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是研究糖、脂肪代谢的热点,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和高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分别是检测它们的金标准.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采用葡萄糖钳夹术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成为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领域亦得到运用,在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中,运用葡萄糖钳夹术探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是研究糖、脂肪代谢的热点,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和高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分别是检测它们的金标准.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采用葡萄糖钳夹术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成为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领域亦得到运用,在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中,运用葡萄糖钳夹术探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检测是研究糖、脂肪代谢的热点,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术和高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术分别是检测它们的金标准.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采用葡萄糖钳夹术研究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分泌功能成为主要方法.近年来,该技术在儿童领域亦得到运用,在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矮小症、代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中,运用葡萄糖钳夹术探讨胰岛素敏感性以及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4.
Ⅰ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儿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绝大多数儿童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本病一经确诊,需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如何指导使用及调整胰岛素剂量则是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基本功。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明确胰岛素治疗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在糖尿病...  相似文献   

5.
儿童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薇  沈永年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1):831-832,83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葡萄糖代谢异常的内分泌疾病,是由于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需求量增加共同作用导致特征性病理和临床表现形成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一般可分为胰岛素依赖型(T1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T2DM),儿童则以T1DM较常见,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儿童日益增多,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6.
Luo XP  Wu W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409-412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发生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出现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儿童和青少年中以l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而胰岛素治疗则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必不可少的血糖调控手段.ISPAD早在1995年和2000年发布了第一版和第二版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诊疗指南,指南开始强调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自此全世界广泛开展胰岛素强化治疗,而胰岛素泵也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得以推广使用.在2003-2005年间,加拿大糖尿病协会率先于2003年发布了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特别指出2型糖尿病患儿出现有症状的高血糖时也需要给予胰岛素治疗;而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亦分别根据大量的临床循证研究制定了各自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在上述指南及新近临床循证研究的基础上,ISPAD于2009年发布了新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强调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泵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并指出进行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的关键.尽管指南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但胰岛素自始至终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规范应用胰岛素则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方案、剂量调节和治疗时机等.这些都对儿科内分泌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尚没有符合国情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或共识,在糖尿病管理和胰岛素应用上存在许多问题和混乱,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7.
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儿童与青少年期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一旦患病即需终生应用胰岛素治疗。近年来治疗本病的手段有很大改进,如用微量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我监测、红细胞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监控治疗措施、高纯度基因重组胰岛素制剂的推广应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8.
肥胖儿童伴良性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Fu JF  Liang L  Dong GP  Jiang YJ  Zou CC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17-919,i002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伴良性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及 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2 0 0 3年 6月~ 2 0 0 3年 9月 ,在我院内分泌门诊及病房就诊的体重指数 (BMI)≥ 2 5的肥胖儿童共 76例 ,对其中伴黑棘皮病皮肤改变的 19例 ( 2 5 % )均行皮肤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同时对这些患儿行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 /胰岛素比值 (FGIR)及人体测量学参数 [腰围 /臀围比值(WHR) ,全身体脂含量 (FM)、体脂百分数 (BF % )、体重指数 (BMI) ]等的检测 ,并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 ) ,以探讨肥胖儿童伴良性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及 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19例良性黑棘皮病患儿人体测量学参数包括腰围 /臀围比值 ,全身体脂含量 (FM)、体脂百分数 (BF % )、体重指数 (BMI)及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空腹血糖 /胰岛素比值 (FGIR) ( 4 2 7± 0 5 3)小于 7,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其中 1例诊断为 2型糖尿病 ,10例有糖耐量异常。结论 儿童良性黑棘皮病与肥胖、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及 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是临床胰岛素抵抗的皮肤标志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儿童常见危急重症,治疗延误或治疗不当会影响糖尿病患儿的预后。国内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发布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处理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儿科救治水平,美国糖尿病学会2006年发布了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方案,与国内方案比较更为细化,在胰岛素治疗开始时间、纠正酸中毒指征及补钾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且更强调脑水肿的发现与治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在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确诊的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儿及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小儿(对照组1)和30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作比较。结果患儿组C肽、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ΔP<0.05),提示空腹C肽、胰岛素测定对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有重要价值;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儿童1型糖尿病中的检出率为62.5%,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型糖尿病患儿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者C肽水平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阴性者无差别(P>0.05)。结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的联合检测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断更加敏感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肥胖男性儿童的内分泌变化和瘦素(Leptin)对肥胖男性儿童的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方法肥胖组为2000~2004年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门诊就医体重高于同年龄小儿标准体重20%的患儿90例,对照组为体检正常的男性儿童共90名,年龄在5~16岁。测定身高体重指数(BMI),Leptin、胰岛素、性腺系列、血脂系列,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肥胖男性儿童与正常男性儿童比较,Leptin、胰岛素、雌二醇、总胆固醇、甘油三脂A/B、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的增加,睾酮、黄体生成素(LH)有显著的减少;肥胖男性儿童身高体重指数与Leptin、胰岛素、黄体酮、催乳素、载脂蛋白A、A/B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与雌二醇、载脂蛋白B、极低密度脂蛋白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Leptin可作为评价肥胖男性儿童内分泌功能的一项指标,Leptin与胰岛素、皮质醇、性激素等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对机体发育、能量代谢、应激反应等方面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2.
