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璐  王宁 《贵州医药》2023,(10):1596-1597
目的 观察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联合氢氧化钙方案治疗牙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牙髓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联合氢氧化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天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周、术后2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TLR4、CX3C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联合氢氧化钙治疗牙髓炎的疗效好,安全性理想。  相似文献   

2.
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牙髓炎不同处理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200颗患牙)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100颗患牙),试验组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对照组采用开髓后开放引流术,复诊时了解疼痛缓解的情况,对急性根尖周炎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急性根尖周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牙在牙髓压力得到引流后即封入失活剂,比开放引流处理更有效地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3.
欧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15-216
目的探讨两种处置方法对急性牙髓炎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开髓后封入失活剂,对照组采用开髓后开放引流术。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4%对照组有效率62.9%,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效32例,均检查是引流不彻底,经再次引渡处置,疼痛消失;观察组发生急性根尖周炎3例(4.3%),低于对照组1例(14.3%)。结论封髓疗法虽然对疼痛的缓解有很好的效果,但应慎重根据牙髓渗出量进行处理,如果髓腔减压不彻底,也会导致疼痛持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在急性牙髓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保髓疗法,B组行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而B组的下降幅度大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镇痛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开髓减压引流术治疗急性牙髓炎,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疼痛,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周燕  游古莲  裘松波  杨露霞  张纲 《中国药房》2013,(48):4543-4544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在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开髓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20例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拟行开髓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阿替卡因和利多卡因进行麻醉,5min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麻醉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而试验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结论:使用阿替卡因对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患者行开髓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开髓拔髓术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根管内封药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方法:将科室收治的86例急性逆行性牙髓炎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开髓拔髓术联合甲醛甲酚溶液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开髓拔髓术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疼痛、牙齿松动、牙菌斑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5%(P0.05)。结论:开髓拔髓术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根管内封药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有效率高,效果安全。  相似文献   

7.
血压与精神和环境因素有一定关系,环境、患牙疼痛及医务人员的治疗操作技术都会影响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而引起血压的变化。本观察的目的,旨在探讨术前即刻常量用硝苯吡啶对开髓治疗术中老年人血压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选择近期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的老年患者98例,男41例,女57例,年龄60~80岁。其中血压正常者41例,高血压者57例,将高血压者分为术前即刻服药组24例,未服药组33例,对各组进行开髓治疗术前后血压变化的观察。指派专人,使用同一血压计测量患者左臂血压,分别在开髓术前(服药组在服药前)注射麻醉剂过程中,开髓术过…  相似文献   

