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淮  付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5):125-125
中医养生在增进人类健康、延年益寿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所在的湖北省荆门市地处汉水流域,分别从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及发展、中医养生的意义、汉水流域中医养生文化的弘扬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汉水流域的中医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2.
仲景养生文化是中医养生学的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张仲景养生文化非物质文化的申遗,探讨了对仲景养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提出促进仲景养生文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辛宝 《陕西中医》2012,(9):1190-1192
佛教养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孙思邈虽然是道教信徒,但他却以博大胸怀将有益于人类健康事业的佛教理念引入到中医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之中,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养生观。他在佛家"好生"好善"思想影响下,结合儒家、道家思想,在全面继承此前中医养生成就的基础上,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开启了中医养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沈展涛 《光明中医》2008,23(7):994-996
中医学滋生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而中华文化又是融合各种文化的清流而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本文从中医睡眠学与儒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三方面论述中医睡眠学与中华文化之关系,加深对中医睡眠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道教哲学特色鲜明,对中医养生学影响深刻。道教“无为而治”、“虚而无形”、“精、气、神调和”的哲学思想,既构成了道教养生的理论基础,又融通于中医养生学之中,中医养生的“不妄作劳”、“精神内守”、“形恃神而立”的思想和原则与道教哲学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
试论魏晋时期神仙道教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医针灸培训中心沈英森(510632)魏晋时期(约公元220-420年)是中国道教活动比较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道教一方面受以黄老之学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受到先秦时期神仙传说与方土方术的影...  相似文献   

7.
刘勇  陈东九 《山西中医》2011,27(5):60-61
道教注重保健与养生,导引术是道教养生重要方法之一。在科学和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导引术仍然具有其实用性,对中医保健、体育养生、运动医学等方面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导引术对现代竞技体育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是先秦文化成就总结、整理、完善、创新和升华的时期.<吕氏春秋><淮南子>和<春秋繁露>三书,凝聚了秦汉时期各项研究的理论成果,蕴含了丰富的养生和治疗思想,对中医的养生和治疗思想有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通过对三书原文的挖掘整理,提炼出具体的养生与治疗方法,并与中医养生学与治疗学相比照,考察秦汉时期中医养生与治疗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中医学同根同源,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现阶段,构建中医骨亚健康学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广阔的现实需求。中医骨亚健康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道家文化的熏陶和濡养,道家文化所倡导的养生观念、哲学思想和修身实践是构建中医骨亚健康学的文化基石。文中从中医骨亚健康学的主要内容、理论基础、调理方法等方面探讨道家文化对构建中医骨亚健康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道教北七真的由来和贡献赵子云为了弘扬民族气功文化,挖掘道教气功宝藏,是势所必要的,道教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大约创建于东汉末年,历经各代,都是以养生疗病为主要特点,并以此作为重要的传教方式,随着道教的发展,我国的气功学和医学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的,不...  相似文献   

11.
2020—2021年度中医养生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养生理论、技术与方法、健康管理与临床应用等领域。中医养生理论研究重点围绕在儒道释养生文化、哲学思维和理论内涵等方面,旨在厘清中医养生理论的文化起源,还原中医养生的哲学思维,创新中医养生学说,构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中医养生技术与方法研究主要包括饮食养生、导引养生、香药养生、体质养生、辟谷养生等研究。应用领域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中医养生方法为主要干预手段对老年慢性病进行中医健康管理,并评价其干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疗效,在新冠肺炎的治疗及康复中也进行了科学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2.
曲黎敏副教授本身不是学中医的,但她多年来致力于中医文化研究,她在北京电视台连续主讲的中医养生讲座受到百姓广泛关注和好评。曲黎敏的讲座通俗易懂,让人在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玄妙同时,领悟到中医养生的真谛,让人在兴趣中了解到许多切实有用的中医养生精髓。  相似文献   

13.
《中医典籍与文化十讲》通过典籍、生命、疾病、养生和本草五个专题,对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进行了重点阐发.从中医教育而言,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强调中医典籍学习对于全面了解中医知识体系以及中医传承发展的意义所在;以生命观展现中西医学与文化的差异,将中医学的生命观作为理解与把握中医学理论特质的重点与核心;以疾病、养生、...  相似文献   

14.
中医养生丹术包括内丹术和外丹术,是古代方技中神仙家追求长生不老过程中积累的养生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神仙家学术在秦汉时期兴盛繁荣的同时,也遭受了焚书坑儒、独尊儒术的打击,被视为"怪力乱神"而游离于中医之外,后来分化为内、外丹术,隐迹民间和山林,从而被划入道教学术范畴,至今已面临濒危消亡的境地,亟待保护。由于中医养生丹术是中医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古代生命认知知识和传统养生学术的精华,将中医养生丹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不仅有利于中医养生学术得到全面保护、传承、发展和创新,而且有利于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和人类寿命的延长,凸显中医养生丹术本有的医学内涵及价值,造福于未来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5.
追求养生,企望长寿,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养生首推中医,而道家与中医药的关系更为密切。道家与后来出现的道教有所异同。道教的长生方术颇多,但寻求养生的坦途还当是岐黄大道。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回顾近百年来中医发展的命运,洞察当前国际中医热、国内养生热背后的深层原因,结合中医药文化哲学的人丈特点以及中西医学文化的差异性,探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之路;并认识到中医只能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融会新知,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道教养生思想特色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道教养生观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顺应自然、与天地合参为养生防病前提;以阴平阳秘为养生防病核心;以精充、气足、神旺为养生防病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养生文化融入平常生活。大健康产业涵盖范围广,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江西龙虎山道教传承1 900余年,承袭63代天师,积淀了丰富的养生文化。从大健康含义、发展意义、产业基础和政策措施等角度概述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以江西龙虎山为例,详细分析了江西龙虎山道教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发展模式创新、基础设施完善、特色产品开发、人才培训引进、综合保护利用等方面,提出了龙虎山道教养生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案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医古文》五版教材中的《养生论》一课的“守之以一”论述的是古代道家气功学的内容。指出了道家与道教、道家气功与道教气功的不同点。认为《养生论》作者嵇康作为早于道教真正形成时期的思想家,信奉的是老庄哲学。北京宋书功氏认为“守之以一”乃意守丹田是不够全面和深刻的,而应是中医的“精神内守”,即神不外驰而守护元气。要达到它,先必须“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这样才不违背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体现出道家气功养生长寿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追求养生,企望长寿,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养生首推中医,而道家与中医药的关系更为密切。道家与后来出现的道教有所异同。道教的长生方术颇多,但寻求养生的坦途还当是岐黄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