儿童时期1型糖尿病诊疗常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功能障碍所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儿童时期糖尿病是指小于15岁的儿童发生糖尿病者;95%以上为1型糖尿病,极少数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对2017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重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抢救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例1,女,13岁5个月,诊断"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肾损伤(3期)";例2,女,2个月8 d,诊断"新生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予常规补液、胰岛素降糖治疗效果不佳,行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后缓解;为明确病因,行基因检测,例2检出KCNJ11基因存在c.602G>A(p.R201H)杂合突变。提示对于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重患者,在常规补液、胰岛素降糖治疗效果不佳,合并其他器官功能损伤及顽固性酸中毒时,积极行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柯萨奇病毒感染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桂香  赵彦 《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1):682-682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itus,IDDM)是儿童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致病因素未完全阐明。近十几年来病毒感染与IDDM发病的关系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其中肠道柯萨奇B病毒(Coxsacki...  相似文献   

15.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09年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以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DKA是糖尿病患儿血循环中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反调节激素增加,导致代谢紊乱进展,病情不断加重的结果,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新发1型糖尿病患儿DKA的发生率与地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病年龄相关,年龄越小,DKA越多.各国报道不一,约15%~70% [1].国内尚缺乏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北京地区报道约为20% [2] ,浙江为43% [3].国外报道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DKA的发生率可高达25% [4],而北京儿童医院6年来97例住院2型糖尿病儿童中,首次诊断糖尿病时DKA的发生率为7.4%.DKA的诊断和处理在各地也存在较大差异.为规范儿童DKA的诊断治疗,降低DKA的死亡风险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根据国内外儿童糖尿病DKA诊治研究进展,拟定2009版DKA诊断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6.
儿童糖尿病首选胰岛素强化治疗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儿科糖尿病专家所接受.其目的 是尽可能模拟正常机体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模式.但由于儿童患者生理发育及心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特殊性,使方案的实际落实面临诸多困难.合理、安全并成功实现儿童患者良好血糖控制仍面临巨大的挑战.经过医药专家的多年努力,临床已经拥有能够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模式的医疗手段.文章就目前用于强化治疗儿童糖尿病的速效胰岛素和不同胰岛素注射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母亲妊娠糖尿病及妊高征对新生儿内分泌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母亲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高征对高危儿血糖、胰岛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IGF-1)的影响,检测糖尿病组42例,妊高征组144例,健康对照组23例,均于出生24~48小时内采取股静脉血,测定有关内分泌水平.结果显示(1)糖尿病组胰岛素、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2)妊高征组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糖尿病与妊高征二组比较,IGF-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高征均对围产儿内分泌产生影响,可引起血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尤其以前者为甚,可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及血中IGF-1水平升高,胎儿柯兴氏面容、RDS及巨大儿的发生显著增高,影响围产儿的质量,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白介素-6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肥胖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肝脏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儿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生率与肥胖症的增加相平行。肥胖导致糖尿病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自从发现脂肪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以来,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及蛋白质分子(如TNF-α、IL-6、IL-8、CRP、补体、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与胰岛素抵抗和T2DM的关系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关于IL-6与胰岛素抵抗和T2DM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儿童糖尿病多数为Ⅰ型糖尿病,亦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过去称为脆性搪尿病或幼年期糖尿病;少数为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DDM),亦称少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DDY),过去称为MODY.由于NDDM 发病缓慢,症状不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7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认为胰岛素疗法仍应用于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而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则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同时应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