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58-3458
我院1996年-2005年期间住院患者中有猝死病例9例,发生率占同期住院患者的0.52%。现将猝死患者的猝死危险因素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住院患者死亡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猝死是最突然、最不可预料的,猝死发生率虽然较低,但后果严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猝死是精神科亟待注意和解决的问题.现将1959年8月-2007年9月发生的22例猝死患者的情况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就神经内科住院患者50例猝死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所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本组50例神经内科住院猝死患者在猝死前的治疗记录、临床病症等,进而分析其猝死的时间及猝死的原因。结果10例患者为心源性猝死,占总患者数的20%;10例患者为肺栓塞猝死,占总患者数的20%;25例患者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猝死,占总患者数的50%;5例患者为不明原因猝死,占总患者数的10%。14例患者出现抽搐,5例患者出现昏倒,15例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大汗淋漓,10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11例患者出现发绀,5例患者睡眠中猝死。有15例(30%)患者猝死时间为当天的10 h以后;有35例(70%)患者猝死时间为当天的0~10 h之内。结论医护人员在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应该严密观察起病情变化,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看护,尽量避免出现猝死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猝死是指直至死前24小时仍无死亡迹象的非预期突然死亡[1].据国内外有关报道,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率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猝死率[2],住院精神患者猝死发生率约为7‰[3].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情况比较复杂,猝死的原因与抗精神病药物及躯体因素等有关[4].本文仅就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猝死是指直至死前 2 4小时仍无死亡迹象的非预期突然死亡[1] 。据国内外有关报道 ,精神科住院患者的猝死率明显高于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猝死率[2 ] ,住院精神患者猝死发生率约为 7‰[3] 。精神科住院患者猝死情况比较复杂 ,猝死的原因与抗精神病药物及躯体因素等有关[4 ] 。本文仅就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作一阐述。1 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目前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尚无定论 ,与之有关的猝死发生率亦无报道。有报道表明药源性猝死者占精神科猝死者的 77 96 % [5] 。各类抗精神病药治疗特点不同 ,其不良反应也比较…  相似文献   

6.
<正>猝死是指在短时间内突然和出乎意料的自然死亡。而精神病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因为存在有精神症状和表达能力受损等情况,不能及时表达躯体不适,所以临床医师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精神病患者发生猝死的潜在风险较高。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旨在探讨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1]。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调取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2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于躯体疾病42例(84%);意外死亡8例(16.0%);猝死4例(8.0%)。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躯体疾病的治疗,加强监测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解目前临床精神药物的处方变化趋势,我们对本院住院精神病患者处方方式作了调查和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年4月20日17:30,整群抽取我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相似文献   

9.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现况时点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演变。方法:采用一日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696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将其结果与2002年和1997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①使用频度前3位的药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②利培酮已取代氯氮平成为临床一线用药,氯氮平则退居第二;③抗抑郁药中SSRI类药物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④镇静催眠药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结论:药物使用变化的原因可能与人们对精神疾病及药物的不断深入认识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特点。方法:对我院2014年10月20日住院时间超过1个月的精神疾病患者处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196例精神疾病患者,单一用药352例(29.4%),其中利培酮142例(40.3%)、氯氮平68例(19.3%);联合用药844例(70.6%),常用联合方案为氯氮平+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丙戊酸盐、氯氮平+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丙戊酸盐;氯氮平与其它精神药物联用时剂量低于单用,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使用利培酮比率最高,药物治疗以联合用药为主,联合用药方案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衰猝死者QT离散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慢性心衰(观察组)和无心脏病病人(对照组)各60例的QT离散度,发现观察组的QT离散度较对照组者大,而观察组中的心衰猝死者(11例)的QT离散度(96.81±8.80)明显大干心衰存活组30例(56.97±9.34),心衰进展死亡组19例(67.23±11.46),(P<0.001)。