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大鼠膀胱中整合素β3基因的表达,探讨整合素β3亚基在适尿肌不稳定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DI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整合素β3基因在DI大鼠膀胱中的表达。结果 整合素β3基因在DI大鼠膀胱中的表达增高。结论 整合素β3亚基可以调节钙电流影响逼尿肌兴奋性,可能与DI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大鼠膀胱中大电导钙激活钾α1通道(Big conductance calcium 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α1,BKcaα1)基因的表达,探讨BKcaα1通道在逼尿肌不稳定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DI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BKcaα1基因在DI大鼠膀胱中的表达.结果 BKcaα1基因在DI大鼠膀胱中的表达降低.结论 BKcaα1通道反馈调节逼尿肌的收缩,可能与DI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钙通道在大鼠逼尿肌不稳定膀胱中的表达及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电压依赖钙通道与逼尿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结果将动物分为稳定组 ( 2 9只 )和不稳定组 ( 9只 ) ,其中稳定组分为BOO( 11只 )、SCI模型 ( 9只 )和对照组 ( 9只 ) ,通过RT PCR技术测定逼尿肌中L型和T型钙通道mRNA表达及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中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为 2 4.3 %。L型和T型钙通道在逼尿肌中均有表达。正常对照组膀胱逼尿肌L型钙通道mRNA含量明显多于T型钙通道mRNA ,两者之比约 2 .1∶1;BOO组、SCI组和不稳定组中L和T型mRN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T型钙通道mRNA增加更明显 (P <0 .0 1) ,两者比值明显缩小 ,分别为 1.5 3、1.41和 1.83。结论 钙通道的表达增加可能是导致平滑肌细胞自发性除极易化、兴奋性增高、引起逼尿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其中T型钙通道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也是一个多基因改变、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多阶段过程,有必要从分子水平着手,深入地研究胶质瘤发生、发展,浸润生长等机制.  相似文献   

5.
Zhang ZC  Yan J  Cai GL  Yu YH  Hu C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7):497-500
目的探讨脓毒症大鼠心脏中整合素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脓毒症导致心脏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雄性3个月龄Wistar大鼠12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以盲肠结扎针刺法建立脓毒症模型或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术后24h快速摘取心脏,以L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注法测量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后,再行病理检查,其后以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整合素家族基因在两组大鼠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脓毒症大鼠心脏无明显病理改变,但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和左室舒张末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下降,提示大鼠心脏处于抑制状态;基因芯片检测表明:24条整合素亚单位基因中有20条表达较对照组上调2倍以上,核心亚单位αv和β2整合素基因明显上调,而整合素β2基因表达相对不足。结论脓毒症大鼠心脏中整合素基因表达失调,αv和β2整合素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促进炎性介质造成的心脏损伤;整合素β1基因表达相对不足可能与大鼠心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原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在逼尿肌自身生理特性方面的改变.方法建立大鼠膀胱流出道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以及特发性逼尿肌不稳定(idiopathic detrusor instability,IDI)模型,6周后行充盈性膀胱测压及离体逼尿肌条实验.结果成功建立不同DI模型,DI-BOO发生率为75.9%,DI-SCI发生率100%,IDI发生率为2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I-BOO,DI-SCI和IDI组离体逼尿肌条的自发性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均明显增强(P<0.05),而各模型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原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都有着相似的逼尿肌自身的肌源性特性改变,逼尿肌组织自发性兴奋性增高在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建立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 DI)大鼠模型,检测正常及DI大鼠逼尿肌组织中P2X3受体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P2X3受体在大鼠DI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内膜组织及20例内异症患者内膜样组织中整合素β3的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β3在二种组织中均为阳性表达,但二种组织中的表达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整合素β3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醒状态膀胱测压在大鼠逼尿肌不稳定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清醒状态膀胱测压建立大鼠逼尿肌不稳定 (DI)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成年雌性大鼠会阴部尿道部分结扎 ,6周后耻骨上膀胱造瘘 ,清醒状态下行充盈性膀胱测压 ,观察容量、压力变化及逼尿肌不稳定的发生情况。结果 正常大鼠保持排尿反射 ,梗阻组逼尿肌不稳定发生率 76 17%,膀胱最大压力和容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膀胱造瘘、清醒状态测压是建立大鼠逼尿肌不稳定模型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P3R的功能改变是否参与了逼尿肌不稳定(DI)的发生。方法对比分析DI和对照组大鼠膀胱平滑肌IP3R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IP3R阻断剂Heparin对DI和对照组膀胱平滑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影响。结果 DI逼尿肌细胞IP3R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IP3R阻断剂Heparin能显著抑制DI、正常组大鼠逼尿肌肌条自发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且Heparin对DI逼尿肌条的影响效应要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 IP3R功能在DI逼尿肌组织兴奋、收缩发生中明显上调,这种上调在DI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鼠不稳定膀胱中ICCs细胞中HCN蛋白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HCN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HCN)蛋白在膀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中的表达及在不稳定膀胱ICCs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ICCs细胞兴奋性变化与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的关系.方法 ①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10例),逼尿肌稳定组(DS,n=12),逼尿肌不稳定组(DI,n=8):大鼠尿道近端结扎,建立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模型.②对各组进行HCN和c-kit免疫荧光双标,确定HCN蛋白是否在ICCs细胞上存在及HCN表达的变化.③以Western blot法检测HC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在c-kit阳性的ICCs细胞膜上,有HCN抗原的表达,c-kit阴性细胞未见HCN表达;与正常组相比,DI组、DS组HCN蛋白表达增加.②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正常组相比,DI组、DS组的HCN表达增高,DI组增高显著(P<0.01).结论 大鼠膀胱ICCs细胞可表达HCN通道蛋白,且DI膀胱ICCs细胞HCN通道明显增多,由此导致的ICCs细胞兴奋性增高可能在DI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膀胱内给予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吡哆醛(PPADS)对正常及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 stability, DI)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雌性SD大鼠DI模型,以正常雌性大鼠作对照,分别膀胱内给予嘌呤能受体激动剂ATP和阻滞剂PPADS,行充盈性膀胱测压,观察正常和DI大鼠膀胱贮尿期和排尿期功能的改变.结果 成功建立了稳定的DI大鼠模型,成功率72%.ATP使两组大鼠膀胱功能容量减小,排尿间隔时间缩短,正常无DI大鼠70%发生逼尿肌不稳定收缩.PPADS使两组大鼠膀胱功能容量增加,排尿间隔时间延长,DI组大鼠不稳定收缩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嘌呤能受体在膀胱排尿反射和逼尿肌不稳定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整合素αVβ3在人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β3在人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人胆管癌组织及正常癌旁胆管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结果整合素αVβ3表达于人胆管癌细胞及胆管癌组织中的新生血管细胞,47例标本均呈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与是否伴有肿瘤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性别、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结论整合素αVβ3可能在胆管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检测整合素αVβ3表达可以作为胆管癌预后判断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杨四文  殷波 《西部医学》2012,24(8):1446-1448
目的观察膀胱逼尿肌不稳定(DI)中钙激活钾通道(BKCa)基因和蛋白水平变化,探讨BKCa在DI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膀胱出口部位梗阻法建立大鼠DI模型,取其膀胱平滑肌,提取总RNA和总蛋白,以β-actin为内参,分别采用定量PCR和WesternBlot化学发光法检测BKCa通道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 DI组大鼠膀胱平滑肌BKCa通道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DI组mRNA水平相对量(与内参照基因β-actin)由0.35±0.12(n=15)下降到0.21±0.09(n=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KCa通道蛋白水平相对量(与内参照蛋白β-actin)0.41±0.08(n=15)下降到0.23±0.06(n=1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KCa在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时发生明显改变,可能参与了大鼠膀胱DI的发生,调控DI时BKCa通道活性可以作为治疗DI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合素α5、β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18例E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研究组)和18例非EM患者子宫内膜(对照组)行整合素α5、β3 mRNA检测.同期放射免疫法测定EM患者体内雌二醇(E2)、孕酮(P)、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EM患者术中行美国生殖学会评分系统(AFS-r)评分. 结果整合素α5 mRNA在E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773±0.113、1.077±0.032、0.924±0.120,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β3 mRNA在EM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653±0.080、0.963±0.132和0.763±0.090,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M组血清E2水平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5、β3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93、0.917;而P水平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5、β3 mRNA表达均无相关(P>0.05).CA125水平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5、β3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63、0.754,AFS-r评分与异位内膜整合素α5、β3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0.773. 结论EM异位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α5、β3高表达可能与EM黏附发生有关,整合素α5、β3表达受雌激素调控.  相似文献   

