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妇幼卫生项目县儿童意外死亡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调查了我国5个妇幼卫生项目县1990~1991年0~14岁儿童意外死亡水平及806例意外死亡原因,并分析了577例0~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五县0~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年发生率为67.13/10万,占儿童总死亡的31.30%,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儿童意外死亡前三位死因依次为溺水、窒息、车祸,占全部意外死亡原因的80%。男孩意外死亡率高于女孩。1~4岁组是儿童意外死亡的重点人群,占儿童期意外死亡的一半以上。0~4岁儿童意外死亡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及其周围场所,无成人照看是意外发生的根本原因。说明意外是农村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预防儿童溺水、窒息与车祸是减少儿童意外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上海市浦东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从1995年以来,建立了二级5岁儿童死亡上报制度,进行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监测,同时利用儿童系统健康体检时,开展了儿童健康安全宣教干预措施。结果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40‰,其中意外死亡发生率0.71‰,通过干预有逐年下降趋势,经统计学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意外死亡原因前三位是:溺水、窒息和车祸。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结论通过不同年龄阶段的针对性宣教干预,可以提高家长对儿童安全意识,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儿童可避免死亡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了明确中国儿童可避免死亡指标,根据Rutstein等提出的可避免死亡指标,采用中国与美国、中国城乡儿童死因死亡率对比,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表明,中国儿童可避免主要死因为:痢疾、腹泻、败血症、脑膜炎、肺炎、新生儿破伤风、溺水、营养不良、意外窒息、意外中毒及新生儿窒息,以上可避免死因占中国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的67.5%。提示如可避免死亡下降1/2,即可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到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1/3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0~14岁儿童车祸损伤死亡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掌握江苏省0-14岁儿童因车祸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技术,对江苏省4个市9个县,共13个监测点47.41万0~14岁儿童1994~1995年车祸死亡进行监测。结果 江苏省0~14岁儿童车祸损伤死亡率为11.0/10万,在儿童意外死亡中排第三位,但在城市是第一位意外2死因,占意外2死亡的29.9%,农村儿童车祸死亡率是城市的2倍,车祸死亡男童明显高于女童,男女之比为3:  相似文献   

5.
1991~1993年中国0~4岁儿童意外死亡监测结果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1991~1993年全国81个市县855万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进行监测。结果表明,3年平均婴儿和1~4岁儿童意外死亡率分别为502.1/10万、70.8/10万,是婴儿死亡的第三位死因;1~4岁儿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农村儿童意外死亡率为城市的6.6倍,儿童意外死亡率是边远>内地>沿海地区。说明意外窒息和溺水是我国儿童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占我国0~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50.1%。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怀来县儿童意外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了解农村儿童意外损伤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河北省怀来县农村常住人口中,1990年1月1日~1991年12月31日间,所有意外损伤致死和致重伤(包括残疾)的0-14岁儿童为调查对象,以国际疾病分类(ICD-9E)中损伤的外部原因与中毒的一般分类为本次调查的意外损伤分类标准。结果 意外死亡率为29.2/10万,意外损伤率为246.9/10万,意外致残率为17.3/10万,意外死亡为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情况,评价伤害死亡对该人群造成的疾病负担.方法 对2012年四川省上报的1 502例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报告卡进行分析,计算潜在寿命和工作损失年,评价疾病负担.结果 2012年四川省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占总死亡数的22.87%(1 502/6 567),伤害病死率为4.13‰,死亡年龄以1~4岁组儿童为主(63.45%),死亡地点多在家中及途中.溺水、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分列死亡原因前3位.伤害死亡致儿童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及工作寿命损失年分别为73.05年、58.30年.结论 伤害是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政府和社会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我院近5 a年来236例住院学龄前儿童死亡病因进行统计分析,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医务处统一管理的住院病人死亡统计工作报表。参考 ICD-9分类方法,根据死亡病因第一诊断确定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学龄前儿童住院人数与死亡人数见表1。死亡病例的年龄分段新生儿期 128例(54.2%),婴儿期 51例(21.6%),幼儿期 36例(15.3 %),学龄前期死亡 21例(8.9 %)。死因顺位统计早产儿低出生体重83例(35.2 %),新生儿窒息38例(16.1%),先天异常疾病26例(1…  相似文献   

