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前镇痛对肺癌病人术后急性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00例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镇痛模式,观察组实施超前镇痛模式。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术后2h、4h、8h、24h、48h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术后拔胸腔引流管、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拔胸腔引流管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前镇痛能显著改善肺癌病人开胸术后急性疼痛,能提高镇痛质量,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疼痛教育,提高住院病人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提高对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方法将136例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给予疼痛教育)和对照组(未给予疼痛教育),每组各68例。干预组由责任护士实施一对一的疼痛教育,对照组未予疼痛教育。术后观察主动呼叫要求镇痛的例数、镇痛治疗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术后48h内睡眠时间等。结果干预组术后主动呼叫镇痛的例数、镇痛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48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结论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肝部分切除病人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提高病人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3.
疼痛教育对妇科病人疼痛认知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疼痛教育提高住院病人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改善术后镇痛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将272例拟施行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施疼痛教育组(实验组)和未实施疼痛教育组(对照组),每组各136例。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后一对一实施疼痛教育,教育内容统一,(包括疼痛概念、疼痛评估方法、疼痛的不良反应、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及优缺点等)。对照组未予疼痛相关教育。术前由责任护士用同一指导语进行问卷调查,评估病人对术后疼痛及镇痛的认知度;术后观察比较病人疼痛程度(VAS评分)、镇痛处理、舒适度及恢复情况(包括首次肛门排气和首次下床时间、24h和48h睡眠时间、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不同镇痛需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24h和48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首次肛门排气和首次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病人对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提高病人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改善妇科病人术后的镇痛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系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和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后疼痛护理,观察组接受研究者制订的系统干预措施。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后24h、48h、72h的疼痛程度、睡眠时间、咳嗽效果,观察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术后第7天胸部X线表现正常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有效咳嗽排痰及术后第7天胸部X线表现正常的例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有效缓解疼痛,加速术后身体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田彩虹 《全科护理》2013,(33):3161-3162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病人疼痛的认知度、镇痛满意度及术后生理状况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86例病人随机分为教育组96例和对照组90例.教育组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及术前进行一对一疼痛教育,对照组未进行疼痛相关教育.术后调查病人对疼痛的认知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值、镇痛满意度及生理状况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教育组对疼痛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育组的VA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教育组病人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教育组病人术后生理状况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认知度及镇痛满意度,改善病人术后的生理状况,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疼痛教育,提高住院病人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及对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方法将136例拟施行胃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8例。干预组由责任护士实施一对一疼痛教育,对照组未予疼痛教育。术后观察主动呼叫要求镇痛的例数、镇痛治疗的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术后48h内睡眠时间等。结果干预组术后主动呼叫要求镇痛的例数、镇痛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48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首次下床及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胃部分切除病人对疼痛控制的认知度,提高病人术后镇痛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术前疼痛认知教育对病人术后疼痛认知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检索词“护理”“认知教育”“疼痛”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时间至2009年8月的文献。[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摘录7篇文献中有关试验设计、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结果的数据等内容。分析结果显示,疼痛认知教育组的病人对于术前疼痛应该忍受、术后疼痛应该止痛、术后止痛是有害的、出现疼痛马上通知、了解常用的止痛方法、了解疼痛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了解镇痛措施的不良影响等方面认识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认知教育组病人术后24hVAS评分比对照组要低,具有统计学意义(wMD=-2.26,95%CI:-3.43~-1.08,P〈0.01);术前疼痛认知教育组病人术后行PCA镇痛、哌替啶镇痛、口服止痛片镇痛以及呼叫疼痛例数较对照组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积极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教育,能明显提高病人对疼痛控制的认知水平和控制疼痛的能力,对于控制术后疼痛具有正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初次下床活动的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行择期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早期下床的完成与否将患者分为完成组和未完成组,采用一般情况的调查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记录表、疼痛的自评量表及特异状况的问卷等对患者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状况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72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所规定的初次下床活动,28例患者未完成,所有患者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为术后(76.01±11.24)h ,首次下床活动步行平均38 m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手术部位、平均初次下床活动时间(68.7±8.9vs89.5±9.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头晕和活动疼痛强度对首次下床活动影响较大。【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要密切观察伤口疼痛程度及是否有头晕现象,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贺正华  杨璞  郭曲练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894-1896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术后疼痛、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安慰剂组(c组),分别于术前1h及此后12h、24h给予氯诺昔康(8mg静注)和安慰剂(生理盐水2m1静注),病人术中麻醉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后病人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进行术后镇痛评估,记录术后镇痛药的总用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术毕,术后1h、12h、24h、36h、48hVAS差异无显著性。但L组术后2h、4h、8h、10hVAS显著低于C组(P〈O.01).L组术后48h静脉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C组(P〈0.05),且不良反应也低于C组(P〈O.05)。【结论】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并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腹部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02—2015-01期间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疼痛教育。