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报道全麻下行经腹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返途中低氧血症发生率高达 5 1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后 ,病人返途中是否会发生低氧血症 ?为此我们在LC病人气管导管拔出前后及返途中进行了SpO2 监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的择期行LC患者 6 0例 ,年龄13~ 6 5岁 ,术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无明显异常。方法 麻醉诱导依次静注氟哌利多 5mg、芬太尼 5 μg/kg、丙泊酚 2 5mg/kg、维库溴铵 0 1mg/kg后行气管内插管 ,继而吸入 1%~ 1 5 %异氟醚 ,必要时追加维库溴铵或芬太尼维持麻醉。术毕拔…  相似文献   

2.
3.
<正> 麻醉监测是保证病儿安全的重要措施,可早期发现呼吸、循环、体温等异常。现报告1例小儿全麻气管导管脱出成功救治。 患儿,女,3岁,因“先天性腭裂”行“腭裂修补术”。术前肌注氯胺酮90mg,入室后开放左下肢浅静脉,面罩吸氧,按常规监测。静注地塞米松5mg,咪唑安定1mg,芬太尼0.05mg,维库溴胺2mg,经鼻明视插管,成功后固定气管导管,接呼吸机,连接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心率133~155次/min,血压100~120/55~70mmHg,SPO_2100,ETCO_2 30~40mmHg,呼吸16~20次/min。手术开始后40min,ETCO_2波形突然消失,立即让手术医生检查气管导管,发现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麻醉护士拔管护理的规范性和麻醉护理质量。方法检索数据库,获取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汇总、推荐实践、系统评价等证据等级较高的文献,拟定气管导管拔除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对方案进行补充修正,最终确立PACU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护理管理方案并应用于102例麻醉苏醒拔管患者,并与应用前的104例患者比较拔管效应。结果方案应用后,拔管后患者的呼吸系统异常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应用前,患者报告咽喉痛程度及对PACU有记忆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P0.01);PACU麻醉护士除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外,其余行为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以循证为依据构建的PACU全麻患者气管导管拔除护理管理方案切实可行,可以提高临床麻醉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通气效率正常的情况下SpO2 和PETCO2 与动脉血气分析呈高度正相关[1,2 ] 。本文旨在探讨 6 0岁以上病人全麻手术单肺通气期间SpO2 和SaO2 、PETCO2 与PaCO2 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胸外科择期手术病人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6 0~ 72岁 ,体重 45~ 74kg ,血压 16 0 0± 1 2 6 /10 84± 0 81kPa ,血红蛋白 143 0 0± 17 2 0 g/L。术前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正常 10例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6例 ,其中 2例呼吸性酸中毒完全代偿 ,4例轻度低氧血症。左全肺切除2例、肺叶切除 8例 ,6例行食管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6.
应用BK-1304SpO2监测仪观测并对比了14例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用与不用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对SpO2改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于置气管镜后及出气管镜时,利多卡因组SpO2的分布范围及例数无明显改变,对照组SpO2降低的例数明显多于利多卡因组(P<0.01);置气管镜后,利多卡因组SpO2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则明显低于喷雾前(P<0.05),其SpO2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P<0.05),出镜时,利多卡因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气管异物取出术可使SpO2降低,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可防止术中SpO2的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减轻了气管镜对气管刺激,有效地防止屏气及气管、支气管痉挛。  相似文献   

7.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临床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食管 气管联合导管 (esophageal trochealcombitube,ETC)是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外ETC在急救医学方面的应用已有报道 ,而在临床麻醉中使用不多。国内应用ETC的经验甚少 ,现就我们应用于临床麻醉的体会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15例 ,观察组插入ETC(ETC组 ) ,对照组插入气管导管 (C组 ) ,手术均为开腹胆囊切除术或胆总管探查术。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诱导 :芬太尼 5~ 6 μg/kg、氟哌利多5mg、维库溴铵 0 0 8~ 0 …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鉴定囊"与PETCO2对气管导管位置判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内插管是全麻手术和抢救病人时常用的操作技术。寻求一种快速、准确、简便检测气管导管所在位置的方法十分重要。2000年,我们将“气管插管鉴定囊”监测技术用于临床,对400例全麻手术病人进行了观察,并与PETCO2监测做了比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判断气管导管位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后,以按压胸部呼出气体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判断导管位置,主观上认为比传统方法更敏感,本研究拟对此进行评价。 资料和方法 全身麻醉的病人193例,男105例,女88例,年龄2~78岁,ASAⅠ~Ⅲ级。均进行快速诱导,在面罩给氧3~5min后进  相似文献   

