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对西昌邛海周边地区人群肝脏损害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该地区4个乡20个村民小组5~60岁村民1060例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经超声检查肝纤维化异常率为26.89%,日本血吸虫感染率与肝纤维化异常率存在正相关(P<0.002), 虫卵负荷量与肝脏的损害有直接的关系(P<0.001);不同性别感染血吸虫者II级以上肝损害与未感染者差异有显著性(P<0.025);肝纤维化随年龄增长明显呈上升趋势;有血吸虫病诊断依据者肝纤维化异常率明显高于无依据者(P<0.005);未接受治疗的患者肝纤维化异常率与接受治疗者差异有显著性(P<0.025).结论人群肝纤维化与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感染率、感染度、接触疫水及治疗等因素有关,超声检测能直接评价人群血吸虫病病情.  相似文献   

2.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人CT诊断结果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是我省洞庭湖区的一种高发病。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该病在 CT影像的定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现对我们近几年收治的 5 0例肝纤维化病人进行 CT诊断的结果作一浅析。1 一般情况5 0例患者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人。其中农民 41例、其他职业 9例 ;男性 40例、女性10例 ;年龄小于 10岁者 1例 ,11~ 2 0岁 5例 ,2 1~ 5 0岁 13例 ,5 1岁以上 31例 ,平均年龄 46岁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达30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 ;纳差、乏力、腹部饱胀 2 5例 ,肝区疼痛 5 0例 ;腹泻 2例 ;上消化道出血 3例 ;腹水 17例 ;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估单性日本血吸虫成虫感染小鼠出现肝纤维化病变风险。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双性感染组、单性雄虫组、单性雌虫组和未感染组,每组10只,分别经腹壁皮肤接触感染雌雄尾蚴、雄性尾蚴、雌性尾蚴和不含尾蚴的去氯水,感染尾蚴数为(40±1)条/只。双性感染组小鼠感染周期为6周,其余3组为36周。取小鼠肝脏,观察肝脏大体形态;经HE和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增生情况;测定肝脏胶原纤维特有的羟脯氨酸含量;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SMA、TGF-β1、Col1、Col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无感染组比较,单性雄虫组小鼠肝脏颜色发黑,肝组织内有大量色素沉积,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色素沉积处有胶原纤维;单性雌虫组小鼠肝脏大体形态与无感染组相似,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轻于单性雄虫组。单性雄虫组、单性雌虫组、双性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小鼠的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209±0.033)、(0.187±0.034)、(0.194±0.04)和(0.122±0.016)μg/mg,单性雄虫组、单性雌虫组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均<0.05),与双性感染组均无明显差异。单性雄虫组小鼠肝脏Col1(2.4±0.91)和α-SMA(0.22±0.1)mRNA表达都明显高于未感染组[Col1(1.05±0.29)、α-SMA(0.08±0.01)](P均<0.05),Col1(2.4±0.91)(P<0.01)和TGF-β1(4.28±2.58)(P<0.05)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双性感染组;单性雌虫组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Col1(1.34±0.18)和TGF-β1(3.55±1.34)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双性感染组[Col1(0.84±0.14)、TGF-β1(0.31±0.11)、α-SMA(0.36±0.11)、Col3(2.15±0.61)](P均<0.01),α-SMA(0.17±0.11)(P<0.05)和Col3(0.51±0.23)(P<0.01)mRNA表达则显著降低。单性雄虫组小鼠肝脏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单性雌虫组TGF-β1(1.03±0.39)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组TGF-β1(1.78±0.29)(P<0.05)。结论单性血吸虫成虫会导致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羟脯氨酸增加、部分肝纤维化分子指标mRNA表达上调等肝纤维化特征和向肝纤维化演变趋势,并且单性雄虫比单性雌虫更易引发小鼠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评估单性日本血吸虫成虫感染小鼠出现肝纤维化病变风险。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双性感染组、单性雄虫组、单性雌虫组和未感染组,每组10只,分别经腹壁皮肤接触感染雌雄尾蚴、雄性尾蚴、雌性尾蚴和不含尾蚴的去氯水,感染尾蚴数为(40±1)条/只。双性感染组小鼠感染周期为6周,其余3组为36周。取小鼠肝脏,观察肝脏大体形态;经HE和Masson染色镜下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增生情况;测定肝脏胶原纤维特有的羟脯氨酸含量;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SMA、TGF-β1、Col1、Col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无感染组比较,单性雄虫组小鼠肝脏颜色发黑,肝组织内有大量色素沉积,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色素沉积处有胶原纤维;单性雌虫组小鼠肝脏大体形态与无感染组相似,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增生明显轻于单性雄虫组。单性雄虫组、单性雌虫组、双性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小鼠的肝脏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209±0.033)、(0.187±0.034)、(0.194±0.04)和(0.122±0.016)μg/mg,单性雄虫组、单性雌虫组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均<0.05),与双性感染组均无明显差异。