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伤寒论》虽说是113方,因禹余粮丸有名无药,又有四方药仅一味,所以,具有配伍意义的实际只有108方。方中药味一般不多,有八方仅由两味药组成,有46方由三、四味药组成(各23方),五味药组成与七味药组成的各17方。六味药组成的八方,八味药组成的六方。用药至九味以上的共有六方,可见仲景用药的精纯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方按主药分类概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方古今分类方法颇众,按主药分类为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为清代吴槐绶的《南阳药证汇解》,近医恽铁樵在《论药集》中亦取以主药统方之法。该法从主药的一致性方面反映了同类方在理、法、方、药方面的一致性,为我们“即药而究方,即方而究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伤寒论》理中汤类方中药对使用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伤寒论》理中汤类方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方法,找出支持度和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理中汤类方共计出现62对高频药对,选取其中前18对进行列表显示,从中可归纳出7大类药对,包括白术药对、桂枝药对、附子药对、人参药对、大枣药对、干姜药对、芍药药对,每一类药对都可选出一个代表药对。结论:理中汤类方常用药对的挖掘和剖析,有助于中医药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中汤类方的结构和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同时也有利于经方爱好者以此为参考,挖掘出其他类方的常用药对,更加系统和全面地学习、研究、运用医圣仲景的药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颈项肩臂痛内治古方的用药特点。方法:筛选以颈项肩臂痛为主治的内治古方,按其主治病症进行分类,对不同主治方剂的组成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列举常用药物,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共有274首古方纳入研究:臂痛方69首,肩背痛方48首,颈项痛方78首,手指麻木方79首。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是组成古方的主要药物。活血化瘀药在各主治古方中的使用构成比基本近似,祛风湿药在颈项痛方中的使用构成比较高,手指麻木方的补虚药、臂痛方中的化痰药,以及肩背痛方、颈项痛方中的清热药都有较高的使用构成比。羌活、独活、防风是各主治方的常用祛风湿药,当归是最常用的补虚药,川芎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葛根、麻黄在颈项痛方中使用率较高,半夏是常用的化痰药,在臂痛方中的使用率最高。结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是治疗颈项肩臂痛古方的主要药物,各主治内治古方有其常用功效类别药物及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5.
系统分析历代不寐方发展演变及组方选药的特点。汉唐时期组方以清热泻火药和滋阴养血药为主,宋金元时期以清心安神、补气养心、养血安神药为主,又出现气血双补、交通心肾、滋阴潜阳、补益肝肾类方剂,在治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清时期以养血安神方、重镇安神方、祛痰化饮方、交通心肾方为主,和胃消食方、理气解郁方、活血化瘀方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不寐证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健肾方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移植对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4种含药血清,包括健肾方高、低剂量含药血清、福善美含药血清及空白大鼠血清,分别运用4种血清培养乳鼠成骨细胞,并建立骨折模型,将建模后大鼠分5组,分别是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福善美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健肾方低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健肾方高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治疗采用移植含药血清培养的成骨细胞到骨折部位,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骨折愈合部位VEGFmRNA表达情况。结果:福善美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健肾方低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健肾方高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肾方低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与健肾方高剂量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它们与福善美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肾方含药血清合并成骨细胞移植到骨折部位能显著增加VEGFm-RNA的表达,初步认为其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与促进VEGF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胡雅凌  游强华  王萍 《新中医》2012,(1):103-105
目的:探索小柴胡汤类方配伍规律。方法:从历代典籍中收集有关小柴胡汤类方的方剂,利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得到与小柴胡汤类方配伍相关的频繁项集,并对主要药物、药对、药组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在收集到的509首方剂中,涉及188种药物,支持度大于15.00%的药对、药组共29组。研究显示常用药对、药组10余个,使用频率较高,具有明显的核心化倾向。小柴胡汤类方的基本药物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且常与补血药、理气药、健脾药和清热药伍用。结论:运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地发现小柴胡汤类方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药药签施药疗疾,是伏羲中医药学传承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也是伏羲奉献给人类的珍贵遗产。伏羲中药药签与伏羲制九针具有同等重要的史学价值。伏羲中药药签(现存)按其疾病科目分类有外科45签方,幼科100签方,妇科100签方,目科24签方,男科100签方,共计369签方。其各科方药论治针对性强,制方严谨,用药轻灵,充分体现药签处方以方统病、治病、论病的特色优势,涉及中药300余味。药签应用历经千百年,在民间广为流传,药签药效灵验,佳话颇多,伏羲中药药签为中医中药学临床广泛应用开创了简、便、廉、验,以方论病、辨证施药的先河,也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9.
