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感染率有无增加,及合并HBV感染MM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以363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期11 2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比较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OS。  结果  化疗前16例(4.4%)MM患者HBsAg阳性,高于同期健康体检者(2.4%,P=0.015)。HBsAg阳性与HBsAg阴性MM患者相比,两组MM患者的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别。2例接受含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化疗后出现肝功异常和HBV再激活,应用抗乙肝药物可以抑制其HBV复制。  结论  MM患者具有较体检人群高的HBV感染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HBsAg阳性患者的HBV复制并予以抗乙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非肝脏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HBsAg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 .58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比较两组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根据化疗后使用抗HBV药物与否及使用时段,比较未用抗HBV药物者(A组)、HBV再激活后方使用抗HBV药物者(B组)和尚未发生HBV再激活即使用抗HBV药物者(C组)之间的病情发展、转归及疗效等.结果 预防组22例患者中,仅3例(13.6%)发生HBV再激活,且肝炎发病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无重型肝炎及死亡病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22例(61.1%)发生HBV再激活,重型肝炎发病率(27.8%)和死亡率(16.7%)均高于预防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亦高于预防组.在对照组中,A组5例患者均因肝功能衰竭死亡;B组13例患者中,4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中1例死亡;C组18例患者中,4例出现HBV再激活,但其肝炎发病程度、病情转归、疗效均优于B组.结论 HBsAg阳性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可有效减少HBV再激活概率.若已行化疗,及时加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仍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HBV再激活的概率.即使已经出现HBV再激活,加用核苷类似物也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非肝脏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HBsAg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 .58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比较两组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根据化疗后使用抗HBV药物与否及使用时段,比较未用抗HBV药物者(A组)、HBV再激活后方使用抗HBV药物者(B组)和尚未发生HBV再激活即使用抗HBV药物者(C组)之间的病情发展、转归及疗效等.结果 预防组22例患者中,仅3例(13.6%)发生HBV再激活,且肝炎发病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无重型肝炎及死亡病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22例(61.1%)发生HBV再激活,重型肝炎发病率(27.8%)和死亡率(16.7%)均高于预防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亦高于预防组.在对照组中,A组5例患者均因肝功能衰竭死亡;B组13例患者中,4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中1例死亡;C组18例患者中,4例出现HBV再激活,但其肝炎发病程度、病情转归、疗效均优于B组.结论 HBsAg阳性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可有效减少HBV再激活概率.若已行化疗,及时加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仍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HBV再激活的概率.即使已经出现HBV再激活,加用核苷类似物也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核苷类似物防治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非肝脏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HBsAg阳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 .58例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于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比较两组HBV再激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根据化疗后使用抗HBV药物与否及使用时段,比较未用抗HBV药物者(A组)、HBV再激活后方使用抗HBV药物者(B组)和尚未发生HBV再激活即使用抗HBV药物者(C组)之间的病情发展、转归及疗效等.结果 预防组22例患者中,仅3例(13.6%)发生HBV再激活,且肝炎发病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无重型肝炎及死亡病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22例(61.1%)发生HBV再激活,重型肝炎发病率(27.8%)和死亡率(16.7%)均高于预防组,肝功能损害程度亦高于预防组.在对照组中,A组5例患者均因肝功能衰竭死亡;B组13例患者中,4例发展为重型肝炎,其中1例死亡;C组18例患者中,4例出现HBV再激活,但其肝炎发病程度、病情转归、疗效均优于B组.结论 HBsAg阳性的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前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可有效减少HBV再激活概率.若已行化疗,及时加用核苷类似物抗HBV治疗,仍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HBV再激活的概率.即使已经出现HBV再激活,加用核苷类似物也有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患者的安全性,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含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前后B-NHL患者乙型肝炎五项、HBV-DNA和肝功能指标变化。将39例HBV核心抗体(HBcAb)(+)/HBV表面抗体(HBsAb)(-)的B-NHL患者分为拉米夫定预防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化疗后HBV再激活、肝功能损害等指标。