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采用流式细胞仪及INT细胞毒检测,研究造血生长因子(rhHGF)对抗白血病药物细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HGF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抗白血病药物柔红霉素(DNR)、三尖杉酯碱(H)、足叶乙甙(VP16)对白血病细胞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GMCSF、IL3均能增加VP16、DNR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作用;GMCSF能提高H的细胞毒性作用,而对正常骨髓细胞,3种rhHGF均不能增加3种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研究维拉帕米(VPL)联用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和足叶己甙(VP-16)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结果显示:VPL2.2μmol/L能明显增加单一应用的不同浓度ADM、VCR或VP-16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的抑制作用,而不增加其对正常粒巨系克隆形成单位(GM-CFU)的毒性。0.92μmol/LADM、0.0250μmol/LVCR及1.70μmol/LVP-16联合应用下,L-CFU集落存活率为11.61%%,再联用2.20μmol/LVPL则为3.52%;而相同条件下GM-CFU集落存活率分别为35.81%及26.05%(与相应L-CFU组相比,P<0.01),提示VPL能明显增加上述化疗药物联合应用下的选择性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察PDGF-B基因的膜型表达产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生、胶原合成的影响。制备供转导人PDGF-B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NIH3T3细胞,受染NIH3T3细胞经筛选、扩增后,制备细胞膜上表达产物PDGF-BB以观察其对VSMCs生长的影响,并以3H-ProLine掺入率评估该重组蛋白对VSMCs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PDGF-B基因转移并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PDGF-BB,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证实其表达;该膜型重组蛋白可促进VSMCs增殖和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4.
采用体外克隆形成培养技术研究维拉帕米(VPL)联用阿霉素(ADM),长春新碱(VCR)和足叶己甙(VP-16)体外净化白血病细胞,结果显示,VPL2.2μmol/L能明显增加单一应用的不同浓度ADM,VCR或VP-16对白血病细胞克隆形成单位(L-CFU)的抑制作用,而不增加其对正常粒巨系克隆形成单位(GM-CFU)的毒性,0.92μmol/LADM,0.0250μmol/LVCR及1.70μmo  相似文献   

5.
胃癌耐药细胞株耐药谱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胃癌细胞与抗肿瘤药作用后对不同药物耐的耐受情况,方法:胃癌细胞系SGC7901在体外分别与长春新碱(VCR),5氟尿嘧啶(5-Fu),阿霉素(ADM)及氨甲喋呤(MTX)作用,获得SGC7901/VCR,SGC7901/ADM,SGC7901/5-Fu及SGC7901/MTX4个耐药细胞株。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观察它们对VCR,ADM,5-Fu,MTX,顺铂(CDDP)以及丝裂霉素C(MMC)的敏  相似文献   

6.
MEASUREMENTOFLIPOPOLYSACCHARIDE(LPS)INB.PERTUSSISANT1IGENREPARATIONSBYASIL-VER─STAININGMETHODFOLLOWINGSDS─PAGEZhangJingying,W...  相似文献   

7.
血管舒缓素对PDGF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了血管舒缓素对血小板趋化生长因子(PDGF)诱导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培养,传至5代后,分组观察PDGF、PDGF+血管舒缓素组、PDGF+血管舒缓素+缓激肽受体拮抗剂组等。干预因素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对^3H-胸腺嘧啶(^3H-TdR)的掺入及原癌基因c-myc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1.PDGF可促进VSMC  相似文献   

8.
赵勇  曹雪涛 《中华医学杂志》1997,77(10):732-736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树突状细胞的产生及其抗原提呈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电镜技术和4小时51Cr释放法等,进一步观察了GM-CSF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100ng/mlGM-CSF处理3天后的FBL-3细胞,树突状细胞的特异性标志33D1和NLDC145的表达阳性率显著升高;同时,MHC-Ⅱ、B7-1、B7-2、I-CAM-1、VCAM-1和CD40表达水平均增加;扫描电镜显示GM-CSF处理的FBL-3细胞,表面出现许多树突状突起,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浆内有丰富的线粒体,核呈分叶状。同时,能够显著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促进IL-2的产生;可显著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细胞对FBL-3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论GM-CSF诱导的红白血病细胞可向树突状细胞分化,本身具有抗原提呈功能。  相似文献   