洪婷  缪萍  林云  陈君灏  蒋健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319-2323
目的:研黏究尿感方对大肠杆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黏附作用的影响,以及对大肠杆菌毒力基因fim、usp、hly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酶标法、电镜法观察尿感方原液,尿感方含药血清、含药尿液对大肠杆菌细菌生物膜黏附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法观察尿感方原液、尿感方含药血清、含药尿液对大肠杆菌毒力基因fim、usp、hly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尿感方原药与尿感方含药尿液能抑制大肠杆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黏附作用(P<0.05);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尿感方原药能抑制大肠杆菌毒力基因fim、usp的表达(P<0.05);与空白尿液组相比尿感方含药尿液能抑制大肠杆菌毒力基因fim、usp、hlyA表达(P<0.05)。结论:尿感方原药与含药尿液能抑制大肠杆菌黏附,且能抑制大肠杆菌致病毒力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大肠杆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7,(8)
目的评价2种治疗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祛风四味方、通痹四味方)的安全性,为临床实验提供依据。方法小鼠灌胃祛风四味方最大给药量测定:20只昆明种小鼠给予83.3 mg/mL祛风四味方溶液30 m L/kg,灌胃给药,观察其饮食、活动、精神状态、皮毛肤色、大小便。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祛风四味方急性毒性实验:设置5个剂量的药液进行腹腔注射,一次给药后观察7 d。小鼠灌胃通痹四味方最大给药量测定:20只昆明种小鼠给予420 mg/mL通痹四味方溶液30 m L/kg,灌胃给药,观察其饮食、活动、精神状态、皮毛肤色、大小便。小鼠腹腔注射给药通痹四味方急性毒性实验:设置5个剂量的药液进行腹腔注射,一次给药后观察7 d。结果小鼠灌胃给药后,其饮食、活动、精神状态等体征均无异常变化。尸检可见动物腹腔内有少量残留药液,重要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祛风四味方的LD50为1 405 mg/kg,小鼠腹腔注射给药通痹四味方的LD50为6 340 mg/kg。结论祛风四味方与通痹四味方急性毒性实验未显示毒性作用,预期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癌治疗清热解毒方、行气活血方水提取物及大鼠含药血清细胞给药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与差异。方法:常规方法制备清热解毒方和行气活血方水提取物(2.0 g生药/mL),及其大鼠含药血清;采用MTT法观察不同中药体外不同给药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细胞(3 d)相比,清热解毒方或行气活血方水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P〈0.01),存在量效关系。与正常细胞(3 d)相比,清热解毒方或行气活血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亦均具有抑制作用(P〈0.01),存在量效关系的趋势。行气活血方直接给药的药效较其含药血清更显著。结论:清热解毒方与行气活血方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恶性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行气活血方含药血清的药效较直接给药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评价肾气丸、右归丸和右归饮3首补肾阳类方的疗效,探究其中的核心药和边缘药以及核心药中的补阴药和补阳药之间的配伍规律。方法:把大鼠分为:正常组、肾阳虚模型组以及3首补肾阳类方各自的原方组、核心药组和边缘药组,共11组。分别检测其T、CORT、T4。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各个药方组药效的差别,结合9个药方组所含的药物及药量的不同分析不同药物配伍对药效的影响。结果:3首补肾阳类方的核心药组的药效均远高于边缘药组;核心药组中药效最好的是右归丸,而右归丸的核心药中补阳药与补阴药药味和药量都是3首补肾阳类方中最多的。结论:3首补肾阳类方的核心药均对提高药效起关键作用;补肾阳类方的配伍注重阴阳并补、阴阳互济,补阴药配伍补阳药构成该类方的基本组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壮药龙钻通痹方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抗炎因子IL-4、IL-10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6组,即正常组、甲氨蝶呤组、壮药龙钻通痹方高剂量组、壮药龙钻通痹方中剂量组、壮药龙钻通痹方低剂量组、模型组。造模后用龙钻通痹方高中低剂量灌胃,2次/d,连续治疗35d;甲氨蝶呤组1周灌服1次,共9次,正常组、模型组正常饮用蒸馏水,于服药满35d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4、IL-10的变化情况。结果:壮药龙钻通痹方高剂量组、壮药龙钻通痹方中剂量组、壮药龙钻通痹方低剂量组,均可提高IL-4、IL-1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壮药龙钻通痹方可提高IL-4、IL-10的水平,这可能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仕文 《江苏中医药》2007,39(12):53-55
