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0收治的21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福辛普利治疗,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异性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DNN、SDANN、PNN50、rMSSD、HF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LF、LF/HF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患者PNN50、rMSSD、LF、HF、LF/HF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具有一定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主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与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量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WV,CFPWV),对644例血肌酐小于178m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340例,女304例,年龄18~82岁,平均52岁)进行脉搏波速度检测,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肾功、尿酸等血生化指标,根据Cockcroft-Gault公式计算Ccr。结果 CFPWV在Ccr≥90 mL/min、90 mL/min>Ccr≥60 mL/min和Ccr<60 mL/min 3组间逐渐升高(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FPWV与Ccr呈显著负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FPWV是影响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的独立因素。结论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与高血压早期肾功能减退相平行,可以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
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
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应用张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中心动脉脉搏
波增强指数(AIx)。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被测定。结
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低于相应的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这种脉压扩增在血压
正常组9.85±6.55 mmHg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2.64±6.69 mmHg,但在脉压扩增比上两组未见差异。大动脉僵硬度受血压及年龄
的影响,高血压组具有较高的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脉压扩增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单因素分析见中心脉压相对
其它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和血管损害标志物的相关性更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受中心脉
压的独立影响而外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心动脉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可能是中心动脉僵硬度更直
接的指示器和更好的血管老化的标志,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能更多地将中心动脉压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福利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3例EH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浆NO及ET含量。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H患者NO降低,ET升高(P均<0.01),福辛普利治疗后不仅血压下降,而且NO显著升高,ET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EH患者血浆NO降低及ET升高,福辛普利可改善这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股动脉僵硬度之间的相关性, 探讨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 将128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35)、高血压非蛋白尿组(A组,n= 50)和高血压蛋白尿组(B组,n=43),测定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肌酐(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尿素氮(BU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等指标;采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测定尿白蛋白/尿肌酐比(ACR);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股动脉(CFA)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峰值速度(EDV)、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并计算股动脉僵硬度、紧张度及扩张度;应用动脉弹性检测仪测定颈-股动脉波传播速度(cf PWV)。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ACR、cf PWV、股动脉僵硬度均升高(P<0.05); B组股动脉的紧张度及扩张度降低(P<0.01);ACR与cf PWV、僵硬度呈正相关(P<0.01),与紧张度及扩张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ACR、cf-PWV及股动脉僵硬度可作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无创性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辛伐他汀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以及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性。方法74例原发性轻度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辛伐他汀组(福辛普利10mg/d+辛伐他汀20mg/d)和对照组(福辛普利10 mg/d)。治疗时间为12个月,随访时间为1年,以24h动态血压,心电图活动平板检查,观察两组的结果,对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血压明显下降,两组相比血压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在辛伐他汀组的心电图活动平板检查阳性率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原发性轻度高血压在积极的降压治疗的同时可能得到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血压晨峰现象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颈动脉斑块以及肱-踝动脉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对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8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结果分为晨峰组49例和非晨峰组79例,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CCA-IMT和颈动脉斑块,同时进行baPWV检测,比较两组CCA-IMT、颈动脉斑块以及baPWV的差异.结果 晨峰组的CCA-IMT(1.12±0.21)mm、斑块检出率87.76%、斑块的平均厚度(1.35±0.33)mm、baPWV(1629.9±223.5)cm/s,均高于非晨峰组[(0.97±0.34)mm、68.35%、(1.21±0.24)mm、(1507.6s±247.6)cm/s](P<0.05或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血压晨峰为CCA-IMT及baPWV值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1.73(0.97~4.28)和2.26(1.84~6.78)(均P<0.01).结论 血压晨峰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弹性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功能的改变及其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对58例健康人和239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一股动脉脉搏波速度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CFPWV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年龄是影响健康人大动脉弹性功能最主要的因素。结论增龄导致大动脉弹性功能减退,高血压加速这一过程;脉搏波速度检测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简便的评估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英 《中外医疗》2013,(23):114-114,116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联合使用福辛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氨氯地平。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率81.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可以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张海新 《当代医学》2011,17(10):129-130
