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大鼠前列腺内注射25%消痔灵注射液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结果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系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各组大鼠的白细胞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前列栓高、中剂量组对前列腺病变范围和纤维增生程度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改善作用,前列栓治疗后病理学检查前列腺组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炎是老年人常见病,临床上可分成四类:①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②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③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④前列腺疼痛。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全身发热、寒战,局部有尿频、尿痛、夜尿及肿大的前列腺引起膀胱梗阻症状。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特点是同一病菌引起泌尿道反复感染(UTIs),发作间期无症状,发作期有尿急、尿频、尿痛、夜尿及下背和尿道周围疼痛。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对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血清分类PSA筛查的前列腺病变老年患者398例,且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比较各组分类PSA水平、PSA密度(PSAD)以及不同超声特征分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分类PSA水平及PSAD。结果 398例患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48例,前列腺炎33例,前列腺增生317例。前列腺癌组游离PSA(F-PSA)、总PSA(T-PSA)、PSAD均显著高于前列腺炎组和前列腺增生组,F/T-PSA显著低于前列腺炎组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前列腺炎组F-PSA、T-PSA、PSAD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两组F/T-P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前列腺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将患者分为隐匿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弥漫浸润结节型F-PSA、TPSA、PSAD均显著高于隐匿型和结节型(P<0.05),弥漫浸润型与弥漫浸润结节型F-PSA、T-PSA、PSA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隐匿型和结节型F-PSA、T-PSA、PSA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F/T-PS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PSA有助于提高老年前列腺癌的诊断,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应开展穿刺活检,及早诊断。  相似文献   

4.
采用ELISA法检测15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组)、1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B组)、1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疼痛综合征(C组)和15例健康对照(D组)前列腺液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结果A、B、C组患者前列腺液MIP-2、iNO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B、C组患者MIP-2、iNOS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认为MIP-2、iNOS在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EPS中MIP-2、iNOS的表达是慢性前列腺炎诊断和分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1992年以来,我们对40例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患者,根据其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行局部注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疾病,发生率约占泌尿外科患者的33%。该病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程度与近期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活动性克隆病相似。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有了新的认识。1 病因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约占慢性前列腺炎5%,通常由细菌经尿道逆行侵犯前列腺所致,偶因血行感染或急性前列腺炎转归而来,亦有继发于周围组织器官炎症或经淋巴播散所致。致病菌常见为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等。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特征为同一病原体引起的反复尿路感染,虽经抗生素治疗,该病原体依然存在于前列腺液中。原因可能与前列腺解剖因素有关即前列腺导管细长弯曲,开口处口径小,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向上进入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9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10水平。结果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认为前列腺液中的TNF-α、IL-10水平升高,二者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问: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因其总与复发性菌尿相关。如果取得分段尿培养,即使在偶发菌尿间期患者亦无症状,仍可证实前列腺是细菌感染的场所。无菌性前列腺炎较之细菌性前列腺炎更常见,且其病因未明。这类患者在前列腺按摩后,尿中会有炎症细胞排出,但抗菌剂治疗无效。对本病的治疗往往是凭经验及对症的。非类固醇抗炎剂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三阴穴"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皮内注射同种异体雄性SD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辅以双重免疫佐剂复制自身免疫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造模后电针组、药物组分别给予电针"三阴穴"、舍尼通灌胃治疗15 d。观察各组动物前列腺组织湿重及系数、形态结构;放免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抗体Ig G、局部组织细胞因子白介素(IL)-2、IL-8的变化。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前列腺重量及系数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动物前列腺组织形态及结构明显受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Ig G含量明显增高(P<0.05),IL-2、IL-8高表达(P<0.05,P<0.01)。治疗后,电针组动物腺体湿重及系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局部前列腺组织Ig G含量明显降低(P<0.05),IL-2、IL-8表达显著减轻(P<0.05,P<0.01)。结论电针"三阴穴"能够减少局部抗体Ig G的分泌,调节局部细胞因子IL-2、IL-8的表达,减轻组织局部免疫亢进,抑制前列腺组织形态结构的损伤,从而起到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波  王振声 《山东医药》2000,40(15):51-52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 ,多数病因不清楚 ,治疗效果欠佳。近年的研究发现 ,慢性前列腺炎并非单一性疾病 ,而是一种综合征 ,不同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有较大差别。因此“慢性前列腺炎”的称谓及其概念都应进一步商榷。美国最近一期泌尿外科年会已正式将“慢性前列腺炎”更名为“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PPS)”。1 流行病学夏同礼等对 44 7例急性猝死成年男性的前列腺进行系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显示有前列腺炎者 116例 ,占 2 4.3%(其中 96 .6 %为慢性前列腺炎 ) ,远低于国外文献报道的 35 %~ 98% ,此尸检结果还发现慢…  相似文献   