止呕类方是指具有降逆止呕作用,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胃气上逆的一类方剂.探讨止呕类方的配伍规律,可为提高临床疗效和创制新方奠定基础.研究历代止呕名方的制方用药特点,发现止呕类方组成以降逆止呕药为主,根据主候特点常配伍解表药、清热药、温里药、化痰药、消导药、补益药、理气药和逐水化饮药.  相似文献   

15.
药对的配伍是中医方剂遣方用药的关键。本文从药对的沿革、相须药对、相使药对、相畏相杀药对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通过药对配伍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临床的选方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方法探讨胸痹心痛方中十八反药对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胸痹心痛方数据库,筛选含有十八反同用的胸痹心痛方剂,用频繁项集和对应分析的方法,分析其年代、药对、药物性味及剂型.结果:收集到胸痹心痛方剂共850首,其中含反药的方剂88首,占总方数的10.3%;古今含反药胸痹心痛方的使用比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古代使用比例较高,主要集中在东晋和唐代,现代方中使用比例较低;方中最常见的反药对为附子—半夏、川乌—半夏;反药的性味关系最密切的是苦寒;剂型以汤剂为最多.结论:在胸痹心痛方中十八反同用方约占一成,胸痹心痛方反药的配伍应用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古医籍中对泻肾药的零星记载,系统地阐述了泻肾药的概念与分类。进而以泻肾药的药性作用特点为依据,通过对补肾常用方的方义分析,17部主要方书中620首补肾方运用泻肾药的统计,分层次地论证了补肾诸方,常配利肾祛湿药;峻补之方,习用利肾化淤药;清补之方,多合清肾泻火药;温补之方,偏伍温肾逐寒药等,是泻肾药在补肾剂中的配伍特点。从而使泻肾药在补肾剂中的配伍运用理论化,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补肾填精方含药血清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浓度的补肾填精方(NS对照组、补肾方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分别以含对照大鼠血清及低、中、高补肾填精方含药血清的RPMI1640培养Lewis肺癌细胞; CCK8检测T细胞增值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干预后细胞周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显著降低肺癌细胞密度,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补肾填精方显著降低Lewis肺癌细胞活力的作用;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到G2/M期。结论补肾填精方含药血清抑制肺癌细胞增值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中医药古医籍及现代药理学文献,整理归纳了《黄帝内经》所载药熨方及其单味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作用,阐述了药熨方的组方特点。文献充分显现了药熨方温阳散寒、通脉止痛的作用,总结出药熨方可在临床多方面应用,对经方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脾化淤方含药血清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增殖、黏附和侵袭的生物行为学影响。方法采用MTT法、黏附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健脾化淤方含药血清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增殖、黏附和侵袭的影响。结果①健脾化淤方含药血清有抑制人结肠癌细胞LoVo增殖的作用,高浓度组(20%)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有明显差异(P<0.01);②高浓度(20%)健脾化淤方含药血清作用人结肠癌细胞LoVo后,细胞的黏附能力明显降低(P<0.01);③健脾化淤方含药血清高、中、低3种浓度(20%、10%、5%)作用人结肠癌细胞LoVo 24 h后,侵袭的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①健脾化淤方含药血清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②健脾化淤方含药血清能抑制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黏附能力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