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疫区鼠类的密度构成与种群分布;方法:夹日法,村内、村外同时布夹,每次布夹不应少于2昼夜;结果:村内密度为20.16%,村外密度为10.21%,村内鼠种较村外丰富,黑线姬鼠为优秀种,褐冢鼠、小家鼠、大仓鼠为常见种;结论:防制流行性出血热发生的最佳灭鼠时机应在每年的3月和10月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报告了1994年对唐山口岸地区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监测结果:室内平均鼠密度为8.67%(104/1200)。、携带EHFV抗原、抗体结果:室内平均阳性率为0.96%,健康人群EHF隐性感染率平均为1.56%(18/1157),男性为1.21%(6/497),士性为1.82%(12/660),男女之比为1:1.33,男士之间无显性差鼻(X^2=0.7.P>0.051.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调查茂名口岸地区鼠形动物及健康人群中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感染情况,评估该地区EHF的流行风险及影响因素,为口岸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体和人体血清中EHF IgG及IgM抗体。[结果] 水东港区和进港公路地区家鼠EHF总感染率为3.13%和15.8%;野鼠EHF总感染率为0和1.60%;鼠形动物总体感染率为3.18%。健康人群总感染率为5.09%。[结论] 茂名口岸地区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风险,加强灭鼠工作将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珠海口岸地区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现状及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危害.[方法]在珠海7个口岸采用鼠笼诱捕法常年进行监测.每月捕鼠1次,每次每个口岸布鼠笼100个,捕获活鼠(包括其它鼠形动物)进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结果]7个口岸监测点中,有5个监测点发现2目2科3属3种9只鼠形动物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均为Ⅱ型抗原),阳性率为2.69%.在7个口岸中鼠形动物EHF阳性率最高的是九洲口岸,为13.6%.3种HEF阳性的鼠形动物中,阳性率最高的是褐家鼠为2.1%.[结论]珠海口岸地区有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存在,且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鼠形动物分布广.珠海主要船(货)运海港口岸九洲口岸和陆路拱北口岸鼠形动物HEF抗原阳性率远比其他口岸高.  相似文献   

5.
目前病毒性出血热在全球各大洲均有不同程度发生或流行,我国近年来疫情不断发生,疫区不断扩大。口岸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为保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要积极作好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贵州省三种不同情况EHF疫区鼠类连续两年逐月自然监测结果。通过37012夹夜的捕鼠调查,进一步查明各疫区鼠类传染源种类、密度、带病毒率的季节性变化及其空间分布。为灭鼠防病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鼠类种群、密度及鼠疫监测情况。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01只.隶属2目2科4属7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为8.48%,夏秋两季为鼠密度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摸清泉州市后渚港区的流行性出血热疫源情况,泉州卫生检疫局与泉州市卫生防疫站检验科配合完成了为期一年(1991.5-1992.4)的鼠类监测.对捕获的鼠类进行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抗体检测,进一步查明传染源种类、密度、带毒率的季节分布,为灭鼠防病提供了生物学依据.泉州后渚港离市区10 km,位于东海之滨泉州湾内,东经118°42'58”,北纬24°53'18”,处于洛阳与晋江的汇合处,港区面积约17.6万m2.港区周围为江陵坡地,植被丰富,属我国华南地区闽广沿海亚区,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21.4℃,相对湿度75%,年降雨量836.9mm,鼠类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绥芬河公路口岸附近流行性出血热(EHF)在鼠类中的流行动态。[方法]对鼠类进行EHF IgG抗体监测。[结果]检测5种142只鼠类的血样,检出EHF IgG抗体阳性29只,阳性率为20.42%。其中黑线姬鼠的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为30.95%。[结论]EHF的宿主为多源性动物宿主,而黑线姬鼠是主要储存宿主和传染源,应在该区域加强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茂名口岸地区鼠类及健康人群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感染情况,评估该地区EHF的流行风险及影响因素,为口岸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鼠体和人体血清中EHF IgG及IgM抗体.结果水东港区和进港公路地区家鼠EHF总感染率为3.13%和15.8%,野鼠EHF总体感染率为0和1.60%,鼠类总体感染率为3.18%.健康人群总感染率为5.09%.结论茂名口岸地区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风险,加强灭鼠工作将有助于流行性出血热的防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茂名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中鼠疫、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情况,评估该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风险及因素,为口岸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一般的病媒生物调查方法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结果] 血清学检测样本220份,其中斑疹伤寒抗体阳性占10.00%;恙虫病抗体阳性占7.27%;流行性出血热抗体阳性占3.18%;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占0.45%;鼠疫杆菌抗体全部阴性。鼠形动物总染蚤、革螨、恙螨、硬蜱指数分别为0.2、3.5、36.3、0.1,染蚤、革螨、恙螨、硬蜱率分别为8.8%、39.2%、31.1%、4.0%。[结论] 茂名口岸地区存在恙虫病和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因素,有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12.
