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效判断中血清酶测定时间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适时合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疗效判断中血清酶学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45例AMI溶栓患者血清酶学及心肌肌钙蛋白T(TnT)资料 ,其中男 10 7例 ,女 38例 ,平均年龄 (6 1 9± 9 3)岁。以无创指标判断溶栓成功者 110例 ,未成功者 35例。 6 5例行冠脉造影 ,梗死相关血管 (IRA)开通者 44例 ,未开通者2 1例。 5 9例同时测定TnT。结果  (1)TnT首次异常检出率 84 7% ,高于肌酸磷酸激酶 (CK)同功酶 (CK -MB)(4 9 2 % ) (P <0 0 5 )。 (2 )溶栓成功、IRA开通者与溶栓未成功、IRA未开通者间CK/CK -MB峰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TnT用于AMI心肌损伤早期诊断优于CK -MB。 (2 )CK/CK -MB峰值前移与溶栓成功与否、IRA开通与否有关 ,而CK/CK -MB峰绝对值与此无直接关系。对早期溶栓的AMI患者不必过早取血测定CK/CK -MB ,而在发病后 16~ 2 0h间取血测定即可满足判断酶峰是否前移的需要 ,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动态监测血清肌钙蛋白I对病毒性心肌炎预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 (VMC)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动态变化与VMC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动态监测 3 8例VMC患者血清cTnI变化。分别以cTnI 1峰峰值 /cTnI 2峰峰值比值k和cTnI 1峰峰值下降幅度dcTnI为指标 ,分组观察VMC病程中血清cTnI、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各指标 (LVEDd、LVEF)变化。结果 VMC病程中血清cTnI水平呈双峰变化 ;病程 2个月及 6~ 12个月血清cTnI、心电图、LVEDd和LVEF指标 :k >1组分别与k <1组和dcTnI >5 0 %组比较 ,各指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均 <0 .0 1) ;6~ 12个月dcTnI>5 0 %组与dcTnI <5 0 %组比较 ,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cTnI可反映VMC病情变化 ,血清cTnI峰值比k值对VMC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患者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2 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30例 ,分别测定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结果 :①SAP、UAP、AM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②UAP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TNF α均显著增高 (P <0 .0 1) ,但与IL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AMI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④AMI与U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⑤血清中CRP、IL 6、TNF α在AMI发病的 72h以内有明显动态变化。结论 :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AMI时炎症因子的动态演变可以作为病情稳定性的指标 ,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急性期蛋白五聚素3(PTX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PTX3与冠脉病变范围、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HD)患者12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NC组)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入院时空腹血清PTX3水平,以及ACS患者(UAP组+AMI组)在入院规范治疗1周后的血清PTX3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血清PTX3水平,出院后3个月对ACS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①UAP组、AMI组的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SAP组、NC组(P0.05);SAP组PTX3水平亦高于NC组(P0.05);而UAP组与AMI组的血清PTX3水平无差异。②ACS患者经过1周规范治疗后,复查的血清PTX3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NC组的正常水平(P0.01)。③冠脉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的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④血清PTX3、hs-CRP和TC影响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死亡或因心脏事件再住院)(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PTX3水平显著升高,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PTX3水平增高。血清PTX3水平增高提示ACS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A(PAPP A)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关系。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6 1例 ,其中ACS患者 4 6例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 (AMI)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0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5例 ;另设CAG排除冠心病患者 2 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PAPP A浓度。结果 :ACS患者组、SAP组、正常对照组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1.10±6 .95 )、(15 .2 1± 3.87)、(15 .5 0± 3.18)mIU/L ;此外 ,ACS组内AMI和UAP者血清PAPP A浓度分别为 (2 4 .79± 7.88)、(19.13± 5 .6 0 )mIU/L。SAP组与AMI及UAP者之间PAPP 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和P<0 .0 5 ) ,SAP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AMI与UAP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血清PAPP A水平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血清PAPP A浓度明显升高 ,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提示其有助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型 ,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五聚素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ys-C)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128例,并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78例);同时纳入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作为SAP组,健康志愿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PTX3、hs-CRP和Cys-C水平,并分析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和UAP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和UAP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比例高于SAP组(P0.05)。SAP组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PTX3水平均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X3和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1,0.896,P0.01);血清Cys-C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37,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PTX3、hs-CRP水平升高,Cys-C血清水平降低;PTX3、Cys-C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的预测因子,调节二者可能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13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设同期因胸闷胸痛症状而入院的非冠心病病人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病人的血脂、肌酐(Cr)、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CysC水平。所有病人随访1年,记录不良事件(ACEs)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和UAP组的血清CysC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年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hs-CRP、Cr、UA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3、0.564、0.686、0.722、0.682,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62,P0.05)。