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偏头痛患者前庭功能表现及与原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1例偏头痛患者及31例对照组患者。收集详细病史,并测定其视频眼震图(VNG)并评估其前庭功能。结果偏头痛患者中有10例存在眩晕症状。对照组无明显眩晕症状。偏头痛组视频眼震图部分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部分偏头痛患者出现眩晕。与偏头痛发作有密切关系。偏头痛患者不仅可以有周围性前庭功能的异常,也可以有中枢性前庭功能的异常。VNG检查结果对评估偏头痛患者的前庭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频头脉冲试验在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眩晕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2015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60例为前庭性偏头痛组,后循环缺血〔包括小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50例为后循环缺血组,另选取同时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行视频头脉冲试验和冷热试验。结果 前庭性偏头痛组患者病变侧前庭-眼动反射(VOR)慢相的增益值低于正常侧,代偿性扫视阳性率高于正常侧(P<0.05)。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病变侧VOR慢相的增益值与正常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循环缺血组患者病变侧代偿性扫视阳性率高于正常侧(P<0.05)。3组VOR慢相的增益值与代偿性扫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庭性偏头痛组VOR慢相的增益值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降低(P<0.05);前庭性偏头痛组代偿性扫视阳性率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升高(P<0.01)。3组冷热试验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前庭性偏头痛组冷热试验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P<0.01)。结论 前庭性偏头痛组患者视频头脉冲试验VOR慢相的增益值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降低,代偿性扫视阳性率较对照组和后循环缺血组升高,视频头脉冲试验可用于鉴别前庭性偏头痛与后循环缺血导致的眩晕。  相似文献   

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晓微  薛晓艳 《吉林医学》2009,30(5):454-454
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性眩晕是神经科常见的症状之一。眩晕分为前庭神经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因病变部位不同,前庭系统性眩晕又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我院自2004年以来对90例前庭系统眩晕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根据发生眩晕的部位和病因,可将眩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因病变部位不同,前庭系统性眩晕又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为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我院自2007-2008年神经内科、耳鼻喉科65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了BAEP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科门诊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中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特征,并对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测试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Ⅲ,beta version,ICHD-Ⅲ beta)中VM的诊断标准进行初步的临床实践测试。 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39例VM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并对VM标准(ICHD-Ⅲ beta)进行临床实践测试分析。结果:偏头痛的平均起病年龄为(32.7±10.5)岁,眩晕的平均起病年龄为(36.6±10.3)岁。偏头痛亚类最常见的是无先兆性偏头痛(82%),其次是先兆性偏头痛(10%)和慢性偏头痛(8%)。眩晕类型以自发性眩晕为主(90%),眩晕发作持续时间从数秒至数天不等。最常见的伴随症状为畏光畏声(74%)。此外,33%的患者不满足VM诊断标准中的C标准,8%的患者不满足B标准。结论:神经内科门诊中VM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国外的报道相似,但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比例较国外低。VM的诊断标准(ICHD-Ⅲ beta)基本符合临床运用实践,但需要进一步改进,如眩晕发作时长的规定以及偏头痛亚型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前庭神经炎( VN)患者的临床分类表现,前庭上下神经的受累状况。方法:观察52例前庭神经炎患者临床的表现与病程经过,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VEMP)的检测与前庭双温实验。结果:52例VN的患者之中,单发性48例,复发性4例;双侧3例,单侧49例。 VEMP与前庭双温实验结果都异常,前庭上下神经都受累者21例(40.4%),前庭双温实验异常26例(50.0%),VEMP异常5例(9.4%)。平衡障碍是VEMP异常的主要表现,旋转性的眩晕是前庭双温实验与VEMP异常的主要表现。而前庭下神经受累几率显著比前庭上神经受累几率低,其差异则有统计学的意义( P<0.02)。结论:VN的复发性比较少见,多数的患者无病毒感染历史,主要是累及单侧的前庭上、下神经或上神经。仅累及前庭下神经的较少。前者表现在眩晕、平衡障碍上,后者表现仅为平衡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疼痛刺激三叉神经可引起或调节偏头痛患者自发性眼震(Ny)的假说,为前庭和三叉神经系统之间存在功能性联系提供依据。背景:有偏头痛或家族性偏头痛病史的人可出现眩晕发作,眩晕发作时也可不伴发头痛。偏头痛患者发生特发性眩晕的概率是对照组的3倍,对偏头痛患者的前庭研究均表明,自发性Ny既可起源于中枢也可起源于外周。设计:在研究的第一阶段,对10例不伴先兆偏头痛(M O)的门诊患者及10例健康自愿者利用Ulm er电视眼震扫描仪记录暗光下自发性Ny第1眼位。将两个兴奋性电极置于头部一侧的眶上点,对引起疼痛的刺激强度进…  相似文献   

8.
王向明  陆学胜 《河北医学》2014,(12):1950-1952
目的:对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将48例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氟桂利嗪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施以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一个疗程。且在治疗前后对明确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结果:8周治疗后,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X2=27.1888,P<0.01),且患者的眩晕程度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P<0.001),而对治疗前视觉诱发电位有异常的明确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在治疗后均得到了缓解。结论:对于非伴头痛型偏头痛性眩晕的患者采用氟桂利嗪进行预防性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645例眩晕患者的眼震电图检查结果:属前庭周围性眩晕212例,前庭中枢性眩晕394例,其它原因和原因不明39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检查主要为前庭温度试验异常,同时伴闭眼自发性眼震和良性位置性眼震。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的眼震电图特点是不同程度和不同组合的视动中枢试验异常。  相似文献   

