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 5 (IL 5 )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 ,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按随机分层设计 ,6 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被分为轻、中、重度发作组 ,3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 ,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 5水平 ,同时进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 (EOS)计数 ,测定用力呼气比值 (FEV1)。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EOS计数、IL 5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组 ,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组 ,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0 1)。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轻、中、重度各组间诱导痰中EOS逐渐增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IL 5水平随发作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 ,轻、中、重度发作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重度哮喘患儿FEV1低于轻、中度哮喘 (P <0 .0 5 )。痰液中IL 5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r =0 .4 82 ,P <0 .0 5 ) ,与FEV1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r =- 0 .6 4 7,P <0 .0 1)。结论 诱导痰中IL 5水平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时的病情程度 ,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和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5(IL -5)水平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按随机分层设计,6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被分为 轻、中、重度发作组,3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以酶联 免疫法(ELISA)测定诱导痰中IL5水平,同时进行诱导痰中嗜酸细胞(EOS)计数,测定用力 呼气比值(FEV-1)。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EOS计数、IL-5 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组,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而IL-5水平随发作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升高,轻、中、重度发作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重度哮喘患儿FEV-1低于轻、中度哮喘(P<0.05) 。痰液中IL-5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2,P<0.05),与F EV-1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47,P<0.01)。结论:诱导痰中IL-5水平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和哮喘发作时的病情程度,可以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和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5年6月~2006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儿77例,检测其肺功能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法及荧光免疫法检测高渗盐水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ECP浓度,并选择同期62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ECP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与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1);ECP质量浓度与患儿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r=-0.58.P〈0.01)。哮喘患儿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和ECP质量浓度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且轻度、中度和重度患儿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ECP质量浓度可反映哮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儿童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IL)-17的含量及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变化,揭示IL-17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儿童依据哮喘严重度分为中重度组16例,轻度组24例,并选择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儿童诱导痰中IL-17的含量和沉渣涂片中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比.结果 中重度组、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诱导痰中IL-17的含量分别是(1.096±0.664) ng/L、(0.474±0.240) ng/L、(0.227±0.360) n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是(55.359±12.486)%、(44.476±17.708)%、( 36.493±12.47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是(1.252±2.025)%、(4.107±3.234)%、(1.409±3.480)%,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17含量呈正相关(r =0.740,P=0.049),轻度组患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IL-17含量呈负相关(r=-0.764,P =0.000).结论 不同严重程度哮喘儿童IL-17含量、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不同,IL-17参与了儿童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各期哮喘患儿痰液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5(IL-5)和免疫球蛋白E(lgE)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取哮喘患儿及健康对照组痰液,以CAP系统检测ECP,用双抗体夹心ELl5A法测IL-5,sIL-2R和IgE。结果 ECP,IgE,IL-5和sIL-2R水平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IL-5分别与sIL-2R和ECP呈正相关,slL-2R分别与ECP和IgE呈正相关。结论 ECP,IgE,IL-5和sIL-2R均参与了哮喘炎症的形成,痰液中各指标能敏感地反映气道炎症状态,可用于监测哮喘患儿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抗炎治疗,尤以ECP和sIL-2R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痰液作为气道的直接分泌物能确切反映气道炎症的变化 ,1992年Pin[1]等首先将痰液诱导方法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 ,以后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大部分受检者为成人患者且以轻度和稳定期哮喘为主,有关儿童哮喘报道较少 ,尤其对于中重度哮喘儿童的安全性仍存在争议。本文主要对诱导痰液分析方法用于不同发作期哮喘儿童的安全性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及分组对照组 :16例正常健康儿童 ,男7例 ,女9例 ,年龄7岁~14岁 ,平均(11.31±1.36)岁。哮喘组 :均符合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儿…  相似文献   

8.
