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Miles术腹部、会阴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行Miles术切除的距肛缘6cm以下的直肠癌和肛管癌共53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切口Ⅰ期缝合感染3例,会阴部切口Ⅰ期缝合感染5例,两切口均感染2例,经换药治疗痊愈。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术后合理的切口保护,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思想上和经济上的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直肠癌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姚明炳 《广西医学》2003,25(7):1263-1264
我院 1 997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共施行经会阴后尿道吻合术治疗后尿道狭窄 1 8例 ,效果满意 ,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 ,均为成年男性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4 3岁 ;1 3例为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断裂 ,行尿道会师术后出现后尿道狭窄 ,带膀胱造瘘管入院 ;2例为会阴部外伤引起 ;3例为前列腺手术所致 ,其中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 2例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 1例。所有病例均经顺行和逆行膀胱尿道造影证实 ,狭窄段长度 0 8~ 3 0cm ,内径 0~ 0 1cm。1 2 手术方法 :患者取过度截石位 ,会阴部倒V型切口…  相似文献   

3.
金万炳 《浙江医学》1997,19(3):148-149
经典的直肠癌Miles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会阴部的切口一直沿用纵向梭形切口。笔者设计了会阴横向梭形切口替代纵向梭形切口,自1994年5月至1996年10月共施行2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8~86岁,中位年龄57.5岁。肿瘤下缘距肛门8~10cm2例,2~6cm15例,浸润肛管8例。病理组织学类型:乳头状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4例,低分化腺癌4例,粘液癌1例,印戒细胞癌1例。病理Dukes分期B期12例,C期13例。 手术要点:腹部操作同经典Miles术。会阴部以肛门为中心作横梭形切口,前后分别距肛缘3~5cm,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耻骨后 会阴联合切口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道重建新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对 6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经耻骨后 会阴联合切口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及后尿道重建术式 ,术中常规行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性切除后 ,另经会阴部切口游离 4~ 6cm残余尿道 ,将其拉入盆腔与膀胱颈部吻合。结果 术后留置尿管 14~2 8天 ,平均 2 1 6天。随访 2~ 17个月 ,平均 7 3月 ,5例排尿通畅 ,控尿能力良好 ,无尿失禁发生。1例术后 1个月内会阴部伤口感染 ,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 ,现仍定期行尿道扩张中。结论 经耻骨后 会阴联合切口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及后尿道重建的新方法可使吻合口处显露良好 ,吻合张力低 ,粘膜对合整齐 ,可明显降低术后尿失禁及尿道狭窄发生率。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量病例的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5cm腹部切口行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2.5cm腹部切口为4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研究组)手术治疗,术式为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切开取胚胎术或输卵管妊娠物挤出术。观察术中及术后情况,住院时问及费用,与4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结果:研究组妊娠部位在壶腹部28例,峡部8例,伞部3例,间质部l例,腹腔内积血最多l400m1,手术失血10~20ml,手术时间平均46.8min,无手术并发症。术后腹痛不明显,肛门排气快,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及费费用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2.5cm腹部切口行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及具有其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取1996年9月~2001年9月我院急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为47.5岁。上腹部手术20例(包括胆囊切除术15例,胃大部分切除术2例,其它3例),下腹部手术5例(包括疝修补术2例,阑尾切除术3例)。  相似文献   

7.
直肠癌腹会阴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本院附院肿瘤外科祝改娣,孙晓英1977年10月~1992年10月我科收治直肠癌共862例,其中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675例,男452例,女223例,由于该术式切口多(腹部切口、造瘘口和会阴部切口)、创伤大,术后容易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顺产会阴部侧(距肛门缘0.5cm)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例顺产会阴部侧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顺产会阴部侧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于顺产之后的较少,其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痛性结节。结论对于顺产会阴部侧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中彻底切除病灶周围0.5~1.0 cm正常组织,可以预防术后复发,在顺产会阴部侧切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适宜大小的切口。方法 :对 2 6例小切口 (4.9~ 6 .0 cm)胆囊切除术 ,5 3例准小切口(7~ 9cm )胆囊切除术 ,3例传统大切口 (10~ 12 cm及以上者 )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手术所用平均时间是 ,准小切口小于传统大切口小于小切口。 2 6例小切口胆囊切除者 ,术中拉钩将十二指肠球部拉破裂者 1例 ,将十二指肠球部浆膜拉撕裂者 1例 ,将肝方叶实质拉破裂者 1例 ,将肝方叶包膜拉成包膜下小血肿者 4例 ,由于大网膜与肝右叶包膜粘连而使肝右叶包膜被拉钩拉撕脱者 2例。术中胆囊动脉结扎滑脱或扯脱出血者 2例。切口下角由锐角拉成弧形者 2 0例。术后切口下角皮肤发黑者 17例。 5 3例准小切口胆囊切除者 ,术中拉钩拉伤肝方叶形成包膜下小血肿者 1例 ,由于大网膜与肝右叶粘连将肝右叶包膜牵拉撕脱者 1例。 3例传统大切口胆囊切除者 ,术后胆囊床渗漏胆汁 1例。结论 :准小切口是胆囊切除术的适宜大小的切口。传统大切口 ,损伤大 ,不美观。小切口 ,口径太小 ,显露太差 ,操作不便 ,历时较长 ,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0.
