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出血、低血压及急性肾功能衰竭,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此病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大部分发病,尤以青壮年(20岁~50岁)发病较多。因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精心观察及护理有重要意义,现将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机理、治疗的特效药物和疫苗,首先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达到目的。本实验通过对NIH系裸鼠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后,NIH系裸鼠迅速感染发病,并出现了典型的类似人的EHF症状。由此,发现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EHF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在我省流行50余年,尤其是在我省北部乡村入冬以后易感人群较多,这种病发病急、症状重、病程长、危害大,直接侵犯青壮年劳力,病死率较高,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出血热的防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一定经验。基于近几年来对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观察,对于出血热引起心电图改变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的传染病,起病快、病死率高,其流行特征决定于环境、宿主和人的因素,人群普遍易感。为了解近15年流行特征的变化。现将沈阳市皇姑区1990年~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梁彦刘淑芬(黑龙江省龙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龙江县161100)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血液流变学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东北地区多发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青壮年及农民占90%以上,由于发病变化快,初期易被误诊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4∽2013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简称延边州)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判断疾病发展的趋势,探讨有效干预措施,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延边州传染病疫情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3年延边州流行性出血热平均发病率为11.23/10万,平均死亡率为0.10/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秋冬季节和春末夏初;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比率为4.49:1。发病年龄集中在30∽54岁年龄组,发病人数为1578例,占总发病数的63.71%。结论:延边州从2005年开始广泛开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工作,重点保护易感人群,发病率持续下降,探讨防制我州流行性出血热的意义是深远的[1]。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国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近年来疫区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国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市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区,几十年来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疫区范围广,灭鼠难度大,很难控制发病。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的研制成功,为降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提供了有效的措施。几年来一我们接种疫苗十余万人发病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监测其疫苗的免疫学及流行病学效果,我们在钢河市永丰乡长兴村进行了现场接种观察和免疫学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接种对象系流行性出血热的易感人群,按照随机原则,选择长期从事农…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肺水肿患者的血液透析对策伊世杰,吴龙仁,崔伟哲,金於今,李顺花延边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关键词血液透析;出血热,流行性;肺水肿中图法分类号R512.8肺损害是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60%左右[1],各种原因所致的...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的传染病,起病快、病死率高,其流行特征决定于环境、宿主和人的因素,人群普遍易感。为了解近15年流行特征的变化,现将沈阳市皇姑区1990年~200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笔者所在市流行性出血热病例在2006-2007年曾出现过流行高峰,并有死亡病例。为做好笔者所在市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笔者所在市及时对易感人群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并扩大灭鼠范围,有效地降低了鼠密度,开展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增强了人群的防病意识,使笔者所在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7种中草药注射剂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猪苓多糖注射液能够明显降低 EHFV 感染的发病率及 EHFV 感染率,提示其对 EHFV 感染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当归注射液能降低感染乳鼠的发病率,对乳鼠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它观察药物对感染乳鼠有较弱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G Wu 《中华医学杂志》1992,72(8):481-3, 510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role of 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 in transmission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EHFV), a series of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rom 1988 to 1990. EHFV was isolated from both larvae of free mites collected from the grassland of endemic areas and larvae of filial mites hatch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suckling mice bitten by these larvae were infected by EHFV. Because only the larvae of chigger mite can bite vertebrate hosts and only take a full meal in its entire life cycle, the pathogen carried by it can only be originated from its parent mite via transovarial route. Thus it can be confirmed that the natural infection of EHFV in these mites is transferred via 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 (L.) scutellare can naturally be infected by EHFV; EHFV can be transmitted to the vertebrate host by biting of the larvae and can be transferred via transovarial transmission in mites; and therefore, L (L.) scutellare can serve as a transmitting vector of EHF.  相似文献   

13.
