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NICU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总结了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在NICU中的护理。认为在NICU中护理VLBW重点是:维持环境温湿度,根据不同体质量VLBW调节相应的暖箱温度,加强个体化低体温的对症护理措施,掌握喂奶时机、奶量及喂养方法,及时纠正并发症,防治感染是提高VLBW成活率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红 《护理学报》2006,13(1):12-1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早期微量喂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VLBW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36例为常规喂养组,36例为早期微量喂养组,对两组胃肠内营养达足量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微量喂养组胃肠内营养达足量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均比常规喂养组明显缩短,每日体质量增长量比常规喂养组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对VLBW减少喂养困难,提高存活率、存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安全有效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47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潴留、呕吐发生率较低,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25d者占82.97%,且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和体质量达2000g日龄较早,平均体质量增长较快,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具有优势,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种方法输注氨基酸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2组均给予暖箱保暖、持续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蓝光治疗黄疸等治疗.观察组于出生后24 h内静脉给予氨基酸1.5 g·kg-1,每天增加1.0 g·kg-1,直至目标剂量3.5 g·kg-1· d-1;对照组出生后24~48 h内仅给予葡萄糖,氨基酸于出生后第3天开始应用,开始剂量0.5 g·kg-1·d-1,每天增加0.5 g·kg-1,目标剂量为3.5 g·kg-1· d-1.结果 治疗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pH及碳酸氢盐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愈35例(87.5%),死亡5例(12.5%);对照组治愈33例(86.8%),死亡5例(13.2%),2组患儿治愈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输注氨基酸可以避免负氮平衡,缩短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静脉营养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避免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制简易采血装置用于极低体质量儿(体质量<1.5kg)血气分析检验效果。方法 随机将188例极低体质量儿分为两组,各94例,分别采用自制简易采血装置和传统采血法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验。结果 两组不同装置采血法1、4、8次的采血量有显性差异,分别P<0.05、<0.01、<0.05。而0.1ml与0.5ml采血量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自制血气标本采集法在极低体质量儿应用中优于传统采血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败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是否发生败血症分为败血症组(25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DW、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败血症的诊断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败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败血症组的RDW、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CRP、PCT诊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败血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0.721、0.686。RDW最佳截断值为17.2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00%、7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RDW、CRP、PCT是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败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患败血症时RDW明显升高,且RDW有助于提高对败血症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院收治的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的临床特点,采取的护理措施主要有:全程、适中的保暖;严密的呼吸管理;合理的喂养;严格的消毒隔离;积极的早期行为干预;适时疏导患儿家长的心理郁结,提供正性情感支持;做好出院健康指导等。经61d治疗与细致的护理,患儿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给予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模拟胎儿在宫内姿势为主要措施的鸟巢式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鸟巢式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体质量恢复到出生时体质量天数、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暂停次数、出暖箱天数、住院天数、黄疸消退天数等临床数据资料.结果 采用鸟巢式护理的患儿多项观察指标均显示出较好的结果,前者体质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P<0.01),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1),出暖箱时间、住院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 鸟巢式护理可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质量恢复时间缩短,提高了营养摄入量,同时可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促进黄疸消退,有利于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姜红  范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42-1742
对15例极低体质量儿采用腹部按摩,按时人工通便的护理方法,同时选择同等条件不采用腹部按摩患儿15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按摩组每日进奶量明显增加,残留奶量减少,每周体质量增加速度较对照组快。说明腹部按摩作为护理极低体重儿的方法之一,有助于促进其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强化母乳喂养对极低体质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极低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配方奶粉进行营养补充,观察组患儿使用强化母乳喂养进行营养补充.比较两组患儿头围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儿体重儿转运过程中的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其死亡率。方法通过转运系统将基层医院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转运至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具体措施包括现场抢救,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途中连续监护和治疗。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32例均成功转运,治愈出院13例,死亡19例,无一例途中死亡。结论全程监护,尽早转运及应用固尔苏是转运成功及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外营养治疗手段对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摄入的影响和不同营养方式与生长发育情况的关系。方法:8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包括超低出生体重儿)按照肠外营养(PN)应用的时间分为两组,组1:PN<10d,平均(4.97±2.25)d,共计37例;组2:应用PN≥10d,平均(14.11±5.70)d,共计47例。记录两组出生体重及住院期间的体重变化(每天测量1次),逐日记录两组生后4周内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液体及能量摄入量,比较分析两组生后4周内的营养摄入和生长情况。结果:组1在生后第2、3、4周摄入能量、总液体量、蛋白质、脂肪均大于组2,组1能量早于组2达到120Kcal/(kg·d),而生后第1周两组则相差不大。且早期建立肠内营养、PN时间短的婴儿体重下降幅度小,平均体重增长快,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早,体重较早达到出院标准(2000g),住院时间短。结论:早期进行胃肠道喂养、应用PN时间短的营养方式能提供更足够的能量及营养素以满足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全部患儿监测呼吸暂停、血糖紊乱情况、贫血、视网膜病变(ROP)、院内感染等,并进行防治。结果本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存在1种以上并发症,呼吸暂停62例,血糖异常88例,贫血82例,ROP11例20眼,院内感染16例。住院期间死亡6例,其中院内感染2例。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病应重视。院内感染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4.
细节管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 irth we ight infants,VLBW I)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1]。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组织器官成熟度和功能极差,生活能力低下,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差,极易出现合并症和并发症,在新生儿中,以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最高。如何提高  相似文献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分析有利于VLBWI喂养成功的要点.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1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151例VLBW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喂养不耐受相关的因素.结果 47.7% (72/151)的VLBWI出现喂养不耐受,排便功能差及合并感染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Wald x2值分别为7.748、4.555,P值分别为0.05、0.033);性别、多胎妊娠与喂养不耐受无明显关系(P均>0.05).结论 VLBWI喂养不耐受与感染因素及自主排便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日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实施护理措施,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费用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结果:影响B均住院费用的因素主要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体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败血症。结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减少患儿日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将9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行PICC置管,对照组50例,行周围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输液穿刺次数为(6.13±1.4),留置时间为(28.5±4.6)d;对照组穿刺次数为(27.52±6.5)次,留置时间为(2.9±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3,15.1;P〈0.01);实验组导管机械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4%,对照组为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P〈0.01);实验组无一例发生低血糖,每3天体重增长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为需要中长期静脉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  相似文献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将PICC置管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低体温、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歇重力鼻饲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内极低体重儿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NICU内215例极低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9例。观察组采用间歇重力管饲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管饲喂养方法。观察两种鼻饲方法客观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儿完成研究。观察组极低体重儿转出NICU时体质量增长到(1397.0±22.10)g,高于对照组(1320.0±18.2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 P<0.05)。观察组极低体重儿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转出NICU时间为(4.94±0.70),(9.69±7.19)d,均低于对照组[(4.74±0.74),(11.63±4.0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2,4.85;P<0.01)。观察组患儿的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结论应用间歇重力管饲喂养可以减少极低体重儿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的NICU入住时间,提高体重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0月于妇产科出生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儿3、6、9、12月龄时体格发育及神经发育情况。 结果 随着月龄增加,2组患儿的身长、体质量、头围均有所增加,观察组患儿身长较对照组增加;而2组体质量、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月龄增加,2组患儿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性、语言、社交及发育商呈现递增趋势,观察组患儿神经发育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促进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有助于改善其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