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光眼滤过术中用丝裂霉素后加缝可拆除缝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可拆除缝线在应用丝裂霉素C的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17例(30只眼)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一次性使用0.2~0.3mg/ml的丝裂霉素C,时间3~5min,巩膜瓣缝合4~5针,其中2针为外置可拆除缝线。观察术后前房深度、滤过泡、眼压和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浅前房发生率3%,所有滤过泡均为功能性滤泡。长期追踪30眼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结论 可拆除缝线能大大降低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情况,以期找出降低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54例69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进行比较分析,术后浅前房按Spaeth分类:小梁切除术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小梁切除合并术中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加可拆除缝线术(Cohen法)。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0.9%,小梁切除合并术中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加可拆除缝线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11.1%。结论 牢固的巩膜瓣缝合加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弥补了术后早期滤过过量与滤过不足之间的缺陷,大大降低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及由浅前房导致的一系列眼部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抗青光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为常见术后并发症,可致永久性视力损害。我院1995年1月~1997年12月实施152例168眼各种抗青光眼手术,术后发生前房延缓形成21例,临床经过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21例21眼,男8例,女13例,年龄49~77岁,平均60.7岁,占168眼的12.5%。其中小梁切除术98眼,前房延缓形成10眼;巩膜灼滤术19眼,前房延缓形成4眼,虹膜周边切除术15眼,前房延缓形成1眼,巩膜咬切32眼,前房延缓形成6眼,睫状体分离术和睫状体透热术各2眼,均未发生前房延…  相似文献   

4.
刘君  荣翱 《铁道医学》2000,28(4):266-26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用裂隙灯及检验镜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70例93只眼的前房及眼底情况。结果 术后前房延缓形成23只眼,占24.73%,及时处理后前房均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11.2d。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滤过作用过强、脉络膜脱离和球结膜渗漏等,及早发现和处理是前房延缓形成恢复正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对32例(38眼)各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在行小梁切除术前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0.02mg·ml-1)。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示:93.7%术眼为功能性滤过泡,手术成功率为97.4%;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浅前房(7.9%)。提示手术前球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系一安全而效佳的抗瘢痕形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农作宝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56-156,158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22例,为我院眼科2008年1月-2012年12月经滤过术治疗且术后发生浅前房青光眼患者,分析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22例浅前房患者发生原因分别为:滤过过强14例,占总43;4数63.64%,结膜瓣渗漏7例,占总例数31.82%,恶性青光眼1例,占总例数4.55%;I°18(81.82%)例,II°3(13.64%)例,Ⅲ°1(4.55%)例,14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给予手术治疗,其中滤过过强5例。结膜瓣渗漏8例,恶性青光眼1例。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形成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前、术中、术后合理预防可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术后早期应对处理,可有效提高疗效。避免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观察了手指按摩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应用的治疗效果。对青光眼术后滤枕扁平、前房深或正常深度、眼压偏高患者17例分别于手术后1周、半月或1月以上在滤过泡两侧或眼球上行指压按摩,每次5 ̄10min,每d2 ̄4次。经按摩后16例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眼压由按摩前2.99kPa(X)降低到1.49kPa,下降幅度为50%。结果表明:在某些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显示可能失败的病例中手指按摩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手指按摩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应用的治疗效果。对青光眼术后滤枕扁平、前房深或正常深度、眼压偏高患者17 例分别于手术后1 周、半月或1 月以上在滤过泡两侧或眼球上行指压按摩, 每次5~10 m in, 每d 2~4次。经按摩后16 例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 眼压由按摩前2.99 kPa (X) 降低到1.49 kPa, 下降幅度为50% 。结果表明: 在某些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显示可能失败的病例中手指按摩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29例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浅前房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晟玮  周奇鸣  徐昕 《浙江医学》2003,25(2):102-103
青光眼是较为常见的眼病 ,浅前房是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1995年12月~2001年12月共行青光眼滤过手术246例280眼 ,其中并发浅前房29例29眼 (10.36 % ) ,现分析原因如下。1.1一般资料29例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浅前房患者中男性16例 ,女性13例 ,年龄56~78岁 ,平均(65±9)岁。闭角型青光眼术后22例 ,继发性青光眼术后3例 ,开角型青光眼术后4例 ,均为巩膜下咬切术后患者。按Spaeth[1]分类对浅前房进行分级 ,其中浅I度16例 (中央前房形成 ,周边虹膜与角膜内皮相…  相似文献   