小鼠SRS白血病病毒感染的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鼠SRS腹水瘤的无细胞提取液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NIH/3T3细胞,建立可传递的、感染SRS白血病病毒(SRSV)的细胞株。感染的NIH/3T3细胞,电镜下可见A型和C型病毒颗粒,X-C检测和逆转录酶活性测定均为阳性。感染SRSV的细胞形态变圆,并出现集落性生长,给3只BALB/c(nu nu)裸鼠皮下接种,在15d内都产生纤维肉瘤。Southern blot分子杂交法证明,感染的NIH/3T3细胞内有游离的前病毒DNA存在,将其无细胞提取液注入SW-1近交系新生乳鼠,在191d内有52.38%诱发了淋巴细胞白血病和胸腺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STAT3诱饵寡核苷酸对人胃癌MKN45细胞增生及荷瘤裸鼠的作用,探讨其对人胃癌细胞株裸鼠腹腔种植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MKN 45为对象,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lolium,MTT)法检测STAT3诱饵寡核苷酸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凝胶迟滞电泳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各组细胞STAT3 DNA结合活性.裸鼠随机分为4组,将不同方法处理的胃癌细胞接种裸鼠腹腔,观察各组裸鼠的腹腔肿瘤生成、腹水产生、死亡率及生存情况.结果 ①STAT3诱饵寡核苷酸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②STAT3诱饵寡核苷酸可特异性抑制胃癌细胞STAT3的DNA结合活性.③STAT3诱饵寡核苷酸能明显减少裸鼠腹水产生,降低荷瘤鼠的死亡率,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TAT3诱饵寡核苷酸对人胃癌裸鼠腹腔种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从湖北疫区不同动物宿主分离的5株EHFV,用21个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其抗原性进行了比较,5株EHFV均属野鼠型,但彼此间稍有差别,与国内其他省份和南朝鲜76-118等8株比较,抗原决定簇似乎要少些。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麻风杆菌在裸鼠(NIH/nu/nu)体内的大量增殖。麻风杆菌经足垫皮下接种(1.0×10~4)后,菌在裸鼠足垫中出现持续增高。至感染后21个月,足垫乎均菌量大于1.08×10~9,菌数增长了108000倍,每克组织含菌量大于5.4×10~(10);而平行接种的CFW系免疫正常小鼠的足垫平均菌量为3.68×10~?,表现为局限性增殖.麻风菌在裸鼠体内的生长对数期明显延长.对裸鼠体内增殖的抗酸杆菌(AFB)进行鉴定的结果表明;①不能在可培养分枝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②吡啶提取试验失去抗酸性;③在鼠足垫试验中呈典型的麻风杆菌生长曲线,并对抗麻风药物如氨苯砜,利福平完全敏感。这些实验结果证明了在裸鼠体内增殖的AFB是人麻风杆菌. 从受感染的裸鼠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见.被感染了的麻风杆菌也能播散到其他脏器和非接种部位;又从接种麻风菌的足垫部位的组织切片中见许多大小菌团;呈现瘤型麻风病变. 上述结果证明了裸鼠实验麻风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对今后开展麻风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感染SRS白血病病毒的SRSV/3T3细胞系提取的DNA,在体外感染小鼠NIH/3T3细胞,在第3周出现转化细胞和呈集落性生长的转化灶。将转化细胞接种SW-1近交系新生乳鼠或裸鼠(BALB/c),在局部产生纤维肉瘤。实验结果提示,在SRSV/3T3细胞的DNA中可能含有转化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8.
将含有EHFV的黑线姬鼠的血、尿和粪悬液采用两种方法对捕自非EHF疫区的黑线姬鼠进行实验感染。一为用感染材料灌胃,另法用感染材料浸泡大米任鼠自行取食。并用免疫转印技术对EHFV的抗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鼠未能通过完整的消化道粘膜感染,但可通过损伤的消化道粘膜感染。  相似文献   

19.
在无胸腺裸鼠感染HFRS病毒后不同时间取材,以ELISA和IFAT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特异性抗原。结果表明裸鼠对HERS病毒较敏感,感染后在其体内多种脏器可规律地检出特异性抗原,并可导致裸鼠死亡。病毒抗原在裸鼠体内的分布与在免疫健全的小白鼠乳鼠和人工抑制免疫功能的金黄地鼠体内的分布有所不同,并且随感染的进程而有较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丁伟勇  陈小青 《浙江医学》2002,24(9):520-521,523
目的:观察龟肌肽注射液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鼠模型的疗效。方法:用甲型流感病毒PR-8株(H3N2)建立NIH小鼠呼吸道病毒感染模型,其中50只作病毒毒力试验,另7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4只,前3组分别用浓度5mg/ml和2.5mg/ml的龟肌肽、三氮唑核苷作尾静脉注射,第4组为感染对照组,第5组为不感染病毒的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14d内的每天死亡数。结果:高浓度龟肌肽组和低浓度龟肌肽组的存活率分别为64.3%和42.9%,三氮唑核苷对照组的存活率为85.7%,感染对照组小鼠7d内均死亡,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存活14d以上。高浓度龟肌肽存活率接近三氮唑核苷对照组(χ^2=1.71,P>0.05)。结论:龟肌肽具有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高浓度的龟肌肽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