9.
儿童溺水为常见意外死亡原因之一,占总溺水病例半数以上。英国10年间全民统计,每年有700人死于淹溺。美国1~4岁年龄组溺水仅次于车祸意外和烧伤,为常见死亡原因之第3位。随着开展水上运动,鼓励青少年参加游泳锻炼,溺水的发生率有增加的可能。为此敦促临床医生与有关人员重视溺水的预防和抢救。严格地说溺水指淹溺之后引起窒息,并于当时或1天之内死亡;而淹溺虽伴严重的后果,但并不造成第1天内死亡者称亚溺水。因这些命名对临床抢救无重大意义,故下文统称溺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衡量儿童生存状态的主要指标。该文对该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进行了分析,以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对1997年至2002年6年间死亡的1 95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死因构成比、各期死亡率的统计分析。结果:6年间各年龄组死亡率在徘徊中无明显下降趋势。2002年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 18.24‰,婴儿死亡率13.65‰,较1997年有所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前5位原因为意外伤害、肺炎、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早产。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工作任重道远,降低意外伤害,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Nutrients regulate protein metabolism both in an acute fashion and on a long-term basis. The ingestion of meals is associated with a dramatic switch from an overall catabolic state to a state of net protein anabolism. The acute response of protein metabolism to meal ingestion is mediated, in part, by an increase in insulin secretion, itself a consequence of glucose absorption. Whereas insulin may primarily suppress rates of proteolysis, amino acid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timul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that follows food intake. In the long run, the effects of nutrition on protein metabolism depend on the energy supply, the source of the energy (carbohydrate versus fat) and dietary protein intake. Finally, specific amino acids, such as glutamine, may play an additional role as protein anabolic agents.  相似文献   

13.
Nutrients regulate protein metabolism both in an acute fashion and on a long-term basis. The ingestion of meals is associated with a dramatic switch from an overall catabolic state to a state of net protein anabolism. The acute response of protein metabolism to meal ingestion is mediated, in part, by an increase in insulin secretion, itself a consequence of glucose absorption. Whereas insulin may primarily suppress rates of proteolysis, amino acid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timul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that follows food intake. In the long run, the effects of nutrition on protein metabolism depend on the energy supply, the source of the energy (carbohydrate versus fat) and dietary protein intake. Finally, specific amino acids, such as glutamine, may play an additional role as protein anabolic agents.  相似文献   

14.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脂质代谢障碍疾病,由于FH早期就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增加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因此目前越来越强调患者自儿童期就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文章综述他汀类药物治疗儿童FH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皮质激素在癫痫中的应用已有近50a的历史,现已证明其对某些癫痫综合征如婴儿痉挛症、Landau—Kleffner综合征、Rassmussen综合征、具有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癫痫综合征等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皮质激素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氨磷汀在儿童肿瘤化疗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肿瘤32例患儿,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儿在同一化疗方案中使用氨磷汀辅助治疗后黏膜损伤、骨髓抑制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及刺激因子应用时间及氨磷汀的不良反应。结果氨磷汀辅助治疗组发生黏膜溃疡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9例;中性粒细胞<0.5×109/L持续时间缩短,血小板<5×109/L持续时间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和刺激因子应用时间缩短。两组化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低体温、皮疹、低血压等情况,化疗后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对肝功能影响程度相似;氨磷汀组低钙血症尤其是低钙性抽搐发生率高。结论氨磷汀能够有效保护正常组织细胞,不良反应较低,可在儿童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皮质激素在癫(癎)中的应用已有近50 a的历史,现已证明其对某些癫(癎)综合征如婴儿痉挛症、landau-Kleffner综合征、Rassmussen综合征、具有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的癫(癎)综合征等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皮质激素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神经营养因子(NT)是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的一类因子,近来发现它们也参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病。该文通过回顾NT在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着重阐述NT在调节哮喘的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有望开辟哮喘新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