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北京大学一名学生。4月21晶晚,父母把我叫回了家。吃饭时,他们告诉我,他们所在的医院已经被北京市卫生局指定为专门收治非典了,一个星期之内将病房改建成传染病房。他们叫我回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件事。他们也将搬到医院昼夜为非典病人服务,什么时候能结束也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2.
“专家您好,我这两天嗓子疼,您看我是不是得了非典?”“我干咳好几天了,还浑身没劲……”在非典热线中,这样的问题不胜枚举。一半以上的人打电话来为自己或周围的人问病,经专家耐心分析发现,这里面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患上非典型肺炎。一种被专家称为非典恐惧综合征的心理问题正在人群中蔓延。 在京城某高校,一名干咳、头疼的男生怀疑自己得了非典,被同学抬着去了医院。经检查,该男生只是普通的呼吸道疾病。而在非典热线中,“我听见非典腿都软了”,“我这  相似文献   

3.
袁源 《大众健康》2003,(7):56-61
他们只是抗击非典战场上一支普通的队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医院)。但是,当我和他们一些人交谈之后,真的震动了。远离生死现场的人,是想象不到真正直面病魔,以身相拼的人的情感。对于一般人难以承受的疲惫、感染、倒下以及远离亲人、推迟婚期等等,在他们的脸上不过是一抹淡淡的微笑。我真的没想到,这些连生命都豁出去的人,却有着那么多的放不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寻求21世纪如何做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方法,感谢你们给我机会在这里发言。来到广东省,我觉得格外高兴,因为广东在2003年年初工作非常出色,有效地控制了非典型肺炎传染病。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广东的医疗工作者及他们在全世界的同行们致敬。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是抗击非典取得成功的基础。我们也知道,如果将来有另一场疾病爆发,威胁公众健康的话,我们还需要寻求他们的协助。最近,中国在控制非典的工作中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成为世界医疗领域的佼佼者。2003年10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先生在联合国第58次会议上递交了题为《促进全球公共…  相似文献   

5.
4月21日晚,父母把我叫回了家。吃饭时,他们告诉我,他们所在的医院已经被北京市卫生局指定为“非典”专门接收医院了,一个星期之内将清空所有的病人,集中所有的医护人员专门救治“非典”病人。他们叫我回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件事,并让我带够衣服和钱,叫我以后不要回家了,他们也要被封闭在医院内不许出来,什么时候能结束也是未知数。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晴空霹雳一般,当时不知说什么好,半天说出一句:“你们会不会感染上?”可是谁都知道,赶上这事的医生感染率是相当高的。我想让他们辞职不干了,我说:以后我上班养活你们。父母只是  相似文献   

6.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许多医护人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尽职尽责地战斗在抢救非典病人的第一线。他们是没穿军装的战士,是以听诊器、针头为武器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人们对他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人们用各种美好的语言赞美他们,称赞他们是新世纪“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60岁,离开工作岗位已经10年了。儿子成家搬出去单过,老伴也已过世5年了。我一个人还住在原来的一居室内。儿子总说让我和他们一起过,彼此有个照应,可是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觉得很自由。  相似文献   

8.
非典影响我们的生活。我的一个朋友丁因为非典发了财,购房买车一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另一个朋友王可没有这样幸运,而是因为生产伪劣的防非隔离服而被刑拘。 事实上,我的这两个朋友都很聪明,对于非典这样的非常时期,他们都明白这时如果抓住商机,一定会有所成就。只是他们作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丁抓住市场紧急需求,努力拓展货源,  相似文献   

9.
在非典期间曾因院内感染被停诊近2个月,近期才重新开张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象:7月3日7点50分,本应是医院挂号的高峰时间,但3条队伍加起来也就30来人,各门诊区的候诊椅上空空荡荡,病人寥寥无几。往常人很多的牙科只有一位老人等在诊室门口。“我本不想来,一直拖着,可牙疼得实在熬不住了,这不,几个月下来反而拖麻烦了,大夫说已经伤了神经,还得再来治几次。”对非典还心有余悸的王大爷对记者说。 这家医院曾是非典的重灾区之一,3月16日,该院收治了北京地区首例被确诊的非典病人,由于当时认识不足,虽然采取了一些防护措施,仍有50多名医务人员、患  相似文献   

10.
我是强忍着眼泪对刘清泉医生进行采访的。在电话线的那一边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最早参与对北京“非典”病人的抢救,长时间的日夜奋战,使他也不幸感染,病情刚痊愈,他又冲上第一线,妻子也因“非典”去世,家中只留下9岁的儿子和瘫痪在床的老岳母,而已2个月未回家的他,在隔离整体之后又提出重上一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我想我是有福的人。 按老百姓说法,见到老寿星或家中有长寿老者的人有福气。我在一日之间,不仅见到三位寿星,而且还与他们愉快地共度了一个上午,你说我这福气还小吗? 有缘寿星 马年春节,一朋友特意打电话对我说:“你亲眼见过  相似文献   

