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62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2例中,黄疸41例,占66.1%,并发皮肤黏膜、脐部感染56例,占90.32%,药敏试验,头孢呋辛有效率为84.3%,头孢曲松钠有效率为82.7%。结论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多有生后感染,皮肤黏膜感染、脐部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临床具有一般败血症的特点,但黄疸发生率高,其中部分病例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及主要就诊原因。头孢呋辛及头孢曲松钠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能透过血脑屏障,临床可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50例(其中男占72%)有细菌学证实的新生儿败血症进行了有关诊断方面的分析。发现临床症状以拒奶或纳差、哭声低微、腹胀及黄疸为明显。脐部、皮肤及粘膜为主要侵入途径。化验检查中性粒细胞计数>6×10~9/L 者占88%,血小板计数<150×10~9/L 者占79%。血培养大部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8%),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占28%),并初步提出该病的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科1992年3月至1993年2月收治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67例,同期新生儿败血症之首位。感染途径为呼吸道、脐部及皮肤。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特点:(1)感染中症状可以不重;(2)约半数合并肺炎,脓胸、脓气胸、肺脓肿等少见;(3)猩红热样皮疹、多形性皮疹少见;(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增高为主,I/T增高不多见,血小板减少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治疗.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月收治新生儿败血症28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新生儿败血症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发烧、黄疸、体温不升、反应差、呕吐、呼吸暂停等表现.致病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正> 新生儿脐炎为脐带脱落后残端消毒不严,细菌感染所致,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表现为脐部充血、肿胀、渗出及脓性分泌物,严重者因小儿皮肤薄嫩、免疫功能差,局部感染容易扩散形成败血症,治疗上常用双氧水清洗后涂龙胆紫或碘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败血症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比较新生儿败血症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及病原病变化特点。方法:比较80年代组与90年代组新生儿败血症异同点。结果:(1)两组相比脐部皮肤呼吸道感染始终是主要感染途径。(2)体温异常,喂养困难,精神差及黄疸均是两组常见的临床表现。(3)在两组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细菌。(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E)80年代感染率为0,90年代则上升为主要致病菌。结论:注意新生儿脐部皮肤护理及呼吸道感染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发病,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和清洁以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本科1992年3月至1993年2月收治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67例,占同期新生儿败血症(血培养阳性)之首位。感染途径为呼吸道(37.1%)、脐部(35.2%)及皮肤(8.3%)。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特点:(1)感染中毒症状可以不重;(2)约半数合并肺炎(大多为轻型),脓胸、脓气胸、肺脓肿等少见;(3)猩红热样皮疹、多形性皮疹少见;(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增高为主,I/T增高不多见,血小板减少多见。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败血症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重要的致病菌,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生儿败血症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病原。本文总结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一年半中我科收住新生儿败血症共28例,其中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12例,占全部病例的42%,现将12例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做一分析: 临床资料 1.收集1992年1月~1993年6月在本科收住的临床表现符合新生儿败血症者2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方法 将 14 4例新生儿败血症住院患儿按发病日龄分两组 ,早发组≤ 7天116例 ,晚发组 >7天 2 8例 ,经桡动脉抽血进行血培养 ,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药敏分析。结果 血培养金黄色葡萄菌 70例 ,占 48.6% ,表皮葡萄球菌 45例 ,占 3 1.2 % ,其它葡萄球菌 17例 ,占 11.8% ,杆菌 12例 ,仅占 8.3 %。找到感染灶 82例 ,占 5 7.2 % ,以脐炎、呼吸道感染为主 ;不明原因 62例占 42 .6%。两组菌种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 ,以感染早期新生儿为主 ,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完善 ,母乳不足 ,院内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初平章  王海燕 《河北医学》2004,10(12):1097-1099
目的:探讨近10年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的变化特点.方法:比较80年代组与90年代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血培养结果、药敏结果的异同点.结果:80年代组以院外感染为主(占81.67%),90年代组院内感染增加达65.30%;皮肤、脐部及呼吸道感染始终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体温异常、喂养困难、精神差及黄疸、脐部炎症是两组均常见的临床表现.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90年代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明显上升.青霉素、红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敏感率较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优力新,头孢二、三代)敏感性较高.结论:防治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措施;随着致病菌的变化,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原因、特点和控制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大兴医院产科分娩的母婴同室新生儿9 131例进行研究。结果新生儿皮肤感染206例,感染率为2.26%;感染主要以新生儿脓疱疮(192例)为主;感染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3 d内发生的占89.81%;是否有创分娩、产程是否延长、是否为有围产期合并症的新生儿,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利奈唑烷对金葡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而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红霉素等药物的耐药率相当高。结论新生儿皮肤的特点是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内因,环境因素是外因。其感染的发生与分娩方式、产程长短、围产期合并症等因素有关。重视孕期保健和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的管理,可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本院新生儿感染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集新生儿患者呼吸道、皮肤、血液、脐部、眼部及消化道等部位的标本,培养分离出葡萄球菌,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收集临床标本1869份,分离出致病菌822株,其中葡萄球菌278株,分离率14.87%,占所有阳性标本的33.82%.葡萄球菌分离前三位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占44.9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8.78%),溶血葡萄球菌(占14.39%).药敏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对奎诺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高达95.7%.结论 新生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部分葡萄球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英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黄疸性疾病,黄疸的原因复杂,既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大多数预后良好,但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而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以往以光疗和换血为主,但新生儿科工作者不断研究探索,对光疗和换血疗法进行改良,并评估了清蛋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及一些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对基因治疗等新疗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张勇明 《当代医学》2011,17(34):17-18
目的 探究分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此提高对黄疸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1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为四大类:围产因素、感染因素、母乳因素、新生儿ABO溶血症和先天因素,其中感染、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溶血症占的比例较大.围产因素包括:颅内出血、头颅血肿、早产、新生儿窒息、孕妇产前应用催生素.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脓疱症、红细胞增多症.先天因素包括:糖尿病母亲婴儿、早产儿低体重.结论 加强对新生儿的胆红素进行检测,及早发现病理性黄疸,并针对不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携带与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2010年8月足月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220例及正常对照组新生儿10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统计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性别、体重、G6PD缺乏、总胆红素水平、患儿与母体ABO或Rh血型不合以及母体年龄、吸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系统不合、G6PD水平、性别因素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而母体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则不是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患儿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HBsAg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相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G6PD缺乏症型黄疸发生率显著高于(P〈0.01),而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儿组新生儿溶血病及其他类型黄疸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乙肝病毒感染不是新生儿黄疸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却加大G6PD缺乏患儿患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并与G6PD缺乏症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6.
陈俊 《中国现代医生》2014,(31):135-137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12月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6%,且实验组治疗后血MDA及红细胞NADPH水平改善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过敏、心肾功能损伤及皮疹等不良反应,且血常规、尿常规无明显变化。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安全有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素珍  谢金秀 《中外医疗》2009,32(10):142-143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本组6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利用蓝光治疗,精心护理。结果6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不良后遗症。结论蓝光治疗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减少胆虹素脑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桂香 《河北医学》2010,16(4):476-47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提高疗效。方法:10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积极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如在平均住院时间、黄疸程度、经皮测胆红素值和家属满意度等方面比较两组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