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风寒犯肺之"肺"实指"肺系之苗窍",有别于肺脏,肺系表证不等于肺脏之病。手太阴肺系有肺脏与肺表之分,肺表即为肺卫,是由肺所系之皮毛、鼻窍、白轮、喉咙以及手太阴肺经经络共同构成,是手太阴肺系中相对于肺脏而存在的一部分。这为丰富肺系表证提供了病位依据,为丰富六经辨证起到了有益的补充,这也是脏腑辨证所不能体现的。《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中仅有足太阳脾经的记载,却没有关于手太阴肺系的描述,与手太阴肺系自身的生理及病理特点有关。肺系主皮毛,司呼吸,关乎卫气,而太阳经系为一身之藩篱,主人之大表,为卫气运行的通道,太阳经气的舒展离不开肺气的宣发,肺气的宣发输布有需要经过膀胱经系之通道,两者生理及病理表现上存在相互依存、不可割舍的关系。《伤寒论》中有手太阴病,但因多在太阳病篇中列出,又多涉及表证,其发病通常与足太阳膀胱病变相兼,因而常作为太阳病兼证或太阳病变证看待,至于其病证之所以在太阳病篇论及,且多与太阳病证相兼,主要原因当归因于肺与膀胱共主人身之大表——皮毛,寒邪侵袭,往往一并受邪,难以割舍,《伤寒论》中将其同归于太阳病篇,有其中之道理。  相似文献   

2.
少阳病为《伤寒论》中六经病之一,柴胡证则系一组临床证候,散见于《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厥阴分篇中。因二者之所属病机不一,故澄清二者的内涵,或可有助于对《伤寒论》的研究,以及临床上对少阳病、柴胡证的诊疗。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厥阴篇中的某些条文向有争议。笔者于此对厥阴病的提纲作一探讨,不妥之处,请予指正。一、《伤寒论》326条不能成为厥阴病提纲。《伤寒论》326条云:“厥阴之为病,  相似文献   

4.
肺系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中医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通过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中肺系疾病的治疗方法的浅析,旨在进一步探讨肺系疾病的证治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唐瑛  沈宏春  王科闯 《河南中医》2009,29(6):525-526
通过对《伤寒论》第63条的分析,认为麻杏石甘汤证主要病机是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临床应用的关键是麻黄和石膏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的治法十分丰富,其中清法是《伤寒论》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归纳《伤寒论》清法条文,整理其运用规律,结合肺系病的特点及现代呼吸系统疾病的演变规律,分析清法中清宣、清散、清透、清利、清养的用药特点,进一步总结出《伤寒论》清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特点,并提出临床需辨证,用药需谨慎,同时提出顾护阴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一部辨证论治经典著作 ,被后人称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 ,为历代医家推崇备至、研究不舍。从历代对《伤寒论》研究著作 170 0余部 ,到近现代数千篇论文 ,多侧重经方的研究 ,然对其针灸学术精髓探讨不多 ,现就《伤寒论·太阳病》篇 2 0条针灸条文所阐述的针灸宜忌、立法处方、取穴规律等探析于下 :1 太阳病宜针慎灸观《伤寒论》太阳病篇 178条 ,其中专论火灸 8条、有关温针 5条、针刺 7条。张仲景在本篇中详细地论述了太阳病采用火灸方法导致的热盛内攻、亡阴亡阳等变证 ,对火灸多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8.
正哮喘是一种以哮鸣气喘为特征的常见肺系疾病,病位在肺、脾、肾。朝医学少阴人脏局为肾大脾小,本文从八辨证角度分析朝医少阴人哮喘之病因、病机、治疗相关内容。四象医学亦源于《黄帝内经》而发于《伤寒论》,是对中  相似文献   