目的评价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12月~2010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单独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搏波速度(PWV)升高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且测量PWV大于1400cm/s的患者共779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14例)、伴有1个危险因素组(262例)、伴有2个危险因素组(255例)及伴有3个危险因素组(148例),给予硝酸甘油0.5mg含化后2min重新测定血压及PW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收缩压由(149±15)mmHg下降至(135±20)mmHg,脉压由(59±12)mmHg下降至(50±11)mmHg,PWV由(1688±378)cm/s下降至(1329±288)cm/s,服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36、2.473、3.885,均P〈0.05);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多,含服硝酸甘油后大动脉弹性改善程度减小;单纯高血压组、伴有1个危险因素组、伴有2个危险因素组、伴有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组PWV改善率分别为89.1%、74.3%、72.6%和44.0%。结论收缩压及脉压水平与大动脉弹性明显相关,含硝酸甘油后由于收缩压及脉压水平下降致大动脉僵硬度有所改善;高血压伴危险因素越多者血管弹性越差,且对硝酸甘油敏感性越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及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城市健康体检者6127例,用标准方法测定代谢综合征组分包括血压、腰围、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将代谢组分按0,1,2,3及以上进行分组;同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将其分3组(hs-CRP〈1mg/L,hs—CRP=1—3mg/L,hs—CRP〉3mg/L)。采用VP-1000(BP-203RPEIII)动脉硬化诊断仪测定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改变率;运用多元回归、方差分析等方法评估与分析代谢综合征组分和C反应蛋白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结果①除高密度脂蛋白、腰围外,代谢综合征组分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标准系数分别为0.457,0.127,0.102,0.065,0.041(均P〈0.001)。②随代谢组分数(0,1,2,3及以上)的增加,超敏C反应蛋白,baPWV值、baPWV改变率逐渐增加,F值分别是84.07,126.81,101.58(均P〈0.001)。③超敏C反应蛋白3组中,随hs-CRP的增高,baPWV改变率随之增高(均P〈0.001)。结论代谢综合征组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密切相关;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随代谢组分及C反应蛋白的增加而增高,联合检测代谢组分与C反应蛋白及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对评估早期心血管功能改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正常人群臂踝脉搏波速(baPWV)参考范围,探讨高血压患者baPWV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自上海地区健康志愿者104例,观察各年龄段baPWV参考范围;入选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37例,采集心血管危险因素,同步测baPWV并分析其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健康人左右两侧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baPWV随年龄增长而增快(P<0.01),男性baPWV大于女性(P<0.05),校正年龄baPWV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正相关(分别r=0.459,P<0.01和r=0.477,P<0.01)。高血压患者baPWV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程度正相关(r=0.21,P=0.000),分别与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收缩压、心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程度是影响baPWV的主要因素;即使在健康人群,baPWV也与血压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动脉PP水平分为高脉压组(PP≥60mmHg)和低脉压组(PP〈60mmHg),并选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各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计算PPI,并行肢体动脉测量检查,以baPWV作为动脉硬化的评价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PP和PPI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高血压高脉压组患者的PPI(0.48±0.05)显著高于低脉压组(0.39±0.05)和对照组(0.38±0.03)(均P〈0.05);高脉压组和低脉压组的ba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脉压组的baPWV(1883.62±326.51cm/s)显著高于低脉压组(1584.43±267.91cm/s)(均P〈0.05)。调整年龄后,PP、PPI和收缩压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447,0.209,0.484;P〈0.01,P〈0.05)。结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及PPI与baPWV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与动态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行脉搏波速与动态心电图检测,根据脉搏波速(PWV)水平分为A组(〈13m/s)、B组(13~17m/s)、C组(17~21m/s)、D组(21m/s)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随着PWV增大心律失常(房早外),心肌缺血发生率呈增大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脉搏波速与动态心电图异常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刘琦 《西部医学》2017,29(3):355-358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成都市晋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4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149例,年龄(6668±723)岁。采用日本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在男性患者,baPWV与年龄(r=0331,P<0001)、收缩压(r=0387, P<0001)、空腹血糖(r=0188, P=0036)和中心动脉收缩压(r=0310, P<0001)呈正相关;在女性患者中,baPWV与年龄(r=0416, P<0001)、收缩压(r=0558, P<0001)、舒张压(r=0184,P=0025)、空腹血糖(r=0201, P=0014)和中心动脉收缩压(r=0465, P<0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年龄、收缩压、中心动脉收缩压、增强指数、踝臂指数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收缩压、中心动脉收缩压、增强指数和踝臂指数与baPWV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张秋实  周智林  谢晓林  林玎  林萍  刘路平  马静 《浙江医学》2017,39(23):2132-2134
目的探讨老年直立性高血压(OHT)对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PWV)与颈动脉反射波增益指数(AI)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行生化指标、卧立位血压等检查,OHT定义为直立位后30s和2min平均收缩压升高≥20mmHg,平均收缩压增加或减少<20mmHg即直立性血压正常(ONT)。分别测定PWV和AI。结果OHT组与ONT组PWV、仰卧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HT组直立位时AI明显高于ONT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HT与AI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30,P<0.05)。结论OHT可能与动脉压反射波增强相关并受动脉性能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新疆维吾尔族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收集148例维吾尔族心血管病高危患者,测量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采集病史并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高baPWV组(≥1700cm/s)与低baPWV组(<1700cm/s),患者具有危险因素的个数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Ⅳv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46.8%vs73.9%,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8±1.0)vs(4.7±1.1),P<0.001].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P<0.001)、收缩压(P<0.01)和脉压(P<0.05).结论 在维吾尔族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收缩压和脉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32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5例)和非冠心病组(47例),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26例)和多支病变组(24例),测定SUA、PWV和ABI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SUA、PWV高于非冠心病组(均<0.05),ABI低于非冠心病组(<0.01);冠脉病变支数越多,SUA及PWV值越高均(<0.05),多支病变组ABI低于双支病变组及单支病变组(均<0.05)。结论 SUA、PWV、ABI与冠心病及其病变程度相关。三者联合可用于预测及评估冠心病及其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20.
楼滟  周建英 《浙江医学》2011,33(11):1611-16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糖代谢状态对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糖尿病(DM)组,分别测定baPWV、糖代谢异常危险因子、血脂、炎症因子等指标,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M组baPWV为(1.87±0.37)m/s,显著高于NGT组的(1.60±0.23)m/s及IGR组的(1.69±027)m/s(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和收缩压水平为总体baPWV影响因子,年龄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DM组baPWV影响因子。结论处于糖代谢状态不同阶段COPD患者baPWV有增快趋势,其中以DM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