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2 3例患者 ,男 17例 ,女 6例 ,年龄 12~ 38岁。鼠咬伤 2 0例 ,人咬伤 3例。均为鼻尖及双侧鼻翼部分缺损。手术分两期 :Ⅰ期实施耳郭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鼻翼 ,复合组织瓣最大 2 .0cm× 1.7cm ,最小 2 .0cm× 1.5cm ;4~ 5个月后行前臂皮瓣转移修复鼻尖 ,硅橡胶假体填充修复鼻小柱。2 手术方法 2 .1 耳郭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鼻翼 鼻翼缺损部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沿缺损缘上方 0 .5cm处切开 ,松解局部黏连瘢痕组织 ,向下锐性分离 ,形成一以鼻翼缺损缘为蒂的皮瓣 ,向下呈 180°翻转 ,形成鼻翼衬里。根据缺损面积的大小在…  相似文献   

2.
耳郭周边缺损修复常用的有楔形切除后缝合,健耳复合瓣移植术和Antia皮肤软骨瓣修复等术式。为解决涉及耳轮、耳舟和对耳轮较大耳郭缺损的修复,美国印第安那州医院整形外科Joseph在Antia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术式。并应用于2例耳郭缺损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术式具体步骤如下:在对耳轮处作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软骨,在切口上下两极各作一楔形切口,形成复合皮肤软骨瓣,该瓣与耳郭缺损缘之间的正常皮肤组织予以保留,但应与复合瓣分开。向前推移该瓣,调整多余皮肤,关闭缺损。对于耳轮部缺损较大者,要在复合瓣外缘切除一条形组织,直至缺损区能在无张力状况下缝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郭复合组织瓣和鼻唇沟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对16例鼻翼缺损患者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瓣或鼻唇沟皮瓣修复,分析鼻翼缺损情况、修复方法、供受区瘢痕、术后形态等。结果本组16例患者中7例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瓣修复,9例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术后外观满意,供受区瘢痕均较隐蔽。结论耳郭复合组织瓣及鼻唇沟瓣是修复鼻翼缺损的良好方法,针对鼻翼全层缺损者,可首选耳郭复合组织瓣;针对非全层缺损,尤其是肿物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者首选鼻唇沟皮瓣。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结合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4.
扩大的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扩大的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的手术方法及适应证. 方法 根据患者鼻翼缺损的范围,采用扩大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进行修复.术中彻底松解瘢痕组织,制作血运良好的受区,将耳郭复合组织瓣楔形植入,打包加压固定,术后2周拆线. 结果 本组患者共32例,成功29例.修复最大的缺损面积为2.2cm×1.8cm,最小面积为1.5cm×1.5cm.随访患者3~6个月,其中7例患者移植耳郭瓣表皮部分脱落,8例患者的移植耳郭瓣均有不同程度地收缩.部分患者移植的耳郭体积缩小约10%,鼻翼大小及外观形态满意. 结论 通过精细的创面准备、移植固定和打包加压技术,对鼻翼缺损大于1.5cm×1.5cm,选用扩大的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是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3例患者,男17例,女6例,年龄12~38岁.鼠咬伤20例,人咬伤3例.均为鼻尖及双侧鼻翼部分缺损.手术分两期:Ⅰ期实施耳郭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鼻翼,复合组织瓣最大2.0cm×1.7cm,最小2.0cm×1.5cm;4~5个月后行前臂皮瓣转移修复鼻尖,硅橡胶假体填充修复鼻小柱.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0年以来,对6例TessierⅢ型面裂采用耳郭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双侧鼻翼畸形,效果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周轶群  穆雄铮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1079-1080