结果 108例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B-NHL患者中,15例患者为HBV表面抗体(HBsAg)(+),占所有患者的13.89 %;39例为HBsAg(-)/HBcAb(+)患者,占所有患者的36.11 %。15例HBsAg(+)的患者中HBV再激活率为13.3 %,13例拉米夫定预防患者中1例(7.7 %)HBV再激活,2例未预防的患者中1例HBV再激活。39例HBsAg(-)/HBcAb(+)患者中HBV再激活率为7.7 %(3例),14例拉米夫定预防组HBV再激活率为0,25例未预防的患者中3例(12 %)HBV再激活。结论 B-NHL合并HBV携带患者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导致HBV再激活的风险是可控的,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能明显降低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预防鼻咽癌合并HBV阳性患者化疗中肝功能损害的作用。方法:84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且经过HBV血清学检测确诊为HBsAg阳性的鼻咽癌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1例)。研究组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同期观察40例未患乙肝的患者。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肝功能损害的情况以及对化疗的影响。结果:各组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8.6%、39.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HBV发生再激活后DNA载量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之间高度相关。结论:HBsAg阳性的鼻咽癌患者化疗后较 HBsAg阴性患者更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害,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明显降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V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需化疗的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HbsAg阳性;对照组40例,HbsAg阴性,HBV-DNA阴性。结果观察组20.0%(8/40)患者出现乙肝病毒激活,化疗后HBV-DNA水平较化疗前增高(P<0.001);观察组化疗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达57.5%(23/40),明显较对照组[27.0%(10/40)]高,P=0.033。化疗后HBV激活者肝功能损害较HBV非激活者明显,P<0.001。激素和蒽环类的应用,是乙肝病毒激活的高危因素。结论 HBV感染的癌症患者接受化疗时存在HBV激活,肝功能损害较非HBV感染者严重,激素与蒽环类的应用是HBV再激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CHOP方案)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和HBsAg阴性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激活的发生率、转归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上海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与HBV激活的相关性.结果: 234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其中29例HBsAg阳性,205例HBsAg阴性.11例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无一例发生HBV激活;18例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HBsAg阳性患者中,7例(38.9%)发生HBV激活,其中3例(16.7%)死于肝功能衰竭.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激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者(P=0.026).205例HBsAg阴性患者中,只有1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HBcAb)阳性的患者发生HBV激活,其发生率明显低于HBsAg阳性患者(P=0.000).结论:HBsAg阳性患者接受类RCHOP方案化疗后,HBV激活率较高且危害严重,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降低HBV激活风险.以往感染过HBV的HBsAg阴性患者在接受免疫化疗后发生HBV激活的可能性较低,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与多发性骨髓瘤(MM)发病之间的关系,为MM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西安市中心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市交通大学西北医院等5 所三级甲等医院185 例新发MM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随机选择在年龄和性别上匹配的同期住院非肿瘤患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 法检测外周血HBsAg ;对于HBsAg 阴性者,采用巢式PCR 扩增检测HBVDNA的S、C 区基因。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的差异比较;HBV 与MM发病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M患者的HBsAg 阳性率为8.11%(15/ 185),隐匿性HBV 感染(occult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阳性率为3.53%(6/ 170),HBV 的总感染率为11.35%(21/ 185);对照组的HBsAg 阳性率为4.40%(8/182),OBI 阳性率为0.57%(1/ 174),HBV 的总感染率为4.95%(9/ 182)。 两组HBsAg 和OBI 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MM患者HBV 总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5.02,P < 0.05);其OR值为2.46(95%CI:1.10~5.53),P < 0.05。另外,HBV 感染者Ⅲ期MM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者(85.71% vs . 60.37% ,χ2= 5.15,P < 0.05);血白蛋白水平在HBV 感染者中较未感染者明显减低(χ2= 5.60,P < 0.05),κ / λ 轻链比值在HBV 感染者中明显低于未感染者(P < 0.05)。 结论:将OBI 纳入分析后,感染HBV 发生MM的风险较未感染者明显增高;伴有HBV 感染的MM患者肝脏损害更为严重,建议对HBsAg 阴性的MM患者在化疗前开展OBI 筛查,以预防出现HBV 再激活而影响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HBV—DNA阳性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HBV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HBV—DNA阳性恶性肿瘤患者60例,分成两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化疗前2周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qd,直至化疗结束后8周)。