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分析一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高血压(EH)组39例,正常对照(NC)组41例,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ngⅡ、ET,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NO。结果EH患者血浆和淋巴细胞中ET均高于NC组(P分别<0.05和<0.01),NO低于NC组(P分别<0.05和<0.01)。除血浆ET和NO外,各指标改变EHⅡ期较Ⅰ期明显(P分别<0.05和<0.0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EH组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浆及淋巴细胞中AngⅡ、ET呈正相关,与NO负相关(r分别=0.67,0.81,P均<0.01);EH组血浆和淋巴细胞中NO与AngⅡ、ET均呈负相关(r分别=-0.651,-0.725,P均<0.01)。结论淋巴细胞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比血浆更为敏感,与MAP相关性更好,AngⅡ、ET和NO三者分泌失平衡,是EH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胶原增生与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关系。方法应用羟脯氨酸法测定大鼠心肌胶原含量,用放免法测定心肌局部AngⅡ、Ald含量,将两者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n=7)与对照组(WKYn=7)相比,心肌胶原含量增加(P<0.01)。相关分析表明,心肌胶原含量与心肌局部AngⅡ含量呈正相关(r=0.72,P<0.05),与心肌局部Al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01),而与血压(SBP)无明显相关(r=0.398,P>0.05)。结论SHR心肌胶原含量较正常大鼠增加,并且与心肌局部AngⅡ、Ald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变化及其与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95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和5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M、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同时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了5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AM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50.64±23.13ng/L比1692±4.09ng/L,P<0.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M、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平行;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M与内皮素、血浆AM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7218,P<0.001;r=0.6566,P<0.001);血浆AM含量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6258,P<0.001);血浆AM与心力衰竭的原发病因无关。结论:AM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AM升高可能与血浆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观察临床心衰患者和动物心衰模型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心钠素(ANF)的变化。结果显示:19例风心病患者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ANF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心肌ATⅡ量的变化与左室心肌重量呈显著正相关(γ=0.5723,P<0.05);动物心衰模型中,梗塞Ena组左室舒张末压、心室肌ATⅡ和ANF含量明显低于梗塞对照组,但左室收缩压和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两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心脏局部RAS活性增高和ANF的变化参与心肌细胞增殖及影响心室重塑的意义较为突出,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降低局部RAS活性,影响心室重塑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例心功能障碍患者的血浆,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AngⅡ和ANF含量增高与心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心肌AngⅡ含量变化与左室心肌重量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高的ANF变化参与心肌细胞增殖及心室重塑的意义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阐明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左室肥厚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将雄性15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治疗组(n=7)和对照组(n=6),分别以管饲法给依那普利(溶解在蒸馏水中,其浓度为10mg/ml)20mg·kg-1/日和等量的蒸馏水治疗5周。以放射免疫法和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以尾套法测血压。结果:治疗组左室肥厚逆转,血压下降,同时伴左室心肌组织AngⅡ含量降低,血浆AngⅡ水平升高。左室心肌NE总含量和前肢肌肉组织中NE浓度无明显改变。左室+室间隔重/体重与左室心肌组织Ang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26,P<0.05)。结论:心脏RAS在左室肥厚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心肌组织NE可能不参与依那普利逆转心肌肥厚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研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 N O) 在糖尿病人及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74 例糖尿病病人和30 例正常人血浆 N O 水平,同时测定甲襞微循环血流及经颅多普勒血流。