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质芯片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全新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了蛋白质分离和鉴定的速度。并且在肺肿瘤生物标志物筛选、鉴别肺癌抗原和蛋白质指纹图谱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后该技术在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组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生物医学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随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的日趋完善,蛋白质组研究已开始从建立数据库走向解决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在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诊断以及病理研究等方面已经得到重大。疾病蛋白质组的深入研究,将对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诊断、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促进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将对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酵母双杂交、化学能量共振能量转移、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荧光能量转移技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蛋白质芯片等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一门以全部蛋白质性质研究为基础,从蛋白质水平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的机理和疾病发生的机制,蛋白质组研究是对生物体在蛋白质水平定量、动态、整体性的研究,是继基因组学后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随着蛋白组学技术、高同量技术及生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芯片表面加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 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 技术应运而生。它是蛋白质组学中用于筛选和鉴定一种蛋白质标志物的新技术,目前已在某些肿瘤生物标志物筛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有效地应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是蛋白质成分的分离和鉴定.通过鉴定蛋白质组结构、功能及其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终实现蛋白质组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的研究,其表达模式的鉴定技术主要有以质谱为核心的技术、蛋白质微测序和氨基酸组成分析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是以基因组编码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手段,结合高通量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全面研究在特定情况下蛋白质表达谱,从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研究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深入认识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因而具有发掘和寻找潜在肿瘤标志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近年来IB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蛋白质组技术的出现,使IBD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此文主要就蛋白质组技术在IBD发病机制及血清标志物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重心也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功能的研究,这就是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各国学者及学术团体的重视,并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肝病研究方面已有作者进行了探索。1.蛋白质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蛋白质组这个概念首先由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等[1]于1996年提出,定义为微生  相似文献   

9.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蛋白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时代的到来,蛋白组学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通过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发现疾病相关的蛋白;寻找用于诊断疾病相关的标记分子;寻找疾病相关的药物靶点,用于药物研发;研究疾病的致病机制等。而蛋白组学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研究,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也开始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笔者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继基因组之后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检查蛋白质组的变化可深入理解基因组分析不能明确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蛋白质组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心血管疾病在分子机制上更全面的研究.本文概述了蛋白质组技术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除二维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外 ,最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电泳、靶蛋白芯片等新技术被应用于大肠癌蛋白质组的研究。继初期建立蛋白质组数据库后 ,大肠癌蛋白质组研究更加深入 :在大肠粘膜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中 ,发现在转化过程中和转化后有多种多肽或蛋白质的变化 ,不同的基因如 p5 3基因和APC基因突变引起不同的细胞内变化 ;在放化疗机制方面的研究初步表明肿瘤化放疗后的改变涉及凋亡、信号传导等多种机制 ;在标志物的的研究方面发现了 3个较特异的标志物———S10 0A8、S10 0A9、S10 0A11。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脑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外已广泛应用蛋白质组学从脑组织、脑脊液、血浆等方面对阿尔茨海默病(AD)进行研究,而我国的研究也正在与国际同步展开[1]。下面主要从AD患者脑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进行综述。1蛋白质组学的起源与发展蛋白质组由澳大利亚学者Williams和Wilkins于1994年首先提出[2]。1995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基刚组计划的完成,后基因组时代即蛋白质组的研究已拉开了序幕。蛋白质组技术的应用有望对肿瘤学的研究,包括消化系肿瘤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可以进一步阐明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本文对蛋白质组研究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概述了消化系肿瘤中蛋白质组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基因组全序列草图的完成,从基因水平向蛋白质水平的深化,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新的任务。蛋白质组学是研究蛋白质组成和动态变化的一门新兴学科,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已经应用于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之中。从蛋白质整体水平上研究食管癌的发生与转移,寻找食管癌发生及转移相关的新的蛋白质、特异性的标志物及药物治疗的靶标,对食管癌的诊治将起到重要作用。现综述蛋白质组学研究在食管癌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继基因组之后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检查蛋白质组的变化可深入理解基因组分析不能明确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蛋白质组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心血管疾病在分子机制上更全面的研究。本文概述了蛋白质组技术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蛋白质组是在一种细胞内存在的全部蛋白质,功能蛋白质组指细胞内与某个功能有关或在某种条件下的一群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新的研究领域,它从整体水平研究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分、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解释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的规律。蛋白质组技术的应用为研究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赵奇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2):1170-1173
蛋白质组学是一种复杂生命作用机理的阐述工具,其中蛋白质质谱技术可以揭示参与生命活动蛋白质的类别和性质。蛋白质组学应用于精液蛋白质质谱的研究,可以发现不育等疾病的特异性蛋白质标志物,探索其发病机制并得出治疗途径,对生育调控和不育的治疗均有重要意义。该文就精液蛋白质质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即蛋白质组分分离、鉴定,利用蛋白质组信息学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痘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为痘病毒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近年来,一些痘病毒编码的蛋白之间,以及病毒蛋白与宿主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证明其在痘病毒复制、感染、致病及传播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该技术可以发现新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蛋白相互作用的区域,从而为研究各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本文综述了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痘病毒蛋白之间及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张兰晶  张庆华 《胃肠病学》2006,11(7):435-438
肿瘤的异常不仅表现在组织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它还具有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多方面的系统异常。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外,人们对胃癌的发生机制、病因、行为、治疗等方面的认识还很有限,也缺少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新近发展起来的系统生物学,拟全方位地进行肿瘤的研究,其中基因表达谱的技术发展相对最为成熟和稳定,并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就基因表达谱技术在胃癌肿瘤标志物、分子分型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并探讨各种基因表达谱技术的特点和在胃癌研究中的应用.展望基因表达谱技术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