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脉脱”一词,历来注释不同。提出研究“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脉象,不可大侧重于考字书,而应结合临床实践来求索。分析认为:“脉脱”是血痹,即西医所说的无脉症。而“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一句中的“入”字,实与中风中脏、中腑之“中”同义。  相似文献   

2.
3.
《金匮要略》是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述杂病的部分,开创了对杂病进行辨证论治的先河。由于其中所载方药精效著,被后世医家称为"经方",并因此享有"方书之祖""医方之经"的美誉。但《金匮要略》被认为是经典之作,并非仅因其方剂,而还应包括全书所论理、法、方、药等各方面对后世临床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其中,脉诊的论述对后世脉诊理论体系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好的奠基作用。在此,文章就书中所论"脉浮"进行了整理和更深一步的学习,从而,提出了笔者对仲景之"脉浮"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马丁 《宁夏医学杂志》1990,12(2):102-105
《金匮要略》一书是中医典籍中治疗杂病的典范。全书围绕着脉证合参,证不离脉的原则,层层深入,阐发医理。前22篇约398条中论述脉象的条文约145条,占全书的1/3以上。仅浮脉一种就有44处提到,其它诸脉亦不鲜见。后世“杂病重脉”之说溯源于此。本文结合自己学习体会,试将《金匮》脉法规律探讨如下,求教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6.
《金匮要略》温经汤证注释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心典》是清代著名医家尤怡为探讨诠释《金匮要略》而作。其注释尤具特色,识证准确,析方精辟,行文快言捷语,常能深入浅出,时有点睛之妙,使艰涩难懂之文变得简明易读。其释证析方,常两相比较,辨其异同,抓住本质,使读者易于把握条文之关键。  相似文献   

8.
9.
《金匮要略》旋覆花汤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证与寒证皆可导致血失畅行,往往有结痰留瘀停滞其中,因此对于妇人虚寒之半产漏下,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大胆用旋覆花汤行其血脉,但旧血得去,新血复生,而未一味蛮补,仲景在此方实有深意.后人悟之治疗疾病当分虚实,有虚实夹杂,必当先驱邪,不可见虚即补,否则最终只能未去病,反伤正,病益不去.  相似文献   

10.
陈修园的《金匮要略浅注》和《金匮方歌括》对后世影响颇大。陈修园揭示读法,《伤寒论》和《金匮》相互参读,才有事半功倍之效,其研究《金匮》的特点是上考源流,下参众说,对照发明;钩沉索隐,审证求因,凭证选方;脉证结合,寻觅机要,鉴别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的脉“平”令人费解,学者们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明清以来医家的著述和现代学者的训诂结果中,伤寒大家胡希恕提出,出现脉“平”而非痰饮病典型弦脉,是因支饮兼外邪的结果.而现代训诂学者张正昭考证得出“平”字与“抨”字通假,脉“平”当作脉“抨”讲,为有抨弹感或兼有敷急的脉象.结合两位观点,得出脉“平”为支饮兼风寒外邪而出现的弦、紧、浮、数相复合的脉象——“抨”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文章考证不同《金匮要略》版本,重解《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中第7、12、13条原文,提出第13条大承气汤证是典型刚痉,第12条葛根汤证为欲作刚痉,第7条是刚痉提纲,由葛根汤证向大承气汤证的转归反映了刚痉的传变过程,以“口噤”为典型刚痉先兆。文章旨在统众家之纷说,明刚痉之原理,以期从刚痉动态发展的角度为临床选方用药及判断预后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14.
《金匮要略》通利气机法刍议汪艳荣,黄振俊,郜希山河南省舞阳钢铁公司职工医院(467000)主题词金匮要略/历史,中医名词,注释《金匮要略》之方施之于病,功捷效卓,其治法用药奇妙变幻,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尤其是贯穿全书的“通利气机”之思想方法,更予人以登...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篇中含有"术"的方子有麻黄加术汤、防己黄芪汤、去桂加白术汤即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据现行本的《金匮要略》所载,含"术"类的方子皆用白术,《神农本草经》及早期本草书籍中皆载"术",而无白术之说。通过对《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伤寒论》中含"术"的方子及仲景治"湿"思想进行系统分析,认为治"湿"取微汗,苍术较白术取微汗优;治风湿以辛、苦味为主,苍术味较白术辛,说明方中"术"当为"苍术"。并且推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宋人在校正《金匮要略》时的臆改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金匮》脉象,主病独特,有一脉主病截然相反者,如浮虽主表,但不可概言表;沉虽主里,但不可慨言里;迟虽主寒,但不可概言寒:数虽主热,但不可概言热。《金匮》论脉,既论述具体脉象,又以之解释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竹皮大丸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历代注家对该方认识不一,多数认为该方以竹茹为君药,旨在清热除烦,安中降逆,后世临床医生常遵此法,而对原条文中记载的安中益气重视不够。对此,笔者基于原文,经反复研读,认为竹皮大丸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中的小建中汤在病机、症状、治法、方药上有诸多相似,两者乃是一脉相承,皆以甘温药物,清降阴火,但又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19.
对《金匮要略》“正气”概念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汗”,五液之一,为体内津液代谢之产生。《素问·宣明五气》曰:“心为汗。”汗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代谢产物,在机体阴阳失调的情况下,会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成为疾病的症状之一。“汗”又是一种治疗方法。《素问·热论》曰:“其未满三日者河汗而已。”汗法是八法之一。故“汗”者,既是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亦是治疗上常用的方法。《金匮要略》这部研究杂病的经典,对“汗”的论述可谓详、尽、精、活,即以“汗”为症状来辨别病证、预后凶吉,又以“汗”为治疗大法,灵活运用、不漏禁忌,更有以“汗”为第二致病因素,探致病由、严格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