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平行柱状根管桩修复牙冠缺损,观察临床疗效,并与传统根管桩技术进行比较。方法: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选取门诊129名前牙冠缺损患者,共184颗患牙,分别采用平行柱状根管桩、铸造锥形根管桩、锥形螺纹桩进行修复治疗。结果:经5年临床应用与追踪观察,平行柱状根管桩的修复效果(成功率97.75%)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在残根、残冠的保留治疗中,应用平行柱状根管桩修复牙冠缺损,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纤维根管桩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已作完善根管治疗老年患者的前牙残根残冠。方法选择符合条件作完善根管治疗后的87颗55岁以上老年患者前牙残根残冠,用纤维根管桩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外形。结果经1-3年时间观察,87颗患牙中,根折裂3例,修复体脱落3例,81颗效果完好,成功率93.1%。结论老年患者前牙残根残冠应用该方法修复,经济实用,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螺纹根管桩钉树脂核烤瓷联冠或固定桥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2009年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48例129颗残根残冠患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螺纹根管桩钉树脂核加烤瓷联冠修复,随访最少2年.结果失败7牙.结论螺纹根管桩钉树脂核烤瓷联冠或固定桥修复残根残冠临床效果确切,价格低廉,方法简单,适合口腔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管桩和聚碳酸酯冠修复双尖牙残根残冠32例夏金星(南京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南京210006)我科自1992年以来,应用根管螺纹桩和聚碳酸酯齿冠一次修复双尖牙残根残冠32例。随访2a以上26例,6个月~2a6例,证实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铸造分体桩核修复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1例497颗磨牙残根残冠进行分体核桩修复,其中牙根分离105颗(21.12%)。结果:部分牙齿出现桩核脱落,根折,根尖周炎,总有效率80.68%。结论:铸造分体核桩是有效保留磨牙残根残冠的方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铸造桩核冠一体修复牙合龈距离过短磨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经完善根管治疗的磨牙残根、残冠,且牙合龈距离过短(﹤3 mm)的病例,用铸造桩核冠一体修复并随访观察。结果:对43颗患牙跟踪随访1年,除1颗于修复后半年根折而拔除外,其余均能正常行使功能,修复体无松动脱落,成功率达97.67%。结论:应用铸造桩核冠一体修复牙合龈距离过短磨牙残根残冠,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操作简便、美观实用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桩冠是利用金属桩插入根管内获得固位的一种冠修复体。临床可以采用铸造桩核,也可以先形成桩-复合树脂核,然后用金属烤瓷全冠粘接修复。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牙体严重缺损、残根、残冠,采用根管桩光固化树脂核桩冠修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磨牙残根残冠残治疗修复的适应征和操作要点。方法:对磨牙残根残冠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应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其缺损部分,通过铸造全冠恢复与邻牙的接触关系和咬合关系,最大限度地恢复磨牙的功能。结果:大多数磨牙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治疗修复,可以保留和恢复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根管螺纹桩、玻璃离子核加冠修复磨牙残根、残冠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磨牙残根、残冠的方法。方法:在完善根管治疗基础上对残根、残冠采用根管螺纹桩、玻璃离子核加冠修复。结果:随访观察60例,71颗患牙,成功66颗牙,成功率为92.96%。结论:桩核加冠修复磨牙残根、残冠是简单有效可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纤维桩、成品牙用根管钉修复磨牙残冠、残根的疗效。方法:选取因患龋而成残根、残冠的下颌第一磨牙100个,在根管治疗术后,牙用桩钉固位。堆彻复合树脂核后,烤瓷全冠修复。各50个牙,比较其疗效,追踪复查2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纤维桩核修复者,优48牙(96%),失败2牙(4%)。成品牙用根管钉者,优42牙(84%),失败8牙(16%)。结论:纤维桩核修复优于成品牙用根管钉修复磨牙残冠、残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铸造金属核桩、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冠修复磨牙残根残冠的经验。方法:对30例磨牙残根残冠经过根管治疗后,用铸造金属核桩、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冠进行修复。结果:经1~2年的临床观察,未见失败病例。结论:铸造金属核桩、铸造全冠或金属烤瓷冠用于修复磨牙残根残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维桩核系统与螺纹根管桩核系统在治疗后牙残根残冠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4例患者104颗后牙残根残冠,50颗采用纤维桩核系统修复,54颗采用螺纹根管桩核系统修复。随访3年后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纤维桩核系统修复成功率为96.0%,螺纹根管桩核系统修复成功率为79.6%,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纤维桩核系统修复后牙残根残冠,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伟军  李飞 《中华医护杂志》2007,4(9):800-800,799