大连口岸出入境远洋船员梅毒与HIV感染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大连口岸出入境远洋船员中梅毒、HIV感染情况,为在远洋船员这一特殊人群中有效防治梅毒、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年1月~2002年7月经大连口岸出入境的船员实施梅毒、HIV感染血清学监测。[结果] 共监测出入境船员10405人次,检出梅毒感染者66例,感染率为6.34‰;HIV感染者4例,感染率为0.38‰,均高于一般人群。从年龄分布看,30~39岁年龄组人员所占比例最高,梅毒为63.7%;HIV为75.0%。[结论] 应加强对远洋船员的心理健康咨询及性道德教育;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加强对船员性传播疾病的监测,防止梅毒、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花都口岸白纹伊蚊幼虫的季节消长。[方法]用塑料诱蚊筒盛水诱蚊,对幼虫进行鉴定并计算幼虫容器指数。[结果]白纹伊蚊幼虫季节消长呈双峰型,5月、6月、9月和10月份的幼虫容器指数相对处于高峰期。[结论]应在白纹伊蚊幼虫高峰期前加强对环境积水的综合治理,消灭白蚊伊蚊的孳生场所,防止蚊媒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地区老年旅行者健康情况。[方法] 收集、整理武汉口岸1999~2002年4月间981名60岁以上出、入境老年人的传染病监测资料,按年龄、地区、职业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检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7例;梅毒感染者1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例。[结论] 部分老年人(感染者)仍有传播性病、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提示在出入境传染病监测中不能忽视老年人群,尤其要加强港、台地区老年人的性病、艾滋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了解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病谱,为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 对腾冲口岸2000~2002年4921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腾冲口岸出入境人员以中国籍人员,尤其是劳务人员最多,占总人数的88.64%。共检出各种传染病155例,检出率为3.15%;其中nSsAg阳性113例;HIV抗体阳性26例;淋病14例;梅毒2例。[结论] HBsAg阳性和HIV抗体阳性是腾冲口岸影响出入境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外籍人员,劳务人员是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6.
湖南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与梅毒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湖南口岸出入境人员中艾滋病与梅毒流行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方法] 1999~2003年对到湖南国际旅行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出入境人员29577人实施了HIV抗体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检出的感染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检出HIV感染者5例,总检出率0.17‰;梅毒感染者28例,总检出率0.95‰。感染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梅毒与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为性接触,梅毒的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 [结论] 艾滋病、梅毒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应加强性传播疾病监测预警工作,探索卫生检疫监管新模式,及时发现病例,防止疫情播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莆田市登革热疫情现状及流行特征,为莆田口岸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对莆田市登革热疫情情况及病例个案和口岸媒介监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共报告登革热113例,疫情涉及1区6个乡镇和街道;病例基本集中在8~10月份,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结论莆田市登革热疫情具有季节性、地方性、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等特征。加强监测力度,做好环境整治和防蚊灭蚊工作,加强口岸查验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加大对居民的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登革热防控意识,是控制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汕头口岸进出口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监测结果的分析,掌握常见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第一手资料,便于加强检验检疫监管工作,防止放射性有害物质的传人传出,保护人体健康。[方法] 应用放射性监测仪对进出口天然石材产品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加以分析。[结果] 进口花岗岩、大理石和出口石材的γ射线剂量当量率实测平均值分别为0.32μSv/h、0.19μSv/h、0.34μSv/h。[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对进出口天然石材产品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检验检疫机构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进出口天然石材产品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