随访1年,共有31例病人发生ACEs,ACEs组入院时血清CysC水平为(2 433.94±734.30)ng/mL,明显高于NACEs组的(1 487.56±533.63)ng/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CysC水平是冠心病病人ACEs的独立预测因子[OR=2.736,95CI(1.579~4.232),P=0.008]。结论CysC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其对冠心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脂水平和心肌酶谱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为56例ACS病人,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心肌梗死(AMI)26例。另设对照组30名,均为体检健康者。血清hs-CRP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进行血脂、心肌酶常规生化检测。结果UAP组与AMI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AMI组hs-CRP浓度高于UAP组(P<0.05),而LDL-C与HDL-C浓度在UAP、AMI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浓度与LDL-C浓度呈正相关(r=0.269),与HDL-C浓度呈负相关(r=-0.385),与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s-CRP可作为ACS病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且浓度与LDL-C、HDL-C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发病早期和 1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D 二聚体、血小板第 4因子 (PF4 )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 40例AMI、45例UAP患者发病 2 4h和 1周时血清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PF4 并与 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AMI和UAP患者于发病 2 4h和 1周时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PF4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AMI组中 ,溶栓再通者与未溶栓者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PF4 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AMI溶栓组中再通后与再通前相比 ,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AMI、UAP组于发病 2 4h及 1周时sICAM 1与sVCAM 1均具有正相关性 (P <0 0 1) ,PF4 与sICAM 1、sVCAM 1、D 二聚体间亦具有正相关性 (P <0 0 1)。结论 AMI、UAP从发病早期至 1周sICAM 1、sVCAM 1持续升高 ,以AMI更为明显 ,表明炎症参与心肌细胞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抗体的检测方法 ,并观察分析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检测 10 0例冠心病患者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 ,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42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及 3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 ;并对 10 0例患者进行了 1年随访。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AMI组 (1.39± 0 .6 8)和UAP组 (1.35± 0 .6 2 )明显高于对照组 (0 .81± 0 .31,P <0 .0 1)和SAP组 (0 .94± 0 .36 ,P <0 .0 1) ;随访 1年后 ,有 2 2例患者发生心脏事件。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在发病组 (1.6 7± 0 .6 9)明显高于病变稳定组(1.0 3± 0 .44 ,P <0 .0 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结论 :血清抗ox LDL抗体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C)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病人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6名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均行常规方法治疗并随访12个月。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采用Gensini评分标准对不同亚组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罗氏c70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sdLDL-C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sdLDL-C水平与冠心病病人狭窄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dLDL-C、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sdLDL-C、Hcy水平均低于UAP组及AMI组(P<0.05);UAP组sdLDL-C、Hcy水平均低于AMI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人sdL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783,P<0.05);与冠心病病人预后呈负相关(r=-0.799,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存在sdLDL-C异常表达,能准确地反映病人疾病严重程度;冠心病病人sdL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与冠心病病人预后呈负相关,可预测病人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18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血清白介素 18(IL 18)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3年 6月至2 0 0 4年 1月入选本院心脏科门诊和住院患者 88例 ,其中冠心病患者 70例 ,非冠心病者 18例 ,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及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IL 18,放射免疫平衡竞争法检测白介素 6 (IL 6 )。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 ,P <0 .0 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血清IL 18,6在AMI组和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1) ;血清IL 6水平在AMI组、UAP组和SAP组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 (P<0 .0 1) ;相关性分析显示IL 18,6与射血分数 (EF)均呈显著负相关 (IL 6 ,r=- 0 .70 7,P <0 .0 1;IL 18,r =- 0 .717,P <0 .0 1) ,IL 18与IL 6呈显著正相关 (r=- 0 .92 0 ,P <0 .0 1)。结论 IL 18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状态 ,可作为监测病情的临床生化指标 ,推测其与IL 6、EF可同作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分子水平,探讨其与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6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血清IL-6、MMP-9、MCP-1水平;速率散射法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IL-6、MMP-9、MCP-1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MI组和UAP组IL-6、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的加重,IL-6、MMP-9和MCP-1水平表现出进行性升高的趋势。血清IL-6与hs-CRP和MMP-9呈正相关(r=0.56,P<0.01;r=0.46,P<0.05),而MMP-9与hs-CRP无相关性。结论 IL-6、MMP-9、MCP-1与hs-CRP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和冠状动脉病变不稳定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环状RNA CDYL(circCDYL)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AMI病人作为AMI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1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受试者血清circCDYL表达水平。