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冲洗治疗兔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疗效。方法  13只日本家兔MAS模型随机分成 2组。实验组 7只 ,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冲洗。给予稀释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8ml/ kg(含量 6 mg/ml) ,分 5个体位分次注入气管内 ,每次注入后给予 8次球囊加压给氧 ,并给予气管内吸引 3次。对照组 6只 ,仅给予呼吸支持和气管内吸引。结果 实验组兔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和动脉 /肺泡氧分压比 (a/ APO2 )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并持续到 2 .5小时。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冲洗具有改善 MAS兔呼吸系统气体交换和排出胎粪颗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MAS患儿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均给予上呼吸机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气道充分灌洗后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150 mg/kg气管内给药。观察两组患儿的氧合功能、病程及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气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病程,减少气胸及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胎粪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2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11例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气管滴入固尔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2、12、24 h后,治疗组PaO2、PaO2/FiO2、a/APO2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3.5±2.6)d,住院时间(16.5±7.8)d;对照组分别为(6.8±3.5)、(21.8±6.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及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吴兵 《黑龙江医药》2014,(6):1445-1447
目的:观察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64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呼吸支持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给药,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氧合功能、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胁/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减少气胸、急性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缩短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提高生存率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6):31-33
目的研究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治疗,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氨溴索气管内灌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氨溴索气管内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部氧供,缩短治疗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5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 O2)、Pa O2/吸入氧浓度(Fi O2)(Pa O2/Fi 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O2、Pa O2/Fi O2及a/APO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2、24h Pa O2、Pa O2/Fi O2及a/APO检测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采用固尔苏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气管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PS)与常规方法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对比。方法 64例粪吸入综合征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滴入固尔苏,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2、12、24 h后治疗组PaO2、PaO2/FiO2、a/A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滴入固尔苏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性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口吸痰及气管插管气管内冲洗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气管插管气管内冲洗,对照组经口吸痰。结果 治疗组患儿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气管插管气管内冲洗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新中  陈行敏 《中国药业》2001,10(11):72-73
人体内含有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它具有维持呼吸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如果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肺部疾病,就会引起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需要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现已开发成为一种药物。本叙述其分类与品种、 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以及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体外循环后肺损伤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3例除给予吸氧、吸痰、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有机械通气指征给予人工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措施外,另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PS)按100 mg/kg气管内给药,对照组14例只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氧合指标表现,血气分析和呼吸机参数变化,病情转归。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儿呼吸窘迫及皮肤紫绀症状,血气分析等临床氧和指标均明显改善,呼吸机参数较用药前下降,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均存活,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临床氧合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变,存活11例,死亡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降低呼吸机使用参数及使用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注入与灌洗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重症MAS患儿共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原液气管内注入治疗,B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愈率、病死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患儿治愈率高于A组,病死率低于A组(P均<0.05);B组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均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液气管内灌洗给药治疗重症MAS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并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其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气管内注入给药。  相似文献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超 《世界临床药物》2003,24(7):407-412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维持正常功能起着关键作用,早产儿因肺发育未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不足,常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而其他一些疾病,如急性RDS、胎粪吸入性肺炎、严重感染、窒息缺氧等,也可导致继发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根据10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RDS有显著疗效,对急性RDS、胎粪吸入性肺炎等也有一定疗效。本文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的发展、药物开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MA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PS治疗,气管内给药,而后继续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由(23.2±2.8)渐降至(12.2±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从(0.13±0.03)上升至(0.32±0.0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上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MAS患儿临床症状,有效改善MA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气胸及VAP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存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效果。方法将本院NICU收治的40例MAS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外源性PS。结果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气漏、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PS治疗MAS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减轻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3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替代疗法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以无菌技术气管插管吸净气道分泌物,分别以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经气道将药物缓慢注入,每次注入后以复苏囊加压给氧1~2分钟,根据病情连接呼吸机.结果:本组36例患儿用药后发绀症状明显减轻,应用1~2小时后血氧饱和度均上升至90%以上.结论:掌握好用药时机,充分做好用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使药物在肺内均匀分布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适时调节呼吸机参数,加强呼吸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经鼻双相正压通气(N-BiPAP)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N-BiPAP治疗,观察组给予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70~100 mg/kg)辅助N-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血气分析结果、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水平升高(P均<0.05),观察组PaCO2、PCT、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OI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辅助N-BiPAP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血气状态和体内炎症水平,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新生儿MAS临床资料,振荡组28例患儿给予基础治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联合组32例患儿均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高频震荡通气+基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氧合功能指标、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儿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振荡组(P<0.05),两组血气分析和氧合功能指标均改善(P<0.05),联合组优于振荡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振荡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振荡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MAS给予PS气管灌洗、气管滴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疗效显著,能够促进症状好转,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微管微创使用肺表面活性剂(LISA)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新生儿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LISA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pH值及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压差(a/APO2),统计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使用时间、总氧疗时间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插管次数、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高吸入氧浓度(FiO2)、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低心率、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患儿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动脉血pH值均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CPAP使用时间为(7.23±2.12)d,总氧疗时间为(13.05±5.36)d,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插管次数为(1.42±0.78)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高FiO2为(41.05±10.65)%,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最低心率为(110.25±21.36)次/min,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时患儿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为(80.12±5.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治疗后,患儿OI低于治疗前,a/APO2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治疗新生儿RD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对提升安全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MA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2例)和对照组(B组,33例),分别在治疗0、24、72h检测两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并同时记录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使用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24、48h后,A组患儿BALF中SP-A、SP-D含量逐渐升高,高于B组(P<0.05),而VEFG含量低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气胸发生例数、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PS治疗MAS能通过促进内源性PS生成,使SP-A、SP-D含量增加,抑制VEGF的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改善了氧合,并缩短了机械通气和氧暴露的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胡建军  汪万华  董召斌 《安徽医药》2009,13(11):1398-1399
目的评价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结果通过不同体位多次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实现清除吸入的胎粪颗粒,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aCO2、PaO2、SaO2、pH值、治愈率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