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部手术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的疗效。方法:对120例开胸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肋间神经冷冻组和镇痛泵组各60例,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胸部疼痛情况,术后第1、3、7、14天分别对每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结果:冷冻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时间较快,在术后第1、3、7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4天,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不会对肋间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患者术后肺功能可早期恢复,能有效降低肺部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在胸部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0例单纯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肋间神经冷冻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使用麻醉镇痛药及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弱于对照组(P〈0.01);术后咳嗽、咳痰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d内镇痛药需求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肺功能恢复时间较快,肺功能在术后第3天及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明显,能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且不会对肋间神经造成永久性损害,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雄 《中外医疗》2008,27(30):102-102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剖胸切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5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肋间神经冷冻,对照组行常规关胸,以VAS评分判断两纽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切口术后疼痛的效果明显,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与硬膜外术后持续镇痛方法对剖胸术后病人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接受剖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镇痛组和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以VAS评分判断其术后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比较,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优于胸段硬膜外镇痛组,且其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的效果明显优于胸段硬膜外镇痛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硬膜外镇痛和肋间神经冷冻镇痛对开胸术后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后外侧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n=20)和肋间神经冷冻组(C组, n=20).术毕E组接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泵.C组于关胸前行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胸引管处肋间神经冷冻(-70℃,90秒).检测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时FVC、FEV1和PEF.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FVC、FEV1、PEF均下降.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第5天、第7天E组优于C组.结论 硬膜外镇痛可明显改善术后肺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评价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剖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5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施行持续硬膜外阻滞(A组,n=155)与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B组,n=195),按Prince-Henry评分法对术后3天内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并对两组病人术后动脉血PO2、PCO2以及因镇痛措施所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自觉疼痛减轻,除术后第4h外,各时段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动脉血PO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PCO2低于A组(P<0.05)。B组镇痛副反应少于A组。结论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于剖胸术后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方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静脉自控镇痛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80例择期左胸后外侧切口开胸的食管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使用JT—I型冷冻手术治疗机进行冷冻。B组(40例)为PCIA组,术后连接ZZB—150型全自动注液泵,舒芬太尼100ug用0.9%NaCl稀释成150mL,连续静脉镇痛。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似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4、5、8、10天的VAS评分,对患者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进行评级,并比较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A组(无痛、轻痛比例92.5%)好于B组(无痛、轻痛比例55.0%),手术后肺部并发症A组(2.5%)少于B组(15.0%)。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术在开胸手术后镇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开胸手术病人,采用3种镇痛方式,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静脉PCA组)、B组(硬膜外PCA组)和C组(肋间神经冷冻组).观察术后病人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A镇痛有效率55%,肋间神经冷冻术有效率90%,3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CIA组和PCEA组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术是比较好的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镇痛及两者联合镇痛三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以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护理水平,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 将胸外科105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静脉自控镇痛组及两者联合镇痛组各35例.比较观察3组患者术后在静止、活动、咳嗽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辅助使用止痛药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者联合镇痛组在静息、活动、咳嗽状态下的VAS评分及辅助使用止痛药次数均明显低于单纯肋间神经阻滞组及静脉自控镇痛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应用对开胸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曾玉山  黎萍 《吉林医学》2012,33(11):2246-2248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对术后切口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30例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冷冻组)与同期收治的开胸术后静脉镇痛组(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冷冻组采用北京库蓝公司JT-1型冷冻手术治疗机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管所在肋间神经根部进行冷冻,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冷冻组术后72 h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冻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肋间神经冷冻治疗是防治开胸术后切口疼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应用冷冻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和方法。方法 将5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冷冻组与对照组各25例。冷冻组手术结束前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对照组不用冷冻治疗。结果冷冻组止痛效果极为满意,VAS评分为2.14。而对照组为7.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冷冻组总有效率为92%,吗啡平均用量为2.3mg;而对照组总有效率52%,吗啡平均用量为16.4mg,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剧烈胸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开胸术后两种不同止痛方法的应用疗效。方法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1组患者采用肋间神经压榨术,2组患者行硬膜外置管,术后接镇痛泵。结果1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2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P〈0.01,1组哌替啶用量较2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肋间神经压榨术能减轻开胸术后患者切口疼痛。并且安全可靠,能减少镇痛药用量,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达  徐旭东  叶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51-152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121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后外侧切口肺癌根治术相比较。方法将11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行腋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后外侧切口肺癌根治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指标(离床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强度评分、肺功能、预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强度评分及术后两个月肺功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较对照组(13.8%)明显降低(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疗效肯定,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保留胸部肌肉的胸部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连续336例肺肿瘤随机分为胸部小切口组(184例)和传统切口组(152例),胸部小切口长度平均12.7cm,比较两组单肺叶切除手术病人的术中术后资料,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离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等。结果 胸部小切口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1),小切口组病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 胸部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切除手术的需要,可作为肺肿瘤手术的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15.
李霞  韩红梅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45-1346
目的:探讨咳嗽训练开胸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发生情况,为选择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开胸手术患者2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1例)和对照组(115例),对比分析术前开展咳嗽训练对开胸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影响,以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11例中,肺部感染9例、占6.41%,无肺不张发生;比对照组115例中,肺部感染19例、肺不张1例,占17.4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由对照组的85%提高到观察组的99.6%。结论:咳嗽训练减少了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并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提高开胸患者的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及单操作孔胸腔镜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比较2种手术入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76例,其中单孔27例,单操作孔49例,收集并比较2种不同手术入路围手术期各临床数据,包括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扫数目(枚)、前3 d总引流量(ml)、胸引管留置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单孔组及单操作孔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引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与单操作孔组的前3 d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例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 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部分肺部良恶性疾病安全、有效,某些方面甚至优于单操作孔胸腔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胸手术)各40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VAS评分、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淋巴结清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较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肺功能恢复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应用冷冻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疗效和方法。方法:将120例需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冷冻组与对照组各60例,冷冻组手术结束前冷冻切口、上下各一肋间以及放置引流管之肋间神经根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术后切口疼痛以及止痛药使用情况,对照组不用冷冻治疗。结果:冷冻组止痛效果极为满意,VAS评分为2.2,而对照组为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冷冻组总有效率为97%,吗啡平均用量为2.5mg;而对照组总有效率56%,吗啡平均用量为15.2mg,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冷冻肋间神经能够有效地预防开胸术后剧烈胸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