随访2年,根据circCDYL表达水平分为低表达组(53例)和高表达组(55例),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circCDYL与AMI病人总MACE发生率的关系;根据随访期间预后情况分为MACE组(48例)和非MACE组(6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MI病人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ircCDYL对AMI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AMI组血清circCDY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ircCDYL低表达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细胞问粘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SAP组)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UAP组)2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1)SAP组、UAP组、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2)与SAP组比较,UAP组、AMI组血清ICAM-1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3)与UAP组比较,AMI组血清I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中ICAM-1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具有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冠心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5组受试者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SAP组,O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高于SAP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低于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OMI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SAP组,AMI组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高于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OMI组、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UAP组、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SAP组,O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O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水平较低,血清载脂蛋白b水平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高,尤以AMI和UAP患者明显,血清载脂蛋白水平变化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清miR-126、miR-210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0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AMI病人作为观察组,依据全球急性冠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将病人分为高危组(28例)、中危组(22例)、低危组(14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6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研究对象血清miR-126、miR-210水平。比较不同组间血清miR-126、miR-210水平,以及AMI病人血清miR-126、miR-210表达水平与病人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AMI病人血清miR-12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iR-21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GRACE评分危险分层高危组血清miR-126水平低于中危组、低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P0.001),高危组血清miR-210水平高于中危组、低危组(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P0.001);血清miR-126水平与超敏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而血清miR-210水平与超敏肌钙蛋白T呈负相关(P0.05);AMI病人血清miR-126高表达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低表达组(χ~2=5.333,P=0.021),AMI病人血清miR-210高表达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低表达组(χ~2=3.140,P=0.037)。结论 AMI病人血清miR-126表达水平降低,而血清miR-210表达水平升高,血清miR-126低表达/血清miR-210高表达的AMI病人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肾上腺皮质醇(Cor)水平及其与短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CS患者189例,将患者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n=75)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114),同期选取因胸痛住院治疗且行冠脉造影排除ACS者作为对照组(n=46)。对照组于入院即刻,ACS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T0)、6 h(T1)、1 d(T2)、3 d(T3)和7 d(T4)检测血清中ACTH和Cor水平,所有ACS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将患者分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亚组(n=46)和非MACE亚组(n=143)。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冠脉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与对照组T0时比较,UAP组T0~T3时和AMI组T0~T4时患者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T0时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T1~T4时血清ACTH和Cor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T2时最高(P<0.05)。与UAP组比较,AMI组患者T0~T4时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T0时比较,非MACE亚组T0~T3时和MACE亚组T0~T4时患者血清ACTH和Cor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T2时最高(P<0.05),与非MACE亚组比较,MACE亚组T0~T4时患者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ensini积分(HR=1.048,95%CI:1.016~1.082)、ACTH-T1(HR=1.038,95%CI:1.011~1.065)、ACTH-T2(HR=1.023,95%CI:1.002~1.044)、Cor-T1(HR=1.096,95%CI:1.032~1.164)和Cor-T2(HR=1.046,95%CI:1.012~1.081)是影响ACS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结论:ACS患者血清ACTH和Cor水平升高,且与患者短期预后有关,住院6 h和1 d时血清ACTH和Cor水平是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线粒体衍生肽(MOTS-c)和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sLRP-1)水平,探究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CAG)患者24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9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AMI组),CAG正常者52例(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血清MOTS-c、sLRP-1水平。根据CAG结果评估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程度,记录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中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均明显降低,sLRP-1水平明显升高,且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显著低于UAP组,sLRP-1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MOTS-c水平逐渐降低,sLRP-1水平逐渐升高(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依次降低,sLRP-1水平依次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MOTS-c...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ox-HDL)与IL-1β在老年CHD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128例CHD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心绞痛组6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1例,并以同期52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ox-HDL、IL-1β的水平,并分析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血清ox-HDL、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心绞痛组血清ox-HDL、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AMI组的Gensini评分为(62. 4±8. 3)分,明显高于心绞痛组的(37. 6±6. 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CHD病人血清ox-HDL、IL-1β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 679、0. 692,P0. 001)。结论 ox-HDL、IL-1β在老年CHD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