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龋病是口腔疾患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对邻牙(第二磨牙)龋病的产生有重要影响,是否对第二磨牙龋病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产生影响,尚待临床验证。对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第二磨牙龋病菌群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第二磨牙龋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防治龋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女性患者,39岁,因交通事故被自行车把撞伤左颊,全身症状轻,局部可见上颌骨及颧突后方、颧弓前方明显肿胀,左眶下区出现血肿,左颊及左颧骨区有轻度麻木,但触诊未发现明显骨折,前牙呈开口(牙合),下颌略向左移时左磨牙有早接触,用力咬(牙合)时,下颌可回到正常(牙合)位。自述左上牙腭肌及牙龈麻木,并有吞  相似文献   

3.
左下颌第四磨牙临床少见,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1岁,职工.因左下颌磨牙胀痛2天,于1981年9月17日就诊.追问病史,既往体键,否认有加德纳氏综合征.检查:左下颌第二磨牙颊及舌侧牙龈红肿,松软、充血、点彩消失,其余牙的牙周组织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金亚妮  严洪海 《浙江医学》2019,41(21):2305-2308
目的观察改良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颌磨牙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取149例行锥形束CT(CBCT)常规检查患者的图像,测量其下颌第一、第二磨牙根尖远中处外斜嵴至下颌神经管的垂直距离;以此作为颊侧改良浸润麻醉注射方法的解剖数据参考值,对30例在下颌磨牙区行有创操作有无痛要求的患者术区颊侧行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注射,舌侧行常规浸润麻醉注射。观察麻醉完全率、麻醉起效时间。结果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注射法的有效率(即注射后术区同侧下唇麻木)为100.00%,麻醉完全率为83.33%;麻醉起效时间为(4.24±1.99)min。结论在下颌磨牙区远中应用颊侧改良局部浸润麻醉注射配合舌侧常规浸润麻醉注射法是切实可行的,能满足临床有创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疾病,由嗜酸性肉芽肿引起的三又神经痛,目前国内外报道尚不多见,现报告2例如下: 例1 王某,男,59岁,干部。3年前出现左面颊部及左下颌磨牙区阵发性刀割样疼痛,逐渐加重,近一年来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曾在外院拔除左下颌磨牙及采取口服卡马西平,局部封闭等治疗均无明显效果。检查:双侧颜面对称,双侧表浅感觉无异常,左侧面下1/3及颏区皮肤可见小片状潮红脱屑区,口内粘膜正常。6.7.8缺失,8.7.6残根,触及左侧颊沟粘膜可诱发疼痛,下颌骨无明显畸形。左下颌骨侧位片可见左下颌骨体部有2.5cm×2.5cm大小的密度减低区。诊断:三叉神经痛Ⅲ(左)。治疗:在局麻下切开左下颌区皮肤并  相似文献   

6.
我科在 1998 - 0 5~ 1999- 0 5门诊拔牙术中 (约 6 0 0余颗磨牙 ) ,发现 3颗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变异者 ,发现女性多于男性 ,且多在左侧。例 1,女 ,2 8岁。左下颌第一磨牙残冠 ,经劈开 ,分根 ,挺出 ,拔出一粗扁的近中根和 1个略圆的远中根 ,偏颊侧 ,于拔牙创远中舌侧尚有 1根 ,挺出后为 1较细根 ,断面与远中颊根吻合。每根有一根管口 ,左下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完好 ,无错位。例 2 ,男 ,43岁。左下颌第一磨牙残冠 ,经上述同样拔牙方法拔除后 ,见近远中各 2个牙根 ,均匀分为颊舌两侧 ,断面吻合 ,牙根较短小 ,探及各自有根管口。例 3,女 ,36岁。左…  相似文献   

7.
