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妊娠相关蛋白A(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意义及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前1h及术后24hhs—CRP、PAPP—A和BNP水平变化。PCI术中冠脉造影确定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分析PCI对hs—CRP、PAPP—A和BNP变化的影响及hs—CRP、PAPP—A、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51例急诊PCI手术均获得成功。PCI术后hs—CRP、PAPP—A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支和三支病变患者hs—CRP、PAPP—A、BN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结论PCI可导致体内hs—CRP和PAPP—A表达增加,hs—CRP、PAPP—A和BN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高敏CRP(hs-CRP)衡量]的变化,以及其对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观察56例PC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稳定型心绞痛17例,心肌梗死4例)手术前及术后24h的PAPP-A、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CRP浓度,随访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的狭窄,并计算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分析手术前后PAPP-A和CRP水平与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的关系。结果56例患者经PCI均成功,成功率100%;PCI后PAPP-A较术前高(P<0·05);且PCI前后的PAPP-A水平与CRP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P<0·01),而与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无相关性(P>0·05)。术后6个月内有心血管事件组患者PAPP-A及CRP水平较无心血管事件组高(P<0·01及P<0·05);PCI后6个月内有再狭窄的患者PAPP-A及CRP水平较无再狭窄的患者高((P<0·05及P<0·01),且PAPP-A及CRP与PCI后冠状动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r=0.70,P<0·01及r=0.71,P<0·01)。结论PCI后可导致体内PAPP-A与CRP合成增加,并在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再狭窄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学与血浆炎症介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冠状动脉(冠脉)斑块的影像学、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冠脉斑块易损性。方法将冠脉造影显示为单支病变的58例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Ⅰ型病变组(16例)、Ⅱ型病变组(25例)、Ⅲ型病变组(17例)及对照组(17例)。其中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的28例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2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金属基质蛋白酶(MMP,包括MMP-2、MMP-9)、CD40配体(CD40L)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水平。结果Ⅱ型病变组血浆MMP-2、MMP-9和PAPP—A水平显著高于Ⅰ型病变组(P〈0.05)、Ⅲ型病变组(P〈0.05)和对照组(P〈0.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Ⅱ型病变组hs—CRP与MMP-2显著正相关(r=0.508);MMP-2与MMP-9、CD40L、PAPP—A显著正相关(r=0.647、0.704、0.751);MMP-9与CD40L、PAPP—A显著正相关(r=0.491、0.639);CD40L与PAPP—A(r=0.896)显著正相关。IVUS亚组分析表明,ACS组的“罪犯”病变斑块面积、斑块负荷、高危斑块发生率、重构指数和正重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0、0.037、0.028、0.015和0.040);ACS组血浆hs—CRP、MMP-2、MMP-9和PAPP-A水平也显著升高(P:0.033、0.000、0.000和0.027)。结论冠脉造影、IVUS检查结合检测血浆炎症介质水平更有助于判断冠脉斑块的易损性。  相似文献   

4.