8.
汪映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94-595
目的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人活髓牙的疗效。方法以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本院口腔科116例急性牙髓炎老年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1例),并分别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常规开髓、失活、拔髓、根管充填治疗术,治疗后追踪1周、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有效率为90.2%,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人急性牙髓炎比常规方法更为有效,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在牙髓病治疗中行开髓术和去髓术,传统的方法是在麻醉或失活条件下进行。近几年来,应用液氮冷冻牙齿表面的方法完成开髓术和去髓术,共治疗282例,318颗牙齿,均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龋病穿髓引起急性牙髓炎是口腔科常见急诊病例,过去对急性牙髓炎多采用开髓减压,牙神经失活后,进行干尸根管治疗或塑化治疗等方法。但是神经失活后牙体变脆,抵抗力降低,受力后易崩裂,这是临床上造成失牙的原因之一。作者对早期急性牙髓炎采用保存活髓的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开髓引流术及药物封髓疗法应急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和常规治疗处理急性牙髓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两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方法治疗急性牙髓炎方法简便易行、疗程短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龋源性牙髓炎患者在治疗时利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来我院接受龋源性牙髓炎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方法,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活髓保存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成功率明显较对照组要高,即实验组的治疗方法较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更有效,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法可有效治疗龋源性牙髓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年轻恒牙急性牙髓炎活髓保存法效果,分析失败原因,为完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参考意见.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门诊急性牙髓炎及外伤意外穿髓病例120例,年龄在7~15岁,男性72例、女性48例.将急性牙髓炎及外伤意外穿髓各分为二组,对照组采用活髓切断术以保存患牙根髓活力;实验组采用盖髓术以保存全牙髓活力.结果 急性牙髓炎实验组治愈率为84.61%,对照组治愈率为95.83%,U=2.67,P<0.01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外伤意外穿髓实验组治愈率为81.82%,对照组治愈率为88.89%,U=1.47,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对于年轻恒牙急性牙髓炎及外伤意外穿髓,采用盖髓术式活髓切断术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对于急性牙髓炎两种方法还是存在一定差异,如何选择而需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在龋源性牙髓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龋源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对照组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活髓保存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活髓保存治疗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49颗患牙)采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后成功46颗,治疗失败3颗,成功率为93.9%;对照组患者(50颗患牙)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活髓保存治疗后成功35颗,治疗失败15颗,成功率为70.0%;观察组患者中活髓保存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牙髓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龋源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 47颗患牙)和治疗组(40例, 46颗患牙)。对照组给予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活髓保存治疗,治疗组给予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47颗牙,治疗成功39颗,治疗失败8颗,治疗成功率为82.98%;治疗组患者46颗患牙,治疗成功45颗,治疗失败1颗,治疗成功率为97.83%;治疗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疼痛评分为(4.75±1.17)分,治疗后为(3.01±0.53)分;治疗组治疗前疼痛评分为(4.81±1.23)分,治疗后为(1.47±0.34)分。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氧化钙糊剂活髓保存治疗龋源性牙髓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降低疼痛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年轻恒切牙冠折露髓应用活髓切断术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90例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年轻恒切牙冠折露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实验组(n=45),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活髓切断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口腔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 <0.05);口腔功能恢复时间、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给予年轻恒切牙冠折露髓患者实施活髓切断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既可缩短治疗时间及口腔功能恢复时间,又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余俊 《淮海医药》2021,39(6):600-602
目的:探讨应用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TA)活髓切断术治疗乳磨牙早期牙髓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早期牙髓炎患儿85例,根据家长自愿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9例,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以根管治疗术治疗,治疗组予以MTA活髓切断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临床有效率、炎性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后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牙周红肿、牙周感染、牙叩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磨牙早期牙髓炎患儿应用MTA活髓切断术治疗,可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无砷失活剂Depulpin和金属砷Ⅱ型失活剂对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急性牙髓炎或慢性牙髓炎的320例按门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160例采用无砷失活剂Depulpin失活,对照组160例采用金属砷Ⅱ型失活剂失活。比较两组失活效果、封药后疼痛反应、牙周组织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失活有效率为93.7%,高于对照组(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疼痛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颈部龋洞采用颈部开髓封药病例中,观察组牙周损伤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金属砷Ⅱ型失活剂,无砷失活剂Depulpin对急慢性牙髓炎的失活效果好,术后疼痛缓解程度明显,对牙周的损伤轻微。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6岁,干部,1992—02—25因左下牙剧痛来我院口腔科就诊。检查:全口牙齿口腔卫生一般,除残根外,余牙牙体均无龋坏,上牙石(++),以下前牙重,叩(±)、龈充血(+)、水肿(+)、无波动感,叩(±)、冷热刺激痛(+++)。诊断逆行性急性浆液性牙髓炎.2%盐酸水利多卡因局麻下行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后开髓治疗.处置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4h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20岁,左下颌第一磨牙急性牙髓炎,于2009年6月3日上午11:00复诊。2d前已在我门诊行开髓引流术及牙髓失活术。患者主诉疼痛已缓解。临床去除封药后揭髓室顶,根管口无探痛,随取拔髓针进行远中根管拔髓术。操作过程中,患者主诉疼痛剧烈并伴有头晕、恶心症状。停止操作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无力,神志不清,呼之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