左下颌第1恒磨牙根管治疗引起下唇麻木1例李纾,王青山,梅香,陈桂荣(口腔内科教研室,256603)关键词下颌磨牙,根管治疗,下齿槽神经,损伤患者,女,31岁。一年前左下颌第1恒磨牙曾做治疗,最近10天出现在下后牙区持续性疼痛,患牙有伸长感,疼痛能定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错患者中,采用微型种植体作支抗,压低下颌磨牙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特点。方法选择12例成人患者,将24枚微型种植体植于下颌第一磨牙近、远中的颊侧牙槽骨内,Ni-Ti螺旋弹簧拉长后分别连接于下颌第一磨牙带环颊侧,来压低下颌第一磨牙。测量磨牙的压低量、颊舌向的位置变化、近远中倾斜度以及磨牙移动的速度,并通过治疗前后的X线片对比以观察磨牙牙根有无吸收,牙周膜腔的变化情况。通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变化来衡量支抗强弱。结果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压低3.5mm,疗程5.2个月,平均移动速度0.67mm/月;磨牙牙冠近颊尖、远颊尖分别颊向移动1.2mm、1.3mm。磨牙牙根没有吸收,牙周膜腔宽度没有改变。下颌第二磨牙与下颌中切牙的位置没有改变。结论所有下颌磨牙均被压低到了恰当的位置,为对颌牙的修复治疗提供了足够的间隙。同时该方法临床操作简单易行,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骨后牙区颊侧在不同高度下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选择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适位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植入后的稳定性。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30例,测量上下颌骨尖牙远中到第二磨牙间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5、7 mm位点处骨皮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大于上颌(P<0.001),上颌在尖牙到第一磨牙间骨皮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5 mm处最小,下颌及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颊侧骨皮质随距牙槽嵴顶增大而增大。结论: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前后向和垂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微植体支抗植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间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或者尽可能近的位置,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及下颌后牙区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位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例双侧下颌第二磨牙阻生伴牙旁囊肿的病因及治疗,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患者囊肿累及左下颌第一磨牙,术前行根管治疗,局麻下拔除左下颌第二磨牙,刮匙刮除病变区残余牙囊、肉芽组织及囊肿壁,球钻打磨创腔及尖锐骨创缘,并磨除左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部分根尖,术中取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X线片可见双侧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阻生,左下颌第二磨牙冠周有一边界清楚类圆形密度减低区,邻牙牙根吸收。术后病理回报示牙旁囊肿。结论:牙齿阻生伴牙旁囊肿可发生于除第三磨牙以外的其余牙位,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和影像学检查,多学科会诊有利于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张维儒  杨会荣  张春芝 《吉林医学》2008,29(13):1121-1122
患者,男,9岁。因右颊部无痛性肿胀1个月就诊。专科检查:右颊部隆起,隆起处皮肤色泽正常,无压痛。口内龈颊沟变浅,右下颌后牙牙槽骨向外侧隆起。右下颌第2乳磨牙合面大面积树脂充填修复,Ⅱ度松动,无叩痛。颊侧牙槽黏膜正常,触有波动感。7号针头穿刺,未抽出液体。遂拨除右下颌第2乳磨牙,闻及有臭味,牙根均吸收。牙槽窝平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管的横向、纵向位置及直径大小.[方法]取18个半侧下颌尸体,将下颌后区垂直分为4个组,即下颌体后区和下颌第2磨牙之间(第1组)、下颌第2磨牙和下颌第1磨牙之间(第2组)、下颌第1磨牙和下颌第2前磨牙之间(第3组)及下颌第2前磨牙和下颌第1前磨牙之间(第4组),测量下颌神经管直径、颊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舌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的垂直距离及下颌神经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的垂直距离.[结果]从磨牙区到前磨牙区下颌神经管直径逐渐变小,颊侧骨板到下颌神经管的水平距离从第2磨牙到第1前磨牙依次减小,牙槽嵴顶到下颌神经管上缘距离从后到前逐渐增大,下颌神经管下缘到下颌骨下缘距离每组均为10mm左右.[结论]下颌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可能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舌神经在舌下间隙处与下颌舌骨肌线的位置关系,为口腔临床制作稳固的下颌义齿和下颌磨牙局部义齿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15例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正中矢状面切开,观测舌神经与下颌第3、2、1磨牙的关系、舌神经与下颌舌骨肌线附着点的关系。