目的利用铸造桩核+冠修复残冠残根。方法残冠残根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行根管桩核预备,取模制作粘接+冠修复。结果残冠残根行铸造桩核+冠修复后固位功能良好。结论残冠残根用铸造桩核+冠修复后做到了不拔牙,少拔牙的原则,功能良好,患者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三种形式桩核冠修复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纤维桩核根管系统与螺纹根管桩、镍铬合金铸造金属桩修复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比较其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前牙残冠120例135颗前牙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三组,分别用石英纤维桩、螺纹根管桩、镍铬合金铸造金属桩对其进行全瓷冠修复后,于治疗完成后0.5、1、2年时预约复诊,对照观察三组的临床修复效果及预后。结果2年后纤维桩组除有1例患牙出现牙龈炎症,各项评价指标与初始均无统计学意义;螺纹根管桩组4例出现牙龈颜色变化,2例桩脱落,3例患牙根折;镍铬合金铸造金属桩组6例出现牙龈颜色变化,4例桩脱落。结论纤维桩与全瓷冠保存修复前牙残根残冠,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是进行残根残冠保存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分体式铸造桩核保存磨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共78根磨牙残冠残根)用分体桩核修复磨牙残冠残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结束后,对这78例患者的冠桥修复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进行修复后的1~3年之间,有71例患者的71颗牙修复体固位良好,未出现松动脱落的现象,其治疗的成功率为91%。结论:用分体式铸造桩核保存磨牙残冠残根既保留了患牙,又恢复了患者的咀嚼功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磨牙残根残冠分根保存修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立莉  彭利辉 《海南医学》2006,17(11):59-60
目的 尽可能保存磨牙的残根残冠,提高患牙的保存率.方法 选择磨牙的残根残冠,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分根法作保存修复.结果 经1年观察,保存成功率91.2%,患牙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结论 应用分根后修复是提高磨牙残冠保存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董平 《吉林医学》2012,33(4):787-788
目的:探讨磨牙残根残冠保存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75例磨牙残根残冠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桩核修复系统不同分为观察组(玻璃纤维增强型联合复合树脂组)50例和对照组(金属分体铸造桩核组)25例。结果:观察组磨牙残根残冠患者修复效果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增强型联合复合树脂修复保存磨牙残根残冠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于残根 ,以往多采用拔除后作活动桥或固定桥修复。近年来 ,残根的保留已逐渐受到重视。作者自 1991年至 1993年间对 50余颗残根应用不锈钢丝自制根管桩固位后作牙冠修复 ,经过 5年的追踪观察 ,其冠破损率为 16% ,根管桩松动率为 6%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50颗患牙 ,均为残根 ,其中男性 2 8颗 ,女性 2 5颗 ,切牙及侧切牙 2 6颗 ,双尖牙 18颗 ,磨牙 6颗 ,对残根均行完善的根管治疗 ,经临床观察无症状及体征后 ,再作修复。1.2 材料直径 0 .7~ 1.0mm牙用不锈钢丝 ,古沙光固化前牙复合树脂。1.3 方…  相似文献   

19.
李江峰 《中原医刊》2005,32(21):18-19
目的探讨老年人磨牙残根、残冠的牙体修复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6颗磨牙残根、残冠在完善根管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铸造桩核修复,再行金属铸造冠或金属烤瓷冠修复.结果通过对76颗铸造核、冠修复后1~5年临床观察,成功71颗(93.4%),失败5颗(6.5%).结论对老年人残根、残冠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基础上,桩核冠修复效果满意,是保留患牙的好方法,但在修复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铸造桩核+冠修复残冠残根.方法 残冠残根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行根管桩核预备,取模制作粘接+冠修复.结果 残冠残根行铸造桩核+冠修复后固位功能良好.结论 残冠残根用铸造桩核+冠修复做到了不拔牙、少拔牙的原则,功能良好,患者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