单性雄虫组小鼠肝脏Col1(2.4±0.91)和α-SMA(0.22±0.1)mRNA表达都明显高于未感染组[Col1(1.05±0.29)、α-SMA(0.08±0.01)](P均<0.05),Col1(2.4±0.91)(P<0.01)和TGF-β1(4.28±2.58)(P<0.05)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双性感染组;单性雌虫组各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Col1(1.34±0.18)和TGF-β1(3.55±1.34)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双性感染组[Col1(0.84±0.14)、TGF-β1(0.31±0.11)、α-SMA(0.36±0.11)、Col3(2.15±0.61)](P均<0.01),α-SMA(0.17±0.11)(P<0.05)和Col3(0.51±0.23)(P<0.01)mRNA表达则显著降低。单性雄虫组小鼠肝脏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与未感染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单性雌虫组TGF-β1(1.03±0.39)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组TGF-β1(1.78±0.29)(P<0.05)。结论单性血吸虫成虫会导致小鼠肝脏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羟脯氨酸增加、部分肝纤维化分子指标mRNA表达上调等肝纤维化特征和向肝纤维化演变趋势,并且单性雄虫比单性雌虫更易引发小鼠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5.
核糖核酸对家兔日本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病理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家兔日本血吸虫病模型,在不同阶段进行了肝内核糖核酸含量的测定和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相应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血吸虫后,肝内核糖核酸含量减少,光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与胶原纤维分布明显增多,经核糖核酸治疗后,肝内核糖核酸含量增加的同期,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电镜观察在核糖核酸减少时,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分布广泛,经核糖核酸治疗后,上述细胞及胶原纤维相应减少,提示核糖核酸对血吸虫性肝纤维  相似文献   

6.
秋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对感染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动态观察。在感染后4、6、8、10、12、16、20、24、28wk,分别取肝组织活检,用定量RT-PCR法检没肝组织的细胞因子mRNA水平,并作形态学与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认为肝脏内多种细胞因子mRNA水平与虫卵肉芽肿变化呈平行关系,感染4wk后即有上升,以TGF-β1上升最明显,在感染后第8wk达到峰值。随之下下降,从12wk至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从形态学角度来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兔,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肝纤维化程度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即肌成纤维细胞。结果感染后第4周α-SMA阳性细胞有表达(分级计分为1.13±0.33),第6周出现虫卵肉芽肿(大小为129±55,单位:103μm2,下同),在感染后第8周达高峰(202±86),肉芽肿周围开始出现成纤维细胞,其后随时间的推移肉芽肿逐渐缩小,而肝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α-SMA阳性细胞表达也逐渐增加。结论提示肉芽肿与肝纤维化无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延伸,其中肝星状细胞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病所致肝纤维化化疗后转归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观察日本血吸虫所致肝纤维化患者经有效病原学治疗后,肝纤维化的转归。方法对379例经粪孵确诊的病例采用超声检测评价肝脏纤维化程度,从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329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首次吡喹酮40mg/kg顿服普治,并于每年6月及12月两次复查,阳性者12例进行复治,连续治疗3年,对照组在首次及每年12月均给予安慰剂治疗。超声检测于每年6月及12月各检测1次,治疗及超声检测均采用双盲法。结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家兔日本血吸虫病模型,在不同阶段进行肝内核糖核酸含量的测定和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相应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血吸虫后,肝内核糖核酸含量减少。光镜下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与胶原纤维分布明显增多。经核糖核酸治疗后,肝内核糖核酸含量增加的同期,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电镜观察在核糖核酸减少时,贮脂细胞、枯否氏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分布广泛,经核糖核酸治疗后,上述细胞及胶原纤维相应减少。提示核糖核酸对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形成有直接影响,核糖核酸可以减轻病变程度,阻抑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对感染血吸虫的新西兰兔进行了动态观察。在感染后4、6、8、10、12、16、20、24、28wk,分别取肝组织活植,用定量RT-PCR法检测肝组织的细胞因子mRNA水平,并作形态学与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认为肝脏内多种细胞因子mRNA水平与虫卵内芽肿变化呈平行关系,感染4wk后即有上升,以TGF-β_1上升最明显,在感染后第8wK达到峰值,随之下降,从12wk至16wk下降最明显。TGF-β_1和IFN-γmRNA水平的比值随肝纤维化进展而变大,可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本研究提示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与肝纤维化不仅具有不同的细胞学基础,而且其免疫调节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虫卵在肝脏沉积并释放可溶性抗原 ,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TNF- α、TGF- β、IL- 1等 ) ,激活枯否细胞 (KC)、星状细胞 (HSC) ,使前胶原m RNA表达增加 ,促进胶原与非胶原细胞外间质 (L N、HA等 )合成、分泌 ,成纤维细胞增生 ,产生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肝脏 ,沿肝内门脉小分支形成特征性的血吸虫性干线型肝纤维化 [1~ 3 ]。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早期及时祛除病因 ,肝纤维化多能终止或部分逆转。