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10年霉菌性食管炎在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所有病例,共计33456例.选择全部霉菌性食管炎病例为研究对象.观察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情况及与反流性食道炎的关系.结果 10年霉  相似文献   

2.
霉菌感染是引起食管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多继发于体质衰弱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我们对1985年6月~2005年6月经胃镜诊断为霉菌性食管炎154例作了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霉菌性食管炎1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性食管炎是指食管被霉菌感染所致的炎症.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但临床报道不多,现将我院2年来采用胃镜诊治1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霉菌性食管炎是因霉菌感染食管所致的食管炎症改变。霉菌是条件致病菌,在健康人体内属正常菌群,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菌群紊乱等时,霉菌会趁机侵入食管而致霉菌性食管炎。随着电子胃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霉菌性食管炎在临床上诊断越来越多。我们2010—2012年行胃镜检查18960例,共检出霉菌性食管炎186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经胃镜证实的13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经胃镜活检快速尿素酶及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分为根除组69例,对照组63例,随访1年.结果:根除成功62例,根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9%,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2.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南充地区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的发病情况和内镜、临床特点及其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关系。方法:根据新标准诊断BE,研究BE患者的内镜下检出率、内镜表现、分型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与RE的关系。结果:检出BE为总胃镜检查人数的1.02%,男女之比为1.81∶1,平均年龄(46.37±14.2)岁,典型反流症状比RE少见。BE中短节段占80.08%,多为舌状、岛状或包含这2种形状的混合型。食管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肠化型占BE的36.86%,10.59%伴异型增生,胃窦Hp阳性率为39.83%。RE检出率为2.02%,比BE略高。0.49%的BE伴RE,。结论:南充地区BE患病率较低,多为短节段舌状或岛状,约1/3为肠化型,以中年男性多见,常无症状,与RE无明显相关性,部分伴异型增生。BE的临床意义和预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颖  古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8(12):1813-1816
目的:探讨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refractory reflux esophagitis,RR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门诊患者共212例,给予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治疗8周,临床症状无有效缓解的RRE患者93例(占总数的43.9%),临床症状能有效缓解的非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non-refractory reflux esophagitis,NRRE)患者119例(占总数的56.1%),对比分析RRE与NRRE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家族史、胃镜下分级、焦虑抑郁状况。结果:RRE组与NRRE组在年龄、BMI、病程、家族史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前后RRE与NRRE患者在焦虑抑郁积分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前后RRE患者与NRRE患者胃镜分级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老年、肥胖、存在RE家族史、长病程、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重是RRE的危险因素。结论:RRE与年龄、BMI、家族史、焦虑抑郁状态、病程等多种因素相关,中老年、肥胖者、有RE家族史者、病程长者、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状况严重者更易患RRE,RRE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与胃镜下的严重程度无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8.
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特点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性食管炎又称白色念珠性食管炎 ,近年来随着电子胃镜的应用 ,临床检出率逐渐提高。我院 1979年 10月—2 0 0 1年 10月应用各不同型号胃镜检查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4 5 0 0 0例 ,检出各类食管病变 1870 0例 (41.5 % ) ,检出霉菌性食管炎并经病理证实 4 5 0例 ,占食管病变 2 .4 %(45 0 / 1870 0 )。患者常感胸闷、胸痛、咽下困难、纳差、甚者倦怠乏力。常易误诊为食管癌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现就本病的病因学及发病特点 ,诊治方法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共 4 5 0例 ,男 4 12例 ,女 38例。年龄 15~ 85岁…  相似文献   

