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涎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26例占43.33%,恶性肿瘤34例占56.67%,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占良性肿瘤的69.23%,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为多,共14例,占恶性肿瘤的41.18%,手术 放疗者占恶性肿瘤的38.24%,5年生存率为34.48%。结论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术前X线检查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性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曹新桥 《医药世界》2009,(11):718-719
腮腺是三大涎腺中最大的腺体,涎腺肿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对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单纯手术后容易复发,术后放疗可以明显减少局部复发机会或延长肿瘤复发时间。1999—05/2004—05我科对收治的71例腮腺恶性肿瘤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现对放疗的作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规范化的治疗方法。方法 52例患者,行腮腺浅叶切除术20例,腮腺癌联合根治术20例。颌下腺切除术3例,颌下腺癌联合根治术2例,舌下腺癌联合根治术1例,小涎腺肿瘤切除术6例。结果 2例出现未分化癌,恶性度高,有显著的坏死性出血,4例恶性肿瘤未保留面神经,其余的均保留面神经。恶性肿瘤术后均辅以放疗。所有良性肿瘤者,术后观察3~5年,均无复发。结论涎腺肿瘤规范化治疗是必要的,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涎腺肿瘤是最常见的疾病,其病理类型十分复杂。不同类型的肿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和预后的方面均不相同。涎腺由腺组织和结缔组织两种成分组成,所以涎腺肿瘤可分为来自腺上皮和结缔组织两大类,其中绝大多数为腺上皮性肿瘤,只有极少数为间叶性肿瘤。参考WHO分类,结合我国资料将涎腺肿瘤进行分类,来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有:腺癌、腺泡细胞癌、未分化癌、鳞状细胞癌。来  相似文献   

5.
涎腺腺样囊性癌13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较为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局部侵袭性强和沿神经血管束扩展的特性,临床上常见多次复发及远处转移.本研究根据我院1971-2001年收治的130例涎腺ACC病例,对单纯手术和术后放疗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涎腺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约占上皮源性肿瘤的7%左右[1],其生物学特点为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颈淋巴结转移较少见,但局部浸润性较强,且易发生远处转移。目前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等其他治疗。传统外放疗放射区域大,周围正常组织对放射线耐受量低,患者常有皮肤破溃感染、唾液腺及口腔反应、吞咽和张口困难及颌骨骨髓炎等副作用,且化疗对头颈部腺源性肿瘤相对不敏感;而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内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微创疗法,属于放射治疗的一种,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易防护、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已应用。本文将125 I放射性粒子内放疗在涎腺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本科1 9 9 5~2 0 0 5年经病理确诊的8 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 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良性肿瘤6 2例,占7 1.2 6%;恶性肿瘤2 5例,占2 8.7 4%。良性肿瘤均为混合瘤,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多见,占恶性肿瘤的4 4.0 0%,8 7例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为8 8.8 2%。结论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可行手术+术后辅助放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马玲 《哈尔滨医药》2009,29(4):36-36
腺样囊性癌好发于涎腺,以小涎腺多见,易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本院对1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了治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自2000年~2005年我院共收治1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岁(18~69岁)。原发于小涎腺12例,大涎腺4例。T1、T2、T3及T4期分别为1、4、8及3例。病理类型均为腺样囊性癌。1.2治疗方式:单纯手术5例,手术加放射治疗11例;对于手术切缘不满意及病理切缘阳性者放射剂量达60~70Gy。2结果2.1局部复发:共有5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总的局部复发率为31.2%(5/16);其中单纯手术者2例,手术加放射治疗者3例。  相似文献   

9.
刘珍利  张红 《江苏医药》2023,(3):276-279+283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保乳术治疗的14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分析不同发病年龄、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状态和临床分期与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关系。结果14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8个月,复发患者11例(7.69%),未复发患者132例(92.31%)。患者中位局部复发时间为33个月,术后5年和8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59%和7.69%。不同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状态患者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TNM临床分期、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患者局部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35岁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20 mm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与发病年龄、肿瘤直径和腋窝淋巴结状态有关,发病年龄和肿瘤直径是影响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腮腺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其勤  贾雪萍 《江苏医药》1997,23(9):663-663
涎腺肿瘤中,腮腺肿瘤发病率较高。由于该区特殊的解剖关系,常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我科1987~1995年收治39例腮腺肿瘤患者,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39例均为住院手术治疗、病理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18~70岁,平均43岁。病变位于右侧24例,左侧15例。病程2个月~30年,以1~3年最多,占59.0%。病理类型:良性肿瘤31例(79.5%),其中混合瘤24例,腺淋巴瘤5例,平滑肌瘤1例,单形性腺瘤1例。恶性肿瘤8例(20.5%),其中腺癌4例,腺泡细胞癌3例,平滑肌肉瘤1例。主要并发症:面神经干损伤6例,涎病2…  相似文献   