张新才 《山东医药》2014,(45):48-49
目的:探讨血浆IP10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均植入冠状动脉支架), PCI术后半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支架内再狭窄且狭窄程度≥参照血管50%患者17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组( ISR组);造影提示支架内再狭窄<50%或无再狭窄患者95例为支架内无再狭窄组( NSR组);另选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胸痛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IP10水平。结果 NSR组血浆IP10水平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P>0.05;ISR组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NSR组(P<0.05)。结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浆IP10水平明显高于支架内无再狭窄者;IP10有可能作为评价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风险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11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分成辛伐他汀常规治疗组(48例)和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69例)。观察治疗后6周两组血浆hs—CRP和血脂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6周血浆hs—CRP、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组的hs—CRP下降幅度较辛伐他汀组更大(P〈0.05),两组血脂改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用氢氯吡格雷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浆hs—CRP浓度。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有明确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82例和同期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正常对照者43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初或病情稳定48h后采清晨空腹静脉血,应用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在冠心病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2例)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P〈0.001),SAP组的hs—CRP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23例)、三支及左主干病变(30例)组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0.001和〈0.001)。以人群血浆hs—CRP水平的第90分位值3mg/L为截点,将冠心病组中行冠脉造影的对象分为低hs—CRP水平组和高hs—CRP水平组,可见后者多支病变(包括双支病变和三支及左主干病变)的例数(n=36)显著多于前者(n=17)(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疾病及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PCI术后血浆GGT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例支架植入术后8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示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为对照组(A组),60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为再狭窄组(B组)(狭窄程度≥50%),采用标准方法测定其血浆GGT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并对血浆GGT与再狭窄进行偏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血浆GGT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浆GGT与CRP水平的升高及ALP水平的降低能独立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P〈0.05)。结论:血浆GGT水平对预测支架内再狭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8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和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且LDL—C正常的患者(ACS组)的h—FABP,比较两组间的阳性率。同时测定两组hs—CRP水平,比较其差异,ACS患者又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三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结果:ACS患者h-FABP阳性率(7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P〈0.01。ACS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12.70)mg/L;(4.95±3.14)mg/L,P〈0.05],且随着病变进一步进展,其水平亦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h—FABP联合hs—CRP可提高ACS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同时hs—CRP水平能预测病变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炎症标志物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老年和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12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患者测定hs—CRP,并对其在老年和中青年ACS中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1)老年和中青年ACS患者的hs—CRP浓度高于非ACS患者(P〈0.05);(2)在老年组,hs—CRP水平在冠脉1、2、3支病变组的差异不显著;但在中青年组.冠脉2、3支病变组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年龄与hs—CRP水平不相关(r=0.02,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中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C-反应蛋白(CRP)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刚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检测84例高血压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者血浆PAPP—A和CRP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CRP、PAPP—A水平明显低于各级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2级组CRP、PAPP—A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1级组(P〈0.05);高血压3级组CRP、PAPP—A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1,2级组(P〈0.05)。PAPP—A、CRP水平与血压水平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APP—A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r=0.4378,P〈0.05),CRP与血压水平也呈正相关(r=0.3259,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炎症反应;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PAPP—A及CRP表达显著升高。PAPP—A和CRP可能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可以作为预测高血压病危险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8例,测定其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选择ACS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与TnI呈正相关(r=0.526,P〈0.01);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治疗后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提示其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测定冠心病病人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IL-6),探讨PCI对冠心病人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经PCI治疗的单支病变冠心病人60例(PCI组),30例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正常的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CI组治疗前后,正常对照组冠脉造影前后血浆MCP-1和IL-6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PCI组病人术后血浆MCP-1[(17.38±4.58)pg/L比(20.51±4.61)pg/L]、IL-6[(14.59±4.62)pg/mL比(18.87±4.92)pg/m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而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MCP-1、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CI组病人术后血浆MCP-1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冠脉造影后(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冠心病人的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控作用)及白细胞介素-6(炎症反应的中枢性调节因子)水平升高,提示二者与冠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支架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是影响冠状动脉介入疗效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探讨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及TNF-α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入选13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并成功置入支架,术后6~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5~7d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量,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的浓度。