干预后了解两组患者对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术后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并记录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24 h睡眠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后试验组对疼痛的认知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VAS值为(4.55±1.12)低于对照组的(6.08±0.66)(P0.05);试验组患者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生理状况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教育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106例TAH,98例TV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VH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TAH(P〈0.05);TVH组术后镇痛率显著低于TAH组(P〈0.01);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TAH组(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阴道炎性息肉和输卵管脱垂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VH术后创伤小,恢复快,优于TA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后疼痛管理在普外科无陪护理病区中开展的效果。方法(1)将2006年9~12月开展无陪护理后来我科住院并实施规范的手术后疼痛管理饷521例患者设为试验组;将2006年3~6月开展无陪护理前来我科住院并实施常规术后止痛的45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以对两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24h和48h睡眠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对控制或减轻疼痛的措施及效果满意度六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患者对控制或减轻疼痛的措施及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均提早于对照组,24h和48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促进了术后早日康复。结论在普外科无陪护理病区开展规范的手术后疼痛管理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临床常规镇痛管理及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及快速康复护理。记录两组病人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由镇痛不全导致术后镇痛药物追加次数、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两组病人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病人镇痛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镇痛药物追加次数、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 05);观察组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5. 56%)明显低于对照组(37. 78%),病人镇痛满意度(100. 0%)明显高于对照组(86. 67%)(P0. 05)。[结论]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论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以有效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病人术后疼痛程度,干预后病人下床时间早,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开胸手术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n=35),使用0.75μg/ml舒芬太尼(S组)或3μg/ml芬太尼(F组)复合0.125%罗哌卡因,术后行PCEA。镇痛泵设定持续背景剂量2mL/h、PCA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病人术后镇痛效果,记录术后4h、8h、12h、24h、48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PCA使用次数、不良反应和病人满意度。【结果】S组术后8h、24h和48h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S组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均明显大于F组(P〈0.05);S组PCA按压次数显著低于F组(P〈0.05);S组病人对PCA的满意度明显高于F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呼吸抑制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开胸手术后PCEA,镇痛安全有效,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术后疼痛知识的宣教,提高病人对术后疼痛的认识,主动寻求术后镇痛,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选择60例切腹单纯胆囊摘除术患者,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30例除常规健康宣教外,在术前1天和术后6h2次进行疼痛教育,内容包括疼痛概念、术后疼痛原因、疼痛的评估方法、疼痛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常用的镇痛方法及优缺点。术后比较2组病人要求镇痛的人数及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48h睡眠时间。结果:试验组要求镇痛的人数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均早于对照组,48h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各项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教育能改善术后镇痛的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住院病人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改善术后镇痛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将1 08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后一对一实施疼痛教育,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镇痛需求、术后24 h和48 h睡眠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病人对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改善产科病人术后的镇痛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住院病人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改善术后镇痛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方法]将1088例剖宫产产妇J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后一对一实施疼痛教育,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对术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镇痛需求、术后24h和48h睡眠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教育能显著提高病人对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改善产科病人术后的镇痛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疼痛教育对剖宫产产妇疼痛控制的认知及疼痛控制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31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由责任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疼痛教育。调查两组产妇健康教育前后疼痛控制认知情况及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前,对照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为(19.68±1.8)分,干预组为(20.12±2.1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和疼痛教育后,干预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为(27.62±1.9)分,高于对照组(20.05±2.3)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照组健康教育前、后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疼痛教育前、后的疼痛控制认知问卷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干预组对疼痛控制教育的满意度、对疼痛控制方法的满意度、所有家属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疼痛教育是提高产妇对疼痛控制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产妇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得到提升,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卢秀霞 《护理研究》2009,(8):2012-2014
[目的]探讨疼痛服务组织体系在控制癌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4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镇痛小组服务模式进行综合干预,对照组按照其自主择医镇痛的意愿,不增加医疗护理干预,治疗前及治疗后30d评定病人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治疗后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疼痛缓解率(93.8%)较对照组(78.3%)高,各类型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生活质量及总体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结论]应用镇痛小组服务模式对癌痛病人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镇痛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PS小组在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中的管理效果,解除疼痛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方法对772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麻醉医师负责制)和实验组(APS小组负责制),观察镇痛效果。结果实施APS小组管理模式后,镇痛效果指标(VAS值)显著降低(P〈0.01);患者对镇痛效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24h和48h睡眠时间显著增加(P〈0.01);首次泌乳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对剖宫产患者的术后镇痛实施APS小组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