11.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为一种发病机制和病因尚未明确的疾病.有学者认为其由病原体感染、炎症、盆底神经肌肉的异常以及免疫异常等共同作用导致[1].根据前列腺液镜检的结果将CNP分为炎症型和非炎症型.近年来,许多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2,3]显示,免疫反应在CN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整个发生过程是以细胞因子为中心产生的各种连锁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TNF-α、TGF-β1在CNP病人前列腺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B超引导下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威海市环翠区人民医院(264200)刘新宁代平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前列腺内直接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效果满意。本组年龄26~58岁,平均35岁;病程1~12年。主要症状:①前列腺部位或直肠...  相似文献   

13.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又称功能性肾衰竭,是慢性肝病和晚期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更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对HRS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HRS的诊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对HRS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内容综述如下. 一、HRS的分型 临床上根据HRS的病情进展、严重程度及预后等,将其分为两个型.即Ⅰ型(急进型)和Ⅱ型(缓慢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门诊前列腺科CABP炎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EPS)常规(白细胞计数、卵磷脂小体、EPS总积分)评分与前列腺质地、压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CABP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温针灸,前者显著改善症状程度、EPS液常规生化异常、前列腺质地与压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检测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7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组)及7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EPS行NE浓度测定、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再次进行NE测定、WBC计数、CPSI。结果观察组患者EPS中NE浓度、WBC计数、CPSI间两两比较均呈正相关。NE浓度、CPSI、WBC计数组间比较,P均〈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E水平、WBC计数、CPSI比较,P〈0.05。结论测定EPS中NE浓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约占泌尿门诊的25%30%〔1,2〕,是常见的慢性泌尿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和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还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亦常合并前列腺增生〔3,4〕。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是美洛昔康,近年来亦有报道称微波治疗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5,6〕。本研究分析微波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老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ⅢA)组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疼痛综合征(CPPSⅢB)组3组。用ELISA法、光化学法分别对患者及正常对照组EPS中MIP-2、iNOS进行检测。结果CBP组、CPPSⅢA组、CPPSⅢB组、对照组患者EPS中MIP-2分别为(12.79±1.65)、(10.83±1.04)、(8.46±1.10)、(7.21±0.49)ng/m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CBP组、CPPSⅢA组、CPPSⅢB组、对照组患者EPS中iNOS水平分别为(32.67±4.24)、(28.32±4.36)、(21.04±4.14)、(16.06±2.10)ng/ml,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的MIP-2、iNOS水平升高,二者可作为诊断慢性前列腺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3月以来我院采用 L QH- IB型前列腺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40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选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6 0例 ,年龄 2 3~ 5 0岁 ,病史 3个月~ 10年 ,均有慢性前列腺炎的典型临床症状。指检 :前列腺两侧叶饱满 ,触痛 ,质韧。前列腺液常规 :脓球 ~ 。随机分为治疗组 40例 ,对照组 2 0例。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 L QH- IB型前列腺治疗仪治疗 ,设定治疗温度 (4 5± 2 )℃ ,逐渐升温 ,每次 40~ 6 0 min,每周治疗1次 ,共 3次 ;或一次性治疗 12 0~ 180 m in;同时配合静滴抗生素。对照组静滴相同的抗生…  相似文献   

19.
慢性腹泻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忠 《胃肠病学》2010,15(5):257-260
病程在4周以上的腹泻定义为慢性腹泻。根据粪便性状特征,即水样、炎症性或脂肪性,作为诊断思路是一种实用和广泛应用的方法。本文阐述了根据粪便性状特征追踪慢性腹泻病因的决策,并对不明原因慢性腹泻的诊断和处理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李洪荣  国虹 《山东医药》2002,42(20):48-49
前列腺炎包括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是具有独自特性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 ,我院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 14 5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4 5例患者的年龄 18~ 5 3岁 ,平均为 36岁。其中有急性发作病史 12例 ,射精后疼痛并早泄 18例 ,无症状菌尿 15例 ,B超检查合并前列腺结石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 ,如尿痛、尿急、尿频及夜尿多 ,会阴、阴囊及尿道内有不适感或疼痛。前列腺按摩液显微镜检查每高倍视野含有 10个以上白细胞。尿液、前列腺按摩液的细菌定量培养 (Stamey四杯法 )有反复发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