9.
霉菌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霉菌性食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食管霉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1500例常规胃镜检查发现霉菌性食管炎57例(0.27%)。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或胸骨后烧灼样感以及吞咽困难、恶心、泛酸等症状。内镜下可见食管表面散在或广泛的白色或乳白色的颗粒状、略隆起的病灶附着;斑片状的白色粉末状隆起,少数融合成片。病灶用水冲洗不脱落,毛刷刷掉后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57例中19例经抗霉菌,治愈16例,明显好转3例。结论霉菌性食管炎症状无特异性,内镜结合细胞刷或活检是其诊断的可靠方法,抗霉菌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霉菌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尔奇 《北京医学》2002,24(3):215-215
我院自1990年至2000年9月经胃镜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霉菌性食管炎患者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客家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比较反流症状中文问卷(CGQ)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在客家人群GER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对居住于永定土楼(承启楼)使用客家方言的居民以随机顺序分别进行CGQ及GerdQ调查,以CGQ总得分≥12分或GerdQ总得分≥8分为阳性.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03份,其中男104例,女99例.CGQ阳性25例,阳性率为12.3%;GerdQ阳性10例,阳性率为4.9%.两种问卷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5,P=0.008).CGQ及GerdQ阳性率在男性分别为13.5%(14/104)和8.7%(9/104),女性分别为11.1%(11/99)和1.0%(1/99).不同性别CGQ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9,P=0.610);男性GerdQ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不同年龄组CGQ及GerdQ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GQ:χ2=4.101,P=0.535;GerdQ:χ2=2.813,P=0.729).受试者完成CGQ和GerdQ的应答时间分别为(3.2±0.8)min、(5.4±0.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5,P<0.05).以CGQ为标准,GerdQ筛查GER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40.0%、97.8%、71.4%、92.1%、90.6%、0.378、18.2和0.6.结论 客家人群有较高的GERD患病率,CGQ较GerdQ在客家方言人群GERD筛查中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海勤人员消化道常见疾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海勤人员与陆勤人员消化道常见病发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海勤人员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院消化科门诊患者病史.消化道常见疾病诊断:病史、胃镜,同时病理活检排除癌性溃疡,上消化道钡餐排除皮革胃;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诊断:症状Sc积分≥8分者入选,胃镜检查排除食管狭窄、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肿瘤,并根据1999年全国反流性食管炎研讨会制定的食管病变内镜诊断及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反流食管病问卷调查(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对象为某部海、陆勤人员.按烧心感、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等4大症状计分.RDQ≥20分者诊断为GERD,≤15分为非GERD但纳入研究,16~19分者不列入研究对象.结果:(1)海勤人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人群,慢性胃炎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但低于基层部队(P<0.05).(2)海勤人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 DU)发病高于基层部队人群及机关人员,RE发病情况明显高于其他各人群(P<0.05).(3)RDQ积分随机问卷调查,海勤人员伴反流症状者发生率为26.81%,非海勤人员为9.26%.(4)门诊胃镜检查,症状Sc积分≥8分者中,海勤人员中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31.55%,陆勤人员组为18.73%.结论:(1)随船医务人员要有针对性带足药品,做好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胃炎(reflux gastritis, RG)、RE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高发病率疾病的治疗预案.(2)做好远航前的防治工作,出海前进行体检,对有明显消化道症状及溃疡病、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等重点人员要安排消化道钡餐检查或直接行胃镜检查,必要时对高危患者进行工作调整.  相似文献   

13.
酷似心绞痛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提高反流性食管炎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误诊为心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心源性胸痛12例.误诊时间为4个月~10年,平均4.2年.结论 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胸痛极易误诊为心绞痛发作,应全方面检查,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郝荣贵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64-564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近年来,通过对食管pH值的连续监测,发现48%~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最近研究认为本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现将我院2002年3月-2008年3月间经胃镜检查确诊为RE的6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霉菌性肠炎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普通外科1 821例手术病人,其中58例结肠癌手术病人术后发生肠道霉菌感染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结肠癌组手术病人术后发生肠道霉菌感染明显高于同期其他普通外科手术病人.结论:合理使用抗菌素是降低医院内高发的结肠癌术后肠道霉菌感染的关键,只要临床上多方面密切注意,完全可以控制和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esophagitis,RE)的食管酸暴露、酸反流类型 ,及酸反流在反流性食管性食管炎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DigtrapperMKⅢ携带式食管 2 4hpH监测仪 (PCpolrrafHR瑞典产 )测定 12例正常人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2 8例的食管 2 4hpH值。结果 :RE组总的、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1)。RE组卧位和立位反流次数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RE组中 ,立位、卧位酸反流时间构成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食管长时间的酸暴露 ,可能在RE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直立位反流与卧位反流在RE的发病中有同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反流性食管炎发展到食管腺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涛  龚均 《陕西医学杂志》2003,32(2):146-149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酸性胃液或碱性肠液长期反复流入食管内 ,所造成的食管粘膜的慢性炎症。 Barrett食管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长期胃食管反流导致柱状上皮替代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的一种病理现象 ,被认为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本文就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RE)、 Barrett食管(Barrett' s esophagus,BE )及食管腺癌 (Esophagealadenocarcinoma,EAC)发展过程中一些相关基因的改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傅溥 《中级医刊》1991,26(6):13-14
  相似文献   

19.
中华医学会内镜学会于 1999年 8月在烟台专题讨论会上重新判定了反流性食管炎 (RE)诊断及分级标准〔1〕。据此分析近年诊治的 45例RE病人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5例中男 2 3例 ,女 2 2例。年龄 2 5~ 6 8岁。均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1 2 诊治方法  45例病人均行纤维胃镜检查 ,根据内镜诊断分级标准 :0级 5例 ,Ⅰ级 17例 ,Ⅱ级 19例 ,Ⅲ级 4例。采用抑酸剂和促动力药物治疗〔2〕。具体药物为雷尼替丁15 0mg口服 ,每日 2次 ;西沙必利 10mg口服 ,每日 3次。疗程 8周。疗程结束后均复查胃镜。1 3 结果  45例病…  相似文献   

20.
1996— 1 999年我院消化科门诊经胃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 1 6 4例 ,其中 1 4例患者临床上曾出现误诊或漏诊 ,误漏诊率为 8.4%。本文对资料收集较完整的 1 4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误漏诊共 1 4例 ,其中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2 5~ 75岁 ,平均 46岁 ,就诊次数 3~ 1 0次。1 .2误诊疾病  1 4例中误诊冠心病 6例 ,支气管哮喘 6例 ,肺部感染 1例 ,胆心综合征 2例 ,可疑食管癌 1例。误诊时间最长 2年 ,最短 2个月。所有病例在胃镜检查诊断后给予H2受体阻滞剂、吗丁林、硫醣铝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