用惠氏爱尔素豆奶粉喂养。其他治疗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阴显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去乳糖饮食辅助治疗病毒性肠炎并发乳糖不耐受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新生儿腹泻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及继发性乳糖酶缺陷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采用EILASA快速轮状病毒抗原检测方法及醋酸铅法,对38例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51例新生儿腹泻,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38例(74.51%),而在确诊为轮状病毒性肠炎38例中,大便乳糖阳性37例(97.37%).结果提示,在秋冬季节,轮状病毒是新生儿腹泻的首位病原,而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绝大多数有继发性乳糖酶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