9.
核酸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核酸的抗衰老作用。方法:选择健康老年20人,年龄60~75岁,男女各半,口服珍奥核酸3个月,应用常规方法检测肺功能(VC,FVC和FEV1),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口服珍向核酸后老年人MDA明显降低,GSH-PxVC和FVC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口服前后比较差异显(P〈0.05,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核酸是抗衰老的重要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杀基因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制。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3d后,分别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表达小鼠GM-CSF的重组腺病毒AdGM-CSF和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d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AdCD/5FC/AdGMCSF组)、单用AdCD/5FC组、单用AdGM-CSF组、注射对照病毒AdlacZ/5FC组或PBS组。结果:与接受AdCD/5FC、AdGM-CSF、AdlacZ/5FC或PBS治疗的荷瘤小鼠比较,经联合治疗后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1)。经AdCD/5FC/AdGMCSF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瘤体内或瘤周有大量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浸润,黑色素瘤细胞表达MHC-Ⅰ和B7-1分子明显增加,荷瘤小鼠脾细胞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特异性杀伤功能增强。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GM-CSF基因转移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又可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两者可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CFU-GM半固体琼脂培养技术研究了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抗CD3单克隆抗体(McAb)对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CFU-GM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16.7μg/mlATG或1:50抗CD3McAb,体外均可增加AA患者骨髓CFU-GM的集落数(P<0.05),两者的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2.ATG和抗CD3McAb对AA患者干细胞缺乏型和免疫介导型的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用此项技术对AA患者作药敏试验,并加测外周血CD8+、DR+细胞比值,可作为选择免疫抑制疗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γδT细胞的体外生存期,抗白血病活性及可能引起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为自体及异体移植后输注γδT细胞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作前期基础研究。方法:对移植患者采集物用GM-CSF+IL-4进行培养,使其分化和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C);然后用DC和细胞因子IL-2刺激其CD4^+T细胞扩增后,协同DC共同刺激γδT细胞扩增,进而用MTT比色法和CFU-GM集落培养研究其功能。结果: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二种动员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PBSC)和造血重建的效果。方法:将33例患者(急性白血病23例,恶性淋巴瘤9例,乳腺癌1例)分为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组,化疗后WBC最低时开始分别应用G-CSF150μg皮下注射,2/d及G-CSF150μg,GM-CSF150μg,皮入注射,上,下午各1次。动员3d后行PBSC采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EC)释放血小板衍生性生长因子(PDGF),以及药物对由之引起的牛脑微血管平滑肌细胞(BCMSMC)增殖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CMEC和BCMSMC,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IL-1α不能直接促进BCMSMC的增殖;但经IL-1α刺激的BCMEC培养上清能显著地促进BCMSMC的增殖。这种增殖作用与IL-1α剂量呈正相关,并且可被抗PDGF抗体中和。欧芹素乙(Imp),异欧芹素乙(iso-Imp),6-(α,α-pheny-lacetylpiperazinyl)phenyl-5-methyl-4,5-dihydro-3(2H)-pyridazinone(PMDP)不影响IL-1α诱导BCMEC释放PDGF,但对PDGF促BCMSMC增殖呈剂量依赖的拮抗。结论:IL-1α促进BCMEC释放PDGF。IL-1α对BCMSMC增殖的促进作用需经PDGF等生长因子的介导。Imp,iso-Imp,PMDP拮抗PDGF引起的BCMSMC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造血干细胞因子( S C F)并在 C H O 细胞中表达。方法: 采用 P C R 方法从p R C/ C M V(含 S C Fc D N A)中钓取 S C F c D N A 膜外段活性区,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 N A3,转染入 C H O 细胞;用 R T- P C R 方法检测 m R N A 水平表达及通过协同刺激骨髓细胞集落形成来检测转染细胞上清的生物活性。结果:转染 S C Fc D N A 的 C H O 细胞可表达 S C Fm R N A,其细胞培养上清可协同 G M - C S F刺激骨髓细胞形成集落数比 G M - C S F 单独作用高 2 倍,转染外源基因对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结论:转染 S C Fc D N A 在 C H O 细胞中表达,转染细胞上清协同 G M - C S F 刺激骨髓细胞集落的形成,而本身对集落的形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检测及临床移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经G-CSF或G-CSF+GM-CSF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中的幼稚粒细胞与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及CFU-GM之间的相关性和移植的剂量标准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allo-PBSCT供者用G-CSF(9例)或G-CSF+GM-CSF(2例)进行动员,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分别对外周血及MNC惧物中的幼稚粒细胞、CD34^+细胞及CFU-GM进行检测计数,预处理方法主要用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全身照射(TBI)。结果:动员后外周血中的幼稚粒细胞与CD34^+细胞及CFU-GM同步增加,外周血MNC中的幼稚粒细胞数与CD34^+细胞数及CFU-GM有较好的相关性。11例患者全部植活和恢复造血功能,并为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 G M C S F/ Fcγ2 融合蛋白载体。方法:利用 P C R技术,将人 G M C S F基因与人免疫球蛋白 Ig G2 的 Fc 段基因联接,构建融合基因h G M C S F H V2;并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 Rc/ C M V2 载体。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P C R扩增出了 1.3 kb 的融合基因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成功地完成了 G M  C S F/ Fcγ2 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结论:(1)经 P C R 扩增技术由质粒 P C Dh G M C S F和 P S V V N P H V2 分别扩增到了所需的h G M C S F c D N A 片段和 Ig G2 从绞链区到 C H3 的基因组 D N A 片段。(2)利用 P C R介导,扩增出了融合基因片段h G M C S F H V2。(3)构建了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 Rc/ C M V2/h G M C S F H V2 。  相似文献   