12.
冬日的阳光下,两个老头过来了.先到的一个向后来的一个打招呼:“老头子,我还以为你死了呢,怎么还活着!”另一个回答:“老头子,你不死,我哪里敢抢先!”然后,一阵“哈哈哈”,开始了聊天、抬杠、争吵……两个人都称对方老头子,他们也确实是老头子,一个八十好几,一个也近九十了.  相似文献   

13.
心理诊疗室     
在家的日子很难过 Q我是一个在别人眼里很乖巧文静、没有脾气的女生,但是无人知道,我一回到家,整个人就都变了,动辄就对家人大发脾气,还经常随意地使唤他们。我生气他们没有时时关注我,没有在我提出一些要求时,立刻就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我对外人那么好,却不能用同样的耐心对待自己的家人?我是不是心理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非子老师:您好!在您读这封信之前,我先给您提个请求,不知您能答应否?那就是,千万别笑话我;千万别想:瞧,都六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小孩似的,有问题不能自己解决,还得请人帮助,太丢人了!我这不也是没办法嘛,因为性格内向,打小就习惯了有苦自己咽,有难自己扛。就别说求外人了,跟自己的孩子也说不出口。为这,我儿子也老说我。有一回,我跟邻居闹了点儿别扭,一个人偷着哭被儿子发现了,儿子忍不住说:“妈,您这是何苦呢,就算我不如女孩会疼人,毕竟也是您的骨肉啊,您有什么事不能跟我说的?看您一个人掉眼泪,还不如我跟他们干一场呢!”说着甩门就出…  相似文献   

15.
编辑部并转心理专家: 前不久,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写的是“非典”恐惧(症)有很强的传染性。我承认“非典”这种病是有很强的传染性,可是这种病引起的心理恐惧还会传染吗?请向心理专家请教。  相似文献   

16.
我是强忍着眼泪对刘清泉医生进行采访的。在电话线的那一边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最早参与对北京“非典”病人的抢救,长时间的日夜奋战,使他也不幸感染,病情刚痊愈,他又冲上第一线,妻子也因“非典”去世,家中只留下9岁的儿子和瘫痪在床的老岳母,而已2个月未回家的他,在隔离整休之后又提出重上一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有一则童话故事《瘟疫大使》,故事里有一位瘟疫大使奉命到某一个国家,他的任务是要夺走5000条人命。回程中他遇到另一个大使和他擦肩而过,对方说:“你夺走了5万条人命,并非5000,你知道吗?”瘟疫大使回答说:“其实我是冤枉的,我的确只取了5000条人命,其余的人全是被恐惧杀死的。”目前,我们面临“非典”,比疾病更可怕的正是这种对疾病的恐惧和不安,许多人的身体并没有感染“非典”,但心理上却在被“非典”煎熬着。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光荣的群体,他们在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巨大威胁的时刻挺身而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带头抗击"非典",为人民的健康而奋战,为生命的尊严而奉献,塑造了新时代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被民众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山医大一院作为收治"非典"患者的首批定点医院立即投入战斗。以杜永成院长为首的院领导班子进行精心组织、层层落实,先后组建了收治重症"非典"患者的ICU病区、设立在急诊科的发热门诊和"非典"疑似患者病区、设立在感染病科的"非典"及疑似患者病区,陆续安排了近500余名医务人员到抗击"非典"一线工作。在全院2000  相似文献   

19.
我和妻子曾经无比恩爱。她是我的大学同学,我们热恋了3年。结婚第一年,我们同在一个公司,每晚下班后,我们手拉着手去买菜,然后一同回家做晚饭,很多人都羡慕我们的幸福。自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后,我们立刻感到沉重的经济压力。为了早日还清贷款,妻子跳槽到外企,我也开始做兼职。家开始成了旅馆。有时候,结束一天的工作,走在空旷的街道上,我便特别渴望感受家的温暖。可是,每次我推开家门,总会遭遇一场战争。记得有一次,在一个业务酒会上,我勉强应酬着几个客户,陪着他们天南海北地神侃。好不容易从酒桌上抽身出来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是得过非典已痊愈出院的人,本来这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回家后我依然心情压抑。原因是我们住的楼内有两部电梯,以前都是轮换着开,而现在两部同时开,其中一部成了我们一家人的专用电梯。我认为这是对患过非典的人的一种歧视。为此我产生了沉重压抑的心情,希望心理专家帮我解脱这种苦闷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