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大鼠心梗后心功能及钙泵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 ,同时以液氮冷冻左室游离壁建立心梗模型。 4周后分别将 2× 10 6个细胞悬液或冷D -Hanks液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梗区数个不同部位。另取 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 ,仅行两次开胸手术。 4周后行心功能测定及取标本 ,RT -PCR检测SERCA2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后 1周、2周和 4周后均可存活并具有分化成熟倾向。Buxco系统行有创动态心功能测定 ,发现SLVP、+dp/dt以正常组为最高 ,实验组次之 ,对照组最低。而LVEDP则相反以正常组最低 ,实验组次之 ,对照组为最高。心梗后SERCA2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 0 988± 0 0 0 4对 1 82 4± 0 0 0 9,P <0 0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 ,虽然SERCA2基因mRNA表达水平实验组也较正常组有所降低 ( 1 5 83± 0 0 12对 1 82 4± 0 0 0 9,P <0 0 1) ,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 1 5 83± 0 0 12对 0 988± 0 0 0 4,P <0 0 1)。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可促进SER CA2mRNA表达 ,并使大鼠心梗后受损的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3.
何桦  赵祝香  张颖 《现代保健》2014,(21):26-3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肺气肿大鼠模型肺组织内的定植情况。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3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SCs干预组(A组,10只,慢阻肺大鼠,尾静脉输注MSC 1×106个/mL),肺气肿模型组(B组,10只,慢阻肺大鼠,尾静脉输注等体积PBS)及MSC对照组(C组,10只,正常大鼠,尾静脉输注MSCs 1×106个/mL),正常对照组(D组,4只,正常大鼠,尾静脉输注等体积PBS),采用烟熏法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SD大鼠来源的MSCs,经GFP标记细胞后将其经尾静脉注入肺气肿模型SD大鼠体内,24 h内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迅速冰冻切片,共聚焦激光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转染GPF的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肺内定植情况。结果:成功培养具有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传至第4代时有99.5%表达CD44、99.6%表达CD29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仅有0.4%表达CD34、1.0%表达CD45单核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表型;成功复制大鼠肺气肿模型,香烟烟雾暴露组(A、B组)平均肺泡间隔为(119.0±26.2)μm,高于对照组(C、D组)的(89.8±17.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肺泡数为(173.9±68.3)个/mm2低于对照组的(280.3±104.0)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共聚焦发现MSCs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24 h后可见A组大鼠肺组织内转染绿色荧光蛋白质粒的MSCs,而B组、C组及D组均未见转染荧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后可在肺气肿模型大鼠肺内定植,为MSCs治疗慢阻肺可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用于干预治疗糖尿病大鼠。方法 取周龄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使用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移植至糖尿病模型大鼠,观察干预治疗效果。结果 体外诱导MSCs由长梭形变成多角形并逐渐聚集成圆形,双硫腙染色后细胞团成亮红色,表明为胰岛样细胞。糖尿病模型大鼠移植诱导分化胰岛样细胞1周后,多饮、多尿症状减轻,10d后,血糖值由(21.352±3.150)mmol/L降低为(14.604±3.236)mmol/L,与对照组(22.256±4.051)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糖值由(18.00±1.00)g/L降低为(8.50±0.25)g/L,与对照组(20.00±0.18)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尿糖值水平,可能具有治疗糖尿病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大鼠心梗区血管新生和细胞因子VEGF、TGF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 ,同时以液氮冷冻左室游离壁建立心梗模型。 4周后分别将 2× 10 6个细胞悬液或冷D -Hanks液注入心梗区数个不同部位。于移植后 1、2、4周依次获取心梗区标本 ,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 ,毛细血管密度测定和RT -PCR检测细胞因子VEGF、TGF -βmRNA的表达。 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后 1、2、4周后均可存活并具有分化成熟倾向。移植后第 1、2及 4周心梗区单位面积 ( 0 1mm2 )毛细血管数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 (P <0 0 1) ,但毛细血管数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少的趋势 (P <0 0 1)。VEGFmRNA术后第 1、2及 4周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 (P <0 0 1)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量两组均呈迅速降低的趋势 (P <0 0 1)。TGF -βmRNA在术后第 1、2及 4周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 ( P <0 0 1)。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梗区移植后可促进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 ,并可使VEGF生成增加 ,TGF -β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大鼠心梗后血清E-selection(E-选择素)的影响,推测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方法: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同时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建立心梗模型。2周后分别将2×106个细胞悬液和无血清培养基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梗区数个不同部位。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仅行两次开胸手术。分别于移植后2周、4周检测外周血中E-selection含量,从而探讨干细胞移植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2周,心梗模型组E-selection含量为(36.04±14.47)ng/ml,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含量为(24.29±8.51)ng/m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基组E-selection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造模后4周,心梗模型组E-selection含量为(33.02±17.78)ng/ml,虽有所降低,但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仍显著(P<0.01),骨髓干细胞组移植组E-selection含量为(17.45±7.22)ng/ml,与心梗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细胞培养基组E-selection含量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后2周和4周E-selection含量均较心梗组有下降趋势,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不会造成内皮功能损伤,相反可能会带来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它可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诱导分化,目前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是组织工程的重要种子细胞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并进行细胞替代或转基因治疗这一方法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过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住院治疗的2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行手术血肿清除术后,通过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3.5ml.选择同期入院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后6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行颅脑MRI、血生化指标,监测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 [结果]治疗组移植6个月后与对照组及移植前比较,NIHS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P<0.01),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升高(P<0.01).