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初治患者(观察组)口服替比夫定治疗48周,对照组46例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HBV-DNA的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HBV的复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在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方面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2.
苦参素合百赛诺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百赛诺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苦参素合百赛诺)和对照组70例(单用百赛诺),观察肝功能指标ALT、AST、GGT,病毒复制指标HBeAg转为HBeAb、HBV-DNA转阴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PⅢP变化情况.疗程均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1个月复查相关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肝功能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HBeAg血清转换、HBV-DNA转阴、肝纤维化指标好转等几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苦参素和百赛诺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效果比单用百赛诺好.  相似文献   

3.
熊欲晓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53-305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和观察组(拉米夫定治疗),每组各30例。治疗12个月,对2组临床疗效、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完全应答率、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拉米夫定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常庆华  姜锡平  吴迪 《安徽医学》2015,36(10):1254-125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和恩替卡韦两种药物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差异及HBeAg血清转换预测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8例 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22例患者为 A组,恩替卡韦治疗的26例患者为 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12、24和48周的 HBeAg定量和HBV-DNA定量检测结果,治疗第48周 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 ALT复常率,同时在 ROC曲线下分析各组基线、12周、24周指标对48周时 HBeAg血清学转换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入院 HBeAg、HBV-DNA及 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48周的治疗后,B组 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 A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患者治疗24周 HBeAg下降率对48周 HBeAg血清学转换具有预测价值。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 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恩替卡韦具有更高 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但 HBV-DNA转阴率较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 HBeAg水平较基线下降超过97.74%为其48周出现 HBeAg血清学转换最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89-9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ALT恢复正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化率、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LT恢复正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联合夫定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迈普新)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H1次,疗程12个月,同时口服葡醛内酯(肝泰乐)、肌苷片等。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迈普新1.6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用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及停药后观察6个月,两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在HBeAg转阴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方面,联合组在治疗12个月及随访6个月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α1(迈普新)联合拉米夫定可提高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患者分成3组,阿德福韦酯组32例,干扰素组35例,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58例;疗程48周,于治疗结束时复查ALT、HBV-DNA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乙肝5项)。结果联合治疗组ALT正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明显优于单一阿德福韦酯组及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德福韦酯组与干扰素组ALT正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单一阿德福韦酯组或干扰素组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唐建文 《中国医疗前沿》2013,(12):17-17,102
目的对比分析阿德福韦酯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1年1-6月间应用替比夫定治疗的7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照组,以我院同期应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的73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治疗后HBV-DNA定量检测值、ALT值、HBeAg血清学转换率、TBILI值等情况,以评定其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BV-DNA定量检测值、ALT值、HBeAg血清学转换率、TBILI值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症状和生化指标显著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水飞蓟宾-卵磷脂复合物(SLC)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口服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同时口服水林佳(水飞蓟宾-卵磷脂复合物)105 mg(3粒),每日3次,连服48周;对照组44例单服拉米夫定48周。于治疗第12周、第24周、第48周及停药后24周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清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志物(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丙氨酸转氨酶(ALT)等,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第48周及停药后24周ALT的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12周、第24周、第48周及停药后24周的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水飞蓟宾-卵磷脂复合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更有效地提高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邓立功 《安徽医学》2013,34(9):1314-1316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恩替卡韦进行治疗,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谷丙酸转氨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4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HA、LN和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以上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且临床治疗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比较两组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ALT复常率,肝纤维化指标LN、HA及PCⅢ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肝纤维化指标LN、HA及PCⅢ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可有效抑制HBV-DNA复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Meta分析来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nterferon,PEG—IFN)a与IFNa、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和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3个主要的中文数据库(万方、维普和CNKI),检索年限为1966年到2012年。由两名评价员对纳入的有关PEG—IFNa治疗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独立进行评价。结果:14个随机对照试验符合最终的纳入条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EG-IFNa组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浆清除率和肝纤维化的改善率均高TI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对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明显优于ET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的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eAg血浆清除率较低。PEG-IFNa与ADV的联合用药组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高TADV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IFNa对血浆HBsAg清除率和其他几种抗乙肝病毒药物相比无明显优势。结论:PEG-IFNa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而对PEG—IFNa的联合用药对中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益处和危害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2012年12月7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对照组36例单纯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二组临床疗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冬氨酸转氨酶(AS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高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率,改善肝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薄芝糖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Type B,CHB)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运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对照组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异甘草酸镁联合薄芝糖肽治疗CHB,降ALT、AST有效率、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HbeAb阳转率均优于干扰素(P〈0.05),且治疗过程中末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薄芝糖肽治疗CHB安全有效,是治疗慢性乙肝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HBsAg、HBeAg、HBV DNA持续阳性半年以上,HBVDNA≥1.0×10^5copies/ml,ALT大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TBil升高小于正常上限3倍的CHB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德福书酯胶囊10mg,1次/d,口服。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胶囊0.3,3次/d,口服。两组对症治疗措施相似,均不用其他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肝纤维化制剂,疗程共9个月。观察肝功能(ALT、TBil)、乙肝病毒指标(HBsAg、HBeAg、HBV DNA)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IV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复常率、乙肝病毒指标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指标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在肝功能复常、乙肝病毒指标阴转及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方面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虹 《世界感染杂志》2009,9(2):112-114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思替卡韦、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eAg阳性、HBV-DNA≥10^5拷贝/mL、血清胆红素≤171μmol/L的123例病人,随机分为替比夫定(L-dT)组38例,恩替卡韦(ETV)组42例,拉米夫定(LAM)组43例。治疗2wk、4wk、8wk、12wk、24wk分别检测血清ALT、HBV-DNA水平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具有快速、强效的抑制HBV-DNA病毒的能力,24wk时分别为-5.8olglocopies/mL、-5.9olg10copies/mL,ALT复常率高,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P〈0.01).3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DNA水平下降幅度、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血清转换率均较拉米夫定组显著,尤其在治疗8~12wk时,替比夫定的HBeAg阴转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重点观察HBeAg血清转换指标。[方法]将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联合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替比夫定片,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前6个月给予扶正祛邪饮。两组替比夫定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项目有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HBeAg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ALT、AST、TBil、HBeAg转阴、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转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比较,联合组在ALT水平、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等早期应答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治疗到12月时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虽然高于单药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邪饮联合替比夫定片治疗CHB的早期疗效明显,肝功能恢复较快,且能促进HBeAg转阴和HB eAg/抗-HBe血清转换提前应答,可作为CHB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8.
张静  顾国浩  甘建和  罗二平  史进方  高纯 《广东医学》2011,32(14):1913-1915
目的 实验观察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疗效.方法 将83例慢性乙肝患者分成HBeAg阴性组(40例)和HBeAg阳性组(43例),均首次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于治疗0、4、12、24、48周时联检HBV DNA、ALT水平、乙肝两对半,分析上述时间点两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7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疗程48周,定期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在ALT复常率和HBeAg转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定期比较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替比夫定组血清HBVDNA自基线下降值为6.07log1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可以快速、有效降低HBVDNA,促进HBeAg阴转,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茵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茵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治疗周期为18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及HBV-DNA定量。结果:治疗18个月时,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18个月及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3个月及随访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的HBV-DNA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提高HBeAg阴转率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