并发现心衰猝死组QT离散度的增大与心功能分级、电解值的血清浓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慢性心衰猝死组QTd均值为96.81,提示QT离散度的明显增大是慢性心衰发生猝死的一项具有警告性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毛艳梅  ;郑萍  ;李力任 《中国药房》2014,(30):2861-286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判断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的方法与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疑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猝死的病例讨论,为医师提供患者猝死与药物相关性的判断,排除了奥氮平与阿奇霉素引起的心脏性猝死,认为患者猝死的原因很可能是肺栓塞,药物引起猝死的不良反应关系判断为可能。结果:该患者猝死原因为肺栓塞,由右胫后静脉血栓脱落所致。结论:临床药师的专业知识可弥补治疗团队中临床医师药学知识的局限性。对不明原因呼吸困难或胸闷、心悸,尤其是存在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到肺栓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8月间在韶关市新丰县人民医院内科发生心源性猝死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低钾血症、负面情绪刺激、不合理的活动、用力排便、暴饮暴食、饮酒等。结论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积极救治是心源性猝死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检测指标对心脏性猝死(SCD)患者早期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心脏性猝死病例100例(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一般情况相似的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史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心率变异性(HRV)时域6项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RMSSD、SDSD值都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以SD改变最为明显。心肌梗死后发生心源性死亡者SD更低于存活者。心肌梗死后病死率与SD值呈负相关(r=-0.2637,P<0.05)。心肌梗死部位的多少与SD值呈负相关(r=-0.3249,P<0.05)。心肌梗死后SD≤25 ms死亡组14例中,多壁(7例)与单壁(7例)心肌梗死患者SD值差异确有显著性[(16±3)ms和(20±3)ms,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检测指标中SD、SDSD、rmSASD值预测心脏性猝死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闭塞(basilar artery occlusion,BAO)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9月—2014年10月确诊为BAO 127例的临床资料,分为院内死亡组及生存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院内死亡组入院时随机血糖增高、体温增高、病情严重、GCS分值低、NIHSS分值高、行气管插管或切开、肺部感染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随机血糖增高、GCS评分低、NIHSS评分高、气管插管或切开为BAO院内死亡的显著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074、0.681、0.102、6.032,P<0.05).结论 入院时随机血糖增高、GCS评分低、NIHSS评分高、气管插管或切开明显增加BAO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用药趋势,以促进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信息中心检索的2004—2007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量及销售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吗啡类药品用量较多,口服用药所占比率逐年增多。结论:本院住院患者的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突发性聋的病因、疗效、预后。方法总结分析35例(38耳)13岁以下小儿突聋。结果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是小儿突聋的主要原因,就诊时间、残余听力、有否伴眩晕、单、双耳发病者影响预后。结论小儿突聋的治疗不仅单单改善微循环,有病毒感染史者要抗病毒。就诊时间早,残余听力多,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Group Health Cooperative of Puget Sound (GHC) to estimate the incidence of sudden unexplained death occurring in individuals 15–49 years of age with presumed chronic primary epilepsy. Eleven deaths, considered to be sudden and unexplained, occurred in an estimated 8460 person years at risk for an estimated rate of 1.3 per 1000 years at risk.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了解2013年我院住院人群的药物过敏史情况。方法:通过医院局域网调阅我院2013年全年全部50 411份住院病历,对住院病历首页填写的药物过敏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0 411份(40 362例)住院病历首页中有3 224份(2 489例)填写了药物过敏史情况,住院患者中药物过敏比例为6.17%,男女比例为1∶1.3,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青霉素(1 756例),其次为破伤风抗毒素(137例)。结论: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情况,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襄阳市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肿瘤患者抗肿瘤药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抗肿瘤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肿瘤科住院患者病历1200份,依据相关处方点评规范及药品法定说明书对抗肿瘤药进行处方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1200份病历医嘱中,合理用药医嘱1149份,合格率为95.75%;不合理病历医嘱51例,主要表现为选药与适应证不适宜、药品的用法与用量不适宜、药品溶剂选用不适宜和用药顺序不适宜。结论:我院抗肿瘤药使用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后需加强监督管理,以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