9.
徐艳玲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38-1340
《素问.咳论篇》"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肺胃相关理论对于肺系疾病辨证施治以及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及《温病学》等经典著作从肺胃相关论治肺系疾病进行浅析,旨在进一步探讨肺系疾病的证治规律,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其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咳嗽的病因、症状、证候分类及病理转归做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云:"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而详于方药治疗者,先见于《伤寒杂病论》,且在很多章节条文中论及,有其独到之处,现择其要而探之,以供同道参考。1麻黄汤证1.1汤证条文《伤寒论》第35条云:"太阳病,头痛发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的五脏,每个脏都有"有形之脏"和"无形之脏"组成。在古代虽然没有认识到它所界定的每个脏都有"有形之脏"和"无形之脏"组成的概念,但所采取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实质上是在弥补当时界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辨证方法入手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保延  翁维良  李鲲  倪青 《中医杂志》2004,45(12):886-88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属中医温疫病范畴,其传染性强、发病快、变化多,与以往一般温病,如风温、春温不同,与过去的伤寒也不同.有必要对SARS辨证方法进行探讨,从辨证的科学思维出发,研究建立SARS的辨证模式.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都是用以分析温病病理变化,确定病变部位,揣度病势轻重,认知病情轻重和归纳证候类型的方法.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有共通之处,临床把两者有机结合,结合六经辨证,才能全面指导温病的辨证论治.根据SARS临床表现确定中医"证素",结合病因病机及传统六经辨证、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可归纳SARS的分期及证候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第29条,历来注家认识不一。以"一首三尾"句式释之,认为本条所论实即风温病或阳明病服桂枝汤之后的三种转归及其救逆之法。文中并评述了部分注家在此条注释上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作为发病机制不明的消化系统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联系唐容川《血证论》"便血""便脓"篇,指出五脏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治血四法"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证型和现代发病机制,论述本病常用治法,进行治法的相应拓展。  相似文献   

15.
杨薇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430-3434
缺血性中风病是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实践中大型综合医院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时常同时使用多种中西药物,依据生物学"模块化理论",不同特征的患者使用药物也有所不同,同为治疗该种疾病的药物组合之间可能具有多种拓扑结构特征,即模块(modular)。该研究提出在全国20家大型综合医院的电子医疗病例组成的数据库中,建立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药物复杂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及数据挖掘等方法,探索建立针对不同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人群的若干个中西药物群组模块,阐释其结构与功能特点,探索适宜人群并评价药物群组模块在临床使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优化缺血性中风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方向,为联合用药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也为中西药物联合使用方案进入指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但由于历史认识的局限性,中医缺乏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系统深入和全面的理论阐释,严重制约了防治策略的优化。“脉积学说”是基于“癥瘕积聚”理论而提出,其核心病机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主要病理产物为痰浊、瘀血。治疗上本学说强调分类、分期、分证动态辨治,活血化痰贯穿于疾病治疗始终,并重视以鳖甲煎丸为代表丸剂的临床应用。本文对“脉积”学说阐述将有助于深化中医药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认识,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吕仁和教授长期从事慢性肾脏病的诊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总结的"六对论治"方法在临床上诊治慢性肾脏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从吕仁和教授"六对论治"中对病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4个方向来介绍吕仁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按照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比较的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观察红细胞变性,外周微循环对西医“病”与中医“证”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此二者对“病”的诊断无特异性,对“证”的诊断有特异性,推测在疾病状态下,此二者反映的是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而“证”正是这种状态的一种高度概括或表达。  相似文献   

19.
扆志德 《中国针灸》2003,23(1):15-23
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师怀堂先生的“新九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1)禀承岐黄,研制九针,填补了我国近代针具改革史上的一项空白。(2)辨证施治,活用九针,具体表现在针不同形,作用有别;同病异针,异病同针;虚实寒热,九针调之;多针配合,以求实效;刺法独特,因病而施等方面。(3)治医严谨,德技双馨。(4)著书育人。弘扬九针。  相似文献   

20.
蒋明 《中医杂志》2004,45(12):889-891
提出就中医学辨证与辨病的关系,应该是方法与结果的关系.辨证必须以辨病为前提,证只有因病的存在才有自己的特殊性可言.而这时的病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症状命名的"病",而必须是具有发展规律、表现出特定症状与相应阶段证候的"新"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