10.
健忘镇痛气管插管用于老年病人全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忘镇痛诱导插管具有安全性高、插管副反应小的优点[1] 。本实验将其应用于老年病人 ,显示有较年轻人更明显的优越性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开胸或开腹手术病人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6 5~ 82岁 ,心功能Ⅱ~Ⅲ级 ,均合并不同程度心肺功能异常。术前 30分钟常规肌注阿托品 0 5mg、苯巴比妥钠 0 1g。入室后开放 2条静脉通路 ,并于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 ,连接美国太空Spacelab10 31监护仪动态观察ECG、HR、SpO2 及MAP。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 ,病人平卧 15分钟 ,然后开始诱导。A组行健忘镇痛诱导插管 ,先…  相似文献   

11.
报道2例术前无呼吸道梗阻症状的患者,行全麻气管插管引起气管内肿物出血的抢救。纤维支气管镜检是诊断气管内肿物的金标准。导管套囊封堵气管下段,头低位及时吸引气管内出血可有效减少两肺血液灌注,改善患者氧供和通气状况。  相似文献   

12.
舒氧康是一种医用无菌性充氧器,在静脉输液时将液体变成高氧液输入人体,直接以溶解氧的方式向组织供氧。本研究通过全麻术后舒氧康静脉给氧,观察其对老年患者血气及SpO2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6岁,因“头痛12d,突发意识丧失15min”收入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伴侧脑室内出血。入院后呼吸逐渐变浅慢,约5~6次/分,SpO2降至80%~88%,麻醉医师行气管插管。在喉镜直视下经口插入内径7.0mm普通气管导管,导管前端距门齿23cm,气囊注气并置入牙垫,以胶带固定导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SpO2渐升至95%以上。5h后护士护理时发现患者气管导管断裂,仅残留口腔以外的后部导管(约6cm),未见前部游离段导管(约21cm)。此时患者仍昏迷,自主呼吸约18次/分,无呛咳,SpO2在80%左右,在面罩加压给氧下可升至85%左右,急请麻醉科会诊。麻…  相似文献   

14.
由Mongeon发明的一种新型的声门上通气装置PAxpress导管(pharygealairwayxpress,PAxpress)用于常规麻醉或心肺复苏[1,2],可在无任何辅助装置下盲置,进行有效通气,并可容纳内径为7.5mm以内的气管导管进行盲探插管。本研究旨在探讨经PAxpress导管盲探气管插管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5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病人,男20例,女30例,年龄14~74岁,体重41~82kg。术前评估病人的插管条件,包括张口度、甲颏距离、Mallampati分级等。方法男性病人选择ID7.5mm的气管导管,女性病人选择ID7.0mm的气管导管,其中弹簧管8例。操…  相似文献   

15.
本院于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行气管内插管全麻共3582例,其中出现并发症6例,占同期全麻总数的0.17%。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4~70岁。手术种类:胃切除术3例,肾切除术1例,脾切除术1例,胆囊切除肠松解术1例。麻醉方法:单纯气管插管全麻(GA)4例,气管内插管全麻+硬膜外阻滞(GA+TEA)2例。并发症出现于气管导管拔管后1小时内3例,12小时后3例。除1例已送至病房未及时发现,致心跳骤停而脑死亡外,其余5例均病愈出院。具体情况见下页表1。讨论1.…  相似文献   

16.
17.
ETCO2和SpO2监测与动脉血气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女,27岁,50kg,因颈部自行刀伤后1h急诊入院,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外伤性主气管破裂清创缝合术。入室时一般情况尚可,颈正中线环状软骨水平下皮肤可见一长约1cm的不规则伤口,无活动性出血,无气体溢出,颈肩部及胸部皮肤软组织无肿胀,少许捻发音。双肺呼吸音清,右侧呼吸音稍低,胸部平片提示右肺压缩20%,未作胸腔闭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种带内固定装置的抗压气管导管(自制内置牙垫抗压气管导管)在颌面部美容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介绍自制内置牙垫抗压气管导管的制作及临床使用方法。选择216例 ASAⅠ、Ⅱ级颌面部美容手术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自制的内置牙垫组(A 组)和传统的外置牙垫组(B 组)。记录两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和拔管的时间,观察两组术中抗压气管导管向外滑脱移位、扭折以及术后局部皮肤黏膜红肿、咽喉痛、声嘶、喉或支气管痉挛、气管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 A 组较 B 组操作简便、局部刺激性小、导管向外滑脱移位风险小,两组间其他气管内插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差异。结论自制内置牙垫抗压气管导管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对手术影响小,临床效果肯定,适宜在颌面部美容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