例1 女,21岁,出生后即发现右侧肌性斜颈,随生长发育逐渐出现双侧颅面部不对称,颈部向左侧偏斜。体检:患者双侧颅面部明显不对称,右侧眉弓、眼裂、颧突、颧弓、耳郭、鼻翼及口角的位置均高于左侧,呈现以中线为起点的自内下向外上的偏斜。双眼裂等大,耳郭无畸形,听力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参照鼻部美学亚单位的原则,根据鼻翼缺损的大小和毗邻亚单位的缺损,选择鼻翼缺损的修复术式。方法自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我们共收治6例鼻翼缺损的患者。其中鼻翼亚单位缺损4例,行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鼻翼合并鼻尖亚单位缺损2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逆行颞浅血管供血的耳前皮瓣游离移植,血管蒂与受区邻近的鼻唇沟处角动、静脉吻合。结果本组6例游离组织均成活,随访6~12个月,重建的鼻翼皮肤色泽与周边接近,弹性正常,瘢痕隐蔽。结论大于鼻翼亚单位50%的缺损,用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合并鼻尖亚单位的缺损,用吻合血管的逆行游离耳前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和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6年3月,采用鼻唇沟皮瓣或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缺损32例。分析鼻翼缺损情况、修复方法、切口瘢痕、对称性、鼻翼术后形态等。结果本组患者中采用鼻唇沟皮瓣修复19例,采用耳郭复合组织修复13例。两组患者鼻翼缺损均得到良好修复,外观满意,创面周缘及供区切口瘢痕均不明显。结论鼻唇沟皮瓣和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均为鼻翼缺损修复的良好方法,缺损范围较小者应优先考虑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再造鼻翼,缺损较大者则建议采用鼻唇沟皮瓣进行修复。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需结合患者实际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灵活运用耳郭复合软骨组织瓣修复鼻底部分缺损畸形。方法 采用耳郭中上部复合软骨组织修复鼻翼缺损 ,下部修复鼻小柱缺损 ,耳垂缘皮肤脂肪复合组织修复鼻尖缺损。结果 随访患者 6个月至 3年 ,除 1例患者鼻翼缺损 ,因加压不彻底 ,复合组织块外侧缘有 1.0mm× 1.5mm坏死外 ,其余复合组织瓣均成活。结论 在牢固掌握血供原则下 ,手术方法简单 ,外形效果较好 ,是该部位修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灵活运用耳郭复合软骨组织瓣修复鼻底部分缺损畸形.方法采用耳郭中上部复合软骨组织修复鼻翼缺损,下部修复鼻小柱缺损,耳垂缘皮肤脂肪复合组织修复鼻尖缺损.结果随访患者6个月至3年,除1例患者鼻翼缺损,因加压不彻底,复合组织块外侧缘有1.0 mm×1.5 mm坏死外,其余复合组织瓣均成活.结论在牢固掌握血供原则下,手术方法简单,外形效果较好,是该部位修复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0岁,2008年9月7日全身多处火焰烧伤,2h后入院.诊断:(1)特重度烧伤,总面积85%,其中浅Ⅱ度5%、深Ⅱ度20%、Ⅲ度60%TBSA.(2)吸入性损伤.给予静脉补液抗体克、抗感染、气管切开、肢体环形焦痂切开减张、营养支持、四肢切痂植皮等治疗.患者面部包括鼻尖、鼻翼系深Ⅱ~Ⅲ度创面,伤后5周创面自愈,随后发生严重的瘢痕增生挛缩:双侧鼻翼纵向挛缩呈缺损状且右侧较重、口周环形挛缩、双侧上下睑外翻,鼻小柱与上唇粘连.行双侧上下睑瘢痕松解、植皮、睑粘连术,以及面部配戴弹性头套联合外用硅酮类抗瘢痕药物等治疗.伤后18个月,患者面部瘢痕软化,但右侧鼻冀缺损未恢复(图1 a).于患者全身麻醉下,在其残留鼻翼、鼻尖及鼻翼沟位置设计3个并列瘢痕皮瓣,其中A瓣呈不规则四边形,略宽于鼻孔宽度,较鼻翼缺损长2~3mm;B、C瓣位于A瓣两侧,近似三角形,最宽处3~4mm,长度较A瓣宽度长3-4 mm;A、B、C瓣蒂部均位于鼻孔缘(图1 b).局部肿胀麻醉,沿设计线切开,于软骨膜浅面掀起皮瓣,将A瓣向颏尖方向翻转作为再造鼻翼衬里(图1c);B、C瓣相向旋转,覆盖A瓣远端表面,B、C瓣Z形缝合后与A瓣远端缝合形成新的鼻翼缘,其蒂部鼻翼侧形成“猫耳”,予以保留(图1d).皮瓣供区移植中厚皮,打包固定,术后8~10d拆线.术毕用“o”形弹性塑料片裹油纱填塞鼻孔1~2个月.皮瓣、皮片均成活(图1 e).随访10个月,患者再造鼻翼稳定,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3.