16.
李爱军  张满  刘昌荣  胡传义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8):1338-1340,1342
整合素(integrin)是近年来各学科尤其是肿瘤学重点研究的一种细胞黏附分子,它结构及功能复杂多样,在肿瘤的发生与进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未来探求肿瘤生长机制及制定靶点治疗手段的方向之一.本文就整合素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并重点针对其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整合素是一类糖蛋白.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连.并参与细胞内外信息传递,胚胎植入是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此期间,子宫内膜与胚胎彼此相容.发生一系列生化及形态改变。有关植入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年研究表明,雌孕激素、  相似文献   

18.
整合素β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亚单位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与骨肉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β1在34例骨肉瘤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4例骨肉瘤中25例整合素β1阳性(73.5%).整合素β1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Dahlin分型、年龄及性别无关,而与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以及骨肉瘤总体死亡率相关.结论整合素β1可能是一项新的评估骨肉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整合素β3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明确整合素β3表达规律.方法 将清洁级性成熟期昆明小鼠44只,雌性24只,雄性20只,雌性小鼠阴道涂片检查为动情前期,在此期注射PMSG和HCG,4只雌鼠不合笼,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剪取子宫组织(孕D0,对照组),直接液氮保存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其余的雌:雄小鼠1∶1合笼,次日检查阴栓,发现阴栓计为妊娠第1天.分别于妊娠第4、5、6、7和8天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迅速剖腹,剪取子宫组织予以保存(实验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分析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整合素β3表达规律,采用RT-PCR技术半定量分析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3 mRNA表达特征.结果 小鼠整个围植入期子宫内膜中均有整合素β3表达,但表达的高峰在着床窗口期,即孕D5.孕D0(非孕)子宫内膜的整合素β3表达较弱,孕D4时表达增强,孕D5时表达最强,孕D6时表达突然回落,孕D7、孕D8时表达减弱,降至非孕水平.结论 整合素β3在围植入期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随着孕龄的增加逐渐增强,但表达的高峰在孕D5,与植入窗的开放相吻合,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客观标志,提示整合素β3在胚泡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阐明胚泡着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武彤彤  李金燕  朱淑玲  赵文丽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40-41,90,F0003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整合素β3mR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生长方式、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2例乳腺癌中整合素β3mRNA和CD34的表达.结果 整合素β3mRNA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8%,在乳腺癌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61.8%,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31.9%,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血管数作为MVD.整合素β3mRNA阴性表达组的MVD值为(17.35±5.67),整合素β3mRNA阳性表达组的MVD值为(20.37±7.30),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阴性表达组的MVD值为(17.14±5.78),CD34阳性表达组的MVD值为(21.27±7.14),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浸润性癌中的整合素β3mRNA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ER、PR无相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MVD表达与整合素β3mRNA表达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