18.
重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从载体CDZ2酶切获得1.73kbDNA片段(含16d93bp的HCV结构区cDNA,其特异性已为southernblot证实)。将HCVcUNA片段插入载体pcDNA3,构建HCV重组体。经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筛选、酶切分析,获得重组HCV(PcDNA3-HCV)。以重组质粒转染H9细胞(CD淋巴细胞系),用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经RT-PCR、dot-ELISA验证表明,pcDNA3-HCV能在H9细胞中进行复制、转录和表达。这为丙型肝炎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4种常用细胞因子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S及其多药耐药细胞株K562/A02积蓄柔红霉素(DNR)能力的影响,评价细胞因子在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法检测重组人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重组人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K562/S及K562/A02积蓄柔红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IL-2、TNF、GM-CSF作用后K562/S及K562/A02细胞株对柔红霉素的积蓄无改变,而IFN-α可显著提高耐药细胞系K562/A02细胞内DNR浓度,在150min时升高了4.01倍(P<0.05)。结论小剂量(500U/ml) α-干扰素作用后,多药耐药细胞株 K562/A02对抗肿瘤药物DNR的积蓄作用大大提高,提示IFN-α具有提高耐药细胞株细胞内药物浓度、恢复其药物敏感性、逆转多药耐药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家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离体培养基础上,应用细胞计数、3H-TdR掺入及测定培养液中前列环素(PGI2)产物含量的方法,探讨天麻注射液及其有效成分天麻素对VSMC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天麻注射液能明显抑制VSMC数目的增长和细胞对3H-TdR的摄取,并可增加PGI2水解产物6-K-PGF1α的释放,但天麻素却未发现上述抑制VSMC增殖作用,提示天麻注射液的抗VSMC增殖作用与天麻素无关,而PGI2产物含量增加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