11.
何馨 《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62-263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91例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部位,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涎腺肿瘤发病部位以腮腺为最多,占51.6%(47/91),依次为腭部23.1%(21/91),颌下腺19.8%(18/91),舌下腺3.3%(3/91)。91例涎腺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3年,3例患者于术后复发,涎腺恶性肿瘤死亡2例。余患者随访1~3年均存活,无复发。无眼睛闭合障碍和口角歪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能彻底地切除病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何琳  汪庆余  唐维平 《江西医药》2009,44(3):258-260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DNA含量、异倍体率与肿瘤组织分级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及15例正常涎腺组织的DNA含量。结果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细胞的DNA含量、异倍体出现频率升高,且与肿瘤组织分级呈负相关,其DI值及DNA异倍体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的DNA含量与倍体分析可用于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局部(胸壁)复发率较高.我们采用原发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创面大片中厚网状皮片植皮及术后放疗的办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0~1990年收治涎腺腺泡细胞癌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10~53岁。肿瘤位于腮腺9例,颌下腺4例,上腭1例。肿块大小为2~8cm。1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块加腮腺浅叶切除6例,肿块切除加放疗3例,肿块切除加上腭瓣修复1例,颈根治加放疗4例。本组肿瘤复发率为35.71%,淋巴结转移率为14.29%,远处转移率为7.14%。随访至今,13例生存(1例带瘤生存),1例死亡。讨论:涎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90%以上发生在腮腺,好发年龄40~60岁。临床特征为局部包块,生长缓慢,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常误诊为混合瘤。本组中有12例门诊拟诊为“混合瘤”收住  相似文献   

15.
涎腺鳞状细胞癌是很少见的一种涎腺癌,主要发生在腮腺,其它较小的涎腺是很少发生的。笔者收治一例并在保留面神经的情况下使腮腺鳞状细胞癌得到了根治.介绍如下.患者,女性,27岁,于1991—04—13以右侧腮腺区肿物3个月入院治疗.查体见肿物3.0cm×4.3cm.质地较硬,呈结节状,肿物固定浸润性生长.术前根据此病例的病程短,生长速度快,活动度差,考虑为腮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此处的恶性肿瘤本应行肿瘤及面神经切除局部淋巴结扩清术.但因未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未作术前病理,患者本人及家属坚决要求保留面神经,拒绝淋巴结扩清术.所以选用了“腮腺及肿物全切除术保留面神经”,术中可见肿瘤包膜不完整,边界不清楚,与周围  相似文献   

16.
东罗春  李克莉 《天津医药》1994,22(8):485-487
研究了17例临床少见的涎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愈后,提出临床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强调该肿瘤恶性程度显著低行腺样囊性癌,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讨论了涎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分型与病程变化的关系,手术治疗配合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的作用 及效果。本3,5,10年和15年存率分别为94%,66%,53%和26%。  相似文献   

17.
腮腺癌占涎腺恶性肿瘤的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浅叶者约占80%以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类型复杂。学者们对其发病、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对我院1971—1993年住院治疗并有完整随诊资料的189例腮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71—1993年在我院治疗并有完整资料随诊5a以上者共189例,均经病理证实。以上病例分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加术后放疗、手术加术后化疗、放疗加化疗6个组;其中手术组又分为腮腺浅叶切除,腮腺深叶切除,联合根治。放射治疗采用60Co局部外照射,剂量为单纯放疗:6…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C-ME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ET与腺样囊性癌的关系及相关性,为临床的转移趋势、预后判断和术后的随诊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中C-MET的表达.结果:C-MET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3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C-MET阳性表达率为66.7% (23/31),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蛋白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型,转移、侵润和复发有关(P<0.05).结论:C-MET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组织,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是涎腺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涎腺肿瘤的3%~15%,在大涎腺肿瘤中约占5%~10%。我科应用改良耳后切口行腮腺及肿瘤全切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清远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诊断为腮腺黏液表皮样癌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14~68岁,平均(54±21)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不同类型的涎腺肿瘤的不同年龄组男女发生率的不同以及评价良恶性肿瘤的症状和表征的区别.方法: 我们从肿瘤发生的年龄、性别、部位、诊断类型、病史和临床表现几方面对337例涎腺肿瘤的蜡块标本进行研究.结果: 良性肿瘤约占全部被研究肿瘤的79.5%,恶性肿瘤为20.5%.良恶性涎腺肿瘤在发病率上几乎无性别差异.腮腺发生的肿瘤占大涎腺的大多数,为57%(192/337).本次研究中,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和腺样囊性癌位居涎腺肿瘤的前三位.多数肿瘤无论男女都在20~59岁的年龄段.结论: 本次研究回顾分析的涎腺肿瘤的发生率相似于其他地区,主要发生在大涎腺,其中主要是腮腺,小涎腺中主要是发生在腭部.肿瘤的快速增长并不是恶性肿瘤特有的,疼痛和活动度差却有较高的恶性肿瘤倾向.儿童没有发现涎腺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