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3,(30):24-25,28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间盘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应用小切口椎间盘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术后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的手术时间30~95min,最长1例手术时间长达95min。手术切口3-6cm,平均(4.3±0.1)cm,术中出血量达50~250mL,平均出血量达(92.4±3.1)mL。术中出现神经根损伤1例,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硬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当天开始腰腿痛完全消失,2例马尾综合征(急诊手术)分别在术后3d及5d内明显改善,肛周感觉恢复,括约肌不再松弛。1例术后症状加重,经脱水、激素治疗,1周后好转,半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术后患者的JOA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椎间盘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保留了直视操作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部切口感染是女扎术后近期主要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女扎术后切口感染12例,均获良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治12例,年龄25岁~42岁。4例术后2d切口出现红、肿、硬、痛,经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理疗后第7d拆线,但切口裂开,内有脓液形成;5例术后第5d拆线时切口裂开,溢出脓液;3例站外治疗者因切口愈合缓慢转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心安  吴斌  黄道林 《安徽医学》2007,28(6):527-528
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施行大中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86例。结果肥胖,术中皮下脂肪层使用电刀,术后切口未给予红外线照射理疗等因素各自与非肥胖,术中皮下脂肪层未用电刀,术后切口给予红外线理疗等比较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均升高。结论切口脂肪液化较多,肥胖、术中使用电刀、术后未行理疗等均为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老年人腹部手术后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 ,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现将我们收治的12例腹部手术后并发AMI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例病人中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60~ 82岁 ,平均 70 .5岁。胃大部切除术 3例 ,脾切除术 3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 2例 ,直肠癌根治术 1例 ,阑尾切除术 2例 ,自发性子宫穿孔修补术 1例。 12例病人中术前有冠心病 9例 ,高血压 7例 ,糖尿病 3例 ,肺心病 2例 ,陈旧性脑梗死 2例 ,前列腺肥大 1例。手术后切口感染和裂开 4例 ,肺部感染 3例 ,术后胃排空障碍 2例 ,…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甚是常见。三年来,我院术后应用甲硝达唑冲洗法防治会阴部切口感染2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982~1988年,对Miles术后行会阴部创口内置管引流加负压吸引的19例,切口感染5人占26%,切口愈合时间平均18天。用甲硝达唑冲洗法的20例,会阴部切口感染仅1人占5%,切口愈合时间平均11天。本组男12人,女8人;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4岁,均为直肠癌患者。会阴部切口Ⅰ期愈合19人,Ⅱ期愈合1人,明显缩短了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赵群英 《中外医疗》2010,29(31):79-7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3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表现脂肪液化26例。切口感染6例,行切口换药、二次缝合、微波理疗及其他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治疗并发症。提高手术操作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年间小切口胆囊切除术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0例痊愈出院。切口长度4~5 cm,手术时间50~70 min,最短住院时间3 d,最长6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例,切口感染1例,常规局部处理后痊愈。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切口瘢痕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无需特殊器械等优点,又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 对我院1998~2005年间收治的13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腹部检查均能做出正确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 吻合;发病潜伏期介于术后 8月~3年,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诊无1例复发. 结论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腹部检查能对腹壁切口内异症正确诊断,并以手术治疗,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大面积头皮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一期置入扩张器行皮肤扩张术,注水充分扩张后,二期合理设计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的方法,治疗大面积头皮缺损23例,其中伴有颅骨缺损5例.各种原因引起头皮缺损范围8 cm×6 cm~20 cm×18 cm,颅骨缺损范围4 cm×5 cm~11 cm×9 cm.根据头皮缺损位置、形状置入1~3个扩张器行皮肤扩张,注射壶内置,注水扩张时间5~12周,扩张皮瓣的范围8 cm×8cm~23 cm×20 cm.5例伴有颅骨缺损病例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术时清除失活或浮动的骨碎片3例,咬除颅骨缺损周边患颅骨骨髓炎病骨2例,3~6月后行颅骨修补术.结果 23例大面积头皮软组织缺损均完全修复.5例伴有颅骨缺损病例后期行颅骨修补术成功,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本组出现并发症4例:皮瓣远段表皮坏死2例,经换药治疗后延期愈合;扩张器外露1例,取出扩张器,另一头皮切口再置入,头皮扩张成功;切口裂开1例,抽出扩张器已注入的水,分层严密缝合头皮后消失.术后随访6月~1年头发生长良好,疤痕隐蔽,外观满意.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一种修复大面积头皮软组织缺损的最理想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对伴有颅骨缺损病例在头皮软组织缺损修复后再行颅骨修补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微波辅助理疗对腹部切口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43例):采用传统的伤口换药加药物抗感染治疗(5~7天);治疗组:采用局部伤口换药加药物抗感染治疗(2~3天),并在术后第三天或留置尿管拔除后开始使用微波对局部伤口进行辅助理疗,每日一次,15~20分钟/次.两组于治疗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 对照组显效率80.4%,治疗组的显效率91.8%,治疗组显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辅助理疗对腹部切口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高龄病人脂肪液化切口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龄病人切口脂肪液化在外科手术后经常发生。导致切口裂开 ,延迟愈合 ,甚至引起切口感染 ,经久不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采用大剂量紫外线照射与高压氧辅助治疗促进伤口愈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9例。男 3例 ,女 6例。年龄在 62~ 93岁。术后 7~16d,切口裂开 ,长 2~ 14cm ,深 0 .5~ 3 cm .其中胸部切口 2例 ,腹部切口 4例 ,四肢切口 3例。2 操作方法2 .1 采用短波紫外线灯 ,借助直径 1.3 cm,长 12 cm的石英导子接触照射切口内创面 40~ 60 MED(3 60~ 5 40 MJ/ CM2 ) ,每日 1次 ,3 d为 1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