结果 (1) 糖尿病组血浆 N O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 268 .67 ±783 .03)ng/ml 对(2 923 .00 ±544 .91)ng/ ml, P< 0 .01〕;伴血管并发症的病人较无并发症的病人血浆 N O 水平亦有减低〔(2 101 .04 ±780 .08)ng/ ml 对(2 767 .55 ±590 .15)ng/ml, P<0 .01〕,随着血管并发症的增多,血浆 N O 的水平也随之降低。(2) 甲襞微循环总积分糖尿病组较对照组增高( P< 0 .01) ;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P< 0 .01) 、颅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5 或 P< 0 .01) 。(3) 糖尿病病人血浆 N O 与微循环血流速度呈直线正相关(r = 0 .30 , P< 0 .01) , N O 与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呈负相关( r= - 0 .75 ,r = - 0 .89 ,r = - 0 .89 , P< 0 .01) 。结论 说明 N O 在 D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卡托普利(CAP)对心血管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5周龄雄性卒中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及对照组(n=8),分别于食管内喂饲CAP(60mg·kg-1/d)或蒸馏水,每日1次,持续8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和主动脉平滑肌(ASM)的肾素浓度(RC)和AngⅡ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血压不升高,心室重/体重比值也低于对照组;心肌和ASM的RC比对照组高;而AngⅡ被明显抑制,分别为7.02±0.96比13.40±5.39(P<0.01)和24.80±4.93比33.65±8.89pg/mg蛋白(P<0.02)。这说明,CAP长期治疗可明显阻止SHRsp的血压上升及心肌肥厚的发生,降低心肌和ASM中AngⅡ含量,提示在这种模型,CAP降压及抗心肌肥厚的重要机制之一是阻断心血管组织局部AngⅡ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苯那普利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对4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Ⅲ级)口服盐酸苯那普利(治疗组20例)和安慰剂(安慰剂组20例)治疗6周,并对治疗前后的QTc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进行检测及分析。并设正常组20例作对照。结果:经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后,LVEF明显提高,QTcd、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明显降低;LVEF和血管紧张素Ⅱ呈一定负相关(r=-0.299,P<0.05),但不呈线性关系;LVEF和醛固酮呈负相关,但相关性更弱(r=-0.145,P>0.05),且LVEF也和QTcd呈一定负相关(r=-0.298,P<0.05)。结论:盐酸苯那普利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除与其能阻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关外,还与其能降低QTcd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患者部分血管活性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在轻,中,重不同程度血压增高情况下血浆中内皮素(ET),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组对84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6例正常人的上述4种血管活性肽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血浆ET,ANP,AngⅡ浓度亦升 平均动脉压(MAP)有良好相关性(r=0.4899,r=0.5786,r=0.3  相似文献   

11.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连续测定2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初4周24小时尿儿茶酚胺含量及变化。AMI患者尿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随病情恢复逐步下降,以发病后第一周下降幅度最大。NE含量与心率变异三项参数极低频成分、总成分和连续5分钟正常心率间期标准差均值相关(r=-0.7123、-0.615、-0.528,P<0.05);与心肌酶相关(r=0.635,P<0.05);与室早总数相关(r=0.515,P<0.05)。说明心率变异反映交感活性,尿NE水平可反映心肌坏死范围,儿茶酚胺增高有致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干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华  陈坤 《高血压杂志》1999,7(3):244-246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 E H)不同时期患者血浆内皮素( E T)、心钠素( A N P)、血管紧张素( Ang)、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 G R P)和一氧化氮( N O)浓度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 方法:主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分组对66 例 E H 患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和24 例正常人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 E H 不同时期患者血浆 E T、 A N P、 Ang水平增高与平均动脉压( M A P)有良好相关性(r= 0.5648,0.3841,0.5162, P< 0.01~0.001);c G R P、 N O 水平降低与 M A P无关(r= - 0.04,- 0.16, P> 0.05),且两者与 E H 分期有密切关系,经苯那普利治疗8 周后其浓度呈明显改变。 结论:提示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上述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变化有关,苯那普利在降血压的同时能改变其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13.
