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2.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3.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4.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5.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6.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7.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8.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0.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
12.
骨形态生成蛋白(BMP)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其信号传导主要通过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和Smads蛋白实现.近年发现BMP不仅是多功能的分泌蛋白,更是脊椎动物发育的关键信号分子.BMP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胚胎肺发育,并与多种肺疾患如原发性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以及肺癌等密切相关.BMP信号传导与肺脏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新热点,该文简要介绍BMP信号传导机制,并初步探讨BMP信号通路在胎肺发育和部分肺疾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应用于牵拉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注入骨延长区,观察其能否加速延长区的骨生成。方法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制作兔牵拉成骨模型,获得成功存活动物71只,分为4组,A:对照组,17只;B:注射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组,18只;C:注射单纯胶体纳米材料组,18只;D:注射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复合胶体纳米材料组,18只。术后5d行胫骨延长,速度1mm/d,共延长20d,延长完成后,A组不做其他治疗;B组将共培养成骨细胞、内皮细胞悬液2ml注入骨延长区,细胞总数量约1×107个;C组将单纯纳米材料2ml注入骨延长区;D组将可注射纳米组织工程骨2ml注入骨延长区,通过X线检测、骨密度(BMD)测定观察延长结束后第3、6、9周骨愈合情况。结果BMD和X线检测结果显示注射纳米组织工程骨组新生骨质量较高,骨愈合情况要优于其他组。结论可注射性纳米组织工程骨应用于牵拉成骨,可促进延长区骨生成,且优于单纯注射细胞或可注射性纳米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是由于骨发育异常所致的胫骨畸形和特殊类型的骨折不愈合[1]。而实现胫骨假关节的骨性愈合和维持骨性连接则是治疗CPT 的关键。虽然目前有很多该病治疗方法的报道,使该病的治愈率得到很大改观,但其治愈率仍存在很大差异[2]。手术方法的改进虽提高了 CPT 的治愈率,但仍存在治疗失败,如假关节不愈合,骨性连接不稳定,甚至导致截肢的可能。该病的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是否与成骨因素缺陷有关仍是未知。骨愈合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多级再生过程,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在骨重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近有研究证明,胞外-5′—核苷酸酶(CD73)是一种影响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分化的调节因子,可以引导骨再生[3]。近20年来的研究表明,CD73是一个主要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物,然而 CD73在细胞中的功能知之甚少。有研究表明 CD73参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后的循环压缩载荷[3],在细胞外腺苷的生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调节核苷酸的代谢和腺苷的浓度影响成骨细胞功能[4]。本文就 CD73在骨代谢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周围肺动脉狭窄(PPAS)应用外科手术治疗可导致受治肺动脉进一步扭曲或狭窄,位于肺动脉分支远端难以暴露手术野而成为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介入治疗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PPAS较理想的方法.PPAS介入治疗的发展先后出现了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切割球囊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三种方法,该文分别对三种方法的研究过程、治疗的禁忌证、适应证、并发症和有待改进的问题等进行概述,并对近年来在球囊治疗采用较保守的连续性扩张、输送系统的改进、支架应用的长度与再狭窄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对PPAS介入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类妊娠过程中,胎盘和胎儿的快速生长发育需要母体适时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废物,为此母体多脏器、多系统会发生相应的生理性改变,并且各系统间高度协同运作,以适应妊娠过程,这一生理性变化被称为妊娠适应性。血液稳态的维持是一个依赖于凝血和纤溶系统精细调节的动态平衡,其过程涉及正、负反馈环形成的复杂网络(图1)。凝血过程主要涉及血管壁、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1]。血管内皮发生损伤后。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在新生儿医学所有问题中 ,早产儿脑损伤及其预防尤为重要。早产儿脑损伤包括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PVL)、胚胎生发层基质 脑室内出血 (IVH)、出血后脑积水及其他一些脑损伤 ,如选择性神经元坏死及基底核丘脑损伤等 ,其中PVL和IVH最为重要。但IVH发生率近年来渐呈下降趋势 ,因而PVL已上升为早产儿脑损伤的最主要类型。PVL在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 8%~ 2 6% ,在应用呼吸机的早产儿中 ,其发生率可高达 3 8%~ 60 % [1]。美国每年约出生 <50 0g的早产儿 570 0 0例 ,因受益于NICU的精心救治和护理 ,90 %早产儿可在新生儿期存活。在存活的早…  相似文献   

18.
整合素与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管生成是人体许多生理病理过程的基础,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家族是调节血管生成的关键因子,与细胞外基质蛋白、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等配体结合后,传导细胞内外双向信号,从而在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移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整合素为靶点的治疗策略成为血管增殖性疾病防治的研究热点。现就整合素家族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扩大的足背动脉内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共10例患儿足跟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男8例,女2例,年龄4~10岁.均为创伤所致.创面大小约6.5 cm×4.0 cm~9.5 cm×4.0 cm.10例小儿足跟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采用对侧扩大的足背动脉内侧皮瓣修复.7例皮瓣行交腿皮瓣转移修复,3例皮瓣行游离移植,供区创面采用游离植皮修复.术中把皮瓣内隐神经与受区隐神经吻合.结果 扩大的足背动脉内侧皮瓣范用约7.0 cm×4.5 cm~12.0 cm×4.5 cm.所有皮瓣均完全存活.8例获随访9~18个月,再造足跟两点辨别觉5~9mm,外形良好、无溃疡发生.结论 扩大的足背动脉内侧皮瓣可修复对侧足跟及其周围软组织缺损.该皮瓣是隐神经的绝对支配区,移植后可重建精细感觉.  相似文献   

20.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形式,包括囊性和弥漫性PVL.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已成为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及导致小儿脑瘫的主要疾病.因早产儿PVL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其诊断必须依赖于影像学检查.B超是目前确诊PVL最常用的检测手段,但其漏诊率较高;常规磁共振成像对评价PVL的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早期,特别是对弥漫性PVL也有其局限性;而弥散加权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弥补了B型超声及常规磁共振成像的不足,为弥漫性PVL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