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8年,我科对420例机关干部进行血液乙肝三系统检测,分年龄组进行对照,现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机关干部420人,均为男性,年龄最大65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35岁。1.2调查方法依据年龄受检者分为两组,A组216人,为2...  相似文献   

2.
用三清乙肝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4例,结果:显效40例,有效59例,总有效率79.84%,本方清化湿热,益肾养肝,活血化瘀,契合乙肝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3.
乙肝三系检测是乙型肝炎的常规检测项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检测方法繁多,但是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不同,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应结合医疗条件、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准确、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必要时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HBcAg与乙肝标志物的相关性及肝脏受损情况。方法 HBcAg、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c-IgM采用ELISA ALT用IFCC推荐使用的速率法,以上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 大三阳患者HBcAg阳性率达67.61%、HBcAg阳性患者抗HBc-IgM阳性率43%、ALT异常率35%。结论 HBcAg对乙肝的早期诊断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探讨乙肝防治知识的人际传播在乙肝防治工作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对HBsAg携带的孕、产妇采取切断传播途径阻断母婴传播的防治措施的指导作用。方法:对2000~2004年间邹城市乙肝携带者妇女及其家人423人获知乙肝防治信息的途径和渠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98%的孕妇和新生儿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预防注射,HBsAg携带的孕、产妇及其家人获取乙肝防治的途径以分娩前检查、孕期查体、婚前查体为主,占73.6%。结论:在对HBsAg携带的孕、产妇采取切断传播途径阻断母婴传播的防治措施过程中,医生的医嘱和对病人家属的乙肝防治的宣传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大胆探索在近两年来,运用中医中药观察治疗乙肝80例,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病人,均符合1989年全国病毒肝炎会议制定的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病人,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大为63岁,最小为15岁,男性大于女性,其中HBsAg阳性45例,HBeAg阳性25例,HBeAg阳性10例病程最长十年,最短一年。2.治疗方法本组病人均服自拟中药方乙肝汤,乙肝汤组成:黄芪30g,党参10g,贯众30g,柴胡10g,板兰根1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六盘水市婴幼儿乙肝(HBsAg)感染现况,为六盘水市婴幼儿乙肝疫苗接种拿入常规计划免疫进行基线调查。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血清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HBsAg),用SPSS13.0软件统计检测结果。结果六盘水市0~3岁婴幼儿市区乙肝HBsAg阳性率(4.49%),农村乙肝HBsAg阳性率(2.00%)。结论六盘水市市区与农村婴儿HBs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2.66,P〉0.1)。3岁以下婴幼儿乙肝HBsAg阳性率(2.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江苏省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215例,其中HBsAg携带者3例,急性乙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66例(轻度80例、中度50例、重度36例)。肝硬化27例,原发型肝癌12例,重症肝炎4例,采用S区基因测序法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215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72例(33.5%),C基因型132例(61.4%),B+C基因犁11例(5.1%);未发现A、D、E、F、G、H型;C基因型肝癌+肝硬化+重症肝炎+慢性乙肝(中度+重度)显著高于B型与B+C型(P〈0.05),C基因型的病程明显较B基因型和B+C基因型长(F=17.615),γ-干扰素B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比C基因型和B+C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显著高(F=13.652),S2+S3+S4方面C基因型比B基因型和B+C基因型显著增多(P〈0.05),结论:江苏省存在HBV的B、C和B+C三种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江苏省优势毒株;并且C基因型病程长,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严重的肝病以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12.
5万例乙肝两对半ELISA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病原体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自60年代中期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来。对HBV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HBV感染后,在组织细胞与血清等体液中,会有各种类型的感染标志物出现,通过对这些感染标志物的检测分析,对HBV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病程、传染性、预后与转归、治疗评估都能作出较为准确合理的判断,有助于认识病情发展的规律性,疾病的流行情况与发展趋势,考核药物的效果,提供预防对策。近年来,由于病毒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HBV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目前已广泛应用的核酸诊断技术(PCR)技术,检测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以反应HBV的复制能力,但因其成本较高,故目前各医院门诊患者及健康体检等都以ELISA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对心肌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2月。2008年10月浦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有心电图异常者检测其心肌酶谱,并与35例正常对照组的心肌酶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216例患者中143例有心电图改变,以T波/S—T段改变、窦性心动过缓为多见。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心电图改变者与无心电图改变者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可发生心肌损伤,应加强检测心电图并予以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某大学本科生乙型肝炎免疫状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大学生乙肝免疫水平,并探讨其预防干预措施,为指导大学校园内乙肝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大学不同年级本科生进行乙肝抗-HBs检测。结果:大一新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其他年级(P〈0.05);男生乙肝抗-HBs阳性率低于女生(P〈0.05)。结论:大学新生入学体检的同时进行乙肝防治健康教育,并进行乙肝疫苗强化接种,对于提高大学生乙肝保护性抗体,建立人群乙肝免疫屏障,降低大学生乙肝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郝明  康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507-350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乙肝)发病情况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ELISA法对调查人群进行HBsAg及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以后出生人群乙肝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是非常有效的预防方法;乙肝新增病例虽明显降低,但其发病率亦然是非常高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病程长、预后差、恶变率高,因而治疗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就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乙肝疫苗接种及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效果。方法采用纵向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免疫成功率、发病率等进行研究。结果1998~2009年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为93.83%,调查接种率为93.67%,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2.37%;HBsAb阳性率为86.98%,其中6岁以下为89.95%;母婴阻断保护率为98.0%;接种副反应率为3.14/10万;发病率下降98.80%;1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与1998年乙肝疫苗接种前比较下降88.48%,2000年后10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为0~3/10万。结论兴山县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已实现或基本实现《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方面的疗效。将 4 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2 0例。方法 :治疗组应用苦参素胶囊 30 0mg口服 ,每日三次 ,拉米夫定 10 0mg口服 ,每日一次 ;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 10 0mg口服 ,每日一次 ;两组疗程均为 18个月 ;主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率为 80 % ;生化应答率 80 % ,HbeAg阴转率 70 % ,HBV阴转率 90 % ;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 6 0 %、6 0 %、4 5 %、6 0 % ,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疗效显著 ,能有效地抑制HBVDNA的复发 ,促进HBeAg/抗HBe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分析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及其与年龄、性别相关的分布特征,为儿童乙肝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在RocheE601免疫分析仪上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所有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导出为EX-CEL数据文件,通过排除重复检测者、年龄>7周岁,最终筛选出2 500例研究对象,男1 575例,女925例。结果:在2 500例7岁内儿童中检出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为17种,最主要模式为"单anti-HBs(+)",占66%(1 650/2 500);接着为"阴性",占18%(450/2 500);其次为"anti-HBc(+)anti-HBs(+)"和"anti-HBe(+)anti-HBc(+)anti-HBs(+)",占10%(250/2 500)与4.4%(110/2 500);其他13种低频模式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中"单anti-HBS(+)"检出率最高,其抗体浓度多位于100~1 000mIU/ml间;其次为"阴性"模式。HBsAg检出率很低。乙肝模式检出率在本地区与年龄有关。分析1岁内(主要为3个月内)儿童乙肝血清学模式考虑母亲血清乙肝抗原抗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刚 《医学综述》2012,18(11):1695-1697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我国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近年来随着国内HBV疫苗接种的开展,HBV-GN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仍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确诊多依赖穿刺活检,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尚需慎重并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医药的疗效还需更多高水平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