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转印法检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β-受体抗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转印法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结果:抗心肌细胞膜67kD肽(β-受体)抗体在11例DCM患者血清中被检出,而对照组均为阴性(P<0.01),检测的特异性100%,敏感性55%。提示免疫转印法检测抗心肌β-受体抗体,对扩张型心肌病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用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进行心肌细胞毒性试验,发现18例患者血清引起心肌细胞毒性损害,且具有钙依赖性,异搏停明显地抑制这种细胞毒性反应,使细胞死亡率均值从71.61%±7.67%降到42.56%±6.54%(P<0.01),该细胞毒性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提示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作用于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引起细胞钙超负荷和细胞死亡,是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在慢型克山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以人心肌β1和M2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32例慢型克山病患者、2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结果 慢型克山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抗心肌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1%(17/32)、57.1%(16/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2、x^2=15.18,P〈0.01);抗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3%、6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与对照组(1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2、x^2=16.16,P〈0.01);慢型克山病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只有在组内心功能Ⅱ-Ⅲ级与Ⅳ级间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x^2=4.50,P〈0.05;t=2.38,P〈0.05),扩张型心肌病也有统计学意义(x^2=3.92、x^2=4.01,P〈0.05;t=2.47,P〈0.05);两组间同级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型克山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抗心肌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滴度明显升高,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在不同分级心功能患者间有明显差别。但在两种疾病之间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研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心肌自身抗体,发现靶抗原是心肌细胞线粒体30Kd和细胞膜52Kd 多肽.抗心肌抗体与心肌细胞膜抗原作用,无需补体参与,直接引起细胞毒性损害,具有钙浓度依赖性,钙通道阻滞剂具有预防作用.而正常人血清无此反应.本文揭示了一种新颖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β1与M2受体自身抗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目的研究抗β1与抗M2受体的自身抗体是否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有关。方法以心脏β1与M2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52例DCM患者和41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与M2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DCM患者血清中有22例(42.3%)与29例(55.8%)的抗β1与抗M2受体的自身抗体,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血清中仅5例(12.2%)与4例(9.8%)相应抗体的检出(P<0.01);DCM患者血清中抗β1与M2受体的自身抗体滴度分别为1103与1128,远高于正常人140与124的相应抗体滴度(P<0.01);心功能Ⅱ~Ⅲ级的阳性率是心功能Ⅳ级的2倍以上且抗体滴度大多在1160~12560,而心功能Ⅳ级的抗体滴度全部在120~180。患者血清中抗β1与抗M2受体自身抗体的出现呈显著正相关(r=0.96)。结论DCM患者不仅存在抗心肌β1和M2的自身抗体而且他们的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应用心肌细胞毒试验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线粒体ADA/ATP载体自身抗体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发现该抗体与心肌细胞膜抗原决定簇发生交叉反应,增加细胞膜的钙通透性,引起钙超负荷和细胞死亡;18例DCM患者ADP/ATP载体抗体介导细胞毒性损害不需补体参与,在相同反应时间内,心肌细胞死亡率随着反应体系中钙浓度增加而上升,具有钙依赖性的异搏停可抑制该效应,抗体介导心肌细胞钙电流增加和钙超负荷是细胞毒性反应的主要因素,而不是通过激活补体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保心合荆对扩张型心肌痛免疫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柯萨奇B病毒(CVB3)致慢性自身免疫损伤心肌病模型。用保心合剂进行治疗。采用免疫转印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抗ADP/ATP载体抗体、抗岛受体抗体,采用ELISA技术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心肌结构显示散在纤维化,抗ADP/ATP载体抗体、抗β1受体抗体检出率分别为77.78%、100.00%。给药组TNF—α及IL-6含量较空白模型组下降明显(P〈0.05),3种剂量给药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心合剂对扩张型心肌病具有免疫调节及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扩张型心肌病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自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应用免疫转印技术和细胞毒试验检测2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猪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抗体。结果发现,DCM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抗心肌线粒体30千道尔顿(kD)多肽(ADP/ATP载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为52.4%,而19例对照组血清均为阴性(P<0.001);该抗体与猪心肌细胞膜52kD多肽发生交叉反应,直接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损害具有钙依赖性,可通过钙拮抗剂预防。本研究提示,抗心肌线粒体ADP/ATP载体自身抗体可能是引起DCM心肌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检出该抗体可作为DCM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齐增 《心脏杂志》2008,20(6):779-779
1989年Limas首次提出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血清中有抗β1肾上腺素受体(antilβ-AR)自身抗体存在[1].研究表明β1-AR自身抗体在DCM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于抗β1-AR自身抗体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张群燕  蔡辉 《心脏杂志》2010,22(2):264-266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抗心肌抗体与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越来越受重视。抗心肌抗体的产生和参与DCM的资料累积已近50年。例如抗β肾上腺能受体抗体、抗ATP/ADP运载蛋白抗体、抗M胆碱能受体抗体和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等,均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使心肌细胞肿胀和坏死,是心脏受累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对DCM与心肌自身抗体的相关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硒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β受体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硒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β受体抗体的相关性研究高传玉杨曙艳沈玉祥王世臣孙济川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微量元素硒与抗心肌β受体抗体活性之间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受试者共计51例,分两组:(1)DCM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  相似文献   

12.