移植后6个月随访,颅脑MRI及血生化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是安全可行的,且在近期内疗效确定,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为胰岛样细胞,鉴定诱导细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取周龄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液、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胰岛素抗原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胰岛样细胞胰岛素的表达。结果体外诱导的MSCs由长梭形变成多角形并逐渐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细胞团成亮红色,初步表明为胰岛样细胞。诱导的细胞具有胰岛素抗原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胰岛素表达阳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成胰岛样细胞,并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的能力。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最危重的病症之一,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发病率。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给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MSC)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ALL小鼠动物模型 ,对其进行allo -BMT的同时 ,静脉输注体外培养的供鼠BMMSC ,同时设立单纯allo -BMT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CD4+ 、CD8+ T细胞亚群的差异 ;观察受鼠发生GVHD一般反应及病理学变化 ;记录受鼠存活时间。结果 BMMSC减少受鼠CD4+ T细胞的同时增加CD8+ T细胞 ;推迟GVHD发生的时间 ;明显延长ALL小鼠allo -BMT后的生存时间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BMMSC能抑制ALL小鼠allo -BMT后GVHD的发生 ,但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GVL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氢醌(HQ)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影响,筛选HQ骨髓毒性作用的靶蛋白。[方法]体外分离并培养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随即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5×10^-5mol/L的HQ染毒24h;对照组加入相同浓度的磷酸缓冲液处理24h。染毒完毕后即刻抽提两组细胞的总蛋白,然后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LC-Qq-TOF质谱技术进行蛋白表达谱分析,找到可能的HQ骨髓毒性靶蛋白。[结果]在3次重复实验中,对照组与HQ处理组相比较,均有约20个差异蛋白点。其中3次中有11个重复的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鉴定出膜联蛋白-Ⅱ、甲酰-谷胱苷肽水解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醛缩酶-A4个蛋白点。[结论]HQ可诱导膜联蛋白-Ⅱ、醛缩酶-A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表达下调及甲酰-谷胱苷肽水解酶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13.
王忠  李森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11):17-18
目的分离提起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扩增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通过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组织构建膀胱,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将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以生长状态良好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制备好的聚乳酸一聚乙醇酸支架上,进行体外联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组织工程构建膀胱。结果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良好,传代扩增容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乳酸一聚乙醇酸基质中生长良好,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结论通过利用体外扩增培养的骨髓问充质干细胞制备的上皮细胞可以体外聚乳酸一聚乙醇酸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膀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可行性,为组织工程化骨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提法制备CPC浸提液,加入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中。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进行细胞毒性反应分级:流式细胞仪检测CPC浸提液培养的hBMSCs的细胞周期。将新型磷酸钙骨水泥在不同凝结时间分别加入到BMSC浓度为1×10^7/L的6孔培养板中,逐日观察材料边缘细胞贴壁生长情况,培养一周后扫描电镜观察;取第三代BMSC,将密度调至1×10^7/L加入到12孔培养板,注入糊状磷酸钙骨水泥(成团期),分别于培养1天、3天、5天、1周终止培养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新型磷酸钙骨水泥的细胞毒性反应为0~Ⅰ级,基本无毒性。光镜下见细胞在大部分组的CPC材料边缘生长良好,未见细胞变形、坏死;扫描电镜观察见大量细胞紧贴材料生长,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近圆形,在骨水泥表面与其他细胞相连融合成片。结论新型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在常规培养体系中与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磷酸钙骨水泥共培养。  相似文献   

15.
卵巢作为女性的性腺,在女性体内负责生殖和内分泌的功能,卵巢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女性生理和身心健康。干细胞能可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其在早衰卵巢的微环境下能“因地制宜”的分化为卵巢细胞,发挥卵巢细胞正常功能,维持卵巢的正常形态,防止卵巢萎缩变形。此外,干细胞再生的卵巢细胞可以对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维护内激素水平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过薄的子宫内膜会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胚胎着床失败,结局不良。目前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手段多集中于增加雌激素水平、改善子宫内膜血流以及子宫内膜微创刺激等方面,但疗效并不理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最好的成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可用于治疗多种损伤性疾病。近期研究表明其可向子宫内膜迁移,使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为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介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和其在脊髓损伤中的动物实验,综述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实验研究的新进展。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过程中分泌了营养因子、保护了受损的神经细胞、促进了轴突的生长、恢复了运动感觉功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存在骨髓内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功能及多向分化潜能.在一些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以向成骨系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系细胞、成软骨系细胞等方向分化,近年来已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而转基因技术是一项目前较为热门的生物科技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基因如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 1,CDMP-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等通过转染后对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对体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细胞增殖与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从Wistar大鼠骨髓中获得MSCs,培养传代,透射电镜下观察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5-aza对MSCs生长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ctin(α-Sarcomeric)、Desmin、Myoglobin、NSE、GFAP的表达。结果:5-aza对MSCs有抑制作用,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有心肌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表明,MSCs经5-aza诱导14dactin、desmin、myoglobin、NSE和GFAP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5-aza对MSCs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MSCs被5-aza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