当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 ,可由干线型纤维化形成肝硬化 ,临床表现出晚期血吸虫病症状体征时 ,虽经彻底祛除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江西省现存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地精准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江西省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所在地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等基本信息,通过B超检查获取患者肝纤维化分级情况,对其三间分布特征、肝纤维化程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21年江西省共有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患者17 575例,平均年龄为(64.9±12.6)岁,男女比例为1.45∶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96.83%,17 017/17 575),职业多为农民(90.09%,15 833/17 575),主要分布在处于传播控制的九江市(7 546例)、上饶市(7 072例)和南昌市(2 192例)。肝纤维化程度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患者分别占总数的36.03%(6 333/17 575)、52.38%(9 206/17 575)和11.58%(2 036/17 575)。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患者肝纤维化分级均以Ⅱ级为主,分别占46.40%(4 004/8 630)和58.16%(5 202/8 945);传播控制及消除地区以Ⅱ级为主,分别占49.48%(4 10...  相似文献   

13.
鲨鱼软骨粉合剂诱导的抗肝血吸虫性纤维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鲨鱼软骨粉伍用“425”制剂,使成鲨鱼办骨粉合剂,用以研究感染日本血吸虫3wk的BALB/c小鼠经口服用SCP合剂后4wk诱导的抗血吸虫性纤维化效应及其。测定实验小鼠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大小和纤维化程度,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均数和比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湖北海棠叶总黄酮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所致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未感染和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昆明小鼠分成A~F6组。即未感染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复方鳖甲软肝片阳性组(C)、湖北海棠叶总黄酮治疗高剂量[114mg(/kgd)]组(D)、中剂量[57mg(/kgd)]组(E)、低剂量[28.5mg(/kgd)]组(F),每组10只。感染后第42天,C、D、E、F组均用吡喹酮驱虫治疗,500mg/(kgd)2日疗法,之后各组开始灌胃给药持续治疗60d,A组和B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实验结束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和血清,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含量,计算肝体指数,测定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苏木素伊红和Masson胶原纤维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变性、虫卵肉芽肿与胶原沉积等病理改变。结果与A组相比,B、C、D、E、F组小鼠肝脏有明显虫卵肉芽肿形成、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不同程度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血清中ALT、AST、HA和肝组织中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B组相比,湖北海棠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ALT、AST、HA和HYP含量及肝体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坏死与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虫卵肉芽肿面积减小。结论湖北海棠叶总黄酮具有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早期肝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NMRI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 2 3天起 ,连续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的抑制剂氨基胍(Am inoguanidine,AMG)处理小鼠 ,同时设未经抑制的对照组 ,分别在感染后第 38、4 5天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天狼猩红染色 -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并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 ,分析肝脏中 、 型胶原的动态变化 ;化学显色法检测肝脏匀浆中能间接反映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羟脯氨酸的浓度。结果 感染后 38d,肝脏中 、 型胶原的增生程度及 、 型胶原面积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羟脯氨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感染后 4 5 d,肝脏中 型胶原的增生程度和 、 型胶原面积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AMG处理组中羟脯氨酸的含量较对照组高 (P<0 .0 5 )。结论  NO可抑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早期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与肝纤维化相关miRNA(miR)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刺激小鼠肝细胞(AML12)后的表达情况,为阐明血吸虫感染导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SEA)刺激AML12后,采用定量PCR检测AML12中的miR-122、miR-182、miR-23b、miR-27b及KH型剪切调控蛋白(KHtype splicing regulatory protein,KSRP)的m NA水平,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KSRP蛋白的表达变化;分别用anti-miR-27b、miR-27b precursor转染AML12后,以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ML12中KSRP的m NA和蛋白水平。