结果: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1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占10.4%,无再狭窄组121例,占89.6%。组间比较:术前TLR4及TNF-α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LR4[(144.20±52.99)vs.(117.40±61.9),P0.05],TNF-α[(34.32±11.97)vs.(27.47±14.47)ng/L;P0.05];术后5~7d两组患者TLR4与TNF-α表达均升高,且再狭窄组升高更明显:TLR4[(182.20±61.59)vs.(125.10±61.9),P0.01],TNF-α(52.62±19.04)vs.(32.63±13.71)ng/L,P0.01)。再狭窄组术后TLR4和TNF-α均升高,与支架置入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清中TNF-α的浓度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LR4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呈正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外周血TLR4及TNF-α的表达均升高,且再狭窄组升高更明显,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推测TLR4及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 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其中24例行PCI术,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1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浓度,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5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2例。以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18例患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hs—CRP的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亚组hs—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0.58±0.27)mg/L]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各亚组中,UAP组血清hs—CRP浓度[(7.78±5.93)mg/L]显著高于SAP组的[(5.46±10.7)mg/L],P〈0.001;AMI组血清hs—CRP浓度[(32.75±22.12)mg/L]又分别显著高于UAP组及SAP组的,P〈0.001。结论:血清hs—CRP的浓度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其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AA)与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7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35例)及非再狭窄组(32例);另选择对照组2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三组患者血清AT1-AA。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AT1-AA阳性率高于非再狭窄组(45.7%比21.9%,P〈0.05)及对照组(45.7%比11.5%,P〈0.01)。结论AT1-AA可能参与PCI术后再狭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素(ET)-1在经皮冠脉介人术(PCI)后再狭窄的意义。方法对30例经皮冠脉介人术后患者进行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随访,造影证实再狭窄5例,共7处病变;无再狭窄25例,共34处病变。测量并比较两组内膜组织覆盖厚度、最狭窄处血管管腔面积、最狭窄处支架面积等,计算支架的最大内膜组织覆盖面积及支架的内膜组织覆盖面积百分比。术前及随访时均行MMP-9及ET-1检测,比较两组PCI前后MMP-9和ET-1的变化。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更大的内膜组织覆盖厚度、内膜组织覆盖面积及更少的最小管腔面积。术前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的MMP一9和ET—l浓度均无明显差异;术后再狭窄组的MMP一9、ET一1浓度明显高于非再狭窄组(P〈O.05);术后再狭窄组MMP-9、ET-1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非再狭窄组术后MMP-9、ET-1浓度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可能与MMP-9水平(P〈0.01,OR=1.84,95%CI:1.38-2.43)和ET-1水平(P〈0.0l,OR=1.37,95%CI:1.19~2.57)呈正相关。结论PCI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MMP-9和ET-1水平较术前升高。MMP-9及ET-1可作为预测冠脉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06例,根据造影结果区分为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52例)、多支病变组(67例),正常组(33例);根据临床症状区分AMI组(45例),UAP组(91例),SAP组(43例),正常组(27例);测定血浆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法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严重程度。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组[(2.94±0.24)比(2.74±0.15)比(2.28±0.22)比(2.18±0.69),P〈0.01或〈0.053;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病变组L(2.44±0.38)比(2.69土0.34)比(2.98±0.28)比(2.07±0.43),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水平呈正相关(在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r分别为0.51,0.67,0.73,P均〈0.05)。结论: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 C 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4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CHD 患者278例为介入组,未行支架植入的 CHD 患者234例为 CHD 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介入组进一步分为单支(143例)、双支(92例)和三支病变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 CRP、MMP-9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支架植入术后24h,48h,介入组患者 CRP [(2.43±0.62)mg/L 比(2.87±0.73)mg/L,(2.98±0.87)mg/L]、MMP-9水平[(12.63±2.68)ng/ml 比(14.62±3.49)ng/ml,(19.62±4.63)ng/ml]显著上升(P <0.05~<0.01);而术后第14d 与患者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HD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CRP 和 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冠脉病变越严重,CRP、MMP-9水平越高,三支病变组的 CRP、MMP-9水平[(2.51±0.64)mg/L,(14.67±2.97)ng/ml]显著高于单支病变[(1.83±0.51)mg/L,(9.68±1.42)ng/ml]、双支病变组[(2.17±0.59)mg/L,(11.62±2.19) ng/ml],P <0.05~<0.01;CRP≥3 mg/L、MMP-9≥15 ng/ml 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3%、29.1%)分别显著高于 CRP <3 mg/L、MMP-9<15 ng/ml 者(16.1%、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48h 内其血清 C 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升高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