Li MX  Wang XL  Tang JN  Liu XJ  Tian J  Yan L  Liu HR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2):1114-111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的抗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治疗心衰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方法 (1)以人β3-AR细胞外第二环的合成肽段作为抗原,采用ELISA筛选正常人和心衰患者血清中抗β3-AR自身抗体.(2)提纯该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中的IgG.(3)设立各组对照观察该抗体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收缩效应的影响.(4)设立各组对照观察该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结果 (1)正常人抗β3-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11.0%,平均滴度为1∶ 14.59±1.61;心衰患者抗β3-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26.7%,平均滴度为1∶ 43.27±2.71;与正常人相比,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该抗体可降低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收缩幅度/初长度(3.84%±0.33%)、收缩速率(-0.47 μm/s±0.07 μm/s)和舒张速率(0.17 μm/s±0.02 μm/s),P<0.05.该作用不能被纳多洛尔(nadolol,β1-AR和β2-AR受体拮抗剂)阻断,但可被布拉洛尔(bupranolol,非特异性β受体拮抗剂)或β3抗原阻断.(3)与空白对照组(94.3次/min±10.7次/min)相比,该抗体可降低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47.1次/min±8.11次/min),P<0.05.同样该作用不能被纳多洛尔阻断,但可被布拉洛尔或β3抗原阻断.此外,该抗体的负性变时效应在观察时间内(6 h)无衰减.结论心衰患者血清中含有较高滴度的抗β3-AR自身抗体并具有负性变力和变时效应,提示该抗体可能参与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扩张型心肌病与抗G-蛋白偶联受体的自身抗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型 (AT1受体 )的自身抗体是否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方法 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技术 ,检测 8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 6 1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组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4 4 2 %、4 5 3%和 4 0 7%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1 5 %、9 8%和 14 8% (P <0 0 1) ;(2 )扩张型心肌病组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滴度分别为 1∶136、1∶12 4、1∶12 6 ,明显高于正常组的 1∶4 6、1∶32、1∶2 8(P <0 0 1) ;(3)扩张型心肌病组 β2 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 ,6 5 8%的患者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 ;71 1%的患者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4 7 4 %的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不仅存在抗G 蛋白偶联型 β2 、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 ,而且抗体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约 5 0 %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同时具有上述 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提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参与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存在心肌细胞膜β-受体密度减低的生化缺陷,但其发生机理尚不明确。近来作者观察到较多的 IDC 患者血清中存在抗β-受体抗体,因此考虑这种自身抗体很可能在β-受体异常方面起中介作用。因为发现仅在心肌病的一个亚型即 IDC 患者血清中抗β-受体抗体滴度较高,所以本文研究这种自身抗体的存在与决定 IDC 易患性的免疫遗传因素是否有关。方法该研究以100例 IDC 患者(100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已证实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存在器官特异性抗心肌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心肌细胞特定抗原分子结合,引起心肌损害。DCM特异性抗心肌抗体的产生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具有相关性。本文就特异性抗心肌抗体与DC-M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血清指标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及不同程度心肌纤维化,本文旨在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变化,并探讨心肌纤维化机制。1对象与方法 选取1996年6月~2000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5例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组,男14例,女21例,平均年龄 46.5±8.7岁。正常对照组24例(正常体检者),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 53.3± 11.7岁。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和血浆,血清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透…  相似文献   

17.
心肌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仍然相当高 ,主要问题是对该病的病原学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 ,自身免疫机制被认为是一个可能的假设。在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肌炎中 ,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表现为损害淋巴细胞功能 ,改变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活化免疫细胞因子系统。另外 ,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已证实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主要包括抗肌球蛋白、线粒体ADP/ATP载体、支链α酮酸脱氢酶、层粘连蛋白 (laminin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 胆碱能受体等自身抗体。为了促进心血管病免疫学研究领域在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 ,1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抗 β1 肾上腺能受体与 M2 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水平、心钠素(ANP)和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 EL ISA法检测 62例 DCM患者和 76例健康人血清抗β1 肾上腺能受体与 M2 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 ;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40例 DCM患者和 19例健康人血清ANP、NO水平。结果  (1) DCM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 P/ N值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或 0 .0 1) ;(2 ) DCM患者血清 ANP、NO水平亦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3 )抗β1 抗体阳性组血清 ANP、NO水平高于阴性组 (P<0 .0 5或 0 .0 1) ;(4)抗 M2 抗体阳性组血清 ANP水平高于阴性组 (P<0 .0 1) ,而 NO水平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1) DCM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抗β1 和 M2 受体自身抗体、ANP和 NO;(2 )自身抗体有致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可能参与 DCM心室重构 ;(3 )抗 β1 和 M2 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心室重构中存在不同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用荧光探针Fura-2/AM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抗ADP/ATP载体抗体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Ca ̄(2+)]i)的影响,结果表明:1:30~120倍稀释度抗血清均显著增加[Ca ̄(2+)]i,先加维拉帕米可抑制该效应。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血清无此作用;DCM患者抗ADP/ATP载体抗体阴性血清亦无此作用。提示:抗ADP/ATP载体抗体引起心肌细胞[Ca ̄(2+)]i增加可能是DCM患者心肌损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β受体下调的免疫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测了2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血清对[~3H]-DHA与大鼠心肌β受体结合的影响,并与12例非DCM心脏病患者,12例正常人作了对照。结果表明,DCM患者血清中有抗心肌β受体的抗体,主要为IgG_1、IgG_2和IgG_4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