观察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激活情况及特异性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阻断剂Losartan的保护效应。方法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心功能测定,放射免疫测定。结果心肌缺血40min后,心肌内AngⅡ即明显增高(P<0.01),AngⅠ增高尚不明显;再灌10min后,AngⅠ、AngⅡ均明显升高(P<0.01),Losartan5μmol/L不明显影响这种增高,但却能使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心肌肌酸激酶(CK)的释放。结论一定时间的缺血和再灌注均能使心肌组织中RAS有所激活,AngⅡ增高可加重缺血心肌的损伤,Losartan通过特异阻断AT1受体有减轻这种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时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C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ILD活动性的关系。方法用膜滤过和放射免疫法检测11例结节病、7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和8名健康者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NCF活性及TNFα水平。结果7例IPF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203±44cels/10HP、117±29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83±45cels/10HP、65±14ng/L、P<0.01);11例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分别为186±50cels/10HP、12±3ng/L,明显高于8名对照组(P<0.01)。IPF组BALF中NCF、TNFα均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89,P<0.01,TNFα:r=0.86,P<0.05),结节病组BALF中NCF、TNFα均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NCF:r=0.78,P<0.01;TNFα:r=0.73,P<0.01)。结论IPF和结节病患者BALF中NCF、TNFα水平可做为肺泡炎活动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其对照WKY大鼠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能合成和分泌心钠素(ANF)。SHR的ASMC合成和分泌的ANF量分别为0.81±0.05和0.40±0.03ng/106cells,而WKY大鼠为1.00±0.07和0.70±0.03ng/106cells,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应用RT-PCR方法检出ASMC中存在特异的ANFmRNA.10-11~10-5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能明显刺激ANF的合成和释放,有量效关系。结果提出:(1)ANF可在ASMC中原位合成。(2)SHR的ASMC合成和分泌ANF量下降及AngⅡ刺激下其ANFmRNA表达降低可能在高血压发生的血管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19例代偿期慢性高原心脏病(HACC)患者、29例长期移居高原健康成人(对照组)用放免法测定了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和心钠素(ANF)含量,发现HACC患者肾素系统(RAS)被激活,PRA、ATⅡ和ANF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0.01),提示RAS活性增强在HACC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ANF浓度增高则对其损害起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测了42例NIDDM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和红细胞ATP酶活性、红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NIDDM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红细胞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Mg2+-ATP酶活性变化不明显;红细胞内Na+、Ca2+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而Mg2+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有血管病变者这些变化较无血管病变者更明显。NIDDM病人红细胞IF与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呈负相关(r=-0.468,-0.458,P<0.001),与红细胞内Na+、Ca2+浓度呈正相关(r=-0.473,0.466,P<0.D01),与Mg2+浓度呈负相关(r=-0.436,P<0.01)。  相似文献   

18.
观察59例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和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用红细胞滤过指数RBC-IF表示)的变化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MDA水平和RCD的影响。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MDA水平明显增高,RCD明显降低,全血粘度(高切)明显增高;MDA与RBC-IF呈正相关(r=0.48,P<0.05),RBC-IF与全血粘度(高切)呈正相关(r=0.54,P<0.05)。用复方丹参治疗后的患者MDA水平、RBC-IF及全血粘度(高切)均明显低于未用复方丹参治疗者(P均<0.05),病程也明显短于未用丹参治疗者(P<0.05)。这揭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体外培养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探讨SHR高血压形成前期ASMC是否存在异常增殖,以及与循环、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关系。结果表明:3周龄SHRASM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合成AngⅡ、ACE,分泌AngⅡ的量比WKY高(P<0.05),并呈现异常增殖,3H-TdR参入增加,倍增时间(DT)缩短(P<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AngⅡ受体拮抗剂Saralasin长期干预可通过抑制SHRASMCAngⅡ生成或阻断AngⅡ的作用进而抑制其异常增殖。而WKY血浆AngⅡ、ACE活性反比SHR高(P<0.01)。说明:血管局部RAS处于高功能状态对SHR高血压前期ASMC异常增殖起重要作用,而循环RAS则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笠原法检测19例肺结节病患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BALF-ACE)水平,并将灌洗液中的淋巴细胞%,T辅助细胞/T抑制细胞(T_H/Ts)比值与BALF-ACE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二者之间有明显正相关(r=0.4453,P<0.05和,r=0.7085,P<0.01)。活动性肺结节病随激素治疗病情好转,BALF-ACE水平逐渐下降。提示BALF-ACE是诊断肺结节病及判定其活动性又一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