预防性治疗,观察化疗前后HBV—DNA水平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试验组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12例(40%),HBV—DNA均〈10^4copies/ml,仅有1例HBV再激活。对照组肝功能损害23例(76.7%),HBV—DNA〉10^4copies/ml22例(73.3%),〉10^9copies/ml8例(26.7%),其中有7例(23.3%)HBV再激活。试验组HBV再激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VS23.3%,P〈0.05),且肝功能损害率亦较低(40%VS76.7%,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HBV再激活,对防治HBV—DNA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肝损害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少年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HBV和HCV混合感染率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50例青少年PHC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住院的50例其他肝病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HBV、HCV、HBV/HCV标志物阳性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BsAg、抗Hbe和HBV-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抗HCV和HCV-R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HCV(+)和HBV(+)HCV(-)与青少年PHC发病呈正相关性(P<0.05),HBV(-)HCV(+)与青少年PHC发病无相关性(P>0.05),HBV(-)HCV(-)与青少年PHC发病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HBV感染与青少年PHC发病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属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患者HBV,HCV感染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收集浙医一院肿瘤科切除的肝癌病人31例,经病理证实均为肝细胞癌,83.87%伴结节性肝硬变。对照组17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肝三系和HCV-Ab,用Nested-PCR法检测肝组织HBV-DNA和HCV-RNA。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血清中抗HCV检测不能完全反映肝内是否曾有HCV感染情况。2)肝癌组织中确实存在HCV-RNA。3)肝细胞癌中,绝大多数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背景,血清、肝组织检测乙肝病毒标志均能反映其感染状态。4)肝癌中存在着HBV、HCV重叠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MLPD)患者乙型(HBV)、丙型(HCV)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MLPD和170例正常体检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和抗HCV.结果 67例MLPD中HBV阳性10例(14 93%).其中33例淋巴瘤(NHL/HD)中6例阳性,16例MM中2例阳性,18例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LL)中2例阳性,170例体检人员中8例阳性(4.71%),MLPD患者群体内HBV感染的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的HBV感染的阳性率(P<0.01);67例MLpD中抗HCV阳性5例(7.46%),其中33例淋巴瘤中2例阳性,16例MM中2例阳性,18例淋巴细胞白血病中1例阳性,170例体检人员中2例阳性(1.18%).MLPD患者群体内抗HCV的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抗HCV的阳性率(P<0.05).结论 MLPD患者有较高的HBV和HC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王树林,张耀铮HEPATITISBANDCVIRUSESANDTHEIRINTERACTIONINTHEPTHOGENESIS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WangShulin;ZhangYaozheng;(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的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MM患及186名体检人员的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HAV、HBV、HCV、HDV、HEV、HGV)的标记物。结果:56例MM患中有16例感染肝炎病毒(占28.57%),其中HBV感染8例(占14.29%),HCV感染4例(占7.14%),HEV感染1例(占1.79%),HGV感染2例(占3.57%),HEV与HGV均有感染1例(占1.79%),HAV及HDV无感染。这16例患肝功能改变的有4例。186例体检人员中1例感染HCV(占0.54%)。结论:MM患中肝炎病毒的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以HBV、HCV感染最高,且肝炎病毒感染的MM患一般处于隐性感染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癌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100例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HBV-DNA水平不同分成高病毒复制组和低病毒复制组(以HBV-DNA载量为105拷贝/ml为标准),比较四组在肝功能、HBV-DNA水平、生存时间、肿瘤复发率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抗病毒治疗后无论在高病毒复制组和低病毒复制组中,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未抗病毒治疗,且在住院时间、费用、生存时间和肿瘤复发率上抗病毒治疗均好于未抗病毒者,但低病毒复制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优于高病毒复制者。在生存时间上高病毒复制者1~2年生存率更好,在肿瘤复发率上低病毒复制者更低。结论:抗病毒结合根治切除术能改善肝癌合并HBV感染者的肝功能和病毒指标,缩短住院时间,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接受放化疗时可能出现病毒再激活,引起急性肝功能损伤。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病毒再激活及其相关病的发生,但尚缺乏统一的应用规范,因此需要多学科合作并开展更多前瞻性研究,以明确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