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18年河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基因型别及流行特征.方法 对2018年河南省报告的554例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出的NPEV毒株进行VP1基因扩增和测序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云南省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带毒情况和新发现的新型肠道病毒90型(newer enterovirus 90,EV90)的基因特征。方法 2005年云南省共报告232例AFP病例,共采集到<15岁AFP病例222例的双份便标本。对222例AFP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NPEV进行VP1基因序列测定。用MEGA5.0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和作图。进化树用临位相接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作成,所用模式为Kimura二参数置换法(Kimura 2-parameter substitution model)。用1 000个pseudoreplicate datasets进行进化树bootstrap统计学分析。结果 222例患者中共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10株(10/222,4.5%),均为疫苗株,未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检测到NPEV17株(17/222,7.7%),其中4株为人类肠道病毒A组(4个血清型,其中1株为新型病毒EV90),云南株EV90与山东3株之间的核苷酸(nt)同源性为95.7%~96.5%(差异率为3.5%~4.3%),氨基酸(aa)同源性为98.5%~99.5%(差异率为0.5%~1.5%),说明云南株更接近山东株03446-SD-CHN-2003(GQ253428),两地毒株差异不大。12株为人类肠道病毒B组(9个血清型),1株为人类肠道病毒C组(1个血清型,为新型病毒EV96),未分离到人类肠道病毒D组病毒。结论 2005年云南省AFP病例中NPEV携带率与往年持平。新型病毒EV90基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EV90病毒存在基因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分离及相关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海南省1995~2000年报告的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密切接触粪便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PV)疫苗株的分离情况.分析病例流行病学特征、PV型别分布等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试管法分离肠道病毒,微量中和试验法鉴定脊灰病毒,国家脊灰实验室采用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别。结果 海南省1995-2000年报告的15岁以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77例及685名密切接触的粪便标本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的分离率分别为10.80%和2.48%,3岁以内的儿童分别占94,73%、47.10%。19例脊灰病毒疫苗株阳性的AFP病例中,31.58%的儿童无OPV免疫史,21.05%的儿童有1~2次免疫史,仅47.37%完成了三次OPV全程免疫。其中9例病例发病后60天残留麻痹。结论 我国已进入“无脊灰状态”,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感染的病例,脊灰病毒疫苗株在人群中的循环及其致病性应进一步研究,同时,继续保持儿童高的OPV免疫覆盖率仍然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后临沂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2000—2002年该监测系统所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2年该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22例,15岁以下儿童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8/10万,其余各项监测指标也达到了规定要求。结论 通过对监测工作结果的分析表明,临沂市目前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仍然是敏感可信的,具备对脊髓灰质炎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2004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做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根据卫生部《全国2003~2010年保持无脊灰状态行动计划》的要求,对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和口服脊灰疫苗(OPV)的强化免疫活动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报告26例AFP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43/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84.6%。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报告的AFP病例均为脊灰排除病例。强化免疫活动第一轮服苗率98.36%,第二轮98.6%。结论:2004年AFP病例各项质控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无脊灰证实的标准。但仍然存在免疫薄弱地带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陕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疾病谱和发病特征。方法:对陕西省1998-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随访表及其它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FP病例疾病谱前四位的疾病是:格林-巴利综合症(GBS)、创伤性神经炎、不明原因瘫和脊髓炎。GBS无地域、发病年龄组特征,以5-9月呈高峰,麻痹部位以四肢和双下肢为主,占总数的88.8%,麻痹后60-70d随访时56.1%患者恢复;创伤性神经炎发生与病前感染(病毒分离率29.9%)、尔后进行不正确的注射有关。结论:医生应按正规操作进行注射;AFP病例个案资料的局限以及未提供病历,影响专家组的诊断,导致不明原因瘫病例居多,应引起各级防疫部门重视;脊髓炎病例发病前有感染(病毒分离率35.5%),以四肢、双下肢麻痹为主占82.9%,供医生诊断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海南省2005—200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病原学监测结果,为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方法,用RDa和L20B细胞对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粪便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2005~2009年从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96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33株脊髓灰质炎病毒(PV)毒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96株;33株PV毒株中PVI型8株、PVⅡ型6株、PVⅢ型5株、PV混合型(Pmix)13株、PV+NPEV混合株1株。所有PV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脊灰疫苗相关株。结论海南省2005~2009年AFP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中未发现脊灰疫苗衍生毒株(VDPV),且脊灰实验室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WHO的标准,表明海南省AFP病例的病原学监测敏感、高效。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5例手足口病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行头颅和脊髓磁共振检查及脑脊液、心肌酶检测。结果手足口病所致急性弛缓性麻痹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麻痹前期可有皮疹。多呈单峰热,约86.67%的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患儿瘫痪1周后。患肢运动功能开始恢复,住院期间可见到明显改善,轻症者1-2个月后恢复。结论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86.67%),如脑炎、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较脊髓灰质炎更为常见。皮疹、心肌损害比例高于脊髓灰质炎,可能由于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侵犯范围更广(包括皮肤、黏膜)有关。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恢复早,预后好于脊髓灰质炎.可能是由于病理上组织炎症重于神经毒性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甘肃省2006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工作进展情况.