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裘索 《中医药学刊》2005,23(4):691-692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历史,也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氛围中求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论及其当代的现代化过程产生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学的方法学探索——信息科字与中医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数学和信息科学理论,应用逻辑推演和分析方法,探讨中医药学知识的生成验证、覆盖和表达等有关方法学问题。认为中医的发展可通过:①继承中医传统,走弘扬中医特色的发展道路;②借鉴西医技术发展自己;③应用现代科技推进中医诊疗技术的“四化”(客观化、直观化、信息化、网络化),并提出以此三项工程去发展中医药学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略:强调推进中医信息化工程.是发展中医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方  李炜芳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73-1774
目的探讨中医药传统思想中蕴涵的现代科学思想,辨析其科学合理性和现实启发性。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比研究方法探讨中医药传统文化、中医药学传统方法论以及中医药学协调思想中蕴涵的现代科学价值。结果与结论中医药学中所蕴涵的文化优势、思维优势将对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发挥重要的启发作用。中医药学传统文化中蕴涵着大量的科学合理性和现实启发性,其优势必须保持。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研究人体生命和健康、疾病的一门科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发展至今的中医药学更具科学的思维方法,注重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合,形成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知识体系。将中医药学知识用于临床护理中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能辅助治疗各种疾病,亦可改善病情预后。文章对新形势下中医药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实践进行分析,思考如何更好地实践。  相似文献   

5.
吕海婴  刘家强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53-1455
传统中医药学是中国古前辈在几千年前创立的,经过历代中医学者的实践,已经形成不同于现代科学体系还原分析论的具有独特整体特色医学体系,但是正由于创立时代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不可避免的形成一些模糊性等缺陷,但这不是前人的过错,这需要当代的中医学者们在继承前人优秀特色的同时不拘一格的吸收当代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技术,丰富自身,创立现代化的整体的现代中医药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药科学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继承前人成果,并充分吸收时代先进科学技术和知识,逐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历史,也是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医疗需求的氛围中求发展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论及其当代的现代化过程产生了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学熔铸了传统文化中哲学、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生物学、人体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等诸科知识,形成了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药学是在民族传  相似文献   

8.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07,48(1):18-19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科学与人文融合得比较好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只要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只要把中医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与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缔造的中医药学是以生命科学的知识为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核心基因和精髓,其中还存留诸如"河图""洛书"等史前文明的印记,有运用十月太阳历法知识解决生命科学中的相关问题,运用先秦诸子思想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等等,认真研读该书及其构建的中医药学,就不难体会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之深刻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病理学是上承生理学,下启药理学和临床各科的桥梁性学科。研究新干线是指一种发展中医药学学术的新思路,既不是传统的以经注经,也不是貌夸神离地企图以西方现代科学去取代中医药学。而是以中学为海。西学为川,和舍而创新的实践与概括。文章为作者50多年来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病理研究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认识中医药学的发展规律,探讨中医药学兴盛、衰微、复兴的历史原因,从宏观上把握和阐明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只是科学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问题,文章从中医药文化概念、中医药文化传统积淀、中西医文化比较及其拒斥与结合、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历史必然等方面对中医药文化研究进行述要。  相似文献   

12.
隐性知识是支撑中医药学术传承和不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石,其包涵于中医药学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各个方面,是中医药学传承和名老中医经验继承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医药学隐性知识的庞杂性、高度个体化、对文化背景、地域环境的依赖性和难以显性化等特性阻碍了其准确、广泛的传承。本文对隐性知识在中医药学术传承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结合人工智能在对知识的学习、处理及实践运用中的优势,提出应将其与中医药学隐性知识的挖掘相结合,能够极大的提高中医药学隐性知识的传承效率和准确度,并扩大服务度。  相似文献   

13.
西医院校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中医药学知识和技能,这是我国国情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西医院校中医内科的临床教师,我们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认识到只有在教学中独辟蹊径,才能使学生们较快...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影像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医临床诊断中,并渗透到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各个角落。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的运用,对我国诸多疾病的诊疗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将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充分运用于中医药治疗研究中,并形成新型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点所在,这不仅促进了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也为现代影像技术自身发展腾出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现代化与系统复杂性浅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自从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医药学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关于中医药的现代化是一个现在中医界乃至整个科学界关注程度很高的问题,其探索过程中也曾走过一些弯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从中医药学的“理、法、方、药”中可以看到中医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等诸多特性。笔者试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运用计算机和现代数学等相关知识,在复杂性科学、控制论等理论的指导下。浅析中医药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中药Ontology概念关系体系的构建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医药学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治病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开发利用的实用价值。但其传统的知识组织方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获取的需求,阻碍了对中医药学知识与信息的有效利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对中医药知识信息进行重组和利用已得到认同,相关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将计算机领域先进的本体理论与技术引入到中医药知识组织研究中,构建中药本体,实现中药信息的知识化重组,可为中药领域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提供数据基础^[1]。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贯彻落实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推动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最近曾多次在讲话中指出,中医药界在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四篇文章,即:①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创新问题;②中医药现代化问题心中医药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④申西医结合问题。回顾建国47年来,围绕上述关键问题,可以说我们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传统医药学各界学者和同仁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学术的发展。但是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重大的关键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关系到中医药学未来发展的大事。为此,本刊编委会决定,从本期开始,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特陆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及权威人士就上述四方面的问题发表学术见解,开展学术争鸣和讨论,为繁荣和活跃新时期中医药学术,为政府和领导部门制定中医药学发展规划及决策提供参考,为促进中医药学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欢迎中医药学及行业各界同仁朋友自由发表见解,就此展开学术讨论,本刊也将同时择优发表。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药学起源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医药学成才的历史人文回顾、中医药学教学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加强传统人丈修养与培养现代中医人才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整理中医药学知识必须掌握我国文字文化基本规律李今庸关键词:古籍整理;文字规律,训诂众所周知,中医药学是把医学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且是变动不居。在临床医疗活动中,以其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病万变药亦万变”,这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它体现了唯物...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研究型教学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认为在中医药学内忧外困之时,只有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才能使中医学崛起。而中医药学的教育是中医学继续发展的源泉与基石,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在传统教学转型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作用,是一种培养具有继承、创新的中医人才有益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