结果经SEA刺激后,AML12中miR-182、miR-23b及miR-27b m RNA水平下降(P均0.05),而细胞中miR-122 m RNA与KSRP的m RNA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P均0.05)。此外,anti-miR-27b与miR-27b precursor转染组KSRP的m RN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但anti-miR-27b组细胞中KSRP的蛋白表达增加,miR-27b precursor组KSRP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SEA刺激AML12导致诸多与肝纤维化相关的miRNA及KSRP的表达发生变化,其中miR-27b可调控KSRP的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血吸虫感染导致的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桑黄醇提多糖(PPI)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氧化应激、肝肉芽肿和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玻片贴腹感染法建立日本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设健康对照组(A组)、感染对照组(B组)、PPI单独治疗组(C组)、吡喹酮单独治疗组(D组)和PPI加吡喹酮混合治疗组(E组),每组各10只小鼠;除A组外,其他各组每只小鼠感染(30 ± 2)条尾蚴。自感染后42 d开始,D、E组小鼠灌胃给予500 mg/kg吡喹酮,连续2 d;C、E组给予400 mg/kg PPI灌胃,连续给药30 d。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小鼠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Gsta4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但未予治疗小鼠出现典型血吸虫病肝病病理改变,PPI干预后能有效减轻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及胶原沉积。血吸虫病肝病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加剧,诱导了氧化应激,小鼠血清中MDA含量增加,GSH和各种抗氧化酶含量下降。与B组相比,PPI治疗抑制了脂质过氧化,提高了GSH含量,恢复了抗氧化酶活性。此外,PPI治疗可抑制TGF?β信号通路,提升Nrf2、Gsta4基因表达水平。结论 PPI在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rf2和Gsta4基因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抑制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和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桑黄醇提多糖(PPI)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氧化应激、肝肉芽肿和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玻片贴腹感染法建立日本血吸虫肝病小鼠模型。设健康对照组(A组)、感染对照组(B组)、PPI单独治疗组(C组)、吡喹酮单独治疗组(D组)和PPI加吡喹酮混合治疗组(E组),每组各10只小鼠;除A组外,其他各组每只小鼠感染(30 ± 2)条尾蚴。自感染后42 d开始,D、E组小鼠灌胃给予500 mg/kg吡喹酮,连续2 d;C、E组给予400 mg/kg PPI灌胃,连续给药30 d。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小鼠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Gsta4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日本血吸虫感染但未予治疗小鼠出现典型血吸虫病肝病病理改变,PPI干预后能有效减轻小鼠肝虫卵肉芽肿及胶原沉积。血吸虫病肝病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加剧,诱导了氧化应激,小鼠血清中MDA含量增加,GSH和各种抗氧化酶含量下降。与B组相比,PPI治疗抑制了脂质过氧化,提高了GSH含量,恢复了抗氧化酶活性。此外,PPI治疗可抑制TGF?β信号通路,提升Nrf2、Gsta4基因表达水平。结论 PPI在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Nrf2和Gsta4基因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抑制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和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水蛭 桃仁 黄芪 当归合剂对小鼠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药水蛭、桃仁、黄芪、当归合剂抗血吸虫肝纤维化作用.方法制备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性肝纤维化模型,用上述合剂治疗;以秋水仙碱作药物对照.观察指标为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②肝细胞中Desmin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①水蛭、桃仁、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组中SOD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MDA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②肝细胞病理学检查:水蛭、桃仁、黄芪、当归合剂治疗组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增生程度较模型对照组轻,Desmin免疫组化显示肝组织中Desmin阳性细胞较模型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水蛭、桃仁、黄芪、当归合剂具有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atonin,MT)对日本血吸虫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致小鼠分肝纤维化模型、分别测定血清及肝匀浆中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基酶(AST)、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含量,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 MT给药组(0.5、1.0mg·kg~(-1))能使模型小鼠降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并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升高的MDA水平;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显著(P<0.05);同时,MT能明显减轻肝脏炎细胞浸润及坏死程度;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结论 MT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对日本血吸虫致小鼠肝纤维化有减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