10.
对104例(122眼)原发性青光眼,首次成功小梁切除术后眼的前房深度观察,66眼于术毕时用平衡盐液(BSS)形成前房,术后发生浅前房5眼占7.6%;56眼于术毕用空气形成前房,术后发生浅前房12眼占21.4%。两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寒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术毕前房注入平衡盐液比注入空气更能降低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术毕用平衡盐液形成前房能较好预防术后前房延缓形成,避免浅前房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吴晓云  朱敏  郑霄 《广东医学》2002,23(7):717-718
目的 评价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8例(22眼)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者18例(22眼),占100%。术后1例发生短暂Ⅰ度浅前房,占5%,经处理恢复正常前房。拆除外置巩膜瓣缝线后1周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或以上者13例(14眼),占64%;维持原来水平者5例(8眼),占36%。结论 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联合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小梁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及滤过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刘君  荣翱  赵平远 《现代医学》2000,18(4):266-267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用裂隙灯及检验镜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患者70例93只眼的前房及眼底情况。结果术后前房延缓形成23只眼,占24.73%,及时处理后前房均恢复正常,平均恢复时间11.2d。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滤过作用过强、脉络膜脱离和球结膜渗漏等,及早发现和处理是前房延缓形成恢复正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术文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手术方法作了探讨,本文16例16眼青光眼滤过术的均在12点处滤过,为保护滤过通道,白内障手术均选颞侧切口,其中10眼虹膜嵌入术后者在白内障术中均作下瞳孔结构括约肌剪开,最终视力12眼(75%)矫正≥0.3,其中3眼(19%)≥0.5,其余4眼(25%)矫正0.1~0.2。  相似文献   

14.
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07年7月采用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患者128例(149眼),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手术前后的眼压、术后切口对合、前房形成、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形成138眼(926%),浅Ⅰ级前房8眼(54%),浅Ⅱ级前房2眼(13%),浅Ⅲ级前房1眼(0.7%)。术后7~10天出院时眼压平均为132mmHg,6个月眼压平均为15.3mmHg,1年眼压平均为17.5mmHg。出院时滤过泡形态分微小囊状型(Ⅰ型)1眼,弥漫扁平型(Ⅱ型)145眼。可调线依据眼压、前房、滤过情况于术后1~2周时酌情拆除,必要时辅以眼球按摩辅助滤过形成,眼压可以下降2~8mmHg。结论现代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的改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60例(165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1/3厚度的浅层巩膜瓣、术中前房重建及应用外置可调节缝线的改良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10年,平均6年2个月。结果165只眼中,158只眼(95.76%)术后眼压控制优良,功能性滤过泡形成157只眼(95.15%),发生Ⅰ、Ⅱ级浅前房11只眼(6.67%),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改良技术治疗青光眼有助于术后早期前房及滤过泡形成,能主动调整滤过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自体巩膜移植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方法和疗效的初步报告。方法:3例小梁切除术后滤过过强的浅前房患,需要巩膜瓣修补,都采用自体巩膜移植片修补:取2/5到l/2厚巩膜移植片,铺盖于原巩膜瓣上并超出其边缘0.5mm,缝合至水密。结果:3例滤过过强的浅前房患自体巩膜移植修补治疗后前房恢复正常,眼压正常。结论:初步观察自体巩膜移植修补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滤过过强的浅前房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7.
雷功祖  王凛 《铁道医学》1995,23(5):294-295
自制2只穿刺针头和2根有机玻璃接续管,放射状巩膜半层切口代替三角形巩膜瓣或平行于缘部的水平切口。利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法,为14例16眼进行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5~15个月,裸眼视力≥0.5以上者14眼占87.5%,其中1.0以上者9眼占56.25%,作者认为该手术方法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撑无晶体眼的简单,实用方法之一,术中,术后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18.
自制2只穿刺针头和2报有机玻璃接续管。放射状巩膜半层切口代替三角形巩膜瓣或平行于缘部的水平切口。利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法,为14例16眼进行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5~15个月,裸眼视力≥0.5以上者14眼占87.5%,其中1.0以上者9眼占56.25%。作者认为该手术方法是治疗无后囊膜支撑无晶体眼的简单、实用方法之一,术中、术后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谦  程依琏  吴峥峥 《四川医学》2003,24(9):951-952
目的 初探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重点讨论对浅前房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968例994只青光眼行巩膜下巩膜咬切或小梁切除术。结果 术后62只患眼(6.2%)发生浅前房。所有病例经恰当处理均形成前房,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复杂,但术后处理恰当,能够避免浅前房所致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分析与对策。方法观察穿透性小梁切除术96例128眼术后前房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39例47眼(36.7%),其中结膜切口渗漏11眼(23.4%),滤过过盛29(61.7%)眼,脉络膜脱离5眼(10.6%)。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为:超量滤过、低眼压、房水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