吻合血管的腓骨瓣移植一期重建双侧下颌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i JS  Chen WL  Pan CB  Wang JG  Chen SW  Huan HZ  Yang ZH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139-1141
目的探讨下颌骨巨大肿瘤截骨切除后应用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一期重建双侧下颌骨方法和疗效。方法2000年7月至2002年10月,分别对波及双侧下颌骨的4例巨大成釉细胞瘤、2例牙龈癌施行截骨切除,手术造成跨中线的双侧下颌骨巨大缺损。根据下颌骨缺损的特点,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肌(皮)瓣,经截骨塑形后,用微形钛板将移植骨与双侧下颌骨残端坚固内固定,腓动、静脉与颈部小血管吻合,形成血管化腓骨复合组织瓣一期重建双侧下颌骨。结果6例移植腓骨复合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面下部外形恢复良好,移植腓骨与上颌骨相对位置正常,接受活动义齿修复后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均较满意。结论腓骨复合组织瓣节段性的骨膜供血和骨髓滋养动脉的双重供血特点十分适合塑造成下颌骨的弓状形态,是修复下颌骨巨大肿瘤导致的跨中线双侧下颌骨巨大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单、双侧较大面积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在8例病例中,采用宽度为1.5~2.2cm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方法修复较大面积的鼻翼缺损,其中3例为双侧缺损。结果:应用此法行鼻冀单、双侧缺损的修复,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在鼻翼缺损修复中,将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宽度由常规小于1cm扩大至1.5~2.2cm是可能的,且可同时应用双侧组织瓣修复双侧鼻翼缺损,故对于鼻翼较大面积单、双侧缺损,此手术方式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将残耳软骨筋膜瓣应用于再造耳郭对称性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再造耳郭的耳甲腔区域形成残耳软骨筋膜瓣,将其翻转植于再造耳郭的支架下方,调整至再造耳郭与健侧耳郭相对称,颅耳沟处的继发创面以中厚皮片覆盖.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残耳软骨筋膜瓣行再造耳郭对称性调整89例(89只耳)患者.结果 术后除2例患者(2只耳)部分植皮区域成活不良,经换药治疗2周左右痊愈外,余者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随访27例患者(27只耳)6~12个月,残耳软骨牢固支撑肋软骨支架,耳郭立体感强,患者满意.结论 残耳软骨筋膜瓣用于再造耳郭的对称性调整,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再造耳郭与健侧耳郭的对称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鼻部皮肤小肿瘤切除后的缺损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和总结鼻部小面积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修复原则和术式选择.方法 选择直径≤2.0 cm,鼻下部1/3皮肤良恶性肿瘤切除后致鼻部组织缺损的73例患者.根据缺损部位、范围、类型和患者的要求,应用局部双叶皮瓣修复鼻尖、鼻翼和鼻侧壁皮肤软组织缺损(n=31);鼻唇沟皮瓣修复鼻翼外侧全层缺损(n=8);鼻唇沟皮下蒂皮瓣修复鼻翼皮肤软组织缺损(n=12);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鼻翼缘全层缺损(n=22).结果 71例患者手术获得完全成功,对修复术后效果满意.1例鼻唇沟皮瓣远端折叠部分皮肤浅层坏死,换药后愈合,鼻翼、鼻孔轻度变形.1例耳郭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再造鼻翼术后因感染而失败.结论 应用局部双叶皮瓣、鼻唇沟皮瓣、皮下蒂皮瓣或耳郭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修复鼻部直径≤2.0 cm的皮肤肿瘤切除后的创面,可获得Ⅰ期修复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探讨并改进重度双侧唇裂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Black设计的叉形瓣并作适当的改进。深达骨膜的绕鼻翼切口使鼻翼基部及口轮匝肌充分游离,重建鼻底及正常的口轮匝肌环;前唇粘膜瓣用于加深唇沟;侧唇唇红瓣修复前唇唇红和唇珠。应用本方法修复重度双侧唇裂57例。结果:53例创口I期愈合,鼻底宽度及丰满度较满意,上唇在静态和动态时的外形均较好,但有不同程度的上唇过紧,鼻翼、鼻尖有不同程度的塌陷。2例感染、1例抓伤、1例摔伤导致伤口部分裂开。结论:叉形瓣法功能性修复重度双侧唇裂能获得较好的鼻唇外形和唇部功能,并为Ⅱ期修复创造了条件,可作为修复重度双侧唇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端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鼻尖、鼻翼及鼻小柱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包括邻近部位皮瓣转移修复19例(鼻唇沟皮瓣9例,额部皮瓣6例,轴型鼻背旋转皮瓣4例),耳郭组织移植10例(复合组织块游离移植7例,反流轴型耳郭复合组织瓣3例).结果 29例患者,随访2周至6个月,修复组织在色泽、质地上与受区接近,修复效果满意.结论耳郭复合组织移植和邻近部位皮瓣转移是修复鼻端部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鼻端部软组织缺损修复29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鼻端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鼻尖、鼻翼及鼻小柱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包括邻近部位皮瓣转移修复19例(鼻唇沟皮瓣9例,额部皮瓣6例,轴型鼻背旋转皮瓣4例),耳郭组织移植10例(复合组织块游离移植7例,反流轴型耳郭复合组织瓣3例)。结果29例惠者,随访2周至6个月,修复组织在色泽、质地上与受区接近,修复效果满意。结论耳郭复合组织移植和邻近部位皮瓣转移是修复鼻端部不同范围的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含耳甲软骨及耳甲前皮肤)在修复鼻翼全层洞穿性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到2019年12月, 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切取一侧耳甲游离的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 作为鼻腔衬里, 外覆带蒂皮瓣修复全层鼻翼缺损。观察术后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存活情况, 带蒂皮瓣存活情况及后期重建鼻翼形态。结果共纳入12例单侧鼻翼全层缺损患者, 女4例, 男8例, 年龄6~53岁, 平均约35.3岁。衬里缺损面积0.7 cm×1.0 cm~2.0 cm×2.6 cm, 切取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面积为0.8 cm×1.0 cm~2.1 cm×2.7 cm。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 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及带蒂皮瓣均未出现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整个治疗周期完成后再造鼻翼形态和功能与正常鼻翼相近。末次手术后随访3~32个月, 平均约15个月, 所有皮瓣存活良好, 色泽与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组织, 鼻翼形态良好, 未见相关远期并发症。结论游离双层耳廓复合组织瓣突破了全层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的面积限制, 其与带蒂皮瓣联合移植修复鼻翼洞穿性缺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