另15例血管灌注、冰冻,每隔0.5 cm行冠状切面,拍照并观测。结果 (1)下颌磨牙区舌下间隙进行解剖后测得舌神经与左、右下颌3、2、1磨牙远中面的水平距离依次增大,45°角的距离及垂直距离也依次增大。舌神经在下颌3、2、1磨牙区与左、右下颌舌骨肌线附着点的距离也是依次增大。(2)冠状切面每隔0.5 cm,测得舌神经在下颌第3、2、1磨牙区与左、右下颌舌骨肌线附着点之间的距离也是依次增大。结论根据上述测量结果,在临床制作稳固的下颌义齿和下颌磨牙局部义齿,经下颌磨牙区手术入路磨平下颌舌骨肌线从第三磨牙到第一磨牙损伤舌神经的机会越小,因此,在操作时熟悉此处的解剖位置关系有利于防止这些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一种矫正器和相应的矫正方法 ,用以矫正下颌第 2磨牙舌倾。方法 先在患牙上装戴一焊有舌侧扣的带环 ,再将预先制作好的带颊侧牵引钩的下颌可摘式磨牙颊向竖直器装戴就位 ,然后在舌侧扣与矫正器的牵引钩之间使用乳胶弹力圈对患牙进行颊向牵引。待患牙扶正后再使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精细调整。结果 使用该方法矫正 3例患者 ,皆在 2个月内将舌倾的下颌第 2磨牙完全竖直。结论 可摘式磨牙竖直器及其使用技术 ,是矫正下颌磨牙舌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对邻牙(第二磨牙)龋病产生重要影响。而牙本质龋病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炎症反应,但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对邻牙牙本质深龋者牙髓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变化是否产生影响,尚待临床验证。我们通过对下颌第三磨牙前倾阻生的第二磨牙牙本质深龋要求拔除者牙髓中IL-6、TNF-α的含量变化的检测,并与第三磨牙无前倾阻生的第二磨牙牙本质深龋者作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单侧创伤性He对鼠牙露髓后所致根尖周病损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白鼠平均分为4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制造鼠左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症病损;C组造成鼠左下颌磨牙的实验性He创伤;D组同时造成鼠左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症病损和实验性He创伤,分别于实验后的第1、2、4周处死各组部分动物。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并进行数据测量,结果 B组牙髓组织出现严重的炎症。根尖区牙横骨吸收,C组根尖区牙周韧带压缩,牙槽骨吸收,D组根尖区牙周韧带压缩比B组重,但根尖区炎症病变比B组轻。结论 创伤性He阻止了实验性根尖周病损的扩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下颌第三磨牙移动到原第一、第二磨牙的正常位置,并把第三磨牙的前倾阻生纠正,以补偿缺失的下颌第一磨牙。方法将第二以及第三磨牙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向前移动到缺失的第一及第二磨牙处,最后解除第三磨牙对第二磨牙的阻生。结果本次选取的10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矫治,均成功前移第二和第三磨牙,使之代偿到原第一磨牙,并解决了第三磨牙对邻牙的阻生。结论利用第二磨牙以及使用率不高的第三磨牙,对缺失下颌第一磨牙患者的矫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下颌前倾阻生齿手术扶正结扎固定的疗效。方法 对74例下颌前倾阻生的节二磨牙进持扶正、固定、调颌的矫形手术。结果 74例中,42例牙髓活力反应正常,17例表现为活力减退,15例无反应。68例Hu关系正常。结论 下颌前倾阻生齿矫形手术效果良好,但术前应注意合理设计,术中须掌握手术技巧,术后注意固定调颌。  相似文献   

19.
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植入区域的解剖结构.收集86例患者CBCT资料三维重建.在下颌第一、二磨牙颊根的颊侧牙槽嵴顶下方选取3、6、9 mm的断层,测量牙根表面到骨皮质表面的距离.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左右两侧及男女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点中骨厚度最大值为(9.17±1.93)mm,最小值为(0.96±0.48)mm.下颌颊棚区骨厚度有自牙合方向根方,自近中向远中增加的趋势,且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后口周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后的口周力变化,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例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治疗前后姿势位的上下切牙区、尖牙区、磨牙区的唇(颊)舌侧口周肌压力. 结果: 治疗后,在所测的各牙位唇(颊)舌侧口周肌压力中,治疗前最大的下颌唇侧的口周肌压力下降最为显著,口周力分布以下颌磨牙区颊侧压力最大. 治疗后上下颌各区域唇颊侧压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除上下颌磨牙区域舌侧压力大于治疗前(P<0.01)外,治疗后其他各区域舌侧压力均小于治疗前(P<0.05). 结论: 口周力会因牙颌形态的变化而发生适应性的变化,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是决定口周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