方法 对甘肃省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共报告<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122例,报告发病率为2.28/10万,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为86.89%,便标本及时送检率为99%,随访表及时收集率为89%.OPV3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61%,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9.18%.2006/2007年度部分地区开展2轮OPV强化免疫活动,第一轮常住儿童OPV接种率为98.34%,流动儿童接种率为99.21%;第二轮常住儿童OPV接种率为98.41%,流动儿童接种率为99.23%.结论 甘肃省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各项监测指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今后应继续加强重点地区AFP病例监测,提高合格便标本的采集率和OPV常规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2004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02例,采集粪便标本201例,均为双份,标本采集率为99.5%。14天内采集双份标本182例;采集合格粪便标本178例。7天内送达省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的187例;28日内完成分离定型200例。201例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阳性24例,阳性率为11.9%;脊髓灰质炎病毒(PV)阳性21例,阳性率为10.4%。所有PV阳性标本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青海省2008-2010年急性迟缓型麻痹(AFP)病例和健康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按WHO规定的方法对青海省2008-20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所有病例和393份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均采用RD、Hep-2和L20B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NPEV进行型别鉴定。结果 3年共分离到86株NPEV,分别为柯萨奇B组病毒(COXB)12株、埃可病毒(ECHO)42株、不能定型32株。结论青海省2008-2010年分离到的NPEV主要为埃可病毒,未分离到柯萨奇A组病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AFP病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龙岩市2008年—2011年共报告37例AFP病例,均为非脊灰AFP病例。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72.97%;男女比例为4.3∶1,无地区差异。每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结论目前龙岩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维持在较高水平,仍需提高和保持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的免疫覆盖率,并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AFP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及流行状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赤峰市 AFP监测系统运行状况及流行状态 ,及时发现输入病例。方法 :资料来源于 1993~ 2 0 0 1年医院直接向县级防疫站或县级防疫站主动搜索的 AFP病例。病毒分类采用 WHO病毒学分类标准。结果 :1993~ 2 0 0 1年赤峰市共报告 AFP病例 187例 ,9年 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达到 1/ 10万以上 ,AFP病例 4 8小时内调查率 ,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 ,7天粪便标本送检率 ,75天随访表送达省站率均达到 80 %以上 ,呈逐年上升趋势。经自治区鉴定确定为临床确诊病例 5 6例 ,无从粪便中分离到脊灰病毒的脊灰病例。经统计学分析 0~ 4岁组 AFP报告发病率较高 ,春秋夏季节高发 ;无男女性别显著性差异。结论 :AFP监测系统运行敏感度、及时性均达到 WHO规定的标准。无监测薄弱或空白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评价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查找该监测系统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巩固安徽省无脊灰成果。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采用9项评价指标对1994~2009年安徽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994~200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稳步提升;2001年监测质量下降明显;2002年各项监测指标迅速回升,并达到历史最佳水平;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响,监测质量"滑坡",2004~2009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稳中有升。结论安徽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保持着较高的运转质量,具备良好的发现输入性脊灰病毒病例和疫苗衍生病毒病例的能力。灰色关联分析法原理清晰,方法简单,评价结果全面、客观,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15.
应用密切值法评价安徽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安徽省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运用密切值法,采用AFP病例监测系统的9项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1994—2002年AFP监测系统运行质量稳步上升,到2002年该系统运行状况达到最佳;2003年运行质量严重滑坡12004和2005年系统运行状况略有改善。结论运用密切值法评价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方法简单,结果客观、全面,与实际情况吻合。应高度关注本省AFP监测系统的监测指标。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不合格粪便标本病例情况,以及时发现AFP监测系统存在问题,为提高监测系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1年福建省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福建省AFP病例报告413例,其中合格粪便标本377例,合格标本采集率为91.28%,不合格粪便标本36例,不合格标本采集率为8.72%。出现不合格粪便标本主要由于首次就诊后医疗单位未及时报告或漏诊,占77.78%,其次是患者未及时就诊,占16.67%。不合格粪便标本来源以AFP病例麻痹后首诊选择县级医院的最多,占总数的38.89%,其他依次为地区级医院(25.00%)、省级医院(16.67%)。首次就诊医疗单位报告准确性以省级医院最高,为50.00%,其他依次是地区级医院(44.44%)、县级医院(7.14%),乡、村级医疗单位最低,均为0。结论减少AFP病例不合格粪便标本,应重点强化医疗单位,特别是县级以下医疗机构AFP病例诊断、报告有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菏泽地区199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进行了报告和分析。菏泽地区1998年共报告AFP42例,无脊灰确诊病例,有1例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有5例临床脊灰(高度怀疑疫苗相关病例);42例AFP分布于全区的9县市,呈散发;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为1.542/10万;AFP病例48小时内调查率为94.7%,14天内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2.3%;从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中从未分离出脊质野病毒,而分离出脊疫苗病毒和COX、ECHO等其它肠道病毒,AFP标本脊灰疫苗病毒和其它肠道病毒阳性率均为15.79%;引起AFP的原因是多种的。我区AFP监测及消灭脊灰工作得了很大进展,但有不足之外,如就诊48小时内及时报告完成率等仍较低。建议仍应加强AFP监测和诊断,消灭脊灰工作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资料,以保持高质量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 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开展AFP病例监测工作,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413例,分布在9个区市86个县(市、区),<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2/10万.AFP发病者中以5岁以下为主占72.88%,这与国内资料报告相似.病例中服苗史≥3次有335例,占81.11%,男女性别比为1.97:1,合格粪便采集率91.28%.结论 福建省2009~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以省为单位均达到标准,但常规免疫仍有免疫空白点存在.为保持无脊灰状态,应在抓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做好强化免疫,提高AFP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