IL-5、IL-5R与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5(IL-5)及白细胞介素5受体(IL-5R)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物质。本文就IL-5、IL-5R的生物学特点、功能,对哮喘的作用及某些关键环节的潜在性治疗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痰液炎性细胞与儿童发作期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反映气道炎症状况的痰液炎性细胞测定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in等的诱导痰技术,对105例哮喘发作期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诱因组30例,非感染诱因组75例)的新鲜痰涂片进行迈-格氏加姬姆萨(May-Gruenwald′s Gimsa)复染法和巴氏(Papanicolaou)染色法染色,做细胞学分类计数,测定痰液炎性细胞百分比,同步检测变应厚皮试和肺通气功能。结果:上呼吸道感染诱因组中痰液嗜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位数分别为4%、74%与非感染诱因组(分别为13%、30%)比较、两种细胞各组间差异无有显著性(P<均<0.01),非吸入激素组和不正规吸入激素组中的嗜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75%、15%,与正规吸入激素组(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伴有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嗜酸细胞型18型中12例为中、重度哮喘发作者(67%),气道阻塞明显,第1秒用力呼出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的均值(66.09%)与嗜酸细胞型和非嗜酸细胞型(分别为84.16%、84.9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痰液炎性细胞可能成为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程度,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嗜酸粒细胞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粒细胞特异性趋化因子(eotaxin)均选择性作用于EOS,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抗IL-5单克隆抗体、调控IL-5基因转录、可溶性IL-5受体α链、编码IL-5的DNA疫苗、抗eotaxin的受体CCR3抗体以及针对IL-5和eotaxin联合治疗哮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开发有效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从多个层面对EOS进行干预的联合治疗,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诱导痰细胞和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9(IL9)、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以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哮喘的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25例、缓解期19例,同时选10例因骨骼畸形入院的患儿作对照组,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和ELISA方法检测IL8、IL9、eotaxin。结果哮喘患儿诱导痰细胞总数明显升高,急性发作期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缓解期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急性发作期和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哮喘患儿诱导痰IL8、IL9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且IL8、IL9质量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呈正相关,eotaxin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与成人过敏性哮喘不同,中性粒细胞在儿童哮喘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IL8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中性粒细胞在IL9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IL8,三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前后其气道炎性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2-09—2003-12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患儿采用上述联合治疗1周,共对34例急性发作期、24例缓解期患儿和15名正常儿童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和分类,测定其中IL-6、IL-8、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哮喘患儿的总细胞数、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及IL-8、IL-6、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缓解期哮喘患儿除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上述炎性细胞比例及细胞因子水平均降至正常。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可显著降低急性哮喘发作患儿气道分泌物内嗜酸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IL-8、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诱导痰液与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简便有效的诱导痰液及细胞分析方法,了解儿童哮喘发作期气道炎症的特点。方法运用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液的方法,收集37例哮喘发作期患儿、48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痰液。一部分痰液经二硫苏糖醇(DTT)液化后,在血球计数板上行细胞总计数;另一部分痰液涂片经瑞氏、甲苯胺蓝染色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哮喘组84%取痰成功,诱导过程中呼气峰流速(PEF)未见下降(P>005)。痰液细胞总计数哮喘组为(112±89)×109/L,对照组为(71±62)×109/L(P<005)。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在哮喘发作期气道中明显升高(P<001)。结论诱导痰液分析、评判哮喘患儿气道炎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新研究方法;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为哮喘发作的主要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及急性发作原因,以便制定有效干预措施,迅速控制哮喘发作并降低患儿发病率、复发率及病死率.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治的哮喘患儿及非哮喘患儿各500例,按年龄、性别、居住地区对2组患儿进行1:1配对,形成500个匹配组,以问卷形式调查,对人选的病例从生后即开始调查记录,查找哮喘发病危险因素,并对引起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了33种因素,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高危因素6种、中危因素2种、低危因素12种.常见的可引起患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原因有呼吸道感染、不规律用药、天气变化等.结论 哮喘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特应性体质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频发的呼吸道感染可促使哮喘发展为持续性,且是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最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其缓解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炎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02—2002-12在中国医大二院儿童哮喘门诊就诊的哮喘患儿,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34例;哮喘缓解期30例;健康对照组22例。比较哮喘不同病程之间以及不同病程与正常儿童之间支气管诱导痰液细胞成分的差异。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均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诱导痰液中嗜酸细胞占总数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不同发病时期气道内的炎细胞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