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单二乙氨基丙胺棉酚的合成及口服抗生育活性研究孔爱华1)朱崇泉薛慧中吴国沛(南京药物研究所,南京210009)茅百勇赵世兴顾芝萍(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200031)在改变棉酚单个基团的结构改造工作中,作者先后合成了单甲氧基棉酚〔1〕、单醛棉酚和单苯胺棉...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黄酮衍生物,并考察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Baker-Venkataraman反应合成单羟基取代的黄酮,进而经Williamson反应合成黄酮衍生物;以布洛芬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对5个目标化合物(1a、1c、1d、2a、2c)的抗炎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与结论 以2’,5’-二羟基苯乙酮或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及红外光谱确证。初步的药理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6-[2-(4-吗啉基)乙氧基]黄酮(1a)和2’-氟-7-(2-二甲氨基甲酰甲氧基)黄酮(2c)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酮洛芬衍生物的合成工艺及其抗炎活性。方法:将酮洛芬通过碳二亚胺法或酰氯法分别与去甲丹皮酚或丹皮酚偶联,合成酮洛芬衍生物,并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对其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得到2个酮洛芬衍生物(I1,I2),其结构均经^1HNMR,IR和HR-MS确证;药理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CMC—Na组相比,化合物组(I1,I2)表现明显抗炎活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制率大于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结论:通过偶联作用,并经过抗炎活性的测定,酮洛芬衍生物(I1,I2)的抗炎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两个系列共8个哌嗪类衍生物,用红外、核磁、质谱及元素分析确证结构。经豚鼠离体心房正性肌力作用试验,所筛选的8个体例物中,有7个具有不同程度的活性。其中目标物Ⅱ与Ⅸ正性肌力作用均强于对照品氨力农及维司力农(vesnarinone),且(Ⅸ)与氨力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环戊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抗炎活性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本文选取α-正亚辛基环戌酮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α-亚烷基环戌酮、α-取代环戊烯酮、α-亚烷基-α′-二甲胺甲基环戊酮盐酸盐及α;α,B-烷基取代环戊酮共四个系列二十五个环戊酮衍生物,其中九个为未见于文献的新化合物。抗癌及抗炎活性的药理初筛实验的结果表明,其中的某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癌、抗炎活性。深入的药理实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喜马拉雅紫茉莉乙醇提取物的小鼠抗生育活性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喜马拉雅紫茉莉植物乙醇提取物进行了抗生育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口服600mg/kg对雌性小鼠具有明显的抗生育活性,同时对部份小鼠亦具有致肿瘤活性,其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大于16.67g/kg。 相似文献
14.
大豆异黄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合成大豆异黄酮及其衍生物,对其抑制肿瘤的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多元酚和取代苯乙酸衍生物为主要原料经多步合成制备了大豆异黄酮及其衍生物,对所得化合物用蓝染法测定了在50 μg.mL-1时体外抗肝癌H22瘤株活性。 结果 合成了13个脱氧安息香和14个异黄酮化合物,其中5个(1f~4f, 1h)为新化合物。 结论 未发现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1d和1g样品在24 h, 100 μg.mL-1时蓝染率分别为5%和10%。对目的物抑制肿瘤转移评价方法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五组B环具不同取代基的黄酮和黄烷酮-7-o-异丙醇胺衍生物,并进行了对乌头碱诱发大鼠室性心律失常预防作用的药理试验。有五个化合物呈现了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初步分析了结构和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醋酸棉酚长期给药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成年雄性大鼠每日服醋酸棉酚10 mg/kg,每周服6天。服6个月后进行病理和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说明给醋酸棉酚大鼠各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的形态都没有明显变化。组织化学观察说明,给棉酚大鼠的肝脏油红“O”染色、G-6-P酶、ATP酶、ALP酶、ACP酶、糖原、RNA和DNA肾脏G-6-PDH、油红“O”染色、ATP酶、ACP酶、ALP酶;肾上腺3β-甾体脱氢酶、油红“O”染色、苏丹黑染色等与对照组比较都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更有效的避孕药,合成了九个双炔失碳酯(Ⅰ)的类似物。其中七个类似物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给出这些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红外光谱及质谱数据,并讨论了合成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化合物对小白鼠的抗早孕和抗着床的初步试验结果,化合物X的抗早孕效果优于化合物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