10.
眼震电图对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645例眩晕患者的眼震电图检查结果:属前庭周围性眩晕212例,前庭中枢性眩晕394例,其它原因和原因不明39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检查主要为前庭温度异常异常,同时伴闭眼自发性眼震和良性位置性眼震,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的眼震电力产特点是不同程度和不同组合的视动中枢试验异常。  相似文献   

11.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引起眩晕的第二大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但诊断率低.VM可引起严重的身心损害,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了解该病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VM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其与其他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伴眩晕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前庭机能及损伤范围。方法 选择不伴眩晕的单侧突聋患者42例(42耳),分别进行眼肌和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cVEMP)及Caloric试验;以伴眩晕的单侧突聋患者62例(62耳)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人25例(50耳)为对照,分析不伴眩晕的突聋患耳的前庭机能受损状况。结果 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oVEMP、cVEMP的异常率为54.8%、52.4%,Caloric试验异常率52.4%;伴眩晕组患耳oVEMP、cVEMP异常率为64.5%、48.4%,Caloric试验异常率75.9%;正常对照组oVEMP、cVEMP异常率为26.0%、14.0%。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较正常耳 oVEMP和cVEMP异常率高(P<0.01);突聋不伴眩晕及伴眩晕组患耳oVEMP、cVEMP及Caloric试验异常率相当(P>0.05)。结论 不伴眩晕的突聋患耳可以伴有前庭机能受损,且受损几率与伴眩晕突聋患耳相当,是否伴有眩晕可能与前庭机能损害的程度和范围无关。  相似文献   

13.
王彩莹   《四川医学》2022,43(3):305-307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前庭疾病,占前庭性眩晕的20%~30%,年患病率约为1.6%,终身患病率约为2.4%[1],发病机制目前公认与耳石碎片脱落有关,治疗首选耳石复位术,辅以药物、手术治疗、前庭康复(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VR)。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天麻汤合并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风痰阻络证)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符合标准的前庭性偏头痛(风痰阻络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给予半夏天麻汤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总疗效、眩晕残障量表(DHI)及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1.6%)优于对照组(50.0%),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试验组DHI及SF-36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天麻汤联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前庭性偏头痛(风痰阻络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眩晕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维生素B12、叶酸及血尿酸(serum uric acid,UA)表达变化,分析Hcy、维生素B12、叶酸及UA水平与不同类型眩晕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126例为观察组,按病因不同选择,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38例,后循环缺血(PCI)41例,前庭性偏头痛(VM)21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眩晕/头晕(PPPD)26例,同期选取正常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及不同类型眩晕患者Hcy、维生素B12、叶酸及UA表达变化,并分析导致眩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Hcy、UA水平高于对照组,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CI、PPPD患者的Hcy、UA水平高于VM、BPPV患者,维生素B12、叶酸水平低于VM、BPPV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Hcy、UA是影响眩晕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cy、UA水平升高与眩晕密切相关,是导致眩晕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类型眩晕患者Hcy、UA水平有所不同,PCI及PPPD与之更为相关。  相似文献   

16.
柳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6,(31):4353-4354
目的:分析清上蠲痛汤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60名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清上蠲痛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偏头痛眩晕发作次数、总发作天数、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偏头痛眩晕发作次数、总发作天数、严重程度三项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上蠲痛汤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可以降低患者发作次数,缩短发作天数,缓解病情,明显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联合盐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 hydrochloride, BH)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2年3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VM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BH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GB联合BH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104例患者中,男37例,女67例,年龄19~86岁,平均56.8岁。治疗后两组NRS评分、DHI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RS评分、PSQI评分、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1.60±1.04)分比(2.95±1.04)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 SD)患者的前庭功能状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赤峰市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全频下降型SD患者203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眩晕分为眩晕组(60例)和非眩晕组(143例),治疗前后均进行纯音测听、视频眼震图及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head impulse test, vHIT)检查,并根据治疗前的温度试验和v-HIT结果分为前庭功能正常组和前庭功能下降组,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前庭功能状况。结果 203例患者中,前庭功能正常55例,前庭功能下降148例。治疗前和治疗后,眩晕组前庭功能异常比率均显著高于非眩晕组(88.3%比66.4%,78.3%比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前庭功能异常比率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组和非眩晕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功能正常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前庭功能下降组(81.8%比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频下降型SD...  相似文献   

19.
王恩彤  王鹏  单希征 《北京医学》2021,43(6):497-500
近年来,巴拉尼协会(Bárány Society)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工作,相继制定了前庭症状分类、眼震及眼震样运动分类和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儿童VM与儿童复发性眩晕、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阵发症、双侧前庭病、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血流动力性直立性头晕/眩晕、老年性前庭病等前庭疾病的诊断标准.《北京医学》杂志曾邀请专家对其中一些诊断标准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庭康复训练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按密闭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前庭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眩晕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和86.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基本治愈率为51.06%,高于对照组的26.09%(P<0.05)。观察组干预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 PO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